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群创新:研究型大学学科团队发展对策

上传人:I*** 文档编号:209741561 上传时间:2021-11-1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集群创新:研究型大学学科团队发展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集群创新:研究型大学学科团队发展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集群创新:研究型大学学科团队发展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集群创新:研究型大学学科团队发展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集群创新:研究型大学学科团队发展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集群创新:研究型大学学科团队发展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集群创新:研究型大学学科团队发展对策(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集群创新研究型大学学科团队发展对策 摘要:首先阐述了学科团队、集群创新等概念;其次,根据研究型大学的特征与内涵,从资源集中、学科综合、职能多样、文化宽松等方面分析了学科团队集群创新的优势;最后,从发展规划、组织结构、运行机制、环境氛围等角度提出了学科团队向集群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学科团队;集群创新;研究型大学现代科学的发展趋势是学科间不断交叉和相互融合,需要多学科、跨学科的合作创新。这就要求科研活动不单是个体行为,还应是团队行为。从科技发展来看,科研活动呈现出由个体研究到集体研究、再向集群协作研究发展的趋势。与之相适应,研究型大学科技创新活动正从个体创新发展到团队创新,且显现出集群

2、创新的发展趋势。科学研究和高等教育的紧密结合是研究型大学的重要特征。科技创新是研究型大学知识创新、知识传播和知识应用的重要实践活动,学科团队建设是研究型大学科技创新的关键。通过在规划、体制、机制和氛围等方面的建设,推进学科团队间的分工与合作,实现学科团队集群创新,将成为研究型大学在宏观层面整合创新资源的有效机制和推动科技创新的发展对策之。一、基本概念1.学科团队。关于学科团队的概念,可以从学科和团队两个角度来分析。从学科角度来看,学科是研究型大学实现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的基本载体,是由专业学术人员以及其他学术资源(如信息、物质技术基础等)等组成的资源共同体;从团队角度来看,团队具有

3、共同目标、相互依存、责任共担、分工合作等特点。因而,学科团队可定义为按学科(或学科方向)由为数不多的愿意为共同目标而分工合作,承担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责任的专业学术人员组成的群体。2.集群创新。“集群”的概念源于生态学,原意是指以共生关系生活在同一栖所中的生物族群。这一概念现被广泛应用于产业集群。产业集群是指在一个特定的产业领域,一群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基于共性和互补而联系在一起,并在空间上集聚从而形成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我们认为,简单地说,集群创新就是运用集群方式进行创新。具体而言,集群创新主要表现出四个特征:(1)功能互补。集群中各方是一种共生关系,虽然分离后能独立生存,但通

4、过某种方式紧密结合并且功能互补,集群创新能力将大于各方创新能力之和。(2)协作竞争。集群中各方以共同发展为目标,以分工与协作为基础,在相互竞争的同时,又相互合作、相互依存。(3)资源共享。集群中各方共同聚集在一起,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形成新的资源共同体,克服单方创新资源不足的缺陷。(4)动态融合。集群中各方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并通过与外部环境的不断交换、吐故纳新,呈动态化发展,从而达到融合创新。3.学科团队集群创新。将集群创新的概念运用到教育学领域和研究型大学中,可以得出,学科团队集群创新,就是学科团队运用集群方式进行创新,就是以学术专业化分工和协作为基础的、一组联系密切的学科团队,通过自组

5、织或有组织的在空间上集中,产生创新聚集效应,从而获得创新优势的一种组织形式。学科团队集群创新的水平,不仅取决于集群对资源的获取能力,而且取决于集群对资源的整合能力。这是由集群内部结构、运行机制以及集群外部的文化氛围等因素决定的,并通过分工与协作的过程得以实现。我们可以看出,团队创新和集群创新是在不同的层面强调分工合作的特点,学科团队创新是通过分工合作实现在微观层面的整合,而学科团队集群创新则是通过分工合作实现在宏观层面的整合。二、研究型大学学科团队集群创新的优势分析分析研究型大学的特征与内涵,我们可以发现,研究型大学具有一流学术人才、高质量生源、充足的科研经费、先进的教学和科研设施等资源;具有

