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类高校课程国际化策略分析

上传人:I*** 文档编号:209739712 上传时间:2021-11-1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经类高校课程国际化策略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财经类高校课程国际化策略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财经类高校课程国际化策略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财经类高校课程国际化策略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财经类高校课程国际化策略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财经类高校课程国际化策略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经类高校课程国际化策略分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财经类高校课程国际化策略分析 摘要:课程国际化是高等学校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财经类高校国际化的内在需求。财经类高校应将课程国际化纳入学校国际化战略的发展规划,逐步建设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合理的国际化课程体系和高效有序的管理机构及运行机制。关键词:财经类高校,课程国际化一、高等学校课程国际化的内涵与发展概况课程国际化(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he curriculum)是指课程建设在国际观念的指导下,把国际的、跨文化的知识和观念融合到课程中来,使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管理、教材建设、外语教学等形式,有利于培养具有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国际性人才的课程建设

2、过程。课程国际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课程国际化按广义理解是指课程目标的国际性与课程体系的国际通用性;按狭义理解是指“学科普遍化”(universalization of disciplines),即从具体课程的概念出发,指课程的全球适应性。课程国际化是在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下提出的。国际化的课程是为国内外学生设计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在国际化和多元化的社会中工作和生存的能力。课程的国际化能给没去国外留学的学生提供接受国际化教育的机会,也可提高课程对境外留学生的吸引力。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总结各国开展国际性课程的基础上,归纳出了9种类型的国际化课程:(1)具有国际学科特点

3、的课程(如国际关系);(2)传统课程通过国际比较与借鉴得以延伸和扩大的课程(如国际比较教育);(3)培养学生从事国际职业的课程(如国际商务、国际营销);(4)外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流与外事技能的课程;(5)外国某一个或某几个区域研究的课程;(6)培养学生获得国际专业资格的课程(如AC-CA课程: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7)跨国授予的学位课程或双学位课程;(8)海外教师讲授的课程;(9)专门为海外学生设计的课程。美国与澳大利亚等国在课程的国际化方面起步较早。美国1958年出台了国防教育法,该法案从法律和经济方面支持高等院校的国际化;1966年又通过了国际教育法,向高校和有关机构提供资助以发展国际教

4、育。据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The Carnegie Found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Teaching)调查,自1970年起,在美国四年制大学的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课程中,西方文化、第三世界研究等具有国际内容的课程,逐步受到学生的欢迎。到1989年,美国77%的四年制大学已在普通教育课程中至少开设了一门含有国际内容的课程。目前,美国高等教育课程的国际化已非常普遍,呈多种形式,如在普通教育的核心课程中增加关于世界文明、世界史和外国语的要求,增设和加强地区研究和国际研究方面的主修、辅修和专攻计划,开展跨学科和跨专业的外语教学;在工程

5、、工商管理、教育等专门领域的教学中,增加国际内容,把到国外修学旅行与课程教学联系起来等等。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每年开设约600门含国际内容的课程、80余种外语课程,因此它培养的学生比较具有国际竞争力。澳大利亚1990年4月共有845所高等院校被授权为外国留学生提供各种国际性课程。1995年澳大利亚教育国际开发计划进行的一项调查表明,澳大利亚已有1000多门课程朝着国际化方向发展,25%的课程包含国际化内容。2000年5月,澳大利亚在举办的全国第七届大学课程研讨大会上明确提出了“全球化课程”的概念,提出了要在全球化的国际背景下构建具体的课程体系和课程目标。加拿大高校近年来在课程国际化方面进展明显,

6、据加拿大大学联合会(AUCC:The Association of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of Canada)2006年组织的一次调查表明:加拿大61所高校的356个专业中均开设了国际课程,并将课程国际化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北欧高校中课程国际化进展迅速,如丹麦主要大学中有30%的课程是国际化课程。二、财经类高校实施课程国际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1.课程国际化是高校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教育国际化(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既是当今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也是国际社会和国际组织积极推行的一项活动。联合教科

7、文组织(UNESCO)所属的国际大学联合会(IAU: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Universities)指出:“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把跨国界和跨文化的观点和氛围与大学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主要功能相结合的过程,这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变化过程,既有学校内部的变化,又有学校外部的变化;既有自下而上的变化,又有自上而下的变化;还有学校自身的政策导向变化。”目前国内外大学在制定本校的发展目标时,都十分强调自身的国际化战略。高校国际化包括学科国际化、学者国际化、学术国际化和学生国际化等内容,课程国际化是其核心之一。美国大学理事会(ACE:American Council on

8、Education)也认为课程国际化是大学国际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2.课程国际化是财经类高校国际化的内在需求目前,世界各国财经类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欧美大学的商学院都在积极推进课程的国际化进程,值得借鉴。其课程国际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目标的国际化。从全球化视角来考虑高等财经教育的发展,提出要培养适应经济全球化、信息全球化、有国际竞争能力的高等财经类人才。(2)教育内容的国际化。通过增设有关国际化方向的专业或在原有课程中增加国际化内容,以实现国际化的培养目标。(3)教育合作的国际化。通过发展留学生教育、师生互换、合作办学、合作研究、国际会议等多种形式加强国际合作与交

