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青年学生思想特点及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探析

上传人:I*** 文档编号:209747386 上传时间:2021-11-1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青年学生思想特点及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探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校青年学生思想特点及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探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校青年学生思想特点及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探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校青年学生思想特点及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探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校青年学生思想特点及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探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校青年学生思想特点及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探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青年学生思想特点及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探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高校青年学生思想特点及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探析 摘要:网络新媒体影响下,高校青年学生呈现出一些交往方式、行为模式、思想观念方面的新特点。高校应探索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与手段,运用“两微一端”等渠道,创新话语表述方式,加强与青年学生互动交流,占领网络意识形态阵地,在网络上架起思想政治教育的连心桥。关键词:青年学生,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当下,网络成为高校青年学生交往、交流的重要媒介。青年学生在交往方式、行为模式、思想观念等方面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在人际交往方面体现为:首先,网络交往“火热”,青年学生更愿意在互联网上进行交流。互联网拓宽了青年的人际交往范围。但在虚拟的网络世界,由于信息传输的可控性低、

2、青年的自控能力弱,青年学生很容易对网络产生依赖甚至产生网瘾等不良行为。其次,现实交往“遇冷”,青年学生往往不愿在现实中进行交往。一些学生对真实社会存在怀疑、抱怨甚至抵触的心理。部分青年学生长时间地通过电脑、手机与外界进行交往,人际交往能力减弱,人际关系疏远,这对同学观念、家庭观念、亲情观念、友情观念等都有一定影响,甚至严重影响青年学生心理健康。在行为模式和思想观念方面,网络新媒体给青年学生带来的影响体现在:首先,思想的碎片化。成长于互联网环境的青年学生习惯于碎片化的阅读、简单化的表述、感性化的语言,往往缺乏深层次的思考和系统化的逻辑。其次,价值的模糊化。青年群体对新事物和新文化有着极强的好奇心

3、,对新产生的文化样式拥有极大兴趣,并且以此来指导自己的生活规范,这样就形成了以青年为行动主体、个性鲜明且具有时代特色的亚文化现象。当大众文化进入互联网时代,青年亚文化又被赋予了新的特征。技术使青年的参与感和在场感得到满足,在每一个事件中,青年可以自由地表达、展示、分享,甚至可以自由地娱乐、消费。这导致他们对主流文化、传统价值观、正统权威等产生了一定的抵抗和消极对待的态度。再次,思想的个性化。在网络世界里,青年往往以个性化的面貌出现,他们在网上寻找与自己兴趣相投、语言相通、爱好相近的好友,依靠同学、朋友、协会组织等组成朋友圈,在圈子里发表个性化的言论、进行个性化的表演。最后,思想的情绪化。当下,

4、青年学生更愿意通过网络表达观点、发泄情绪。网络具有匿名性的特点,网络中的个人脱离了实体社会身份的束缚,容易受到一些带有煽动性的内容的影响,更激烈地表达对社会事件的不满,不能理性看待社会问题。针对当下青年学生的这些特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创新方法与手段,积极占领网络阵地,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教育实效。第一,丰富教学形式,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高

5、校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各类专业课程的主渠道作用,运用多媒体手段和新颖的教学方式提升课堂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比如通过“慕课”的线上线下结合的闯关式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或者结合微电影等学生喜爱的方式进行教学,提高学生课堂学习兴趣。第二,强化理论宣传,让党的理论接地气。高校一方面要发挥传统的理论宣讲、政治学习、教育培训等优势,借助校园广播、橱窗、报纸等载体加强理论宣传。另一方面要借助公众号、社交软件等,采取青年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进行党的基本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教育。当前,高校应把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宣传教育作为主要任务。可以开展“党的书记

6、讲党课”“团委书记上讲坛”“青春大讲堂”等活动,对青年学生进行理论武装;可以通过微博、微信、客户端等途径,讲好党治国理政和学校办学治校的好故事,让党的理论宣传接地气、易接受,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成为广大青年学生思想和行动的指南。第三,用好网络阵地,架起思想政治教育连心桥。高校要依托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基地,如纪念馆、博物馆、名人故居等,引导广大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要建立网络阵地,精心打造马克思主义精品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让青年在网上找到“家”,找到“朋友”。要依托各种青年爱好者协会、团支部、青年班组建立微信群,让有共同兴

7、趣爱好的青年进群建家,在家中营造和谐奋进的氛围,建立传播正能量的渠道,让互联网上的微阵地成为高校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连心桥。第四,创新表达方式,让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深入人心。语言承载着内容。网络语言具有轻松、诙谐、幽默的特点,便于在青年中传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提高驾驭网络语言的能力和素质,让语言为内容服务,更好地运用“网言网语”,与网民“有来有往”,使教育活动“有声有色”,切实达到让新媒体有热度、有角度、有尺度、有高度、有力度、有深度的目标,让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走红互联网、在互联网上掌握话语权。第五,开展主题活动,提升社会主义主题教育实效。一定内涵的主题教育活动能起到教育、凝聚、

8、激励的作用,对青年学生有着深深的吸引力。五四系列主题教育、中国梦主题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等活动都有效地传播了正能量、弘扬了主旋律。各级党团组织应结合形势任务和高校工作要求,有效设置主题,如三月的“志愿服务”,四月的“畅享自然”,五月的“青春礼赞”,六月的“全民健身”,七月的“向党献礼”,八月的“青春光明”,九月的“文明行动”,十月的“祖国颂歌”,十一月的“青春风采”,十二月的“一二九”等。第六,提供全面保障,确保思想政治工作长效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各级党委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摆上重要议程,抓住制约思政课建设的突出问题,在工作格局、队伍建设、支持保障等

9、方面采取有效措施。要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推动形成全党全社会努力办好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高校党委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机构,组织部、宣传部、纪委、工会、团委等是思想政治工作的职能部门,学生会和社团组织是学生自我教育的群众组织。只有各司其职、统筹兼顾、协调配合、互为补充,同时强化人财物等政策保障,才能建立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实效、获得长足发展。第七,加强队伍建设,培养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精英。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思政

10、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高校要建设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奋发有为的思政课教师队伍。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建设一支由优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学生辅导员与精干的兼职人员构成的结构优化、功能互补、信念坚定、业务精湛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要制定相应政策,把优秀人才吸引到思想政治教育岗位上来,加强教育培训,造就一批专家。具体来说,要加强学习交流,拓宽成才渠道,积极创造条件,让优秀人才晋级晋升,同时及时纳新,接收优秀新生力量,形成人才良性互动;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培训,使教师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实质和精髓;要加强新媒体培训,使教师熟练掌握新媒体运营维护技巧,帮助教师以人格、修养、内涵、风度、气质等要素赢得网络上的关注,吸引大众“眼球”;要加强沟通能力训练和心理素质训练,帮助教师正确面对网络谣言和“语言暴力”,能够有效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事件和言论。参考文献:1刘洪波.从冲突到弥合:新媒体时代青年亚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6(3).2郝凤.青年亚文化对高校意识形态的弱化及对策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7(5).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