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上传人:1537****568 文档编号:209976375 上传时间:2021-11-12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析为了帮助教师们了解编写意图,组织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发展,下面就三年级上册教科书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材的主要特点等几个问题,说说自己的一些看法,欢迎老师们指正。一 、 教学内容本册教材共安排了11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其中“数与代数”领域安排七个单元:一、除法;二、认数;三、千克和克;四、加和减;五、24时记时法;七、乘法;十、认识分数。“空间与图形”领域安排两个单元:六、长方形和正方形;八、观察物体;另外一个单元安排了统计与可能性,一个单元安排了期末复习。实践与综合运用包括:*农村新貌P14-15*称一称P38*

2、周末一天的安排P56-57*周长是多少P68-69*摸牌和下棋P96-97。具体分析如下:二 、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方面。数与代数1、认识万,知道10个一千是一万,了解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表。2、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整百整千数的加减,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及整百数乘一位数。3、能正确估计得数大约是几十多的两位数加减法,商是几十多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三位数乘一位数积是几位数,大约是多少。4、能正确列竖式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知道0与一个数相乘得0,会验算乘法。5、结合具体的情景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分母不超过10),能读、写分数,在具体材料支持下能比较两个几分之一或两个同分母分

3、数的大小。能正确计算同父母分数加减法。6、在现实的生活情景里感受并认识千克与克,通过动手实验知道1千克=1000克。7、了解24时记时法,能进行普通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的换算。空间与图形1、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相同的地方。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正方形的边长。2、理解平面图形的周长的含义,能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和其他简单平面图形的周长。3、知道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知道从一个角度观察长方体形状的物体,最多只能看到3个面;能指出从正面、侧面或上面观察到的由三个同样的小正方体摆成的物体的视图,能根据视图摆出相应的物体。统计与概率1、能比较有效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会用表格或

4、简单的条形图表达统计的结果。2、初步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时相等,有时大或小些。会用偶尔、经常等词语描述可能性的大小。2、数学思考方面。l 用具体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发展数感和符号感。l 在探索口算、笔算和估算方法的过程中,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发展抽象思维。如:探究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周长、可能性大小等等。3、解决问题方面。l 能应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4、情感与态度方面。三 、 教科书的主要特点l 主要考虑结合学习内容相机安排相应的实践活动内容l 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的应用与价值l 体会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发展学生的数学意识l

5、 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 、 课时安排全教科书安排了53课时教学内容,另有期末复习4课时。留有比较多的教学时间作机动,便于教师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和安排教学。在学生独立探索、合作交流、实践活动及组织有效练习、适当拓宽知识面、解决问题等方面,都可以使用机动的教学时间。各单元的课时大致安排如下:一 除法9 课时二 认数5 课时三千克和克 4 课时四 加和减7 课时五24时记时法 3 课时六长方形和正方形 5 课时七乘法 11 课时八观察物体2 课时九 统计与可能性4 课时十 认识分数 3 课时十一 期末复习4 课时五、具体单元分析一单元、除法 本单元教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

6、除法,是在二年级(上册)表内除法和二年级(下册)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安排的。 全单元教学内容以笔算为主线。先通过比较容易的除法(被除数十位上的数除以除数没有余数)如462,教学除法竖式及除法的验算;然后教学被除数十位上的数除以除数有余数的情况如522;最后教学商的个位上是0的除法如622。教材把口算、估算和解决问题合理穿插到各想想做做或练习中。单元教学结束时安排了场景型的实践活动农村新貌。本单元还编写了三道思考题,属于弹性的教学内容,供学生选用。思考题能帮助学生灵活地、综合地应用学到的基础知识,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里有三道例题教学除法竖式计算,第1页例题着重解决竖式的结

7、构与计算步骤等问题。例题要求把46枝铅笔平均分给两名女孩,让学生经历每人先分得2捆再分得3枝,合起来是23枝的操作过程,理清操作思路是先402=20,再62=3,然后20与3合成23。再教学除法竖式,并在竖式上用两种色块显示分两步除的过程。竖式上商的数位很重要,教材由大卡通提出问题2为什么写在十位上让学生思考,联系分铅笔的操作理解各次商应在的位置。 第7页例题着重解决被除数十位上的余数要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继续除的问题。例题的素材是把5筒2个(即52个)羽毛球平均分给2个班,学生也乐意操作。在操作中他们能先分给每班2筒,再把余下的1筒羽毛球和另外2个合起来继续平均分。这个直接经验是理解竖式里被除

8、数十位上余的1是1个十,可以和个位上的2合成12继续除的基础。 第9页例题着重解决商的个位上是0的问题。例题的素材仍然能引发学生动手分一分的积极性,通过操作帮助他们理解商的个位上为什么要写0的道理。教材在学生首次进行有关的竖式计算时都适当地扶一把。第2页想想做做第2题、第8页第1题、第9页第1题都先在方框里填数,扶着学生在竖式上计算,避免不必要的曲折与错误。2.以学生已有经验为基础教学除法验算,体会乘法与除法的联系,并充分发挥验算的作用。 除法可以用乘法来验算,教材没有把这个知识直接告诉学生。第3页例题在算出可以买12块巧克力后,问学生算得对吗,学生马上会想到:每块巧克力3元,买12块要3l2

