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写作内容及教学策略探究

上传人:I*** 文档编号:209787281 上传时间:2021-11-1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写作内容及教学策略探究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写作内容及教学策略探究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写作内容及教学策略探究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写作内容及教学策略探究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写作内容及教学策略探究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写作内容及教学策略探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写作内容及教学策略探究(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写作”内容及教学策略探究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写作”内容及教学策略探究从2013年秋季开始,使用“人教版”三年制教材的初中生已启用根据2011版“新课标”修改后的新教材。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新教材中的写作内容为我们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和一个崭新的视角,对我们的作文教学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本文拟以新教材第一单元的写作内容从生活中学习写作为例,探讨作文教学的基本策略,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之功效。一、写作内容探究(一)“写作导引”探究教材“写作导引”告诉学生,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并指出,从生活中学习写作应注意一些问题。归结起来就是:观察是写作的“

2、铁门限”,写作就是写生活。教材这样编排的目的是什么?笔者认为不外乎4点:1、名称变化。在小学阶段,“新课标”把这个内容称之为“写话”和“习作”,现在称之为“写作”,目的就是告诉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加,教材对这方面的学习也有了更规范的要求。2、观察生活是“写生活”唯一正确的途径。初中生记叙文写作存在的最大的问题,就是记叙内容抽象笼统,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让学生明白只有认真观察才能使记叙的内容生动逼真。需要强调的是,观察不仅要用眼睛“看”,更要用心去“感知”。3、只有观察才能写出“真情实感”的好作文。观察有助于思考,人们在观察时,总是在脑子里进行排列组合,只有通过仔细观察,才能激发

3、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才会产生“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隐蔽?”(冰心荷叶 母亲)这样发自肺腑的真情实感。4、观察是写作训练的一个基础,无论写作内容发生怎样的变化,都必须牢牢遵循观察这个基本原则。歌德说:“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是常青的。”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引导学生认识到观察对于写作的重要性,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强化。(二)“写作实践”探究教材“写作实践”中的3个题目,其实是两个方面:200字左右的写作片段和不少于500字的作文。两者是什么关系呢?如果把不少于500字的作文比作室,那200字左右的写作片段则是入“室”的“堂”。从内容上看,200

4、字可以写花草树木,写作题材较为宽泛,而两个500字的作文都是写人;从目的上看,花草树木是练笔,写人是综合能力的展示;从作用上看,200字的写作片段是为写500字的作文服务的。仔细揣摩,我们发现两个500字的作文也各不相同:第二个题目要求写新结识的老师或同学,写一个相识瞬间;第三个题目要求写父母亲人对自己的关爱。通过比较这些不同,我们发现,写作实践的3个题目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写作空间,这也是“新课标”中“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要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精神的具体体现。总之,“堂”是“室”的基础,“室”是“堂”的提升。二、教学策略研究(一)“写作导引”教学策略

5、教材“写作导引”中1、2自然段可由学生阅读、讨论并归纳,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谈谈自己丰富多彩的生活。教材37自然段比较重要,教师可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教学。如“观察生活”这部分,无论教师讲述还是学生合作探究,效果都不会很好,因为这一问题过于抽象。教师不妨在课前先安排学生收集戴嵩画斗牛图的故事,课堂上让学生讲述,这既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让学生合作探究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发: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像;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画画需要认真观察,写作也如此;写作就是写生活,要写好作文,就要认识生活;有时由于缺少观察,不了解生活,名家也会闹出笑话。“感受生

6、活”这一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去品读(不是朗读)散步这篇清新优美的散文,具体方法是:要求学生认真默读课文,然后找出文章记叙要素(时间初春的一天;地点田野里池塘边的小路上;人物: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孩子;事件:散步)。品读课文的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从散步这件平常的小事中表现出的浓浓亲情,之后由学生合作探究,总结本文立意选材的技巧以小见大。最后,教师再适时点拨。学生在写作时可以选取生活中看似平凡而实则韵味深刻的内容作为自己的写作素材,学生在自己的习作结尾处可以仿照课文提炼出蕴含哲理的一两句话。“写自己熟悉的生活”这一内容,教师可对学生讲一些著名作家的作品就是“写自己熟悉的生活”的小故事。

7、例如,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他之所以成功,写的就是他“自己熟悉的生活”山东高密“东北乡”;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朝花夕拾写的也是作者熟悉的生活;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写的就是自身的经历,所以真实可信,动人心魄通过这些小故事,教师可以让学生知道,只有写自己熟悉的生活,才会有独到的体会和感受,写出来的文章也才不会空洞、思想贫乏。总之,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以“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出发点。(二)“写作实践”教学策略“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应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

8、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新课标”语)刚刚步入中学阶段的学生,他们的思维方式大多对事物还是处于感性认识阶段,教师不妨采用举例法,来引导学生进行写作教学。举例时我们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根据“写作实践”的具体要求,认真甄选;2.举例既可是全文,也可是重点段落;3.举例的方法、方式要灵活多样。如“写作实践”的第一个题目是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这个片段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写自己眼睛观察到的事物,而不是凭空想象拼凑的内容。教师可举下面甲、乙、丙3段文字进行对比,让学生谈感想。甲春天到了。春天是四季中最美的季节。每到春天,万物苏醒,到处都是万紫千红,充满了生机。春天是五彩缤纷的世界。草