6、自然科学、人文与社会科学等学科门类比较齐全及拥有一批高水平学科等特点;具有知识生产、知识传播与知识应用等主要职能;具有学术自由、崇尚创新的文化氛围。研究型大学这些特征与集群创新的要求相吻合,为学科团队集群创新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资源集中优势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由于研究型大学将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通过国家“211工程”、“教育行动振兴计划”、“985工程”的实施,将国家目标的科研任务、科研经费、创新基地等明显地向研究型大学集结,研究型大学的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物质资源等相对丰富,平台建设相对先进,学术交流进一步国际化,从而为走向集群发展道路提供了重要

7、的条件保障。2.学科综合优势有利于实现协作竞争。研究型大学的学科种类繁多,学科综合齐全。自然科学、人文和社会科学之间的跨学科结合,互相交叉渗透,容易产生新的研究方向,孕育新的学科生长点和创新成果。因此,研究型大学在各院系、各学科之间打破界限,既可以在同一高校多学科之间进行集群创新,也可在不同高校同一学科进行集群创新,还可以在多个高校多学科进行集群创新。3.职能多样优势有利于实现功能互补。研究型大学集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功能于一体,适应了科学、技术与社会紧密结合并协调发展的趋势,使得学科团队能通过集群创新,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等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完成只靠单一环节难以实现的

8、重大创新。4.文化宽松优势有利于实现动态融合。研究型大学既是一种松散的组织,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且具有学术自由、崇尚创新的文化氛围。这些特点使得学科团队能够针对外部变化做出灵活反应,进行适时调整,并为追求创新目标而自发地或者有组织地进行动态结合,从而达到融合创新。目前,我国研究型大学与国际一流的研究型大学相比,人力、信息、物质技术基础等创新资源不足仍是制约科技创新的一个关键因素。就孤立的某一学科团队而言,往往创新意识强,但创新资源不足。如果在一定的环境下,那些相互关联的学科团队能够在空间上集聚,实现人才共享、资金共享、技术设施共享、知识与信息共享,这样就可以既不损失单个独立的学科团队所具有的创

9、新行为优势,又可获得大兵团拥有的创新优势,从而实现集群创新。在集群创新的过程中,不仅获取创新资源很重要,而且整合创新资源更为重要;创新资源在空间上集聚只是提供了“硬环境”,而要产生出创新集聚效应,更重要的是“软环境”的建设,如体制、机制和氛围等。三、研究型大学学科团队向集群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从目前的现状来看,我国的研究型大学学科团队要走向集群创新,在战略定位、体制、机制、文化氛围等方面还面临着一系列深层次问题。主要表现在:(1)自下而上的自由探索式的科学研究居多,缺乏自上而下的根据国家战略引导策划的有组织的研究;(2)分散的、小型的团队研究模式居多,缺乏以重大任务为共同目标的集聚在同一创新平台

10、上的跨学科、跨院校研究模式;(3)单一的制度模式和评价机制居多,缺乏适应学科团队集群创新的柔性机制;(4)个体竞争意识居多,缺乏在开放合作基础上的协作竞争意识。为此,研究型大学要深入剖析现状,改革创新,为推动学科团队集群创新采取切实可行的举措。1.在发展规划中确定战略重点。学科团队集群创新,绝非简单的学科团队的组合,而是承担重大科技研究任务及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优势集成和有机组合创新。方面,基于某一学科为核心可以形成单核心学科团队集群创新;另一方面,以关联度比较强的多个学科为核心,可以形成多核心学科团队集群创新。核心学科没有一定的优势或特色就没有凝聚力,更缺乏竞争力,就不能成为该学科团队集群创新的

