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赫玛尼诺夫《g小调前奏曲》的演奏

上传人:狼*** 文档编号:209867672 上传时间:2021-11-1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29.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拉赫玛尼诺夫《g小调前奏曲》的演奏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拉赫玛尼诺夫《g小调前奏曲》的演奏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拉赫玛尼诺夫《g小调前奏曲》的演奏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拉赫玛尼诺夫《g小调前奏曲》的演奏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拉赫玛尼诺夫《g小调前奏曲》的演奏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拉赫玛尼诺夫《g小调前奏曲》的演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拉赫玛尼诺夫《g小调前奏曲》的演奏(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拉赫玛尼诺夫g小调前奏曲的演奏分析学 院: 艺术教育学院 专 业: 音乐学(音乐教育) 年 级: 2014级 学 号: 614403014* 姓 名: 吴金宇 指导教师: 刘晴 目 录摘 要1前 言2一、创作背景2二、拉赫玛尼诺夫音乐风格介绍3(一)拉赫玛尼诺夫的创作风格3(二)创作阶段31、早期的创作32、创作中期33、创作晚期4(三)g小调前奏曲音乐风格4三、g小调前奏曲演奏技巧分析4(一)呈示部演奏技巧分析5(二)展开部演奏技巧分析6(三)再现部和尾声演奏技巧分析7结 语9参考文献10致 谢11声 明12摘 要拉赫玛尼诺夫的钢琴作品极其珍贵,是俄罗斯文化艺术中最精彩的一部分,他的这些力作

2、在古典音乐作品中具有极高的知名度 ,到今天为止,依然有着重要的价值,是浪漫主义时期最后一位优秀的作曲家,同时也是当时世界上屈指可数优秀的钢琴家。他除有大量钢琴作品之外还有歌剧、交响乐以及艺术歌曲等通过分析g小调前奏曲的演奏来进一步掌握拉赫玛尼诺夫钢琴作品的演奏特点。关键词:拉赫玛尼诺夫g小调 演奏技巧 音乐风格前 言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拉赫玛尼诺夫是著名的的伟大钢琴家、作曲家和指挥家。他创作了各种类型的音乐作品,除了大量的钢琴作品外,还有交响作品、歌剧和80多首俄罗斯主题的艺术歌曲等等。他在解释处理作品的手法上,多半采用具有抒情的浪漫主义色彩和俄罗斯民族风格。他擅长把民族歌曲融合在旋律中,使我们

3、从中感受到庄严宏伟的美学观点,而喜剧的或是具有特点的形象并不常见。其实当时俄罗斯音乐所处的音乐环境至少存在三种艺术流派,一派是现代主义、另一派是古典主义。而具有浪漫主义特征的俄罗斯音乐则处于两派之间。当然拉赫玛尼诺夫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西方现代主义的影响,借鉴了现代主义与表现主义的写作手法,同时,继承了19世界浪漫主义乐派、俄罗斯民族乐派、尤其是柴可夫斯基的音乐风格特点,并没有再深入追随瓦格纳、德彪西的音乐步伐。g小调前奏曲,是我认为风格和技巧都比较难把握的一首,所以有必要深入探讨一下。一、创作背景拉赫玛尼诺夫创作g小调前奏曲的灵感,一部分来源于他强烈的俄罗斯民族情怀,另一部分则受到当时的社会

4、政治、经济的影响。俄罗斯民族在历史上是受压迫的、奴役的民族,人们在贫困中压抑着生活,这就使得俄罗斯的民族音乐情感里有着悲伤的基调。拉赫玛尼诺夫正是怀着这种民族责任感在艺术创作中反映为人民为争取幸福而斗争的艺术情感。拉赫玛尼诺夫的创作有其特有的艺术特色。他的作品真实地反应了人们动荡不安的思想情绪和他对故乡的深情,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二、拉赫玛尼诺夫音乐风格介绍(一)拉赫玛尼诺夫的创作风格拉赫玛尼诺夫一方面是浪漫主义时代的代表,而另一方面,他的音乐里又含有接近20世纪作曲家的诸多现代元素。在上世纪初相继出现了几个新的风格,例如新古典主义、新浪漫主义,表现主义风格及其他一些风格,这些新风格的创作纲领与

5、传统的浪漫主义大相径庭。拉赫玛尼诺夫的浪漫主义风格与现代风格浑然一体,他个人一贯沿用的创作风格已被大多数人所熟悉,许多特点甚至贯穿了作者一生的创作。无论作为作曲家,还是舞台上的钢琴演奏者,拉赫玛尼诺夫创作出的形象是一致的。据同时代人回忆,他的表演因声音的特殊力度而令人惊叹,这力度并非体现于外在,也不是表面的精湛演奏技能。(二)创作阶段1、早期的创作1886年至1900年为拉赫曼尼诺夫的早期创作阶段,虽然集 大家之长创作出了第一钢琴协奏曲,但并没有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创作风格,直到他作曲生涯第一个转折点的出现即音乐瞬间六首的问世,他独特的音乐创作风格才显现出来。2、创作中期1901年至1917年为

