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全国政府工作报告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心得体会感悟5篇

上传人:文****6 文档编号:209783596 上传时间:2021-11-11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37.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全国政府工作报告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心得体会感悟5篇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学习全国政府工作报告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心得体会感悟5篇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学习全国政府工作报告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心得体会感悟5篇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学习全国政府工作报告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心得体会感悟5篇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学习全国政府工作报告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心得体会感悟5篇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习全国政府工作报告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心得体会感悟5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全国政府工作报告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心得体会感悟5篇(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全国政府工作报告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心得体会5篇 【初心网编辑按】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21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进出口量稳质升,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初心范文网小编为您整理了学习全国政府工作报告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心得体会5篇,给您在日常工作学习中借鉴。 应对新挑战宏观调控要有新作为文|宋瑞礼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谋划“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搞好宏观调控工作尤为重要。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新挑战,我们加大宏观政策应对力度,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经济向好态势明显。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我们要辩证、理性、全面地看待经济形势,对当前困难不掉以轻心,坚定经济长期向好的信心,善于把握发展规律,不失时机地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危中寻机、化危为机,推动我国经济风雨无阻向前进。 抓主要矛盾是新作为的关键所在 当前我国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较大,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增加了我国宏观经济运行机理的复杂性,迫切要求建立疫情

3、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长期协调机制,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因此,宏观调控要有新作为,必须精准抓住国民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分类施策,对症下药,适度加力,直击问题要害,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的长期均衡。 一是着力抓好逆周期调节扩内需。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是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的必要条件,也是建立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保障。因此,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新挑战,宏观调控需要持续调整和完善扩大国内需求的政策组合,全面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创新运用适当提高赤字率、抗疫特别国债、减税降费、降

4、准降息和再贷款等政策手段,适时适度加大逆周期政策对冲,助力消费和有效投资回暖,从而推动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为经济运行逐步企稳回升提供坚实的基础支撑。 二是着力抓好保市场主体稳就业。稳就业、保居民就业同为“六稳”和“六保”的首要任务,充分彰显出实施就业优先政策的极端重要性。新冠肺炎疫情使市场主体持续面临市场萎缩和生产经营成本上升的双重压力。如果市场主体保不住,实施企业稳岗扩岗就失去了微观支撑。这就要求宏观调控积极主动助力企业纾困发展,在落实好已出台的各项减税降费让利政策的基础上,根据形势需要研究出台更多让企业有获得感的纾困举措,比如对企业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让利、引导帮扶企业通过技改和重组等方

5、式实现转型升级等,保住市场主体,从而“留得青山,赢得未来”。 三是着力抓好新动能培育增后劲。加速科技创新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要之举,也是维护国内经济安全的有力武器。因此,宏观调控要精准发力,把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和培育发展新动能结合起来,强化人才创新引领,研究出台各种硬招实招,充分调动人才的创新积极性,激发科技人才尤其是年轻人才的创新潜力,争取用尽可能短的时间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上取得突破,在5G应用、智能制造和数字经济等领域培育一批未来产业。 四是着力抓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挖潜力。面对新形势和新挑战,我们要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特别要下大力气推动区域经济

6、融合发展,畅通国内大循环,在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和推动优势互补中挖掘出更多内需潜力。因此,宏观调控应立足区域发展大局,探索谋划贯通东南沿海经济带的政策举措,纵向串联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三大经济板块,横向链接长江和黄河两大流域,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研究探索环渤海经济圈建设,以更好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以及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为区域协调发展提供新助力。 五是着力打好脱贫攻坚战保民生。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硬任务。宏观调控要迎难而上,统筹整合资源,加大对深度贫困地区政策倾斜支持力度,确保用于脱贫攻坚战的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扶贫小额信贷等政策规模只增不减,确保

7、新增资金、新增项目、新增举措优先用于深度贫困地区,着力破除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存在的短板制约。要把精准脱贫与提高居民收入和促进消费结合起来,注重运用产业扶贫手段,构建脱贫长效机制,从而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提高政策效率是新作为的前提保障 提高宏观调控政策效率是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的重要途径。适应疫情防控常态化新形势,宏观调控要统筹推进指标监测、调控方式、调控工具和评估机制等多方面创新,精打细算,确保把政策资源都用在刀刃上、紧要处,争取用更低的政策成本实现预期调控目标。 第一,统筹做好疫情和经济

8、形势双监测。经济形势研判精准是搞好宏观调控的重要前提。新冠肺炎疫情传播范围和持续时间是影响当前宏观经济走势的最大变量,这就要求同时做好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和疫情双监测工作。在对经济增长、总需求、工业生产、就业和物价等主要常规经济指标监测的基础上,增加对企业复工率、到岗率和开工率等指标的全方位实时监测,探索构建适应疫情防控常态化的经济指标监测体系,切实提高经济预测和问题诊断能力。此外,还要强化对健康宝等国内数据监测分析,密切跟踪国外疫情走势,为推进分区分级精准调控提供科学支撑。 第二,完善宏观调控跨周期设计和调节。经济周期波动存在很强的内在惯性且宏观调控政策具有滞后的特点,叠加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运行

