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学改革

上传人:1537****568 文档编号:209976575 上传时间:2021-11-1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学改革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学改革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学改革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学改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学改革(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学改革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学改革新的体育课程改革,给我们一个崭新的理念,在体育课中我们应该怎样去做?怎样去教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与关注的问题。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我们体育工作者要总结过去,放眼未来,转变观念,认清两者的本质区别,剖析自己,在实践中找到突破口,完成素质教育赋予我们的重任。体育教学是整个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活动不仅能使学生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巧和技能,而且还能发展智力、陶冶情操、锻炼意志,促进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增强组织性、纪律性。使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新的知识、理念。经过新一轮教学改革后,使我们得到了新的启迪,获得了成效

2、。一、新的标准下,如何处理好增强体质和为终身体育打基础的关系是至关重要的。增进健康,增强体质是体育的首要任务,同时也是体育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根本标志。但近十多年,随着终身体育思想的逐渐普及,广大体育工作者开始重视追求体育的长期效益,即要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又要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我们在体育教学中更加强调体育的基础性,强调要“教会健体,终身受益”,要为终身体育打基础。二、新的标准下,要处理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发挥学生为主体作用的关系是必行的。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比较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存在着以教师为中心的倾向。在进行体育知识与技术教学中,教师的学识、技能、运动经验,对教学大纲和

3、教材的理解,对教学方法、手段的钻研与掌握,以及课前的准备等等,都要先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主持、主导的作用,这是学生无法代替的。虽然对不同学段的学生和在不同类型的体育课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其表现形式会有所不同,然而,就其本质而言,都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不重视学生的学,以自己的教代替学生的学,以自己的教为目的,而不以学生的学为目的,主观脱离客观,结果是有教无学,这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思想。而在教育史上,也曾经出现过儿童本位、学生中心等思想,这实际上主张学生为主体。到底师生双方谁是主体呢?众所周知,人在进入学校之前已经自学了许多经验、知识,出生后就重视学习。学校教育要继续培养自学好

4、学的好学风,培养学到老学不厌的终身学习的意识、方法与能力。教师教之功是有限的,而学生学之功是无限的,所以要重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学生为主的主,不是君主的主,不是主持的主,而是主动的主,独立自主的主。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是现代教育思想一个显著特征,也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一个基本观念。三、新标准下,师生关系的合理构建是观念转变的过程。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本文仅以教师与学生的角度简单谈谈这个问题。 师生互相理解与尊重是前提,身为人师,教师首先要理解与尊重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理解并尊重他们的追求、情感、兴趣、爱好与需要,永远记住自己的工作是因有学生存在而存在的,从尊贵的虚假的台阶上走

5、下来,平等对待学生。求学者-学生则应理解与尊重老师教育自己所花费的心血和所付出的劳动。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师生双方只有相互理解与尊重,才能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观念的转变是构建正确的师生关系的前提。 四、新的标准下,教师要创建一种合适的有利于潜能开发的教学情景,增强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是促进创造性的两个重要条件。良好的心理环境和良好的物质环境,可以消除学生的心理压力,使学生处于积极的,主动的学习状态,促使学生积极探索。体育课堂很特殊,它具有空间大、活动强的特点,因此,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需要教师善于组织、精心设计。 1创

6、设情景。体育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的活动。教师与学生的态度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而创设最佳教学情景是引起师生积极态度的重要方法。例如:在实心球投掷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做各种自己喜欢的动作:投、抛、掷然后老师在结合学生实际,进行讲解投掷的动作要领。2形成融洽的心理气氛。在体育教学中,形成融洽的心理气氛特别重要。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给学生自由活动的机会;同时教师要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学生。从而形成融洽的心理气氛。五、新的标准下,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实践能力。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对自己身体活动能力的接受和肯定程度对于他们自我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是极为重要的。那些身体

7、活动能力较强,能够自己独立地完成多种体育活动的学生,往往会形成肯定的“自我”概念,对于一日生活中所遇到的其他问题的解决也是具有较强的自信心,而且行动积极、主动。相反,那些动作迟钝、身体活动能力较差的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就常常会遭受失败。因而他们也容易产生否定的“自我”倾向,表现为缺乏自尊和自信,行动消极、被动和退缩,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容易产生不安全感。例如:在教学过程中,要给予学生展示自我的时间与空间,发挥学生的积极一面,给予在其他学生面前表现的机会是提高一个学生自信心和实践能力的一个教学手段。六 、新的标准下,进行思想教育,语言沟通是很重要的。体育课的特点是以身体活动为基本特征。由于学生各自的

8、身体素质、体能和意志不同,往往在练习过程中,有的学生存在着畏难的情绪,如怕苦、怕摔、胆怯等一些现象,特别是在跳高、跳山羊、技巧、单杠动作等难度较大的练习中更加突出。出现这种情况之后,我针对学生各种不利于练习的心理,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在练习中,要以热情的态度关心帮助学生完成动作,使学生减小畏怕的情绪。通过不断反复的练习,学生终于有了克服困难的信心,然后进一步培养学生坚韧不拔、吃苦耐劳和勇于克服困难的思想意志品质,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了:“世上无难事,只怕用心人”的含义。总之,新的标准下,体育教师应该是一个设计师、表演者,应该放开手脚大胆的去创想、发挥学生的天赋,提高学生的参与性,把学生放在一个主要位置上,与老师共同完成一堂课。参考资料:1 张声远、王洪伟:论身心体育,上海教育科研,1997年第11期。2 杨平:21世纪的学校:学生应学习什么,教育探索,1998年第1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