11、核心。因此,在研究型大学的学科发展规划中,关键要处理好综合与特色的关系。综合是学科团队集群创新的基础,特色是学科团队集群创新的突破口,没有特色的学科团队就没有集群创新的生命力。因而,研究型大学要在多学科综合并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即把资源有选择地集中在几个战略重点,确定若干个处于学科前沿、具有优势和特色的学科领域,以一个或若干个核心学科团队为依托,科学有机地联合相关学科团队,将优势学科、重大项目、核心团队等资源优化配置,在创新平台上形成合力,促进学科团队集群创新。2.在组织结构中建设创新平台。要实现研究型大学学科团队集群创新,就要设计好组织结构,建立创新平台。创新平台的建设,可

12、以围绕核心学科,以创新目标为驱动,提供开放与共享资源,使学科团队之间分工与协作,产生创新集聚效应。近年来,各种形式的跨学科组织成为世界上一流研究型大学的发展亮点,通过设置跨学科研究中心、研究所等学术组织,将跨学科协作体制化。但是,国家发展阶段不同、具体国情不同,研究型大学承担的任务也不同。美国的研究型大学重在基础研究,而中国的研究型大学,既要成为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又要成为高技术研究的重要方面军,还要成为应用开发研究的生力军。目前,我国的研究型大学也正积极地探索与建设创新平台,如国家实验室、“985工程”科技创新平台及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大学研究院等。近年来清华大学组建了信息技术、生命科学与医

13、学等若干个研究院,瞄准国家战略需求,发挥学科优势,凝练主攻方向,通过多学科合作、校际合作、产学研合作、国际合作等多种形式联合组织攻关团队。研究院是一种矩阵式组织,具有动态融合的特点,研究方向或领域可根据研究任务及时进行调整组合;研究院既完成重大研究任务,又承担研究生培养任务,有组织的研究和自由研究并存,从而为研究型大学学科团队的集群创新探索出一条新路。3.在运行机制中加强柔性设计。要实现研究型大学学科团队集群创新,除了设计好组织结构,还应加强运行机制的柔性设计。在评价激励、资源分配等方面,应根据不同类型的集群创新需求而进行适时、适度、灵活、柔性的设计,以利于学科团队的自发集聚或有组织的集聚。例

14、如,在制定评价激励政策时,应将创新平台绩效考评、学科团队绩效考评、个体绩效考评相结合,建立相应的人事、成果奖励、经费等激励制度,并根据不同学科及交叉学科特点进行柔性化设计,设定分类的评价体系。同时,给创新平台负责人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有更多的自主权和支配权,适当延长评价周期,简化评价环节,使创新平台的授权机制和评价机制与科技创新的规律相适应,形成长期稳定的、宽松和谐的创新环境。又如在资源分配机制方面,大学要为学科团队集群创新提供支持性环境。也就是说,要在传统的个人模式、项目模式、机构模式等资源分配的基础上,增加平台模式与团队模式资源分配的投入力度,并用多种途径吸纳资源,设立相应的平台建设基

15、金、队伍建设基金和研究基金,以更好地激励创新平台建设和学科团队在平台基础上的集群创新。4.在环境氛围中孕育协作竞争文化。宽松、浓厚、自由的学术环境氛围是学科团队集群创新的重要保障,为此大学应从多方位营造协作竞争、和谐创新的文化氛围。首先,要鼓励开放合作、交叉渗透。不同的文化氛围会导致学科团队的开放程度不同,开放度比较大的学科团队之间容易通过分工与合作而形成协作竞争。为此,大学在政策导向上要鼓励开放合作、鼓励学科间的交叉渗透,以形成不同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的学术气氛。其次,要营造有利于学术争鸣的氛围。大学应坚持学术自由的原则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用学术标准来衡量和解决学术问题。再者,大学要大力加强学术交流,使不同学科和领域的研究人员,从不同角度碰撞出学科交叉与融合的火花,形成一种利于学术创新的整体环境。总之,集群创新是研究型大学学科团队的主要发展对策之一。研究型大学要充分认识到学科团队集群创新的优势和集群建设的重要性,从硬环境与软环境的各个层面为学科团队集群创新创造条件,以加快科技创新的步伐。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