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融合:高校全程全方位育人机制思考

上传人:I*** 文档编号:209740044 上传时间:2021-11-1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走向融合:高校全程全方位育人机制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走向融合:高校全程全方位育人机制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走向融合:高校全程全方位育人机制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走向融合:高校全程全方位育人机制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走向融合:高校全程全方位育人机制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走向融合:高校全程全方位育人机制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走向融合:高校全程全方位育人机制思考(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走向融合高校全程全方位育人机制思考 摘要:独立与融合是高校育人的价值导向和运行机制,应正确理解和把握独立与融合的内涵和相应的运行机制,摒弃以独立发展为唯一选择的过度独立思维和独立方式,形成有效的参与机制,促进学校学生思想体系化发展,达成“润物细无声”的思想教育效果。关键词:独立,融合,思想政治教育,全程,全方位独立与融合是高等教育专业发展的两种状态,也是高校育人的价值导向和运行机制。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高等教育发展的复杂程度的提升,专业发展需要更多的交互,而对于人的教育也不再是某个专业所属的领地,人的教育受到来自整个教育现场全程的影响,对于人的教育需要更多教育者相互间的联系联结融入直至融合

2、,这种交叉融合也给教育带来了新的契机。正确认识独立与融合的内涵和相应的运行机制,重新审视独立与融合的关系,对于高校构建全程全方位的育人机制和发展框架,具有重要意义。独立与融合:高校育人的价值导向和运行机制大学从分科分专业到学科交叉专业交叉,从单独招生到大类招生,独立与融合在左右着高校教育政策的同时,也在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系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学校中的各种人和物构成了学校中的社会关系系统。在系统形成中,独立与融合体现了高校育人系统的价值导向,也成为了高校内部系统运行机制设计的前提。高校内部的独立有三种形式:即组织上独立(形式独立),内容上独立(专业独立),价值上独立(完全独立)。

3、组织上独立是独立的初级表现,其目的在于促进管理的效能提升;内容上独立是指大学各个职能部门和各个院系以及科研院所围绕各自职能展开的专项工作,其目的在于促进人专业化发展;价值上独立是独立的相对高级的阶段,其目的是培育更具个性价值追求的人。独立导向的高等教育在价值和运行机制上更趋于个性化,这种独立包括组织结构、组织文化以及组织运行的生态环境的独立。独立成为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但过度独立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其中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更为深远。一方面,独立以专业学科为基础,以学院、系和部门为单位的组织带来了差异,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壁垒,学院、系和部门保持各自的利益最大化,缺失深度的信任与合作

4、,这种思维也影响到了广大教师和学生的认知。另一方面,对于受教育的学生而言,教育是完整的联动,也是交互发展的,由于分科带来了学生视野面的单一,也带来了对于专业以外深入探索的缺失。融合是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组织发展的重要机制。第一,人类相互融通融合有利于走向共同发展。作为每一个个体,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而作为一个小的独立群体在面向单一事务时也可发展,在面向复杂事务时个体的力量很难推动事务发展,即便将多个个体叠加,缺乏共识缺乏有效协同,也难以达到深层次交互,发展的空间必然受限。第二,人类社会是一个联系体,相互间不存在绝对的独立。在同一个空间中,个体间的发展必然相互影响,在有限空间如若没有更

5、多的共识,必然会带来相互间的更多冲突,最终会影响空间中资源的挖掘与使用。第三,融合是独立发展的基础与前提。对于各级组织而言,长期的独立会带来持续的封闭,持续的封闭最终形成的是故步自封,缺乏新的发展动力。组织在相对独立中,需要相互的借鉴创新,需要不断获得外在的支持,在这一过程中独立是一种获得彼此支持的独立,是一种建立在融合系统中的独立,也就构建了一种开放的独立。融合不是简单的组合,对于融合包括组织融合、内容融合和价值融合三个层次,在推动融合中,三种融合相互交织同时存在。融合,是现代组织创新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它是合作的高级形式,是超越了以契约、协议和责任分摊的组织模式,是真正意义上的“形散神不散