9、地上,马路边,公园里,处处都可以看见五颜六色的鲜花,红的、黄的,各不相同。春天不但植物是多彩的,人们的衣服也是花花绿绿,显得潇洒万分。春天更是动物们的天堂。小河身上那厚厚的冰融化了,发出潺潺的流水声。鱼儿在河里自由地游着,只见它们摇着尾巴,一会儿游到这儿,一会儿游到那儿,欢快极了。在春天,不仅鱼儿高兴,鸟儿也很愉快。只见它们扑腾着翅膀,嘴里还不停地放出叫声,好像在说:“春天来了,春天来了!”乙在学校的小花园里,我也发现了春天的足迹。干枯了几个月的树木终于又有了生机。梧桐树的枝头已挂满了嫩绿的树叶,瓜子黄杨上也长满了新的芽苞,云南黄桉的枝条上已簇拥着层层金黄的颜色。最吸引眼球的要数垂柳了,那随风

10、拂动的枝条荡漾在水中,轻轻地画着一圈又一圈的水纹。丙正是早春时候,到处都生机勃勃。譬如,我们小区的草地,虽然还没有绿油油的一片,像地毯似的覆盖着大地,但那黑褐色的泥土里,小草们分明已经探出了它们嫩绿的小脑袋,尽管若隐若现,尽管他们的数量像星辰那般稀少,但远远望去,还是能让人感到春的脚步。我们来比较这3段文字,甲文虽然也写了花草鱼鸟等具体事物,语言也流畅,但文章写的是书本上的春天,是别人眼里的春天,是拼凑出来的春天,所以是概念化的春天;而乙、丙两段文字则是作者经过仔细观察后,描绘的自己亲眼看到的春天。这样的春天才是自己的,才是形象生动的,才是有生命力的春天。教师可带领学生通过对比分析这3段文字,

1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然后再去写这200字左右的片段。“写作实践”的第二个题目,是写一位升入初中之后新结识的老师或同学。完成这个题目的关键就是要写好“瞬间”这部分内容。那如何写好“瞬间”呢?写人的文章,人物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细节描写都是必须要考虑的,具体要求如下:1. 肖像细节描写。肖像描写是对人物的外貌,也就是人物的音容笑貌、身形服饰、表情姿态的具体描写。因为人物的生活经历总要在人物肖像方面留下痕迹,人物的思想意识也总会在肖像方面有所流露。因此,在人物塑造上,我们应抓住人物肖像的细节特征,加以描写和刻画。这样才能既绘其形,又传其神,收到“见微知著”的效果。当然描写人物外貌,不可泛泛描写

12、,一定要抓住特征,要简单几笔就勾勒出人物的精神风貌。2. 动作细节描写。人的所作所为甚至一举一动都是其思想性格、情感心境的表现,绝没有凭空发生的。所以,写人的作文,必须重视对人物动作细节的描写,这也是构成人物形象不可或缺的部分。3. 语言细节描写。语言细节描写,是人物语言描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描写人物的语言能揭示人物的个性、性格和情态等。一篇好的文章,这些细节描写的各个方面都是需要考虑的,如鲁迅在写与藤野先生相识时,就很好地把握了这个“相识瞬间”。写藤野先生“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肖像细节);“挟着一迭大大小小的书。一将

13、书 放在讲台上”(动作细节);“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语言细节)。通过这些细节描写,一位生活简朴、严谨治学的学者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由此看来,写好了“瞬间”这部分内容,再加上开头、结尾,以及相关内容的延续和补充就是一篇很好的作文了。“写作实践”的第三个题目,要求从家庭成员中选择一位给你留下美好记忆的人物进行记叙。写好这个作文可引导学生利用秋天的怀念和荷叶 母亲两篇课文作范文,可借鉴这两文中任何一种写法。如借鉴荷叶 母亲,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再次品读课文荷叶 母亲,要求学生思考这篇课文中什么事物曾触动了自己的情思,并引发了自己的联想,触动自己的“物”是否与自己生活中

14、的什么情景相类似。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把记叙要素交代清楚的基础上,重点描写自己选择的“物”的特征,并把自己抒发的感情有机地融合在叙述之中。在抒发真情实感的基础上,可以提醒学生描写事物时要适当地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这样会使文章更生动传神。用课文作例文的好处:一是强化学生对教材的理解;二是减少教师课外搜集资料的劳苦;三是更为有效地利用了课程资源。在教学中,第一单元的写作内容可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引领学生认识观察的重要性并完成“写作实践”的第一个内容。教师在强化观察重要性的同时,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地讲授一些观察的基本方法;另一方面,教师可要求学生当堂完成200字的片段练习,通过学生的习作了解学生对观察重要性的认识情况。第二课时教师可以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有选择地完成“写作实践”第二或第三个题目,当然,教师还应根据第一课时的情况,强调完成这一任务应该注意的问题。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