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区域发展的应用型本科人才人文素养培养模式研究(下)

上传人:I*** 文档编号:209741164 上传时间:2021-11-1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适应区域发展的应用型本科人才人文素养培养模式研究(下)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适应区域发展的应用型本科人才人文素养培养模式研究(下)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适应区域发展的应用型本科人才人文素养培养模式研究(下)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适应区域发展的应用型本科人才人文素养培养模式研究(下)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适应区域发展的应用型本科人才人文素养培养模式研究(下)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适应区域发展的应用型本科人才人文素养培养模式研究(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适应区域发展的应用型本科人才人文素养培养模式研究(下)(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适应区域发展的应用型本科人才人文素养培养模式研究(下) (三)构建人文素养培养的新型教学模式以往人文素质教育,多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教诲。和课程及教材改革相配套,我们致力于改变这种传统的人文素质教学模式,让学生根据自身能力选择不同的目标进行学习,力求使每个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获得知识和素养的提升,使学生充满自信,感受成功的喜悦,初步形成了人文素养培养的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培养了学生独立自主的人文精神和勇于创造的能力。学生在充满人文文化的学习环境中,得到感染和熏陶,积淀合作、交流、共享的人文品质。很多学生在作业说到:“学习和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是人生走向成

2、功的奠基石。”人与人之间平等相处、互帮互学的良好人文氛围基本形成。教师在人文课堂上和学生平等的地位,以及同学之间的互相学习,学生的协作能力得到了提高。学生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创造,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在浓厚的人文教育环境学习中,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不断提高,实践参与和探索研究的意识和能力得到增强。(四)初步形成人文素养培养的教育环境开放的教学内容、开放的教学活动过程、充满人文气息的教学活动场等一系列改革使学生人文素养培养教育环境初步形成。学生在这样的在学习和实践活动中,时时处处感受着学习和做人的人文气息,体验、理解、领会着学习内容;大量多样的

3、活动形式,学生拥有更多身临其境参与实践的机会,学生活动的过程不再封闭,获取的信息不再局限于书本,他们能在学校里逐步走向生活,走向社会;在参与人文实践活动中,学生成为学习的自我引导者,品德和习惯形成的自我促进者,成为学习的主人,实践的能人。但良好的人文素养培养的教育环境还应包括开放的学习评价。学习的开放使评价内容除了考试分数以外,更多的是活动成果的评价,激励性的评语和他人的表扬肯定,以人为本的思想在这样的环境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在人文素养教育改革过程中,教师同样经历了一个学习、思考、提高的过程,由前台的“演”转为后台的“导”,素质教育观念也由封闭的“课本+四堵墙”向多样开放、生动活泼的发展方向转变

4、,构建了一种平等、和谐、民主、互动式的新型师生关系。三、构建应用型本科人才人文素养培养模式虽然一些高校近年来对人文素质教育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但大多限于调整课程和课堂教学,还未能上升到人文素养培养模式的高度,系统进行人文素养养成教育,尤其是结合区域发展的人才要求,构建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人才人文素养培养模式,而后者是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文素养教育更高层次的追求。(一)应用型本科人才人文素养培养培养目标通常所说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它具体可以包括四层涵义:培

5、养目标和规格;为实现一定的培养目标和规格的整个教育过程;为实现这一过程的一整套管理和评估制度;与之相匹配的科学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结合自身定位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特点,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该注意从实践层面对人文素养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就业、成才道路上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进行探索,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坚持把职业教育、就业教育划拨到人的教育,把单纯的科学知识教育拨归到人文教育指导下的知识技能教育,努力构建具有特色的应用型本科人文素养培养模式。这一模式以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中心,包括培养目标和三大人文素养教育体系: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校企融合的实践体系、动态多元的评价体系。应用型本科人才人文素养的

6、培养目标应本着弘扬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统一、工具理性与人文理性相统一的大学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强化人文关怀,健全学生人格,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培养理论基础扎实,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人才。(二)应用型本科人才人文素养培养体系要达到上述目标,应实施以下变革:1.构建立体的人文课程体系“人文教育当然也是应包括人文知识、人文思想、人文方法与人文精神的教育。这是一个整体,不可缺一。”3原有人文课程内容(包括知识体系和价值观念)相对陈旧、结构不尽合理,通过改革,要最终构建立体科学的人文课程体系,包括两个层次:第一层次,在全校学生中进行大面积跨学科的人文知识普及

