文档详情

浅谈在古诗词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策略

hh****pk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58KB
约4页
文档ID:210075784
浅谈在古诗词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策略_第1页
1/4

浅谈在古诗词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策暁古典诗歌作为中华文学艺术的精髓,在历史的长河中熏陶了一 代乂一代人,课木中那些文质兼美的诗歌,都是作者情感与智慧的产物, 包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诗词理应 担负起对受教育者进行情感熏陶的巫任,加强诗歌教学对于继承民族文化 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培养审美意识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古诗词教 学中实行情感教育,有助于完成语文课的教学目标本文立足于古典诗歌 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现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探寻在诗歌教学中渗透情 感教育的有效策略,从四个方面谈谈古诗词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方法一、多样化诵读,体验情感诵读是体悟诗歌情感、把握诗歌主旨的重要手段,俗话说:“书读百 遍,其义自现诗人的感情和诗歌的意味往往是反复诵读表达出来的, 因此诗歌教学强调多诵读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吟诵,可以由老师范读,也可 以播放教材的示范朗读声像带,特别是一些著名播咅艺术家的朗读,使学 牛•借助声觉形象进入诗中意境,为诗歌的音乐美所陶醉当然范读只是一种先导,只有学生自己吟诵,才能体味出诗歌的情感 这就要求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使他们掌握朗读的技巧。

懂得重 音、停顿、速度、语调的要领,休味不同的情感比如:朗读《登高》时 播放音乐《二泉映月》,指导学生用语调低沉,语速缓慢,在音乐声中满 怀深情地朗诵“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在朗朗的读书声 中,凝重的气氛使有的学生被感染得流下泪来二、 营造情境,以境传情在古诗词教学中,我们可以创设各种利于学生理解文木内容的情境, 或通过音像课件的制作,或通过多媒体技术来辅助教学,也可以合理运用 音乐来渲染情境,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例如苏轼的《水 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运用形象的描绘和浪漫主义的想象,紧紧围 绕中秋之月展开描写、抒情和议论,把对兄弟的感情,升华到探索人生乐 观与不幸的哲理高度讲解时可以播放歌曲《但愿人长久》,让学生从歌 声中感受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的美好祝愿、无限热爱其次,可以绘画入情古典诗词中很多作品都具有“诗中有画,画中 有诗”的特点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完全可以把诗歌的这一特点作为突破 口,通过各种方式借助画面来表现诗歌中包含的意象,使学生深入意境揣 摩诗中蕴涵的意境美比如在《游子吟》的教学中,我们完全可以根据诗 歌的内容,制作多媒体画面,以学唱歌的形式,让学生领悟到如阳光般和 煦温暖的母爱,感受游子即将离家时的不舍情感。

三、 把握意象,领悟情感众所周知,诗是由意象构成意境,再由意境体现诗情的意象是诗的 基础,意境是诗的画面,诗情是诗的内涵鉴赏一首诗必须从意象着手分 析意境,再山意境感悟诗情各种意象都寄托着作者不同的情感,如我个 人很喜欢的词中有很多关于明月的意象,《沁园春?孤馆青灯》《少年游?润 州作》等篇俱是作者咏月的名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可惜一溪 明月,莫教踏破琼瑶”在这些词中,苏轼或借月以抒怀,或借月以慰相 思离别,或借月以寄身无所倚的怅惘心境等等不一而足从苏轼这些咏月 的词句中,可以看出明月在他的眼中已不是单纯的自然景物,他赋予了月 亮以人的生命,这生命是苏轼个性的一种自我升华,一种清纯高洁品格的 象征他总是力图以月光来为自己营造一个清幽的“仙境”,以避人世的 喧嚣明月,在苏轼、李白等名家手中都成为寄托个人情感的代表意象四、融会贯通,内化情感王国维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 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 故有高致诗人的佳作,必然有真切的人生体验读者从作品的文字声 音开始,最终感受作者的激情,及对诗人和作品做一番入乎其内和出乎其 外的功夫,反复体察,最后达到共鸣。

比如学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读 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时,无不令人动情动颜!此外, 还有“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养育之恩;“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 邻”的可贵友情;“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的幽静;“采菊东篱下,悠 然见南山”的闲适恬淡……在阅读诗词时,不但能共鸣,有时还能联想, 从中领悟更多的东西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在继承这一宝 贵文化遗产的同时,更应使之在新时代发挥其教育人、感染人的力量通 过古诗词教学,我们在古诗词中体会到丰富的情感、心灵的滋养和人生的 启迪但我们必须明确,情感教育是一个漫长的、复杂的过程,它并不能 收到立竿见彫的效果,只能期望通过潜移默化,点滴的浸润而得以提升作者单位 吉林省大安市红岗子乡中学)编辑司楠。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