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两课教学增强大学生道路自信的研究(上)

上传人:I*** 文档编号:209742274 上传时间:2021-11-1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两课教学增强大学生道路自信的研究(上)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校两课教学增强大学生道路自信的研究(上)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校两课教学增强大学生道路自信的研究(上)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校两课教学增强大学生道路自信的研究(上)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校两课教学增强大学生道路自信的研究(上)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校两课教学增强大学生道路自信的研究(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两课教学增强大学生道路自信的研究(上)(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高校“两课”教学增强大学生道路自信的研究(上) 摘要:高校“两课”教学作为提升大学生政治素质、培养理论素养和加强“三观”教育的主渠道,深入开展道路自信的研究,对于增强大学生的道路自信具有十分重要意义。通过牢固确立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使大学生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社会主义性质、历史根据、现实依据、根本保证,培养大学生的辩证思维,正确看待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才能增强大学生的道路自信。通过优化“两课”师资队伍的素质结构和教学方法,切实增强道路自信教育的效果。关键词:“两课”,教学,道路自信基金项目:吉林大学党的建设研究会研究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历史依据和现实基

2、础研究”(项目编号:2013DJ28)。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大学生能否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将直接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高校“两课”教学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必须深入开展增强道路自信的研究,这对于实现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感、自信心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一、从问卷调查看提高大学生道路自信的迫切性为了客观反映当前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我们编制了大学生思想状况调查问卷,在吉林大学随机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大学生比例占89.7%。这表明,当今大学生主体是积极向上的,他们对

3、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充满信心。但不可否认,也有为数不少的学生缺乏道路自信,这是需要我们特别关注的。比如,对“中国是什么时候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回答正确的学生占58.4%,不清楚的学生占14.9%,答错的学生占26.7%;约有一半的学生知道中国是在1956年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但仍有41.6%的同学对此不了解,说明学生对社会主义道路开端的认识不够深刻,对国情历史关注程度较低。在对“您认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相比最大的优越性是什么”的调查中,选择“人民当家作主”的同学有75.9%,有24.1%的同学对此不甚了解。对“如果现在我们国家走资本主义,您的看法是什么”的问题,持“随便”态度的占4.3%,“一

4、定不能改”的占29.7%,“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占66%,说明我们同学对此认知存在模棱两可的态度。对“您觉得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前景如何”的调查中,有63.2%的同学认为“前景很好”,认为“不乐观”的有14.7%,不清楚的占22.1%。调查表明,当前大学生对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总体上是高度认同的,但有些同学在具体内容上还存在模糊认识。他们对中国近现代历史和国情了解不多,特别是对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感不容乐观。一些大学生崇拜西方的生活方式,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的现象,表现出自由主义、消费主义、享受主义、利己主义倾向。甚至有38%的学生认为“只要生产力高度发展,人民生活富裕,走

5、什么路无所谓”;而对“一方面不反对走中国道路,另一方面又赞同西方社会制度”持赞同态度的学生也接近了半数,值得我们警惕和反思。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自信的精神状态,容易被西方敌对势力“分化”,将来有可能成为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在国内的响应者,甚至走向反党反社会主义的道路。二、对大学生道路不自信的原因分析(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敌对势力加大了意识形态渗透的力度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在20世纪50年代初就曾提出过促使社会主义国家崩溃瓦解的“和平演变”战略,意识形态渗透始终是西方敌对势力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和平演变”的一个主战场。面对中国综合国力日益增长的局面,他们认识到单纯依靠硬实力遏制

6、中国的发展越来越困难,就加大了意识形态渗透的力度。美国兰德公司一位教授说:我们搞垮苏联只用了“西化”和“分化”这“两化”,要搞垮中国至少还要再加“四化”,就是要让中国老百姓对政治“淡化”,让中国官员“腐化”,让中共领袖“丑化”,让马列主义在多元化意识形态冲击下“溶化”1。他们通过经济贸易、科技文化交流、大学讲坛、资助立项以及图书、电影、网络、留学、宗教等一切可能的渠道向我国渗透西方民主价值观,大肆宣扬西方的政治制度,资本主义的政治观、人生观、道德观,进行、反马克思主义、反社会主义的宣传。这些对于思维活跃,愿意接受新思想、新事物的大学生来说,他们在接触互联网丰富多彩、包罗万象的网络内容时,不知不

