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职教育的四主发展观

上传人:I*** 文档编号:209739016 上传时间:2021-11-1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高职教育的四主发展观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试论高职教育的四主发展观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试论高职教育的四主发展观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试论高职教育的四主发展观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试论高职教育的四主发展观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试论高职教育的四主发展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高职教育的四主发展观(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试论高职教育的“四主”发展观 摘要:高职教育发展观是人们对于高职教育发展的总看法和根本观点。由于其关系到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成效等根本性问题,故要给予充分重视和研究。笔者就此论述了人是发展的主体,技能是发展的主线,合作是发展的主流,就业是发展的主导的高等职业教育“四主”发展观。关键词:高职教育,“四主”发展观高职教育发展观是人们对于高职教育发展的总看法和根本观点。它涉及对高职教育发展的动力、源泉、方向、路径、目标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理性认识和总体把握,关系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成效等根本性问题。因此必须着力解决好这一先导性问题。笔者根据研究思考,提出入是发展的主体,技能是发展的主线

2、,合作是发展的主流,就业是发展的主导的“四主”发展观,以就教于方家。一、人是发展的主体高职教育作为培养“人”的实践活动,不可能脱离“人”而独立存在。从学生角度看,教育的发展是人的发展,人是教育发展的承载对象,是教育发展的对象化主体;从教师角度看,教育的发展依赖于人,依赖于教育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教师,人是教育发展根本性主体。从科学发展观角度看,人是发展的主体这一命题,是符合“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的。从教育竞争角度看,真正的竞争不是外在资源的竞争,而是内在能力的竞争,是人的竞争。人是发展的主体要求教育的发展一定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放在根本的位置上考虑各种问题,显示出一种基本立场和倾向

3、。对于学生来说,以人为本,就是要服务于学生的技能习得和个性发展,提供丰富多样的教育平台,满足学生个性发展要求;就是要事事时时处处为学生着想,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成人、成才,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同时还要科学把握“人与职业”的关系,防止“只见职业不见人”,影响学生作为接受职业教育主体的人格发展和健康成长。“职业教育应全面关注学生的需要,全面关心学生的发展,关注所有学生的发展,并注重将促进学生的一般性发展与促进学生的职业性发展有机融合。”对于教师来说,以人为本,就是要充分相信和紧紧依靠教师这个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最重要的主体,牢固树立尊重人、信任人、激励人、发展人、

4、完善人的人本思想,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积极性,激发教师潜能,关心教师成长,提高教师待遇,使教师爱校育人,爱生乐教,敬业奉献,将社会责任、追求卓越的职业理想内化为自身的内在需求,做学生欢迎之师。二、技能是发展的主线主线是指贯穿高职教育发展始终,并决定其发展走向的脉络。技能之所以成为高职教育发展的主线在于:(1)技能是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定位。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也指出:“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

5、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可见,技能这一概念反映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和根本追求。(2)技能是高职教育本质属性的彰显。判断高职教育本质属性的根本依据,在于人才培养目标上的差异性。高职教育不同于培养学术性人才、工程性人才的普通高等教育,它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教育。这一差异彰显了高职教育作为“另一类型”教育的本质所在,是高职教育的必然律则和最重要的价值取向。(3)技能是对高职生学业侧重的根本要求。对于高技能性人才来说,技能是这类人才的看家本领和突出特点,是他们生存技能和现实能力。技能是高职生谋职就业之本,安

6、身立命之基,才略智能之长,个性发展之根。所以高职教育必须以高技能培养作为发展主线和价值取向,建构自身的理念体系。把握技能主线的发展观,要求高职教育要遵循高职技能培养的“四项原则”,即狠抓主导核心技能的培养的原则,确保技能培养和训练充分的原则,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并重的原则,技能培养与就业目标相一致的原则。主导核心技能是指主体所拥有的一种独擅的能力,其特点是:(1)它是能为学生带来就业机运和实际利益的能力;(2)它是一种难以为竞争对手复制的能力;(3)它是一种能够衍生新能力的能力。打造学生的核心技能:一要善于从多元组合技能体系中将其分离解构出来;二要针对核心技能进行倾力打造;三要发散、迁移,培养学

7、生的其他相关技能,掌握有利于谋职就业的技能群。其次,要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技能是属于难以被语言编码的、隐性的程序化知识,不能通过背诵和记忆的学习方式掌握,它是指向行动体系的本领,必须靠训练才能达到“会做”的目的。而且训练必须充分到位,才能确保技能的习得。心理学上有一个过度学习理论,要求知识掌握之后,还应有一个继续学习的追加期,才能使所学更为巩固深化、效果最好。对技能教育来说更是如此,熟能生巧讲的就是因训练充分而产生的功效。第三,动作心智技能并重。动作技能是彰显于外的操作技能,是一种“硬本领”,是高职生职业定位的媒介和融入社会的最本质的一个空间,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和悉心打造。心智技能则是主导实践操