9、=36(元)。由此看到乘法可以验算除法。把除法验算的教学建筑在学生己有经验的基础上,不但有利于他们体会乘除法之间的关系,理解乘法可以验算除法,而且有利于学生养成验算的习惯。例题接着以65元钱可以买21块巧克力还剩2元这个实际问题,让学生研究有余数除法的验算,引导他们把买21块要63元,加上剩下的2元正好是65元这种具体的思考抽象成数学方法。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除法的验算方法,教材第4页想想做做第1题安排三组对比题。其中第一组下面一道式子是上面一道式子的商乘除数,可以验算上面一道除法题计算时是不是算对了。另两组的下面式子都是上面式子里的商乘除数再加余数,也能验算上面一道除法计算。教材没有概括出商除

10、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这两个数量关系式,但通过实例让学生体会到这两个关系式的存在。我认为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可以给学生建模,教给他这个关系式。结合除法教学,教材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用除法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如第11页第3题,学生从题中能发现求买笔记本本数的方法是总价单价。还能发现在总价相同的前提下,买单价便宜的笔记本,数量比较多。第12页第4题在分别求各种书的单价时,学生能总结出总价数量单价。这些数量关系不是教师传授的,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习得的,是对数学活动的体验积淀。教材还注意联系现实情境灵活地回答实际问题;第4页第4题454=111,每辆车用4个轮子,4

11、5个轮子最多可以装11辆车。第10页第6题656=105,3位老师领62名学生郊游,每顶帐篷只能住6人,至少要搭11顶。二是解决把总数或剩下的数平均分的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安排在练习一第5-8题。第5题是图、表结合呈现的连续两问,便学生明白求平均每辆车坐多少人应该先算老师和学生一共多少人。第6、7、8题以图画、对话形式呈现,让学生借助图画直观和生活经验设计解决问题的步骤与方法,学习有条理地思考并表述。教学这些题,要给学生充分独立思考并相互交流的机会,把发展数学思考落到实处。 教材设计了一些开放性问题,给学生解决问题留出更大的空间,发展个性。如第2页第5题,在回答哪种树苗每棵价钱贵些这个问题时的

12、思路方法是开放的。可以分别求出每棵杨树苗和每棵松树苗的价钱后比较哪种贵些;也可以把两种树苗的总价和数量作比较,根据每捆松树苗的总价高、棵数少,判断每棵松树的价钱贵。又如第10页第5题,女孩准备6天看完64页书,每天看多少页?是答案开放的题,可以从平均分的角度设计每天看的页数,也可以不考虑平均分、不利用除法去设计。通过多种安排方案的交流、比较,学生能感到用除法帮助安排可以合理一些。教材设计这些开放性问题,希望能给每名学生都留有得出自己想法的机会,获得成功的体验。教材少量安排渗透运算性质的内容。第12页第6题中有三组计算,每组两道。同组两题的被除数相同,上面一道是连除式题,下面一道是一步除法式题,

13、连除式子中两个除数的积正好等于下面一道算式的除数。教材的意图是让学生通过计算发现同组两道的得数相同,然后比一比、想一想为什么。教材不要求教学除法的性质,希望学生通过比较和思考感受这方面内容。 本单元的教学我认为可以适当的进行整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展教学。如:前两个例题可以在一节课进行,让学生明白每一步表示的意思,有余和没有余数的计算方法上是一样的。至于口算是穿插在笔算中由学生一步一步解决的,学生在已有的表内除法和有余除法知识经验上可以进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估算的教学可以在习题中循环出现,先估算再计算,最后验算,从而加强学生的计算习惯。还有就是为了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我认为让学生多练是

14、个好的方法,可以在家庭作业中布置像每日五题、计算习题卡等。二单元、认数 本单元教学认识万以内的数,是学生认数范围又一次扩展。全单元的内容包括一千到一万间各数的认、读、写,大小比较,相应的口算与解决实际问题。本单元教材在编写时充分考虑了以下一些问题:1.调动学生已有的认数经验,运用学具引导学生主动地认、读、写整千数。 (1)从现实的生活情境引入新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2)利用教具和学具帮助认识整千数及一万,扩展数位顺序表。 (3)及时安排口算。(4)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巩固获得的基础知识。 2.科学地安排非整千数认、读入写的教学。 教材第25-28页教学非整千四位数。四位数可能各数位上都不是0

15、,也可能某些数位上是0;数位上有0的四位数,0可能在数的中间,也可能在数的末尾;中间有0的四位数,可能只有一个0,也可能连续两个0。不同情况各有读、写技巧,分析学生学习四位数的读与写,一般会出现这些情况: a.己经掌握的各数位上都不是0的三位数的读写方法,能比较容易地迁移到各数位上都不是0的四位数上; b.已经掌握的十位上是0的三位数的读写方法,能比较顺利地迁移到中间只有一个0的四位数上; c.已经掌握的整百数与几百几十的读写方法,也能迁移到末尾有一个0或两个0的四位数上; d.三位数的中间不可能连续有两个0,因此中间有连续两个0的四位数的读与写是学生首次碰到的情况。 教材没有用文字结语归纳读数与写数方法。例题、试一试及想想做做第2题在教学读写方法前,先分析数的组成,再依据数的组成读写,引导学生体会读数与写数要联系数的意义,使数的读法和写法有充实的内涵。之所以这样安排,是因为学生已经掌握了数的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