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等院校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

上传人:I*** 文档编号:209739203 上传时间:2021-11-1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高等院校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试论高等院校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试论高等院校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试论高等院校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试论高等院校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试论高等院校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高等院校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试论高等院校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 摘 要 高校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以及校办产业、后勤服务社会化的发展,使高校的经营性资产从无到有,目前已形成了较大的规模。本文分析了高校经营性国有资产的形成和存在的必然性,揭示了高校经营性国有资产在管理和运作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建立创新的管理体系、明晰产权关系、完善管理制度、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对策和建议。关键词 经营性国有资产 保值增值 管理高校占用的国有资产通常被人们称之为非经营性国有资产,是高校为完成教学、科研任务和开展业务活动所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高校在保证完成本单位的教学、科研等正常工作前提下,按

2、照国家有关规定,以投资、入股、出租、出借等形式从事产品生产、商品流通和经营服务等活动,形成以赢利或取得收益为主要目的的经营性资产,它包括固定资产、流动资产以及无形资产,是高校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以及校办产业、后勤服务社会化的发展,高校的经营性资产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严格控制到鼓励发展,目前已形成了较大的规模,并且有越来越大的发展趋向。因此,研究和探讨高校依法举办的营利性经营组织国有资产的管理就显得非常重要。一、高校经营性国有资产形成和存在的必然性高校经营性国有资产大部分是由非经营性资产转化而来的,其转化动机和原因,概括起来有3个方面。一是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需要。高

3、校作为高新技术的重要创造者和拥有者,对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高新技术向传统的产业渗透、改造可以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尽快使高校技术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向社会大面积辐射,从而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既反映了现代经济发展对高校的客观要求,也表明了高校科技改革工作的价值取向。高校拥有的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以技术转让、咨询、培训、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知识型第三产业,就是在市场需求牵引和高校自觉与市场经济体制接轨等内外因素的促进下孕育、发展、壮大起来的。二是消化富余人员的需要。近年来,许多高校合并重组后,根据“精简、效能”原则,实施学校内部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使一部分人从管理、后勤、教学岗位上分流出来。实践证明,

4、发展和壮大校办企业,投资举办一些师生需要的生活服务型第三产业,是妥善安置这部分人员的有效途径之一。三是盘活资产存量,提高资产利用率的需要。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对资产的利用率和使用效益缺乏与投资相适应的责任制度和有效的考核制度,致使高校部分国有资产利用率不高,有的甚至闲置浪费。为改变这种状况,高校对利用率不高或一段时间内因缺乏条件难以利用的资产实行对外出租、出借、参股或联营、合资,从中收取租金或分享利益,从而使这部分非经营性资产具有了经营性质。这种办法有利于盘活高校的一部分资产存量,把资产推向市场,使其由封闭、凝滞状态变成开放、循环状态,并在流动中通过兼并、收购等形式进行分解、组合,变死物为活物

5、,以达到让不能创造效益的资产能够更好地创造效益的目的,进而优化高校的资产配置,提高高校国有资产的质量和使用效益。二、高校经营性国有资产存在的主要方式1用非经营性资产和拥有的科研成果等无形资产通过资产评估,作为初始投资,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领取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兴办具有企业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或用非经营性资产投资、入股、合资、合作、联营。这种方式,使资产的运作形式及管理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原来的非经营性资产转变成企业的国有法人资本金,由企业占有、使用,并按照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市场经济规则进行运作。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主要受市场需求导向,并接受国家有关政策的宏观调控;企业的经济行为接受国家工商、税务、物

6、价、审计等有关部门的管理和监督。尽管企业仍是高校的下属单位,但由于其已步入经济领域,具有经济法主体资格,有较大的自主权。2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将为本单位服务的机构转向为经营实体,对外经营服务。这一方式下产生出的单位有两个特点:第一是营业单位,需用资产进行工商注册,取得合法的生产经营者资格,对校方投入的资产有占有、使用和享有部分收益的权利;第二不同于上述企业法人,是高校的附属单位,经济实行单独核算。这类单位,较之上述企业法人,自主权要小得多,对学校的依附性也大得多,一般情况下,学校可以通过目标管理的形式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必要时可以直接进行管理。3用非经营性资产对外出租、出借。这一方式指的是高

7、校将闲置资产和富余资产依照法定程序,采用协议形式对外出租、出借给法人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收取租金和债息。其主要特点是资产占有、使用权的临时转移(按双方承诺的限期)。高校作为出租、出借方,事前须对资产价值进行评估,继而在协商租金等具体款项时,要保证资产的保值增值,在协议实施过程中要注意资产实物形态的管理。三、高校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与运作存在的主要问题1监管措施滞后。长期以来,高校的资产是由国家财政拨款形成的,均属于非经营性资产,施行预算管理,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创造了一套较为完备的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当国家财政预算体制发生重大改革后,高校相继开展了一些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的经营活动,资产

8、的运动方式及补偿方式都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应按照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来运转,但是适应这种根本转变的相应管理制度没有到位,仍旧沿用过时的办法。学校内部负有国有资产管理职责的部门多,对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管理主要还停留在资产台帐管理和财务收支管理。许多高校对经营性资产的监管过于简单化,主要体现在与经营者只有书面或口头协议,上缴一定的承包费或租金作为投资回报,其他管理很少过问,实际上是放弃了作为投资者享有的投资监督管理责任。2产权不明晰,资本不到位。产权意识淡薄,有的单位在将非经营性资产转入经营过程中,没有严格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转移手续。没有明确转让方和受让方的权利及义务,致使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所有权