6、拉赫玛尼诺夫的中期创作阶段,也是他艺术生涯中非常艰难的时期。第一交响曲的失败使拉赫玛尼诺夫认识到自身欠缺的东西,心态上的变化使得他慢慢在正视自己的创作,并渐渐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音乐风格,大量优秀的音乐作品都是在这一阶段诞生于世的,其中重要作品有第二钢琴协奏曲(1900-1901,op.18),第三钢琴协奏曲(1907,op.30),以及大量声乐浪漫曲等。拉赫玛尼诺夫的浪漫主义精神气质在这一时期成熟并达到创作鼎盛时期。3、创作晚期1918年至1943年的期间,为拉赫玛尼诺夫的晚期创作阶段,也是他流亡在外的时期。在这一阶段,他深受思乡思国之情的侵 扰,作品中乡愁的情绪渐渐取代了原本比重很大的悲愤

7、情绪,情感境界得到了进一步升华。并创作出了基于此类情感之上的 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等作品。 (三)g小调前奏曲音乐风格拉赫玛尼诺夫的这部g小调前奏曲创作于 1901年,这个时期的拉赫玛尼诺夫经神经衰弱且遇到创作的低潮,之后身体开始痊愈,重拾创作热情。从结构上来说,前面和后面的风格都差不多,类似于进行曲。中间用了抒情段。在拉赫玛尼诺夫的全部创作中,钢琴作品处于中心地位,24首前奏曲是他杰出的一套钢琴小品,其中g小调前奏曲是其中一首著名的进行曲风格的小调作品。他的这首g小调前奏曲以一种激动庄严地情绪表达了他内心丰富的思想感情,这首前奏曲短小精练,织体也比较朴素,反映人们瞬间的精神感受。三、g小调前奏

8、曲演奏技巧分析本曲为g小调,中间部分为同名G大调,再现部又回到g小调。整个钢琴声部恢弘大气,和声丰富。整部作品可以说是他所有室内乐作品中最具有拉氏风格的作品,充分代表了他在这一领域的成就。拉赫托尼诺夫的作品旋律主要继承了浪漫主义的音乐传统,音乐旋律优美,注重表达情感,技术辉煌色彩浓重。不同之处在于,俄罗斯乐派音乐有独特的忧郁气质,音域宽广犹如俄罗斯的苍茫大地,和弦沉重犹如教堂的钟声,这些与众不同的特点使俄罗斯乐派独树一帜,不可替代。拉赫玛尼诺夫的前奏曲作品,有大量的和弦,和弦与八度是乐曲的基本构成,和弦与旋律是相互依存的。单纯用手指而没有手腕与肩背部的力量依托是没有办法表达作品所表现的恢弘感和

9、深沉的意蕴的。拉赫玛尼诺夫的前奏曲作品具有幻想性与叙述性,作品音乐色彩丰富,音乐高潮情绪热烈但又内敛。(一)呈示部演奏技巧分析乐曲开始的进行曲速度不宜过快进入,音量也不要过响,弹奏时要注意手腕的灵活性,手臂要沉下去,以免继续进行时引起手臂的紧张。开始的低音八分音符是乐曲的旋律,弹奏时要注意旋律的进行,十六分音符是伴奏音型,音量应适控制,由于这一部分是半分解和弦的音型,运用踏板时要注意和声的体现,低音触键后再将踏板踩下,以保证每个和弦清晰性。开头用了p(弱)的音乐符号,两只手都弹奏的主音sol。这时要保证肩膀手臂和后背的放松。同时,手掌要支撑起来,整个上半身的力量都要落在指尖。后面的三个相同的音

10、,必须贴着琴键右手演奏时,保证轻的同时又必须落实。整个前段的风格是豁达雄壮的,演奏时踏板的使用要注意不能胡乱踩踏。很多学生甚至钢琴老师在演奏前半部分时,都容易越弹越快,可能是演奏中不可避免的事情,但是指尖的力量必须控制好。手指失控,手腕僵持等问题要尽量避免。(二)展开部演奏技巧分析诙谐的快板,c小调,12/8拍,回旋曲式。由主部A段的三次再现和插部B插部C的三次插入对比构成。A段主部主题旋律充满神秘色彩和不安的情绪,同时12/8、18/8拍这种复拍子,除了强弱拍外还有若干次强拍,这种节拍的运用和交替出现本身就加剧了这一乐章活泼、不安和神秘的音乐性格。插部B和插部C都是大调,以抒情流畅的旋律为主

