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区域办学高校的质量建设与特色发展探析

上传人:I*** 文档编号:209740135 上传时间:2021-11-1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跨区域办学高校的质量建设与特色发展探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跨区域办学高校的质量建设与特色发展探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跨区域办学高校的质量建设与特色发展探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跨区域办学高校的质量建设与特色发展探析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跨区域办学高校的质量建设与特色发展探析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跨区域办学高校的质量建设与特色发展探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跨区域办学高校的质量建设与特色发展探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跨区域办学高校的质量建设与特色发展探析 摘要:应以科学发展的高等教育质量观,来看待跨区域办学质量问题。跨区域办学应高起点、严要求、重基础、分步走,通过各种有效途径来实现质量建设与特色发展的互动双赢。 关键词:异地办学,质量建设,特色发展,相辅相成 目前,质量和特色被一些学者称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两大核心主题”。这的确是很有道理的。对于任何一个高校来说,质量建设是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永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办学特色是学校教育教学的灵魂和基石,决定着学校办学的品位、层次和成色。对此,跨区域办学的大学也不例外。尤其是重点大学在异地办学,更要重视质量建设和特色发展。因为,对于重点大学来说

2、,校名就是品牌,而质量是品牌最核心的内容、特色是品牌的个性,没有质量保证和个性特色的品牌是不会在市场上有立足之地的。如果一个名牌高校跨区域办学只注重了扩大地盘和招生规模、忽略了质量建设,只知道全盘复制而没有创新,新校区没有与本部互动互补的特色,那不但会是自己砸了自己的牌子、同时也将失去异地办学的根本意义。 由于种种客观原因的影响,高校跨区域办学在办学质量方面容易面临如下一些问题:新校区历史短、基础薄,师资力量、尤其是科研水平在整体上与校本部有差距。那么,这些能否说明跨区域办学高校的教育质量就必定不高呢?面对新校区确实存在的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该如何解决呢?笔者在此主要结合哈工大(威海)的实践进

3、行初步的探析。 一、质量观对异地办学高校质量判断的影响 高等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在运转与发展过程中满足自身特定内在规定要求与社会外在规定要求的一切特性的总和。它的内涵比较丰富,也很难量化。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质量观都既是历史和具体的,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同时又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侧重点,具有多样性。正如哈佛大学前校长艾略特曾指出的那样:“大学为人民而存在,因此必须适应其变化的特点,高等学校是准确反映国家历史及特点的一面忠诚的镜子。” 世纪之交,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和多样性办学的出现,引起人们对质量是否会因此下降的担忧。如何树立科学的质量观也因此成为大家关注和呼吁的问题。能否确立

4、和落实科学的质量观,直接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与健康发展。 按照不同的质量观来判断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其结果是不同的,对于异地办学的重点高校来说也是如此。总的来说,在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质量主要体现为高等教育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符合国家规定的教育方针的程度以及社会需要得到满足的程度。所以,本文在高等教育质量观上主要采用谢维和等学者的观点。即:首先考察高等教育整体上是否适应国家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是否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协调,主要考察点是高等教育的规模和各种基本结构是否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要求。其次,各高等学校和学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是否达到了一定的标准和要求。“标准”主要指不同学科与

5、专业的人才培养应该达到的基本规格。 “要求”则是指不同的学科与专业人才培养是否能够适应不同地方与行业的需要。 关于第一点,首先要肯定的是,重点大学异地办学是适应国家和地区发展需要的,也是适应人民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的。就哈工大(威海)的办学来说,它顺应的是时代发展的需要、顺应的是新兴城市经济发展和综合实力急需高水平大学加盟的需要,同时也为自己寻求到了新的发展空间。它既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人才,同时又为促进地方经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即使从微观方面来看,像哈尔滨工业大学这样的学校在人口大省山东办学,势必增加了重点大学在当地的录取率。这为调节高等教育发展不平衡状况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众所周知,由

