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螺旋视角下英国学术型博士培养改革探析-以科学与工程合作博士计划为中心_1

上传人:I*** 文档编号:209783665 上传时间:2021-11-1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螺旋视角下英国学术型博士培养改革探析-以科学与工程合作博士计划为中心_1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三螺旋视角下英国学术型博士培养改革探析-以科学与工程合作博士计划为中心_1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三螺旋视角下英国学术型博士培养改革探析-以科学与工程合作博士计划为中心_1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三螺旋视角下英国学术型博士培养改革探析-以科学与工程合作博士计划为中心_1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三螺旋视角下英国学术型博士培养改革探析-以科学与工程合作博士计划为中心_1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螺旋视角下英国学术型博士培养改革探析-以科学与工程合作博士计划为中心_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螺旋视角下英国学术型博士培养改革探析-以科学与工程合作博士计划为中心_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三螺旋视角下英国学术型博士培养改革探析以科学与工程合作博士计划为中心 摘要:90年代以来英国博士教育开展了面向市场、产业与雇主需求的新型培养模式改革,英国研究理事会设立的科学与工程合作博士计划,目前已成为英国学术型博士改革的代表性举措。本文拟从反映高等教育与产业、政府协同创新的三螺旋理论视角出发,以科学与工程合作博士计划为例,透视英国学术型博士培养改革的特征与趋势,以期对我国博士教育及产学研协同人才培养提供借鉴与参考。关键词:博士培养,合作,企业,三螺旋博士教育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来源,领先的博士教育是当今世界各国保持国际竞争优势的基础。英国高等教育惯以固守精英传统而著称,然而上世纪中后期以

2、来,全球化浪潮日益加深,知识经济不断发展,面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博士教育面临一系列问题与挑战,象牙塔式的培养模式难以应对知识经济时代的需求。我国对于英国博士教育改革的文献长期以来集中于专业博士层面的探讨,认为90年代初设立的专业博士是英国博士教育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改革举措,殊不知传统的学术型博士领域与此同时也在发生着急剧变革。英国如何打破学术型博士培养的瓶颈,建立面向市场、产业与雇主需求的改革取向,在提高博士生学术研究和现实问题解决能力之中,增强其参与知识经济的能力,最终推动社会经济的创新发展,同样值得我们关注。本研究从反映高等教育与产业、政府协同创新的三螺旋理论视角出发,以英国研究理事会199

3、4年设立的“科学与工程合作博士计划”(Collaborative Awards i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CASE,以下简称“合作博士”)为例透视英国学术型博士培养改革的趋势与特征,以期能为我国博士人才培养提供借鉴与参考。一、“三螺旋”理论及其适用性20世纪中后期,知识经济逐渐在世界范围内扩展,知识不仅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先导力量和决定性因素,其生产方式也发生了巨大转变。吉本斯提出区别于传统知识生产模式的知识生产“模式2”理论,认为知识在更广阔、复杂的社会和经济背景中产生,并进入生产过程,知识生产的场所和从业者呈现出“社会弥散”和“异质性”的特征,从大学逐渐扩散到广阔

4、的社会领域。模式转型下的创新活动越来越呈现出协同性与开放性的特点,其关键是形成以大学、企业、政府为核心的协同创新系统,在此背景下埃兹科维茨等人提出了反映高等教育领域知识生产转型以及与社会机构协同创新的三螺旋理论。90年代中后期美国学者亨利埃兹科维茨(Henry Etzkowitz)引入生物学中三螺旋的概念,在深入研究“斯坦福大学硅谷科技园”“麻省理工学院波士顿128号公路高技术园区”等创新奇迹的基础上提出三螺旋理论,并以此模型分析知识经济时代大学、政府和企业互动作用1,后荷兰学者勒特雷德斯道夫(Loet Leydesdorff)对此概念进行了发展。三螺旋理论指出,大学、政府与企业是知识经济社会

5、创新活动关键参与者,三大主体共同形成力量交叉影响、抱团上升的“三螺旋”;在创新机制中,每个机构的作用与功能相互重叠渗透。在三者的交互作用中,各主体的界限逐渐被打破,最终形成一种相互支持的协同创新结构,产生了持续的创新的力量,进一步推动整个区域创新流的增强,改善了区域经济绩效2。博士生的培养过程与创新活动紧密相连,博士教育培养未来的研究者,他们将成为高等教育中参与知识创新活动的重要力量。三螺旋理论对传统的产学研合现象提出了全新的理论视角和研究范式,使用该理论能够更好地诠释英国博士教育改革中大学、政府与产业界知识创新的模式架构,展示三者的有机联合与协同创新行动,对创新系统的机制与规律进行深入阐述,

