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势而为:以供给侧改革促进高等教育发展方式转变

上传人:I*** 文档编号:209741933 上传时间:2021-11-1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顺势而为:以供给侧改革促进高等教育发展方式转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顺势而为:以供给侧改革促进高等教育发展方式转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顺势而为:以供给侧改革促进高等教育发展方式转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顺势而为:以供给侧改革促进高等教育发展方式转变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顺势而为:以供给侧改革促进高等教育发展方式转变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顺势而为:以供给侧改革促进高等教育发展方式转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顺势而为:以供给侧改革促进高等教育发展方式转变(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顺势而为以供给侧改革促进高等教育发展方式转变 (二)粗放式经营粗放式经营,原本用于指自然经济中的小农生产方式,后来被引申运用到众多领域,泛指管理水平不高、生产要素利用率低的经营方式。我国高等教育中长期存在着粗放式经营这一问题,特别是随着九年义务教育普及任务的完成,高等教育适龄人口不断增加,高校自1999年之后大量扩招。同时,为解决连年扩招带来的学生规模剧增的问题,高校漫无边际扩大“地盘”,漫天星星式“布点”,大量的资金投入用于硬件设施建设,忽视了软件尤其是人员质量的提升。例如师资增长速度远远低于学生人数的增长速度,行政权力肆意侵夺学术权力,教师中的老实人被边缘化,等等。诸如此类的发展方式,恰

2、与1999年高等教育扩招以后采用的外延式增长方式相契合,必然造成一连串连锁反应,使得高校人才输出质量不高,供需失衡和错位。(三)失衡式分配分配也是重要社会活动资源的“供应端”。分配是否失衡的判断,取决于是否体现公平价值和效益最大化原理。相当长时期以来,“穷国办大教育”是人们常常听到的有关教育“国情”的政策宣示和管理解释。其实,统计比较的数据和研究都表明,我国教育财政比例长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直到2012年才达到占GDP 4%的早年承诺)。而在这较少的财政投入里,不仅存在各级教育的“大大、小小、欠前”现象,高教内部也存在“天干、地支、另类”现象。特殊时期的特殊政策,具有某种的合理性教育不均衡政策

3、就曾经是我国相当长时期的基本策略,“985工程”“211工程”也不例外。它必然带来一系列问题:政府资源投入过度集中,使高校两极分化严重,影响整体的高等教育生态。与此相关,校际学生间的就业资本差扩大,重点学校学生优越感形成,非重点学校资源不足,最终拉大并超越了校际发展的自然差距,造成“985”骄傲、“211”自满、“其他校”抱怨的局面,挫伤了大部分非重点高校办学的积极性。三、实践回应:高教发展方式的管理策略由此可见,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着严重的结构性矛盾:供需失衡与错位。从供给侧来看,主要矛盾是市场多样化需求与高校单一化培养目标的失衡,高等教育输出无法适应市场需求,从而导致市场对多样化特色化人才的有

4、效供给不足。从需求侧来看,个人(家庭)包括企业对优质教育资源有着强烈的追求,而我国高校扩招超常规发展(有如经济上增发通货的“量化宽松”)供给使公众失去信心。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这意味着,我国供给侧改革的压力尽管表现在外部,而真正的动力却在内部。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主要矛盾的化解除了关注社会需求外,更多的应该放在自身发展上。努力做到优化供给结构,矫正供给要素配置,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这里,我们立足各个高校,主要通过重视战略定位、优化学科结构、改善培养模式等措施进行讨论。(一)重视战略定位,提倡差序发展战略定位是具有一定自主权的组织在竞争背景下确定目标

5、的策略选择活动。通俗地表达战略定位,就是组织要在竞争环境下找到一种扬长避短实现目标的方式,从而使自己处于有利的发展地位。成功定位策略的要点是,成本效益优势、特色业务聚焦和差异化错位发展。不少人认为战略太空虚,常常悬置而不用,或者用具体目标或方法替代发展战略定位。这种思想是不正确的,也是短视的。高校战略定位,一方面承载着市场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即“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另一方面,也要继承自身在系统中所具有的特色,实现错位发展,即“建设什么样的大学”。目前,我国高校在战略定位上,既有不理解、不重视的问题,也有定位不当的问题。主管部门应该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对人力资本的新需求主动制定方针政策,构建高校分类