6、于人口数量多、驻地高校少等各种原因,山东的高考录取率一直在全国处于较低位置,同样的高考成绩在某些省可能刚刚达到“一本”线,而在山东省说不定连“二本”都上不了。这样的现实,对于家长和孩子来说都是十分残酷的。许多地方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或开办独立学院,除了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需要以外,同时也是为了让更多的孩子可以有大学上、为了改变教育资源配置不平衡局面所采取的重要举措。然而,我们不能不正视的一个现实是,过去人们常说上大学难,现在则要说的是上好大学难。这说明,社会对高层次优质教育的需求在不断加大。在这样的情况下,依靠名校而在异地办学,将会在人力资源上、在一些理念上、在学校的传统和文化上可以保持高起点。

7、这是对优质资源的充分利用。因此,重点大学在异地办学尽管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问题,却为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地方的高等教育发展以及人才培养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关于第二点,人才培养是否达到了一定的标准和要求,这是异地办学质量与谁比的问题。作为一个著名的重点高校在异地办学,用着同样的校名,发着同样的文凭,自然是要和校本部进行教育教学质量比较的。这是毫无疑义的。只是我们还要注意到客观规律,新建校区毕竟历史短,有些条件的不成熟在暂时肯定是存在的。所以,要有阶段性的质量观:既不能要求短时间内在各个方面都和本部完全一样、不能因科研水平整体较低就认定教育教学质量必定不高,又不能以阶段性为借口而放松对新校区的要求。

8、因为,与同时新建的普通高校相比,重点高校异地办学的新校区在无形资产上显然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理应办得更好。所以,新校区在人才培养上应该达到学科与专业的基本规格、能够适应不同地方与行业的需要。而对于以“规格严格,功夫到家”为校训的哈工大来说,新校区的教育质量要求也应更加严格一些。 二、跨区域办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本途径 要解决影响异地办学质量建设的诸多不利因素,就必须高起点、严要求、重基础、分步走。 1.高起点,严要求,科学定位,充分利用自身独特优势,选准发展的突破口在异地办学的目的和目标是什么?这是决定异地办学质量能否尽快与校本部接轨的关键所在。如果办学的目标和层次与校本部不同,那就无

9、法用相同的质量观去要求新校区,因为多样性办学决定了多样性的质量观。目前,人们关注重点名校在异地办学的质量问题,往往还是从同一性出发的。因此,异地办学的新校区要被社会和家长、学生认可,从长远来说,就必须给新校区进行科学定位、保持办学目标和层次的同一性。只有目标一致了,才能既保证高起点又在发展中保证高要求、高标准,并将重点名校自身的优势和新校区所在地的区域优势结合起来,找准学校发展和质量保证的突破口。 2.重基础,分步走,根据实际,制定其在“一盘棋”中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一般来说,由于新校区发展时间短,办学的具体困难较多,近期发展目标与本部不可同步。即便如此,异地办学的新校区要做到两点:首先,一定要

10、在“一盘棋”的理念下将新校区的发展与整个学校的远中近期发展目标结合起来并纳入到学校的整体规划中。既然叫着同样的校名,那总体的办学思想、基本要求和教育水平都应该是一致的。其次,要根据实际情况,牢牢地夯实基础,采取分步走的办法实现最终的目标。比如,哈工大党委决定“把威海校区和深圳研究生院作为学校创办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的组成部分来要求和建设”。威海校区确定未来发展的方向是“紧紧围绕创建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这一目标,切实坚持哈工大品牌标准、高起点高规格创办研究型大学”。但是,现在这一阶段的定位必定是“教学研究型”。 3.思想上时刻以“名校”给自己加压,把人才培养质量作为重中之重 新校区必须时刻强化师生“