6、并可对各创新主体的功能和角色定位进行新的解读。二、英国学术型博士培养改革的背景与发展二战以来,科学技术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英国的大学也逐步承担起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职能。60年代发布的罗宾斯报告对于英国高等教育的理念与制度是一次深刻的变革,报告阐述了高等教育目标与原则,认为大学应该向人们提供在社会生活竞争中所需要的技术和服务,是高等教育实用目的一次伸张。当时的科学技术人力资源委员会已经意识到,博士教育应尽力适应产业界的需求,企业应大力招聘合格的科学、工程和技术人才3。尽管对于产业界需求已有所意识,但当时的博士培养依然居于象牙塔之内,被视为“家庭作坊”式的产业。相比于本科教育,英国研究生教

7、育是边缘化的,被认为是“一个学士学位加一些科研时间”,仅仅是高等教育体系的附属,长期以来受到政策的忽视,甚至“缺少全面系统的组织和目标”。4-5进入20世纪90年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更加强烈,大学成为知识创新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者,博士人才培养的创新性、竞争力以及满足产业需求情况也成为了公共政策的焦点。1992年英国科学与工程理事会发表了有关工科研究生教育的帕纳比报告,批评当时英国的工科博士培养过于狭窄,认为应设立更加宽广的博士培养计划。1993年贸易与工业部实现我们的潜能白皮书再次强调,传统的博士培养已经不能适应学术界以外的产业需求。作为对产业需求增长及白皮书的回应,英国

8、逐步开始提升研究生的可转移技能水平并确保大学和产业环境之间顺利过渡。为了增加研究生在学习期间获得相关产业经验的机会,三明治学位课程、实习、基于工作的课程以及专业博士计划都在这一时期得到发展。在学术型博士层次的改革上,最具代表性的举措是英国研究理事会1994年设立的科学与工程合作博士计划。21世纪以来,高新技术进一步加快发展,培养高层次研究型人才的博士教育将在知识经济时代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同时,知识生产的情景化、跨学科等特征以及社会问题的日益复杂化,对于博士生的培养模式提出了更大的挑战。2002年,英国政府委托加雷斯罗伯茨爵士开展STEM教育情况调查,并发布了走向成功:STEM技能人才的供应报

9、告(又称罗伯茨报告)。该报告的发布对于英国高等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报告中明确指出博士培养应适应产业发展更加宽泛的技能要求,而目前毕业生的技能与雇主需求并不匹配。2006年英国研究理事会发布了增加研究的经济影响(又称沃里报告),其就如何提高科研投入的经济影响提供了宝贵意见,其中也强调了需要关注高等教育与产业之间的知识转移,并提出所有博士生都应接受企业培训的鲜明观点。2014年英国高等教育白皮书再次重申,大学应着重关注与产业界合作进行研究活动,促进更好的教学、创新和创业。综上,二战以来英国的研究生培养历经了政府放任、与产业界脱离到知识经济时代三重螺旋紧密结合的历程,哲学博士走出“象牙塔”,与经济

10、、企业和社会的密切合作已成为英国博士教育改革不可逆转的趋势。三、科学与工程合作博士计划概要(一)设立与宗旨科学与工程合作博士计划是英国研究理事会设立的奖励学术机构与企业联合培养博士生的奖学金项目,获得该奖学金的博士生由学术机构与企业导师联合指导,并在联合培养企业进行为期3个月以上的合作研究,不同学科的培养项目由各个专门研究理事会负责协调与管理。参与该计划的学生将获得4年全额资助,其中合作机构提供三分之一的经费及额外的补贴、差旅费和生活费,其余由研究理事会承担。作为跨机构协同培养的形式,英国合作博士计划设立的宗旨是融合与产业相关的培养内容,在学术与产业机构之间开展合作研究的背景下,为博士生提供一