8、作的综合能力,表现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应用能力,是内隐于里的一种“软本领”。但它却是最能体现人的本质特征的一种根本性技能,是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获得可持续提升的重要技能,因而应该放在与动作技能同等的地位加以重视并着力培养。第四,技能培养与就业目标相一致。高职教育培养什么技能,不是依主观判断如何而定,而是以职业岗位需求和就业需要来确定。岗位需求是高职技能教育的针对性目标,即“针对岗位练技能”。就业需求是高职技能教育的终端需求,是技能培养所欲达及的终极目标。前者是服务于就业的过程与手段,后者才是统驭训练的目的与根本。所以高职技能培养一定要遵循与就业目标相一致的原则,所培养的技能必须是

9、与学生未来生活世界有着密切联系的技能,这样的培养才是真正“以人为本”的,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真心向学。否则这种教育就只是一种装饰性的,受教育者获得的很可能是一个与自己真实需要和存在相背离的符号。三、合作是发展的主流这里的合作主要是指产教结合、产学合作。从理论层面看,马克思早在资本论中就曾指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人的唯一方法,也是改造现代社会最强有力的手段之一。”从需要层面看,随着高职教育不断向前发展和推进,办学过程中的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日渐暴露出来,如办学经费不足,培养目标单一,专业设置不合理,教学内容脱离实际,师资专业水平和

10、技能低下,毕业生动手能力差,就业状况不理想等。化解这些矛盾,单靠学校本位办学是不够的,必须引入合作机制。从办学特色层面看,产学合作教育是最能体现高职教育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手段。它有助于实现教育与实际劳动过程的真正结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以及他们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顺应并践行合作是高职教育主流的发展观,必须打破学生培养局限在校园内的封闭办学传统模式,扩大人才培养的半径和空间,将高职人才培养的触角延伸到企业、社会更广阔的领域去,扩展到实验室、工厂、车间、生产线、办公室等各种实践场所。要动员和整合各种社会力量和资源参与到高职教育中来,否则,人才培养之路就会越走越窄。

11、其次,要坚决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的“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形成前校后厂(场)、校企合一的办学实体”的决定。积极落实教育部20041号文件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强调的“积极开展订单式培养,建立产学研结合的长效机制”的意见。把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办学模式积极向纵深推进,力求面上推开,取得实效。总之,校企合作发展是互利共生、双赢发展的必由之路。高职教育只有走合作发展之路,才能脱离高等职业教育办学过程中遇到的困境,找到新的出路,真正实现高职教育“又好又快”的发展。四、就业是发展的主导主导是主要引导或主要导向之意。它是关系高职教育发展方向的

12、根本问题。就业之所以被提到办学主导地位和方向性高度,是因为:(1)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从传统的升学导向向就业导向转变”。这是国家教育政策定下的主基调。(2)就业是学校产出的产品顺利进入人力资本市场,实现其价值的过程。高职办学只有把自己“造就的劳动者”、“生产的生产力”推销出去,实现学生大面积、高质量的就业,才算完成了自己的使命。(3)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和谐之基。它是每一个人获得生存的前提,是生活来源的保证。每一个人只有从事社会所需要的某种工作,才能获得生存的条件、发展的基础。(4)就业

13、是对高职办学质量的验收,它是高职办学成效外显性的标识,是人人能看得见、摸得着的刚性结果。高职教育只有毕业生的销路看好、行情看涨,才有求学者的争相趋附、门庭若市,高职教育也才能实现良性循环。所谓“出口畅”,才能“进口旺”也。因而抓住就业这个发展主导问题,就是抓住了高职教育质量落实的“总开关”,就是找到了高职教育的“根”和“魂”。落实高职教育以就业为主导的发展取向,一要把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放在突出位置,真正帮助学生获得生存发展的真本事、真技能,为他们的当下就业和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二要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还必须加强学生的敬业精神、诚信意识、踏实作风、协作能力、

14、坚毅品格的培养;三要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因为企业引进高职生不是把他们当作一般操作工来对待和要求,而是需要他们参与生产实践管理、设备改造革新、技术难题攻关等具有智力含量高和创新内涵的工作,这就需要培养学生理性觉识的创新意识,驱动创新的创新情意和独具特质的创新思维,使他们真正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综合上述,我们认为:人是发展的主体,研究发展的来源,回答“谁来发展”,解决依靠谁的问题;技能是发展的主线,研究发展的内涵,回答“发展什么”,解决发展目标问题;合作是发展的主流,研究发展的模式,回答“怎样发展”,解决发展的路径问题;就业是发展的主导,研究发展的归宿,回答“发展的结果”,解决发展的“出口”问题。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