9、流。中国加入WTO,不仅给中国的产业结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冲击,也给我国的高等教育特别是高等财经教育带来了严峻挑战。随着大量的跨国公司和国际资本进入中国市场,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也正走向世界,因此对精通国际经济与贸易规则、懂得国际惯例、掌握国际商业游戏规则、外语水平高、综合素质优的高级财经专业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也呈几何级数增长。我国高等财经教育一方面要适应我国市场经济进程加快的步伐,另一方面要适应高等财经教育国际化的形势,加速教学改革,以课程国际化来促进高层次国际化财经人才的培养。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最终的落脚点是一门门课程,课程直接制约着教育质量的高低,是学校能否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财经类

10、高校课程的国际化还处于初级阶段,完全可利用课程的国际化来提高教学质量,增强综合实力。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才能逐渐蓄积势能,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不但能够学会生存,而且能与未来同行。三、财经类高校课程国际化的基本途径1.将课程国际化纳入学校国际化战略的发展规划我国目前有45所财经类高校,除5所为教育部直属院校外,其余皆属各省市、自治区,综合实力普遍不强。财经类高校将国际化作为自己办学的战略目标,可将课程国际化作为显性抓手。为使课程国际化落到实处,首先是学校高层领导要重视,其次是要在院系领导、教师的层面上形成共识。学校可通过自己的“教学指导委员会”等机构,制定符合本校实际的课程国际化的政策,召开留学回

11、国人员、学术带头人、青年骨干教师研讨会,营造课程国际化的氛围。学校还应该发布课程国际化条例和实施细则,并且设立课程国际化的专项资金,从制度与经费上保证这项工作的顺利进行。课程国际化要有雄厚的资金作保障,而财经类高校的资源和经费毕竟是有限的,因此,要根据学校自身实际和特色,有所为,有所不为,把握好课程国际化的突破口,力争在规定时限内推出一批有价值的国际化课程。如果财经类高校计划在未来若干年内将自己的商学院打造成国际化商学院,就必须通过国际商学院联合会(AACSB:The Association to Advance Collegiate School“Business)论证,那就更需要筹划好自己

12、的课程国际化工作,因为该论证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学院开设的国际化课程的多少。中外合作办学和留学生工作是目前财经类高校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国际化在中外合作办学中是个核心问题。目前在中外合作办学的商谈中,往往是国外大学在了解和研究我们办学水平的基础上,承认我方学分,合作才能进行,而我方对对方的课程体系却很难作出评价。笔者多次赴美国、澳大利亚、丹麦等国与有关高校商讨联合培养本科生,派出交流学生事宜,涉及最多的就是双方课程的对接问题。如果我们的课程国际化程度高一些,那么学生派出效率和效益就可提高许多。在留学生工作方面,国际化课程的多少是决定留学生的规模与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2.逐步建设具有国际化视

13、野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教师既是课程实施的主体,又是课程的创造者和开发者。课程国际化建设的关键在于学校拥有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一流的教师队伍。课程国际化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财经类高校要善于把课程国际化建设和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结合起来,借助课程国际化建设这一契机,打造高水平教师团队。我国财经类高校的知名度普遍不高,整体学术水平和办学实力与国内知名综合性大学有差距,很难招聘到国内高水平学者和高水平外籍专家与教师,因此我们应做好两件事:一是走出去,二是请进来。首先是创造条件,为教师出国进修提供机会。制定一种激励机制,鼓励有潜力的骨干教师到国外知名大学进修,开拓眼界,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更新专业知识,

14、借鉴国外教学方法,特别是课堂教学法,要跟班听课并参加考试。对于青年骨干教师的出国培训更应该制度化,派出教师出国前要有详尽的研修计划,回国后要有可量化的考核指标。其次是短期聘请少量外籍专家与教师来补充师资,让我们的学生有与国际知名学者交流的机会。根据我国高校目前的引智情况和国际上高校教师的流动现状,我们可能聘请到以下几类外籍人士:(1)聘请休学术假期的外专外教来华授课;(2)聘请退休的身体健康的高水平外专外教来华授课;(3)聘请外专外教来华集中授课(block course或intensive course),时间可以是26周。我国高校的学期制度与许多西方高校学期制不一致,因此我们可有效利用时间

15、差,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规格、多形式的国际化课程师资培养体系。总之,我们应立足师资现状,充分发挥留学回国人员的作用,同时应积极引进海外优秀学者,要留住关键教师,吸引急需教师,储备未来教师。3.建设合理的国际化课程体系财经类高校要有专门小组来研究国外商科院系的国际化课程体系,集中开发和落实国际化课程计划,充分考虑教学计划、教学条件、英语学习的规律,将国际化课程有机合理地纳入到各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循序渐进,使各阶段过渡顺利,以期教学总体效果达到最大化。学校的教务处与院系在制定具体教学计划时,要在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课程中分轻重缓急推出国际化课程。由于通识课程具有国际通用性,比较容易讲授和选择教材

16、,也相对容易聘请到高水平外籍专家与教师,因此可考虑首先在通识课程中设立一些国际化课程,如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国际关系(international relations)、国际政治(international politics)、西方文明(western civilization)等。在具体的专业中,可先在选修课中开设,然后再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中开设。如国际营销、国际金融、世界经济、国际经济法、国际商务、西方经济史等。设计的国际化课程体系可请校外资深专家参与评审,为确保课程内容的质量,可增加其考试成绩与国外大学的可比性,有效监控学术标准。4.建立和健全国际化课程的有效管理机构与良好运行机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