7、教育,即核心课程平台。第二层次,包括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开设专业人文选修课即拓展课程平台。课程体系根据学生的人文知识需求,以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为目标,将人文素质教学内容确立为思想政治理论、哲学与思维、历史与文化、语言与文学、艺术与审美、心理与健康、职业定位与生涯规划、区域概论等课程模块,搭建了人文素质教育核心课程平台和拓展课程平台。核心课程平台由公共必修课程和公共选修课程组成,公共必修课包括教育部规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语文课、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公共选修课包括哲学、法律、历史、文学、艺术、礼仪、就业等课程;拓展课程平台为专业选修课程,由各专业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特点、实

8、际需要自主动态开发。学校教务处制定课程实施计划,对课程开设、必修、选修、学分等做出明确规定,突破传统人文素质课程设置的随意性和主观性。2.打造开放的人文素质实践平台“体验作为情感教育理论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既有认识论的意义,即用体验的方式达到认识理解;又有本体论和价值论的意义,即体验是人的生存方式,也是人追求生命意义的方式。”4校内外实践平台确实是一个人文素养培养和提升的大舞台,所以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该重视校内外实践平台的搭建。实践平台的需求要从两方面来着手,即自己寻找和校园创造。自己寻找的过程也是一个人文素养实践与培养的循环过程,充分利用和发挥校企合作、学校组织公益活动等实践平台。在实践中,教育

9、者根据不同专业和年级学生的素质需求,与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模块契合,通过筛选、更新和优化重组,将原来分散的活动整合为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科学文化艺术素质、身心健康素质、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实践教学等系列主题活动,分别安排在学校、合作企业或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中完成,将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培养贯穿实践活动全过程,人文素质教育与职业素质教育有效融合,理顺技能培养与素质提升的关系。有效解决职业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的脱节问题,实现人文素质教育实践活动的规范性、长效性。广泛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建设校内实践平台和校外实践平台,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实践活动。3.实施多元的人文素养评价机制评价是检验学生人

10、文素养培养程度的重要尺度,也是检验学校人文素养教育模式落实情况,它在人文素养教育体系中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巨大作用。要改革促进学生人文素养发展的评价体系,弱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强化改进与激励的功能;淡化结果,而重视评价的形成过程;由学校、社会、学生三方共同评价,既评价课程学习又评价实践活动;既有学校教师评价,又有社会、学生评价。课程评价以课堂发言演讲、中期论文心得报告为主,期末考试为辅;实践活动根据学生参加各项主题活动的态度、次数、角色、效果动态监控和评价;根据考核情况,为学生颁发应用型本科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证书,为用人单位提供参考。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保证了人文素质教育的实施效

11、果。4.培育专兼结合的人文素质教育教学团队实施人文教师素质提高计划,通过培养、培训、引进等方法,建设了人文素质教育管理干部、辅导员、专任教师、兼职教师和教育研究五支队伍。“管理干部队伍”包括学校领导干部和用人单位管理人员;“辅导员队伍”包括专职辅导员和社会兼职德育辅导员;“专任教师队伍”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公共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兼职教师队伍”由聘请的专家学者、行业模范组成;“研究队伍”由人文素质教师和社会行业资深专家组成。形成干部教师、专家学者、企业家、技术骨干共同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全员育人格局。5.建设特色鲜明的人文化校园高校和谐的校园文化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应用型本

12、科院校大多为新建院校,校园文化积淀较为薄弱,校园建筑、道路、景点等建设可将传统文化与学校特色文化完美融合,充分体现学校办学特点和文化传承,最终实现校园文化全面育人功能。创建人文校园,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总方向。在校园添加更多的自由和自我发展元素,但是对学生的关怀与尊重不可减少。在教育内容、教育方式上,给学生提供最大的选择机会,使他们的主体意识得到最大的张扬。四、结语教育部在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着重强调:改变“忽视人文基础等状况,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中的重要任务之一”。这就是说,在强调文化素质教育,并将其作为推进素质教育之切入点的过程中,首先必须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十二五”时

13、期,广西经济社会发展要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其根本动力是人才。广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人才提出了新要求,应用型本科院校要随时关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趋势,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才能适应区域发展对人才不断提出的新要求,从而更好的服务地方、服务社会。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转变单纯进行专业教育的模式,坚持把职业教育划拨到人的教育,把单纯的科学知识教育拨归到人文教育指导下的知识技能教育,努力构建具有特色的应用型本科人文素养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出现代社会所需的素质结构、人格完善、和谐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作者简介:丁智才(1972),男,河南信阳人,广西财经学院文化传播学院教授,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文化传播与文化产业、当代人文艺术思潮传播。参考文献:1杨叔子.人文教育现代大学之基J.职业技术教育,2001,(10).2潘懋元.金融危机应引起高等学校对人文素质教育反思N.中国教育报,2009-04-06.3杨叔子.绿色教育: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交融J.教育研究,2002,(11).4朱小蔓.情感教育论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140.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