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广州产业转型升级看高职高专教育改革

上传人:I*** 文档编号:209788219 上传时间:2021-11-1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广州产业转型升级看高职高专教育改革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从广州产业转型升级看高职高专教育改革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从广州产业转型升级看高职高专教育改革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从广州产业转型升级看高职高专教育改革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从广州产业转型升级看高职高专教育改革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从广州产业转型升级看高职高专教育改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广州产业转型升级看高职高专教育改革(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广州产业转型升级看高职高专教育改革 从广州产业转型升级看高职高专教育改革一、 广州产业http:/wwW.LWlm.cOM发展概况2000年以来,广州在产业升级的道路上开始发力。在这十多年间,广州的经济结构逐步由“低端”向“高端”升级,初步实现了从以轻工业和传统服务业为主向轻重工业协调和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并提出建立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三轮驱动”的现代产业体系。据统计,2010年,广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0604.4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9.05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3950.64亿元,增长

2、13.0%;第三产业增加值6464.79亿元,增长13.2%。第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的比例为1.8 37.2 61.0。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0.4%、38.4%和61.2%。1 图片来源:广州统计信息网在近五年的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广州主要呈现两个显著的特点。(一)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2这主要体现在“十一五”期间,广州市工业向重型化和高级化转变的速度和贸易结构调整的速度方面。2006年至2010年,广州的轻、重工业结构比由39.29 60.71调整至35.37 64.63,重工业比重提升了4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制造业中的“现代性”和“先进性”成分日

3、益增加,2010年广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2178.98亿元,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达1194.55亿元。贸易结构调整主要体现在一般贸易所占比重的升幅方面。产品竞争力的提升让广州出口结构得到优化,从出口品种来看,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比重明显高于全车。其中,广州的机电产品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从2006年的50.28%上升到2010年的54.55%,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比重则从2006年的18.96%上升到2010年的20.47%。(二)三次产业增加值增长率影响产业结构的比率,第三产业结构比重加大。三次产业结构可以反映区域伴随着经济发展的资源结构及其经济发展的进程和水平。建立在第二

4、产业充分发展基础上的国家或区域,其第三产业比重越大,经济发展水平越高。2010年,广州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9.45%、17.54%、17.92%,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2006年的2.11 40.14 57.74调整至2010年的1.7 37.24 61.01,较2009年而言,第一、二产业比重分别下降0.14和0.0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则上升0.16个百分点。一、二、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0.4%、38.1%、61.5%。表1:广州市主要年份地区生产总值“十二五”时期,广州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总体思路是:以产业高端化、集群化、融合化为方向,以建立服务经济为主体、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现

5、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有机融合、互动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为目标,以总部引领、品牌主导、创新驱动、集群发展为重要路径,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继续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全面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为建设国际商贸中心、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和国家先进制造业基地提供有力的支撑。3二、 广州三次产业的人员结构现状分析在产业转型和升级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产业配套能力差、产业布局规划欠科学合理、高层次技术和管理人才匮乏、高附加值产业发展滞后、产业发展用地紧张、融资困难等等。4其中,各行各业高层次技术和管理人才匮乏,则是我们高职高专教育者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关

6、注。2010年末,广州市社会从业人员788.00万人,比上年末增长6.7%。其中,第一产业从业人员78.52万人,下降1.6%;第二产业从业人员312.90万人,增长5.3%;第三产业从业人员396.58万人,增长9.7%。从表2可见,改革开放以来,广州市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数量逐年减少,逐年往第二、第三产业转移。目前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占总数的10%左右,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仅为0.4%,说明其人员的贡献率是最低的。我们亦可发现,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逐年增多,比重也越来越大,与第二产业的比重差距也逐年增加。表2:广州市主要年份三次产业社会从业人员构成 资料来源:广州统计信息网而在专业技术人员方面,截止

7、至2009年底,广州市专业技术人员为540925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7.32%,不足10%,以第三产业为最高。其中第一产业专业技术人员1402人,占0.26%;第二产业130069人(其中制造业84512人,建筑业37493人),占24.05%。从制造业和建筑业两大行业来看,制造业比建筑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多了近一倍。第三产业409454人,占75.70%。表3:广州市三次产业专业技术人员分布表(2009年底) 资料来源:广州统计信息网专业技术人员比重分配中,第三产业占绝对比例,说明第二产业的人才技术力量很弱。而在专业技术人员占绝对比重的第三产业,分配也很不均衡。在第三产业内,除文、教、卫、科研机

