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教育领域的价值判断及原因分析

上传人:I*** 文档编号:209739647 上传时间:2021-11-1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质量教育领域的价值判断及原因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质量教育领域的价值判断及原因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质量教育领域的价值判断及原因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质量教育领域的价值判断及原因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质量教育领域的价值判断及原因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质量教育领域的价值判断及原因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质量教育领域的价值判断及原因分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质量“教育领域”的价值判断及原因分析 摘要:质量工作的改善其前提是培养优秀的质量人才,质量人才队伍建设是质量工作的基本保证,而高等教育领域则是质量人才培养的高地。基于此,检索了39所“985”高校的培养方案,发现质量管理在高等教育中总体未受到重视,在纳入统计的高校中仅有57.1%专门开设质量管理课程,仅有7所高校(占33.3%)将其作为必修课。同时分析认为,产生该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对“质量现状”的认识不统一,只有形成统一认识才能立足客观现状来改进质量工作。关键词:质量管理,质量教育,价值,判断,原因一、引言企业实务经营领域现状的改善,其基础工作在于培养未来经营管理人才的商科高等教育。首届复旦管

2、理学终身成就奖和首届中国质量奖获得者刘源张院士(2002)提出:2000年之前,尽管国家在法律和政策上重视质量,社会上喊出了质量第一的口号,企业也普遍推行全面质量管理,但中国一直没有质量技术员和质量工程师的职称,这使得中国的质量专业人员陷入了难以施展身手的困境,也使得很少有人愿意从事这门职业。刘源张还指出,这与目前高校不太重视质量管理专业的教育,也不无关系1。那么现在情况如何呢?通过查询和统计,情况依然不乐观。二、“教育领域”的价值判断本文查询了全国39所“985”高校,大多数高校在管理学院(或商学院或经济管理学院)中设立有“工商管理”专业,个别高校重新对专业进行了分类设置。设立有“工商管理”

3、专业的高校,查询该专业的培养方案中是否有“质量管理类”课程,未设置工商管理专业的高校,检索自设专业的培养方案是否有“质量管理类”课程,同时查询属于选修还是必修。结合国内实际,在此将生产运作管理和质量管理课程作为“质量管理类”课程。质量管理首先发端于“小质量”2,即制造环节的质量管理,高校商科教育中开设的生产管理或生产运作管理中有12章所讲述的内容就是针对“小质量”的质量管理,但涉及篇幅较少仅为粗线条介绍。个别高校直接开设了质量管理课程,内容较前者更详实且覆盖了质量管理理论和框架的各个环节,属于全面质量管理语境下的“大质量”体系。通过对39所高校一一查询,其中有21所高校公布了“工商管理专业”详

4、细的培养方案,其余18所未公布培养方案,仅有专业方向的核心课程简介,为准确起见都归为“无信息”,不纳入统计。结果见图1。图1 21所“985高校”质量管理类课程开设情况注:由于高校网站信息不完备,且各高校都动态调整培养方案,可能存在查询统计不准确的情况。由图1可见,21所“985高校”中有18所在“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方案中开设了必修课生产运作管理,占85.7%,说明各高校主要以制造环节的质量管理这一“小质量”为对象设计了课程。同时,21所高校中有12所开设了质量管理课程,占57.1%,其余9所未设(包括清华、北大均未开设)。在12所高校中有7所将质量管理设为“必修课”,仅占信息完整高校的33

5、.3%,其余5所设为选修课。通过数据说明,质量管理教育总体依然未受到重视,在纳入统计的985高校中仅有57.1%专门开设质量管理,仅有7所高校(占33.3%)将其作为必修课。这7所高校分别是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必修课为标准化与质量管理)、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西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以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7所高校中6所高校为“理工农林”类学科为主的高校,全国排名前10的综合性大学中仅有中国人民大学开设必修课。质量必修课集中在“理工农林类”高校,这存在一定的合理性,但如果大量综合性高校培养的学生仅掌握了“软科

6、学类”课程(战略、金融、人力、营销、财务)的知识和思维方式,缺乏对强调系统性、涉及“硬技术”的质量管理的了解,难免头重脚轻,在走上领导岗位时难免由于对质量管理思维的匮乏而导致轻视,重蹈当下“一把手”质量意识不足的覆辙。“质量管理类”课程说到底是培养人的“认真、态度和意识”的,是培养人的素质的。在我们重视“锦上添花”类课程培养的同时,还需强化对以质量管理为对象的“雪中送炭”类基础素质型课程的培养。将“质量管理类”课程纳入到培养方案中,对于培养学生系统思维、底线思维都具有重要意义。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贯彻实施质量发展纲要2012年行动计划的通知中关于“加强质量教育”提出,“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

7、积极探索培养质量工程高层次人才”。这是一个新的发展。三、原因分析产生以上问题的本质原因是什么?本文认为主要是对“质量现状”的认识不统一。刘源张(2011)在论述我们是否有可能建设质量强国时,提出可借鉴日本,认为“日本货”在二次世界大战前一直是劣质产品的代名词,但战后30年日本的“质量救国”运动造就了“日本造”的国际美誉3。而日本的“质量救国”这一口号反映出日本国内对当时自身质量问题的实际认识是如何从现在的“差”发展到“一般、良好”,而我们提出的“质量强国”从语言上易于被简单误认为是如何从现在的“一般、良好”发展到“优秀、卓越”。这看似只是语言表达上的差异,实则反映出对质量现状的实际认识。面对食

8、品药品等涉及生命的领域出现过质量问题的现状,我们应认清严峻的现实,避免对客观问题的视而不见和盲目乐观,否则容易温水煮青蛙,而这也与日本“质量救国”含义下的高度紧迫感形成鲜明对比。从这个角度,我们在质量管理方面应该学习日本,师夷长技以制夷。我们既需要“质量强国”语境下的锦上添花,更需要“质量救国”语境下的“雪中送炭”,否则难以唤起对自身的客观认识,亦难以构建和设计分阶段的实现路径。注释:如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分设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会计学专业以及经济与金融专业(含保险方向);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分设为金融学、金融经济学、会计学、市场营销。埃文斯和林赛(2010)将小质量(little Q)解释

9、为“对质量的管理”,即主要针对制造质量的管理,而将大质量(big Q)解释为“管理的质量”,突出对于所有组织过程的质量的管理。详见文献2。但无信息高校,基本上在专业核心课简介中都含有生产运作管理课程,但并未列出选修课科目。所以总体上都开设了生产运作管理的必修课。未开设生产运作管理必修课的3所高校情况如下: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方案将运营管理设为专业选修课;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本科生培养的前两年以通识教育为主,后两年以专业教育为主,共有8个专业,开设的“11门学院平台课”中没有生产运作管理;中山大学管理学院的培养方案未查到,在“工商管理专业”介绍中列出的11门主要专业课程中没有生产运作管理。这5所高校分别是: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上海交大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选修课为标准化与质量管理)。信息来源:参考文献:1刘源张.新世纪里质量管理的新问题J.质量与可靠性,2002(3):4-6.2詹姆斯R埃文斯,威廉M林赛.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第7版)M.焦叔斌,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6.3刘源张.说质量强国N.人民日报,2011-09-20.作者简介:郭骁(1981),男,甘肃庆阳人,管理学博士,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战略管理和质量管理。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