11、,非常柔美。主部与插部的色彩与情绪形成鲜明对比,风格多变。中间的抒情段,将拉赫玛尼诺夫浪漫主义色彩充分的体现了出来。原作者当年在演奏这一段时,十分打动人心,这种演奏方式同样感染了很多现代的钢琴家。这一段看似简单,右手的八度和左手的琶音,力度和情感是非常难控制的。踏板的运用也变得十分讲究,可以细致到每一个小节甚至每一个音符上去。开始练习时,可是先按mf的力度弹,练习中三分之二的时间都是mf的力度,我们按照这一力度是为了在弱下来的时候,能保证力量完全下沉力度控制好了知道,就要特别强调一下情感和踏板了,右手轻的同时,左手应该更轻,而且左右必须一气呵成,不能断开。在拉赫玛尼诺夫的前奏曲中,曲子的和声是

12、依附旋律。(三)再现部和尾声演奏技巧分析再现部由于再现了呈示部的内容,所以这一部分的演奏技巧同呈示部大部分相似,只是情绪上更加高涨,乐曲的激动高潮在本部分出现,将“命运的”步伐走的更加坚定。本曲的结尾伴随轻盈而扎实的音型渐渐远去。弹奏时要注意指尖的运用,手指贴键弹奏,指尖抓住琴键,手腕灵活配合手指的跑动,把声音的弹性和动力性弹奏出来,让人们感到音乐安静的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 音乐表现手段具有特殊性,这使得它表现旋律的同时,把感情里所蕴藏的思想和生活基础同样明确地表现出来,这就要求演奏者了解拉赫玛尼诺夫音乐中的感情内涵,也能够有意识地运用所需要的演奏技巧,对乐曲感情内涵的正确把握。演奏八度时要做

13、到手臂和手腕的绝对放松,手腕力量的转移要不着痕迹,手的架子要支撑好,旋律的气息连贯优美尤为重要。触键尽量深,音色才会更加宽广,强调手腕的左右移动。只有手腕在放松的状态下,配合旋律的需要适当的左右移动,才能保证音乐气息的连贯性,拉赫玛尼诺夫作品想要表达的优美性才能得以完美的体现。在钢琴演奏中要十分注意踏板的使用,踏板在演奏中最大的任务是使钢琴演奏中旋律更有歌唱性,踏板可以使钢琴的音色更加动听。 结 语整首乐曲的音乐从pp到ff都有涉及,这正体现了拉赫玛尼诺夫善于表现夸张和对比丰富的作品的特点,整首乐曲里激动地力度和模进、强烈的强弱对比以及宽广的旋律线条都表现出了出了他的作品的宏大与激情、忧郁与陶

14、醉以及庄重与严肃,同时也体现了当时浪漫主义乐派的钢琴音乐特点。曲子中开始的进行曲风格的激动地节奏音型由远至近,时而前进,时而后退,逐渐通过阶梯式的模进音型走向高潮,坚定了对生命的步伐,表达了拉赫玛尼诺夫对生命的恐惧和战胜这种恐惧的信念和成功,让听者感受到的是坚定而不是恐惧,对于处于一个矛盾着的社会里的拉赫玛尼诺夫来说,这种矛盾也会贯穿在他的作品里,但是人们通过他的作品却能感受到忧郁下的真实的拉赫玛尼诺夫勇敢善良、活泼上进。乐曲的中间部分严肃、庄重,充满着俄罗斯式的深沉和忧郁,多个旋律线条的齐发并进也体现了拉赫玛尼诺夫复杂的内心状态,这一部分的高音旋律从悠扬不断地重复走向密集的宣泄,直至后来的八

15、度进行,预示着再现段的动力性节奏的出现。乐曲最终在宁静轻盈中离人们远去,好像是在告诉人们战胜生命后的安详和休息,预示着美好的到来。拉赫玛尼诺夫的这首g小调前奏曲是拉赫玛尼诺夫24首前奏曲中的一个缩影,里面的力度速度记号要比肖邦、斯克里亚宾等人的作品密集了很多,这首前奏曲一定程度上缩影了拉赫玛尼诺夫钢琴作品的成熟、高难度和优秀。拉赫玛尼诺夫的24首前奏曲多样的织体、丰富的和声、宽广的旋律以及高难度的弹奏技巧等特点,丰富了“前奏曲”体裁的发展,是我们演奏、教学的必修教材,对我们的钢琴弹奏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和指导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1张浩然,许晓薇,拉赫玛尼诺夫g小调前奏曲风格特点以及演奏分析,哈尔滨学报,20122 安德烈亚斯一魏玛(德),拉赫玛尼诺夫,北京:人民音乐出版,19993 阿兰诺夫斯基(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