8、构行业特点占比例较高外,传统服务业如餐饮、批发零售业等行业的专业人员比例十分低,新型服务业如租赁和商业服务业、房地产业、居民服务业等更是匮乏。表4:2009年广州市第三产业各行业专业技术人员比重分布图 资料来源:广州统计信息网三、 高职高专院校教育改革要服务地区产业转移升级为地方经济社会服务是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的办学目标。近年来,广州的高职高专院校获得了较大发展,顺应经济社http:/wwW.LWlm.cOM会发展需要,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市场、企业培养了大批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而随着转型政策的实施,高附加值产业逐渐替代原来传统的低附加值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这些产业更注重承接地的技术、研发能力

9、等综合知识优势与信息基础设施、体制条件,因而其对人才的需求也随着产业的变换而变化,更多的是需要具有高技术、高层次的管理人才。因此,广州地区高职高专院校应准确把握定位和发展方向,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变化的需要,不断调整自身体制,以培养数量充足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产业结构转移升级提供人力资源和人才保障。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如何与产业结构调整后的人才需求相匹配,这是当前面临的难题。学校领导与全体教职工应上下同心,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明确思想,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提高教学质量,育人为本,积极探索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的创新

10、机制,进一步深化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51.努力办特色院校及特色专业,产业与院校对接高职高专院校在专业设置方面,应以市场需求为基本出发点,依托院校的优势学科、发挥相关行业、专业的特长,优化结构、打造精品,以构建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市场一线需要的、能充分体现相关行业需求特点的专业。院校还应深入有关企事业单位和人才市场,围绕国家产业发展的重点,结合区域产业发展的需要,调查、了解相关行业发展趋势、技术要求、岗位设置及人才规格等信息,认真分析和预测地区经济发展对高等职业技术应用性人才的需求状况和发展趋势,结合自身实际,充分讨论,集思广益,不断优化调整院校专业结构与布局,争取行业发展协会的支持与指导,

11、适时适势调整、申报专业,努力办特色院校。专业。如广州城市职业学院,下设汽车职业学院、社区学院、钢琴学院、旅游学院等,是基于以第二、三产业人员调整为主的大方向,取消原有的“大锅饭”式的专业和课程,实行针对性的“产业学校”模式,将工业企业与高等职业院校直接对接。6又如南华工商学院,在2010年根据广东省劳动关系发展现状,结合社会对劳动关系领域的人才需求,申报了招生目录外专业“劳动关系管理”,已经过省教育厅审查和国家教育部批准,在2011年开始招收新生。劳动关系管理专业更是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中的首创专业。 2.积极探索多元化办学模式学校应创新“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建立与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的职

12、业教育办学体制和运行机制,为企业“量体裁衣”培养人才。校企合作是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院校与企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能切实解决双方的人力资源优化配置、一线实用型高技能人才、学生实习就业等问题,使学生得以解决毕业就业问题,学校得以长远可持续发展,企业不愁用工荒,更能充分体现社会责任感。南华工商学院与岭南集团旗下的广州市白云国际会议中心有限公司在经历起初的实习合作后,不断磨合与配合,双方就酒店管理、会展服务与管理、应用英语专业签订了订单式培养协议,目前已签订中长期校企合作的战略协议。学院与广东博学道传媒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代表的传媒企业正式合作开设“传媒营销与管理”专业,直接为广东传媒

13、企业订单式培养传媒营销、传媒市场管理人才。企业为本专业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的机会,传媒界成功经理人更是直接参与编写教材及亲自授课,此为国内首次传媒企业与教育学院合作办学。 3.以学生为本,加强德育教育,培养高技能专门人才育人为本,德育为先。高等职业教育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现代企业优秀文化理念融入到人才培养全过程。强化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特别是吃苦耐劳、责任感教育,适时引入社会实践、专业实习,实践育人,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校应重视学生全面发展,着实推进素质教育,以增强学生自信心。学校以区域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明晰人才培养目标,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与企业岗位对接;推行“双证书”制度,实现专业课http:/wwW.LWlm.cOM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学校提供场地与管理,企业工厂提供设备、技术和补充师资,联合组织实操实践,才能提供真实的岗位训练、营造职场氛围和企业文化,才能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开放性。高职高专教育改革还需要在资金投入、“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信息化建设、后勤配套设施等方面加以统一思想,紧跟学校教学办学目标,才能与时俱进,办出特色,服务地区产业转型升级,才能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