11、某某大学人”的意识和责任感。在教学管理和人才培养上,要按照名校的标准和传统给自己加压。比如,“规格严格,工夫到家”已成为威海校区师生工作学习所遵循的准则,在各个方面绝不拖校本部后腿已成为大家自觉的责任,以自己的努力为哈工大添彩已成为师生自觉的追求。 4.行动上扎扎实实,切实抓好与教育教学质量相关的各个环节对于任何高校来说,教育理念、师资队伍、教学和实验条件、教学管理、科研水平等方面都是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基本因素,必须扎扎实实地做好。新建校区更要打好基础、做好与教育质量相关的各项工作。 (1)坚持科学发展观,切实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教学质量上,正确处理办学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注重内涵发展

12、,不断提高教学工作水平和教学质量。如,哈工大(威海)的发展思路即“加强共建、提升内涵、盘活资源、科学发展”方针。 (2)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异地办学要解决好资源共享与培养建设的关系。一方面,要继续利用好校本部的师资资源优势、提高引进教师的层次,并根据长远发展来形成团队;另一方面,要加强原有师资队伍的培养。如,哈工大(威海)除继续引进“双基地”教师外,还引进了大批来自校本部及其他各地的教师。2007年引进的专任教师,全部是毕业于“985工程”重点院校、中科院研究所及国外著名大学的博士。此外,学校还通过助课制、导师制来狠抓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 (3)加强实验室、实验设备等基础教学条件的建设。教学质

13、量的提高,有赖于教学、实验设施的配置。这一点无需赘言。 (4)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要鼓励学生的创新活动,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创新的积极性。 (5)加强教学管理工作。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参照校本部培养方案,合理确定新校区的学分结构、学分学时、课程比例。培养方案修订时,要充分考虑学校教学资源的平衡利用,充分搭建不同学科、专业之间的课程平台。要加大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的力度,全面加强教学过程监控。 (6)要用科研促教学。即使只是教学研究型大学,也决不能忽视科研对教学工作的促进作用。它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同时还能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条件。 (7)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注意学生的现实

14、需要,突出本校的特色。如,哈工大(威海)开展的以“毕业生社会需求与人才培养”、“提高实践能力构建和谐社会”为主题的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引导性;利用“嫦娥一号”成功发射等机会,学校通过组织学生收看发射过程、集体签名、邀请参与该项目工作的教授做讲座等活动,来强化学生的专业思想和自豪感。这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5.积极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教学改革的需要和人才培养的现实要求,新校区要不断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尝试建立一种既有益于大学生共性发展同时又能提高其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从而为大学生的顺利成长提供基础平台。比如,针对近年来出现的一些普遍问题,借鉴国内一

15、些高校和校本部基础学部建设的成功经验,哈工大威海校区组建了基础学部。这种培养模式是本科教学改革的新尝试,目的在于弥补大学新生由高中阶段过渡到大学阶段所产生的心理间断、为学生今后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从2007年开始,全校的本科新生入学后都进入基础学部进行基础课程的学习和集中的教育管理,一年后再回到各自的专业和院系学习专业课程。基础学部的主要目标有三个:一是加强教育管理和引导,使学生完成从高中到大学转变的适应过程、实现平稳过渡;二是创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夯实学习基础;三是在前两个目标基本实现的基础上,建立多层面、多角度的广泛平台,使学生树立明确的目标、有开阔的视野和创新的思维。目前,基础学部的各项工作尚处于探索阶段,但运行正常并得到了广大新生、家长及任课教师的认可。 三、跨区域办学质量建设与特色发展的互动 对于跨区域办学的大学来说,新校区的质量建设和特色发展往往是相辅相成的:质量建设呼唤特色发展,特色发展促进质量建设。质量与特色的结合在学科发展和服务社会上体现得最为突出。 要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学科是个必然的载体。学科建设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依据和条件。周济部长曾指出,如何提高资源、资产的利用效率,如何实现多校区大学的团结,加强学科融合、实现交叉互补,需要认真思考。对于跨区域办学的校区来说,搞好学科建设,一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