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集体林改汇报

上传人:pm****9 文档编号:209826465 上传时间:2021-11-1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3.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县集体林改汇报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县集体林改汇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县集体林改汇报(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县集体林改汇报 *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有关情况汇报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中央、省、市关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方针政策,充分调动农民和社会各界造林、护林的积极性,解放和发展林业生产力,促进林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今年,我局抽调专门人员组成调查队伍,通过实地调查、问卷调查、访问群众等多种形式,对我县集体林木、林地经营管理及发展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为以后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提供了科学依据。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林业资源状况 截止2007年底,全县森林面积达265万亩,其中农田防护林 7.2万亩,经济林8.04万亩(红枣6.4万亩,葡萄0.84万亩

2、,其它0.8万亩),防风固沙林148.03万亩,退耕还林28.73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10.83万亩、配套荒沙滩地造林12.9万亩,封沙育林(草)5万亩),封育天然沙生植被成林面积73万亩。在408公里的风沙线上建成了长达342公里的防护林带,有效治理大的风沙口191个,全县森林覆盖率由五十年代初的3.4%提高到了2006年的10.87%。 我县林业用地面积450万亩,其中。有林地13.34万亩,灌木林地134.8万亩,未成林造林地20.98万亩,宜林地260.74万亩,其它(苗圃地、建设用地)20.14万亩;实施国家重点公益林管护面积100.41万亩。 按权属分。国有林地面积392万亩,集体

3、林地50万亩,个人林地8万亩。 二、林业生产经营状况 建国以来,历届县委、县政府站在维护绿洲生存和发展的高度,重视林业建设,坚持“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的原则和“外治风沙,内建林网,因地制宜发展经济林”的方针,以“荒漠草场封育区、沿沙退耕还林区、内部高效种养区”三大块林业布局,一靠政策,二靠科学,三靠投入,四靠*人民艰苦奋斗、持之以恒、战天斗地的精神,依靠群体的力量与干旱和风沙搏斗,与大自然顽强抗争。 一是坚持群体治理。为了加快*林业发展,省、地先后在*成立了*治沙综合试验站、国营石羊河林场、苏武山林场等科研和造林绿化机构,县上先后成立了林业技术推广站、国营机械林场、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林木种

4、子管理站、自然植被保护站、国营苗圃、林业区站、林业乡站等科研、管理和造林机构,创办了136个乡、村农林场,2002年7月2日经国务院批准连古城自然保护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形成了一支科研、推广、生产及配套服务等实力较强的林业建设网络。采取国营、集体、个人一齐上的办法,以国营林场为依托,乡村集体为主体,个人承包为补充,按照国家适当补助、乡村集体自筹、群众义务投工投劳相结合的办法,认真落实“谁栽谁有”的林业政策,大力开展群众性治沙造林活动。 二是坚持科学治理。面对地下水位下降,造林立地条件越来越差的实际,我县始终把发展林业科技放在防沙治沙的首位。一是采取工程固沙与生物治沙相结合,造、封、育相结合

5、,乔、灌、草相结合,带、片、网相结合,人工造林与模拟飞播造林相结合的措施,大力引进、试验、推广治沙新方法、新技术,探索出了适宜干旱荒漠区规模连片治沙的“三角城治沙造林模式”、“宋和模式”。二是积极推广林业实用技术,机械固沙方面由过去主要采取平铺式和行列式为主的粘土沙障改为现在的以麦草为材料压设双眉式沙障;治沙造林技术上改单植为丛植,降低初植密度,推广一穴多株法;树种选择上改乔为灌草,大力推广栽植了适应性较强的梭梭、花棒、毛条、拐枣等灌木树种;林分结构上改纯林为混交林,并积极推广开沟造林,秋季固沙造林技术;农防林、经济林积极推广生态经济型林网建设,引进推广名优特新品种。三是加强对林业技术人员科技

6、培训,在实际生产中落实科技人员“一定四包”责任制;并每年利用冬季农闲时间节加强林农培训,为乡村培养农民技术员、科技带头人、示范户,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提高了科技兴林水平。 三是坚持以法治理。*属干旱荒漠区,造林难、成活难、成林更难,植被破坏容易恢复难,群众历来就有保护柴湾的良好习惯。各级政府十分重视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坚持造管并重,一手抓防护林体系建设,一手抓林木植被资源的保护,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林业法律法规政策的基础上,先后制定发布了一系列符合 *实际的管理办法,划定了不同类别的封禁区,建立了严密的护林组织。成立森林派出所,建立民间管护组织,一方面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一方面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分子

7、,形成了专业队伍和民间组织相结合的护林网络体系。 四是实施退耕还林。2002年,*县被列为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区,2003年又被省上确定为退耕还林工程省级示XX县区。多年来,全县上下认真落实“退耕还林、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方针和国务院颁布的退耕还林条例,切实把握“林权是核心,给粮是关键,种苗要先行,干部是保证”这几个关键环节,坚持“严管林、慎用钱、质为先”的林业工作方针,合理布局,统筹规划,狠抓落实,全县完成退耕还林26.73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10.83万亩,配套荒沙滩地造林10.9万亩,封沙育林5万亩。 经过半个世纪的艰辛努力,*人民坚持不懈治理风沙,矢志不渝改善生态环境,治沙造林

8、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在*林业建设中,生态地位高于经济地位,*林业主要以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安全发挥其生态效益,林业经济效益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的比例较小。因此在林权改革中,经济效益不明显,群众承包、租赁、现有林和宜林荒山荒地的积极性不高。 二是由于全球性气候变暖等因素的影响,全县生态环境局部得到治理但整体仍在恶化,具有“脆弱性、不确定性、反复性”等特点,反弹力量非常大,状态极不稳定,工作做好了,就会进 一步前进步入良性循环,反之,就可能产生逆转、复归旧态,个人投资造林风险大。 三是人工造林的条件差,群众投资成本大。气候干旱,水资源的严重短缺,地下水位逐年下降,致使人工造林非

9、灌不植,造林成本不断增加。 四是林业建设资金短缺。由于林业建设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经济附加值低,加之随着自然条件的影响,造林成本逐年加大,资金问题成为制约林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四、林改思路与对策 1、对现有集体生态林按照林业“三定”方案的规定,实行承包经营,在保持其生态效益的前提下,由承包者自主经营,发展林业产业经济。譬如,梭梭林嫁接肉苁蓉、红柳林利用其枝条发展编制筐、篮等产业,创造经济效益。 2、对集体荒沙滩地,以租赁和拍卖的形式转让群众,并从资金政策方面给予一定的投入,支持群众造林。造林成功后,按生态效益优先的原则,发展林业经济,调动群众参与林业生态建设的积极性。 3、我县集体经济林基本处于品种落后、树提老化的趋势,村集体又无力改造,一直处在亏损状态。因此,紧抓林改政策的契机,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进行承包改造。由承包者充分利用我县充足的光热条件,大力发展葡萄、红枣等产业,彻底扭转集体经济林亏损的局面。 第6页 共6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