9、关系不清,造成许多人经营使用国有资产,而没有人向经营者索取所有者权益的现象。有些企业利用学校教学科研设备或不动产作为注册资本,实际存在资本不到位的现象。3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过程中,所转的资产没有进行科学的评估或有意低估。高校所占用的土地、房屋大多是国家无偿划拨和投资新建的,其帐面价值与实际应有的价值严重不符,所拥有的无形资产没有计价入帐。一些单位领导对资产评估重要性认识不足,片面认为资产评估费钱又费力,没有必要搞;还有些单位从个人利益或小集体利益出发,对所占有的国有资产尽量不估或少估,以少向国家纳税和上交利润,还有的在与外商洽谈合资项目中为尽快得到外方投资,有意不评估或少评估我方资产。4

10、经营性国有资产在运营过程中补偿严重不足。高校非经营性资产的补偿主要靠国家拨款,资产不提折旧;在转作经营性资产后,其补偿进入新的运行循环体系,主要是靠在运营中通过计提折旧来实现。但目前有些企业人为地将本应用于补偿固定资产折旧的资金转为社会消费基金,把经营性固定资产维修和更新的矛盾推给了财政,用财政资金来维持经营性固定资产的规模,弥补巨大的补偿缺口,虚假地夸大了创收的成果,使国有资产受到严重侵蚀,造成国有资产的隐性流失,严重损害了国有资产权益。5资产的运营效益低下。非经营性资产转作经营性资产后,一般都没有纳入财政预算管理,产权所有者对其财务监督不够,在企业运营中大都没有按国家规定的成本开支范围和标

11、准执行,使许多单位出现工资高、费用高、成本高及效益低的“三高一低”现象。在收益分配中,分配向个人倾斜严重。经营部门的收入大部分进入单位“小金库”,主要用于发放职工福利和奖金,而用于扩大再生产及发展事业的部分严重不足,这背离了非经营性资产转作经营性资产使用“以创收弥补事业经费不足”的初衷。四、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势的高校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管理制度,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1要建立健全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的审批制度,严格报批手续。高校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有一个“度”的问题。高校的主要任务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人才。教学、科研(有条件的高校)是高校的中心工作。高校占有的国有资产的使用,

12、必须保证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决不能强调社会服务功能而影响甚至冲击学校的中心任务。尽管有内在动因的推动,但由于受办学经费不足、设备设施短缺等条件的制约,高校也不可能将过多的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高校非经营性资产转作经营性资产的来源,只能是部分无形资产和富余资产(闲置资产和自主财力),决不能任意扩大范围。为保证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在经营中能够创造出好的效益,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必须对投资项目做好投资前的市场和可行性论证工作,以投资回报作为审批是否准予投资的重要标准。要明确资产所有者国家、资产的占有使用单位及资产经营者的权、责、利关系,并以书面形式保证各自的职能到位。2大力发展学校科技型经

13、营实体。高等学校是发展和开发高新技术的科研基地,汇集了大批的高科技人才,具有学科综合、基础研究领先等优势,是发明创造、科学发现以及技术成果的主要诞生地之一。这是高校区别于其他企事业单位组织的显著特点,也是高校融人经济发展的资本和优势所在。高校科技产业担负着将科技成果向社会转移和实现产业化的重任,反过来又为教学、科研提供基地、经费。高新科技产业开发出的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比较高,经济效益显著。高校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理所当然地应向高新科技产业倾斜,从效益角度分析,这部分经营性资产最有把握实现保值和增值。随着高校资产经营活动的深入开展,无形资产所占的份额和比重将愈来愈大。3明确高校对其经营性

14、国有资产享有投资收益权。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的有偿使用实质是按照资产的价值量按一定比例收取占用费,是国家行使所有权的管理部门对把非经营性资产转作经营使用追索终极所有者权益的一种具体实行形式,同时也是对这部分资产加强监督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高校的资产所有权属国家,因此当学校将国家赋予的非经营性资产改变其使用方向,进行投资经营以谋取利润时,资产所有者理所当然要索取回报。通过落实收取投资收益达到落实投资者监管的目的,各投资单位与经营单位要以严格的书面文件将投资收益确定下来,以保证投资单位收益权的实现。4确立合理的收益分配原则。国有资产的收益分配,只能建立在已经生产出的收益的基础上。收益分配的管理

15、,其宗旨应有利于国有资产收益这块蛋糕做得更大,能调动企业、职工个人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所有者、经营者和生产者三者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但在具体问题和具体收益分配上,三者利益又存在着一定矛盾,要处理好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高校改革进程中,其校办企业法人较之社会上的企业有许多有利条件,企业的公用设施及保险福利一般由学校承担,高校在制定企业利润计划时应考虑这些因素。投资回报一般应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企业(经营单位)上交给学校(投资者)的利润;二是上交给国家的资产占用费。必须克服目前非经营性资产转作经营性资产后,经营收益分配严重向个人倾斜,向经营者及小集体倾斜等“分配不公”现象。在坚持投资回

16、报的同时,要逐渐扩大企业留利。对于效益好的校办企业,留利比例要适当提高,以保持企业的发展后劲,保证资产所有者、投资者、经营者的权益。5充分利用闲置资产,将尚具有使用价值的闲置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促进资产合理流动。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尽管不改变国家对资产终极所有者的身份,却使资产占有、使用的主体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资产可以从原来的领域撤出而进入新的领域。这种转移就使得闲置资产有可能重新得以充分利用和获得保值增值的机遇。6适当运用优惠政策,扶持以安置富余人员和利用闲置资产为目的而投资兴办的法人企业和附属营业单位的生存和发展。这类企业初始阶段很可能出现资产运营效益不好的情况,但只要这些单位能在人员安置和资产利用方面取得大于上交国家资产占用费的效益,而且固定资产在运营中能够实现补偿,高校就应给予政策上的优惠和扶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