6、发展体系,开展错位竞争(表2),从宏观环境和政策上解决各个高校的“优化组合”问题7。表2 高校定位及可选择空间定位可选择空间学历层次研究生、本科、专科、多层次学科专业综合性、多科性、单科性人才类型学术型、专业型、应用型服务地区国际性、全国性、区域性、行业性具体地说,各个高校应该根据自己的历史传统、学科优势、师资力量及硬件设施等客观条件,结合社会发展多样化需求进行定位,努力向社会输送质量高、特色鲜明及具有比较优势的人才。例如专业型大学应立足专业领域,与经济发展同步,提高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敏锐度,不断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多样化人才。必须指出,战略不是具体目标,也不是具体方法,而是实实在在的思路或策略

7、,它来自管理实践,反映自身优势,体现经营思想。与众不同的竞争力常常是通过战略体现的,关键是我们的高校如何扬长避短、独树一帜,避免华而不实和一厢情愿,实现各自竞争优势与差序错位发展。(二)优化学科结构,提倡特色发展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并非是人才供给的总量过多,而是人才供给结构与需求层次不平衡,即人才供需结构错位导致的有效供给不足。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既需要相当数量的以科研创新为使命的研究型专门人才,也需要数以千万计的各级各类、各行各业的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技能型专门人才和各种高素质的劳动者8。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需要改变以外延式增长、粗放式经营和失衡式分配为特征的传统发展方式,解决

8、高等教育的“产能过剩”和“职教疲软”问题。这就要求瞄准市场新需求,找准自身服务面向的行业或领域,基于自身优势建立特色专业,提升人才特色化水平,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专业人才支撑。与此同时,在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结构比例上,应该加大职业教育的比重。在普通教育中,高校必须以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为导向,注重学生专业研发能力的提升。职业院校则需要注重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结合行业与企业运营中出现的问题,侧重学生专业技能培养,提升实践操作能力。这样,才能使“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各就其位,各有所长。(三)改善培养模式,提倡创新发展供给侧改革是作为应对当下中国社会转型与再平衡的主导思想,其宗旨和

9、目标是通过供给结构的优化和调整,实现与需求的契合与对接。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改革必然需要重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及内涵质量的提高,解决高等教育“提升质量”的问题。如前所述,由于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层次、类型和质量发生较大转变,对高校服务发展的水平与层次提出新要求。所以,高校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发挥自身科研优势,加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9。这无形中也就使得高校必须把资本、劳动等要素更多地投入教学过程和教育研究中。首先,高校必须构建合理的新型课程体系,提高课程与培养目标的契合度,开设跨学科专业的交叉课程,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其次,推动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协调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的匹配度,增强专业

10、教育过程中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努力使市场成为优秀人才资源所依托的分配机制,形成高校人才之间的市场竞争。最后,建立“第三方”评价机制,聚集行业中权威专家,开展社会对高校的专业评价,构建评价标准的多元化系统,促进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注释:这是我们对我国过往教育投入结构的形象化描述。前者是说,大块的钱用在高等教育,小块的钱用在基础教育,对学前教育熟视无睹;后者是说,我国高教财政投入主要用于公立高校,超量资源用于“985”中央直属高校,大量资源用于“211”地区骨干高校,其他高校位居边缘成另类,资源严重不足。参考文献:1褚宏启.论教育发展方式的转变J.教育研究,2011(10).2郭孝文,蔡连玉.我们

11、需要什么样的高等教育大众化?评马丁特罗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J.教育与经济,2002(1).3Lucas. Robert E. Jr. On the Mechanism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J.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1988(22).4柳友荣.也应重视高等教育的“供给侧”改革N.中国教育报,2015-12-14.5袁广林.供给侧视野下高等教育结构性改革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6(6).6葛金国.文化视野中的教育改革J.教育学报,2011(5).7李嘉瑶.高校办学定位选择及特色追求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8潘懋元.分类、定位、特点、质量当前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若干问题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5(2).9刘延东.深化高等教育改革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J.中国高等教育,2012(11).作者简介:陈振,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张燕倪,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郭孝文,安徽师范大学教育传统与学校文化研究所所长,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