11、流的培养经验,使学生有机会发展广泛的知识和技能,显著提高其未来的就业能力,并成为未来研究的领导者。6合作博士计划对于合作机构具有严格的要求,其必须是在英国注册成立的公司或公共部门;所有合作机构必须证明其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与产业相关的研究环境,并且能够与学术研究机构进行合作科研。此外,合作博士计划尤其注重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在奖学金开始前合作各方应就知识产权问题、收入分配问题达成协议,且协议不应以任何方式阻碍学生完成博士学位,学生知识产权的所有权最初应归属学生。发源于科学与工程学科的CASE计划最早设立于1994年,1997年拓展到社会科学,2004年又将艺术和人文学科也囊括进来,但是随着项目的发

12、展依然沿用了最初的名称。21世纪初,罗伯茨报告的发布加快了英国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步伐,CASE日益受到政府举措的激励,大学与企业也逐渐认识到协同人才培养在促进博士生综合技能的提高以及推进高水平科学研究的重要作用,合作博士计划进一步扩大培养范围、增加培养名额,提供更加具有深度的合作培养过程,尤其扩大了与中小企业的合作力度,力求提供卓越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CASE帮助博士生们探索与产业和市场需求相结合的研究项目,采用公共资助的形式鼓励大学和产业之间的知识转移,提升博士生适应雇主、产业的需求能力以及可转移技能水平7,其本质上是一种校企协同博士培养模式。(二)培养机制获得科学与工程合作博士计划奖学金的博

13、士生将在大学与企业合作研究环境之下进行学术训练,且在企业环境中的研究活动不低于三个月。该部分以伦敦大学学院生命与医学科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UCL)儿童健康研究所和英国全球生物制药企业阿里斯康公司(AstraZeneca,AZ)的一项合作博士项目为例,解析其培养机制的过程与特征。该合作博士培养的研究方向为细胞毒性损伤后造血动力学推断并用以个性化儿科药物开发,是将数学与统计模型应用于临床数据的跨学科博士学位。在此培养项目中,博士生第一年将进行课程学习,并可获得来自大学与临床的广泛数据;在非论文撰写学年,学生可获得每年3个月与企业合作研究的机会,学生将在大学中

14、完成理论知识学习,后到企业与临床数据对接并实现临床模型的转换,大学和企业不断轮转进行学术训练,理论学习与企业培养交替循环开展(表1)。从以上合作博士项目的培养目标与培养过程来看,其人才培养机制具有合作性、高质量与复合性的特点。(1)合作性:在合作博士培养计划中,企业不仅仅是技术转移的对象,更是参与合作研究的重要参与者。学术界与产业界的合作为博士生的科研训练提供了结构化的培养框架,学生获得大学与企业导师的联合指导,学生的产业实践有机地融入到教育过程中,确保大学到产业环境的顺利过渡。(2)高质量:在合作研究的独特环境下,促进与激发了具有挑战性的研究项目,高质量的研究促进高质量的学生经验,形成良性的

15、循环效应。合作博士计划超越了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重组学科知识,适应了当前知识生产对于高质量人才的培养要求。(3)复合性:丰富的跨学科与综合性的学习经验使学生获得多样的技能与知识,学生可以广泛地了解应用研究及发展,并可增强未来的职业前景,合作博士不仅仅培养学术型的科研人才,更具有复合性的特征。四、三螺旋视角下科学与工程合作博士计划的分析(一)政府作为推动者英国政府部门近十年来加强科研公共系统的改革促进了英国大学与产业界的合作,三螺旋模型中,政府是“大学产业”关系的基础,其合作研究过程往往受到政府的刺激。英国博士教育的改革也受到政府的强力推动,博士教育作为知识产生的重要环节被视为重要的战略资源,成

16、为国家层面政策关注的对象。在宏观层面上,英国政府是博士合作计划的发起者和规则制定者。21世纪以来英国政府不断进行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目前形成了以商业、能源和工业战略部(BEIS)为主导,通过研究理事会等具体执行机构落实的大学与产业界合作的政府推进体系。BEIS承担着推动学术与产业合作,创造更加高效的经济系统,进而推动社会发展的责任,在经济社会的宏观规划与战略咨询中发挥主导作用。BEIS 2014年发布的战略性文件我们的增长计划:科学与创新提出将打破学科界限促进企业、公共部门和社会之间建立合作伙伴关系;2017年的产业战略白皮书再次强调促进机构合作,在政府和产业之间建立伙伴关系,以提高部门生产效率。在执行层面上,准政府部门英国研究理事会是CASE计划的管理者。英国研究理事会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18年政府主持的大学研究资助理事会。医学研究理事会最早于1920年成立,随着战后大学的扩张,英国又相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