9、的扭曲影响,这就要求宏观调控操作必须加强跨周期设计和调节。一方面,要根据企业复工复产进度,适时调整逆周期调节政策的力度、重点和节奏,提高针对性和精准性,增强供需协同性,确保在物价总水平保持基本稳定的前提下逐步恢复国民经济;另一方面,还要树立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充分考虑全球疫情可能带来的超出预期变化,合理配置政策资源,避免短期内打光所有政策“子弹”,为守住经济基本盘留足余地和后手。 第三,持续创新和完善抗疫调控政策工具。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我国宏观调控不拘泥于常规性的经济政策框架限制,相继创新和完善了抗疫特别国债、列支疫情防控专项补助、阶段性减税降费、金融贷款贴息、专项再贷款、中小微企业

10、贷款延期还本付息等一系列财政货币调控政策工具,为前期恢复宏观经济秩序发挥了重要作用。适应疫情防控常态化新形势,宏观调控要加快建立特殊财政转移支付机制,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根据现实发展需要继续创新抗疫调控工具,以精准应对疫情引发的潜在冲击。 第四,谋划健全重大政策出台和调整评估机制。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没有应对类似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的宏观调控经验可借鉴,这极大增加了搞好宏观调控的难度。因此,探索建立应对疫情冲击的重大宏观调控政策和调整评估机制势在必行。要统筹利用好疫情发生以来的经济数据和现实案例,深度研究疫情对宏观经济影响的内在规律,为决策评估提供科学理论支撑。要以精准为导向,完善宏

11、观调控决策机制,增强重大政策的调查研究、综合论证、风险评估的科学性,尽可能提高政策资源的使用效率。 中国经济, 疫情下的短期应对和中长期谋划 文丨徐林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理事 新年以来随着新冠病毒肺炎在国内外持续蔓延,国内国际经济和金融市场动荡不堪,疫情导致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中国、美国、欧盟三个最大经济体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疫情重灾区。各有关国家正在采取空前严格的防控措施,已经并正在导致大范围的经济停摆,毫无疑问会对全球政治、经济、贸易、金融、就业等产生巨大冲击和深远影响。正因为如此,主要大国的政治家和政府,都不可避免地被卷入了这场因病毒扩散而导致的抗疫战争、政治纷

12、争,都面临各自的决策难题和麻烦,特别是随着个人活动自由被限制、生活方式突变、企业经营日益困难、失业人数持续增加,以及死亡人数不断攀升,社会怨气也变得更加火爆,人性和文明底线也在经受着各种挑战,需要各国政治家表现出高度责任感和决策能力。中国是本次疫情中最早引起公众关注并最早采取强力防疫措施管制的国家。自2019年12月份发现病毒感染个案到2020年1月初通知国际社会,再到1月23日对武汉“封城”并采取全国性动员抗疫措施,在经历两个多月的持续努力和奋斗牺牲后,中国的内生性疫情基本得到控制,目前转向重点防范境外输入性感染病例、无症状感染病例及其传染的新阶段。中国抗疫取得较快进展和成效的成本是国内经济

13、大范围停摆以及相应的失业大幅增加。在抗疫取得积极进展后,各地复苏经济活动的努力也开始启动。如何围绕实现年度经济发展目标组织实施相关经济政策,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好面向未来的“十四五”发展规划,也成为决策者需要认真对待的头等大事,值得好好议论。一、实事求是确定2020年发展目标2019年 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20年度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有了基本定调。在此基础上,中央有关领导和国务院部门在疫情防控期间,依然保持着有能力实现经济发展既定目标的表态,这毫无疑问有稳定和引导市场信心的考虑。但随着疫情持续蔓延至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在欧美等发达经济体的蔓延,严重程度超出了预期,导致全球经济大范

14、围停摆,再结合中国疫情控制状况、一季度经济表现和企业复工程度的最新判断,要实现原定的发展目标几乎是不可能的。主要原因如下:一是一季度经济表现远远不如预期。由于中国采取了严格限制要素流动、停产停工和城市社区封闭管理等严格防疫措施,经济活动从1月底开始大范围停顿,根据1-2月份已公布的制造业增加值、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和进出口贸易等统计数据和3月份复工状况等来看,今年第一季度经济增速可能会在-9%左右,即便是后三季度通过全面复工和强力经济刺激能够保持季均5%左右的经济增速,全年经济增速可能也只在1%-2%之间,远低于去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目标。国内部分经济学家的预测更为悲观,认为

15、中国经济2020年会出现负增长。二是外部经济停滞将严重缩减中国货物出口。虽然中国净出口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经较低,但贸易规模涉及的就业人口和收入规模并不小,会直接影响到国内就业、脱贫和消费。从欧美等疫情蔓延的规模和采取的防控措施看,这些国家很难以比中国更快的速度控制住疫情并恢复正常经济生活。医学专家们认为,全球疫情的控制难以在半年内完成,极有可能延续到全年甚至更长时间。这些关于疫情演变的不确定性,将深度影响世界许多国家的生产、贸易、消费和投资活动,导致明显的经济活动冷却和金融市场动荡。美国股市短期内几次破记录的熔断、最多时下跌30%的深幅,以及美国上周领取失业救济金的人数达到330万的创纪录水平,从而不得不采取史无前例的财政金融刺激和救助政策,已经是很有说服力的证据。全球贸易增速在疫情的持续冲击下也会收缩,从1-2月中国出口规模比去年同期缩减17%的数据看,考虑到这段时期国外疫情尚未充分展开,随着国外疫情的广泛蔓延和抗疫措施的不断强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已经预测了2020年全球经济衰退和负增长,中国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