7、觉地会受到一些低俗、虚假信息的误导和毒害,造成价值评价的混乱和颠倒,进而导致大学生对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产生质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途失去信心。(二)转型时期中国出现的一些社会问题对大学生的困扰由于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经济的比例、利益的分配、城乡的收入以及就业的形式等方面还并不完善,经济体制面临着转型、政治体制面临着改革。尤其是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程中,人们的生活环境、行为方式、价值体系都发生着明显的变化,各种社会矛盾凸显,高房价、就医难、就业压力、贫富差距加大、社会诚信缺失、滥用权力、食品安全问题等屡屡见诸网络、报端。大学生的心智还处于不成熟的状态,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8、还没有定型,对人生和社会的认知也比较欠缺。当这些社会问题通过媒体传递到大学生中间时,会引起大学生的极大关注;再加上一些媒体为了经济效益追求所谓的高收视率和高点击率,过多地渲染负面信息,带给大学生错误的导向。他们在面对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矛盾和问题,对个人的命运和社会的前途感到难以把握时,会对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信心不足的情绪,动摇了应有的政治信仰立场和追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产生不自信。(三)当前“两课”教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理想当前,高校“两课”教学普遍存在思想政治教育和意识形态宣传的时代感、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不够强,忽视对大学生个人发展的价值导向的问题。这难以满足他们丰

9、富的精神与心理需求,不能及时反映社会生活发生的新的变化,对大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困惑缺少新的有说服力的解释或说明,必究导致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教化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2。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方面,还存在着这样两个问题:一是滞后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开放的和不断发展的,其鲜活的生命特质决定了其在教材体系中的形态相较于其真实的存在样态的滞后性。二是碎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一般都是采取在教材原有体系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修订,常见的做法往往是迁就原有教材的理论体系,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相关内容作碎片化处理以归入相关章节。这种

10、机械的方式使原有的理论体系和逻辑结构遭到切割和破坏,不利于大学生全面、准确地把握该理论体系。第二,从教师方面看,他们的教学方法多囿于课堂讲授,对教材内容、体系,以及概念的界定、理论的阐释、实例的分析等均采取照抄照搬的讲法,教学形式单一,语言空洞、缺乏感染力,与学生无法进行有效沟通。加之部分教师缺乏足够的理论修养,对教材内容不做深入挖掘和拓展,课堂教学内容没有结合社会实际问题,对于学生们普遍关注、困惑的社会热点、疑点、难点问题不能正确引导,导致教育功能的弱化,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的接受方式产生冲突,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了解不全面、不深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知只停留在表面,造成

11、教学实效性不强。部分高校对“两课”教学重视程度不够,“两课”教学规划课时数难以保证,教学设施不达标,网络教学、视频教学等一些新颖的教学手段无法实现,大班教学的班级设置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师生互动差。师资培养不到位、支持力度不够,严重影响了“两课”教学质量的提升。三、对高校“两课”教学增强大学生道路自信的思考教育引导大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就要针对当前学生在认知、认同“道路自信”方面存在的问题,提高理论认识,探索符合社会主义事业要求与青年大学生思想实际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一)牢固确立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由于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的加速推进,目前我们正所处于一个多元文

12、化的时代,历史虚无主义、实用主义、后现代主义、新自由主义、消费主义和“普世价值观”等社会思潮此起彼伏,其所制造的混乱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判断。美国中央情报局制定的十条诫令中写到:“尽量用物质来引诱和败坏他们的青年,鼓励他们藐视、鄙视、进一步公开反对他们原来所受的思想教育,特别是共产主义教条;要不断地制造”新闻“,丑化他们的领导。”这些对付中国的策略赤裸裸地表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敌对势力亡我之心不死。习近平强调指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3高校处于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锋的前沿阵地,需要“两课”教学全面实施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为中心内容的高校

13、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体系4,科学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富内涵,坚定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引领社会思潮。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就是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高道德素质,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5。加强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的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就是要牢牢掌握我国高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和主导权,使高校“两课”成为宣传科学理论、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社会思潮的坚强阵地。“两课”教师要始终保持清醒和坚定的政治头脑,增强政治鉴别力、政治敏锐性,及时引导大学生认清西方“和平演变”的本质,防止青年学生被欺骗、引诱和利用。只有这样,才能让大学生提高防止和抵御西方敌对势力的思想文化渗透的能力,自发、自愿、坚决地反对和挫败敌对势力对我实行的“西化”、“分化”的阴谋。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