6、”的组织方式,对于推进组织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一定的意义。独立导向的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机制在独立思想的指导下,学校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级主体,往往在育人目标、组织方式、教育内容和载体方面带有明显的独立思维,这些一度成为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机制构成的价值导向和运行机制。1.独立导向的育人机制特点在学校内部,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无论是教学主体,学生管理主体,还是生活保障主体,由于各自的独立性,缺失了对于思想教育的整体理解,它们一定程度上无法将思想教育的长远目标全面灌输到各自工作目标之中。缺失对于学生“四个正确认识”思想教育目标的融入贯通,更多时候强化彼此领域的目标,教学强化的更多是专业以及知识

7、点上的目标,学生工作更多围绕的是自己理解的工作目标,而生活主体也更多是以保障好作为目标终结点。思想政治教育的“润物细无声”被各种目标搁置。学校内部建立了各种载体,包括课程载体,活动载体以及生活载体,这些载体难以有深层次联系。需要引起关注的是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个需要连贯性、一体化的教育内容,在独立思维的引领下,被分散到思想政治课程之中,被异化为各种活动之中。而作为教育的主体,各个学院各级专业教师处于不关注或者无从关注的状态,久而久之使得全程全方位停留在了分散的理念中,影响思想的形成的各类载体呈现体系化。全程全方位育人,是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构建了立体育人格局,这种育人格局从根本上是要塑造

8、形成一种全链条体系化的育人生态,这种生态最终将“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与学生思想发展建立全方位关联。而拘于传统的方式,我们将教学、学生、后勤等部门进行专业化划分,突显了其功能性,而忽视了它们作为整个主体对于整个育人现场的影响及其中的联动作用,这种独立如不进行适度调整,学校思想教育育人生态就会被分散,学生的思想无法在自然生长中获得较为一致系统的引领,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很有可能受到冲击和影响。2.独立导向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机制易产生的问题及原因独立是高等教育自身在发展中一个重要特点。适度的独立,可以促进学校专业和学科的发展,利于学校创新力的提升,对于学校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如果片面

9、的以独立和创新等同于发展,过度强调责、权、利的独立,过度强调教师自我为中心专业为中心,从而忽视人的发展整体性,会给育人带来一系列问题。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体系,是大学各种教育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培养人才的关键所在。由于过度的独立,思想政治教育往往被简单的学科化或者活动化,而思想政治教育简单学科化带来的是: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教育类课程的事情,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事情,这种学科化的独立使得多数专业教师无从关心学生的思想形成,也更难以关注学生的政治观点。思想政治工作活动化:更是将思想教育完全归属到学生工作老师,对于学生的思想教育活动处于不管不问不知的状态,更是认为和自己的专业无关。这种割裂,让思想教育变成

10、了“单枪匹马”,难以融入到学生的日常中。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组织结构处于从上到下的布置传达的模式,学校中负责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部门犹如政府部门和行政机构,各个机构之间缺失联系,采取的步骤也是从上到下的要求,要求使得各级组织步调一致,缺失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色。学校从机关职能部门的分化分工,到各个院系的分割执行,学校的思想教育往往被一个个独立的活动载体所代替,缺乏一以贯之的思想教育体系,缺乏与各个专业相结合,与学生发展相结合的思想教育体系。全员育人,从外在看,多年来已经形成共识,几乎所有教师都明确自身具有教书的职能也有育人的职责,应该担起思想教育的重担。一方面,从内在的具体工作来看,教师们不容易将

11、思想教育与自身专业联系起来思考学生的培育工作,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性有时也容易被忽视。一些教师受制于个人思考,成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专业中体系化建设的难点。另一方面,学校从事思想教育的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也往往缺失真正的互动联系。基于融合的全程全方位育人机制构建树立基于融合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观,并将融合的理念方法用于制度的设计以及日常工作的实施,深入推进融合的全程全方位机制构建,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化发展的关键。学校在推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要构建可融合的机制,要在部门间、专业间、学科间、不同领域的教师中挖掘可融的条件、搭建可融的平台,在不知不觉中推进深入融合。要建立学生发展全过程融合机

12、制。就学生本科发展阶段,以适应转折成长成熟为基本序列,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时间轴。基于此,建立发展全过程的融合机制,就需要从知识、能力、思想、价值维度纳入时间轴来设计工作,大一建立与适应性相融合的思想教育,包括适应的知识、适应的能力、思想的提升、价值的凝练,构建系统的大一思想价值教育引领规划。大二是学生全面开启大学专业生活、自我挖掘、能力提升的阶段,这一阶段学生的差异性将进一步体现出来,此时思想政治教育要牢牢与人的转折发展相融合,将认识国家认识世界与认识自我相融合,让学生自己在体察中促动自我思想政治觉悟的提升。大三是学生成长期,也是学生大学思想成熟成长的重要阶段,要开展更多有助学生融合辨别、甄选以

13、及自我坚守的教育,让党和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变成学生一生坚守的价值追求。大四是学生成熟期,这时期要将选择与思想教育相融合,要凸显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生重大选择面前的重要牵引力量。要建立学生发展全方位融合生态。学生成长的生态环境,从载体视角可以分为课程载体、活动载体、日常生活载体。在这一过程中,良好的生态构建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内容:第一,让知识流动起来,让思想价值融合起来。这里的知识是指那些隐性具有价值性的知识,这种流动需要加强各方位教师的培训,要让共通的知识相互传递,进而要把主流的思想和主流的价值观逐步传递给各方位教师,要大力度推进各种交互活动。第二,要创造更多的团体学习的机会,在团体学习中建立学习

14、型学校的氛围,构建学习共同体,激发各级教师发挥自身的能量,将自身的专业思想与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育人思想相融合,从而引领学生思想成长。第三,要创造有感情的思想教育生态。感情是不同方位教师相互交融共同参与育人的基础,因此要在各个方位中培育对学生、对社会、对国家的爱与责任,要将这种责任内化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参与育人的内心动力。第四,要构建学校具有多方参与的可形成文化品牌的项目,依托项目激发各级教师固化参与,逐步形成一种常态的融合氛围,最终构建持续有效的育人生态。要制定深度融合的育人政策。制定基于融合的思想政治教育政策为我们反思以往的学校政策提出了要求。第一,要从上到下面向全体教职工开展适应时代要求的引导

15、性思考,从利于融合的层面考察各类文件政策,适时的对文件政策进行修订,要逐步减少阻碍融合的内容,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各个学科之中。第二,面向各级教师团体,学校各级党支部,推进教师团体、教师党支部发挥联动的作用,制定利于教师团体深度参与各类思想教育工作的机制,尤其要主动开展思想教育与专业发展相互衔接的研讨交流,从中推动教师将思想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入融合。第三,要做好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要真正将学生个体发展的过程与学生所处的不同阶段的教育教学环境建立关联,要让各个环节的教育真正围绕学生成长成才展开,在各个环节中将思想政治教育细化其中,让学生真正在学习专业中也能够获得思想的提升,也能够对国家发展具有

16、更清晰的认识,担起国家民族重任。深度融合,是学校有效发挥各级教师作用,按照学生发展规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举措,是在思维、方式、方法上的一种重要变革。为了确保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和环境,并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各门课程知识紧密联系起来,形成同频共振、同向同行的强大正效应,使每个人都能感知、领悟,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实际行动,得到“百姓日用而不知”的效果。参考文献:1中共中央党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2W.理查德斯科特著,姚伟,王黎芳译,制度与组织思想观念与物质利益(第三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