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应用技术型高校教师的双师型发展

上传人:I*** 文档编号:209738792 上传时间:2021-11-1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应用技术型高校教师的双师型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试论应用技术型高校教师的双师型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试论应用技术型高校教师的双师型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试论应用技术型高校教师的双师型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试论应用技术型高校教师的双师型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试论应用技术型高校教师的双师型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应用技术型高校教师的双师型发展(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试论应用技术型高校教师的“双师型”发展 摘要:当前我国的应用技术型高校,普遍还没有真正落实其应用技术型的目标定位,今后必将采取一系列的改进办法,包括加大“双师型”教师的引进和培养培训力度。应用技术型高校教师应积极参与制订或修订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方案,自觉与学校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保持一致,尤应注重改革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使之与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合。根据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应用技术型高校教师应以模块化教学改革为抓手,突破学科定式,打造模块化课程,构建起教学模块,实施模块化教学。关键词:应用技术型高校,“双师型”,教师据百度百科:我国的应用技术型高校是相对于研究型大学而言的

2、,其办学定位是以应用技术类人才培养为目标,因而还应包括高职高专在内,这是采用“二分法”将中国高校分为两大类。也有学者认为,国内高校今后将分为三类,即研究型大学、应用技术型高校、高职院校。笔者认同“二分法”,凡中国高等教育体制内现存的高校,非研究型大学即为应用技术型高校。作为应用技术型高校的教师,从职业发展角度来讲,理应定位于“双师型”,本文就此做一探讨。一、应用技术型高校改革发展的趋势(一)应用技术型高校普遍存在的一些不足当前,我国的应用技术型高校普遍面临主管部门的督导评估,经过若干年的努力之后“名至实归”是必然的发展趋势。有学者指出,应用技术型高校当前“转型”发展的着力点在于:办学定位向“应

3、用型”转变;专业结构向“需求导向”转变;培养方案向“知识输出导向”转变;课程体系向“技术逻辑体系”转变;教学过程向激发学生“内驱力”转变;师资队伍向“双能型”转变。显然,应用技术型高校整体而言尚未真正落实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专业建设方面与行业企业开展的产教融合深度、广度都还不够;课程体系的应用型特征不够突出;实践教学改革还不够深入;教学内容改革同应用型人才培养结合度不高。具体到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应用技术型高校“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教师岗位锻炼机会不够,激励机制还不够完善。(二)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已是大势所趋在我国政府、特别是教育部的引导和推动下,应用技术型高校“转

4、型”发展已是大势所趋,有关高校的领导乃至广大教师,正在深入开展“转型”发展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现已达成两点共识:一是“转型”和追求“高、大、上”并不矛盾,特色鲜明的地方本科高校更容易发展为高水平大学;二是地方本科高校要结合区域特点实施教学、科研活动以及社会服务,这样更容易得到人民群众和国家政府的认可。1.特色鲜明的地方本科高校更容易发展为高水平大学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特色鲜明的地方本科高校更容易发展为高水平大学。现实中有一些高校,.就是从特色鲜明的行业背景出发,一步步发展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例如,西北工业大学以“三航”即航空、航天、航海工程为行业背景,由此发展为特色鲜明的名

5、牌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汪劲松校长在论及课程建设时,将课程体系建设比作开饭店,不仅要能不断地开出新课,还要使开设的课程有特色、上质量,唯其如此,才能真正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2.结合区域特点实施教学、科研活动以及社会服务有一些地方本科高校,近年来结合区域特点实施教学、科研活动以及社会服务,现已取得一定成效,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例如,浙江工业大学牵头打造长三角绿色制药协同创新中心,体现出以服务区域为办学特色的实践精神;又如,苏州大学谋求与苏州市支柱产业的对接,赢得人民群众和国家政府的认可和支持。下面以兰州大学为例,具体阐述开设专业和开展科学研究方面,理应结合区域特点实施教学、科研活动以及社会服

6、务。兰州大学在设置农业经济管理专业时,该校的草地农业科技学院经过调查发现,我国已有56所大学开设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兰州大学不想作为第57所学校开办这一专业,而是立足牧场、立足农户,致力于提高牧场管理的效益以及可持续性,使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帮助。在科学研究方面,原兰州大学校长李发伸倡议转变地域劣势为科研优势,要求本校教研人员“做西部文章”。他以一位研究力学的教授为例,该教授坚持研究沙尘暴并且主编一本英文版风沙动力学,随后西部大修铁路和高速公路,该教授被请去做高级参谋。李发伸指出:结合区域特点做科研,可以称之为特色科研,因为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教研人员没办法做,一般来说想做也够不着。(三)应用技术型

7、高校今后将采取的改进办法应用技术型高校今后可能采取的改进办法:一是根据转型需要,以职业需求为核心,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制订或修订切合于转型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二是加大资金投入,积极推进产教融合、产学研合作教育基地建设,加强专业群组对接产业需求,建立有效的工学一体化机制;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教育,通过加强沟通找准企业的“兴趣点”,探索多样化的合作方式以实现校企利益共同体,提升校企合作的层次和水平。三是优化专业结构布局,突出特色专业建设,打造转型发展的特色专业,使专业设置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一方面,抓住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技术发展机遇,积极申报新专业;另一方面,以就业和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进行专业

8、方向调整。四是以校内外实验实训体系建设为基础,建立跟得上转型发展步伐的实践教学体系。既要加大投入、改善校内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又要加强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从而构建实践教学新模式。五是依据转型发展的内在要求,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应用研究,扩展和丰富教育教学资源,推进转型发展下的教学信息化建设,真正实现网络化教学,改革教学方式方法使之能够适应应用型能力培养。至于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应用技术型高校今后必将采取以下改进办法:加大“双师型”教师引进和培养、培训力度;增加投入,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加大力度实施“双师型”青年教师发展计划;加大教师管理翻转课堂、网络课程的能力;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的

9、激励机制。二、“双师型”教师及其应有的正确认识(一)“双师型”释义“双师型”是指教师既具备教师资格又具有与执教课程相应的行业领域职业资格,更进一步说,这类教师同时具备两个方面的能力和素质:一是具备理论课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文化素养,能够胜任教学、科研及相关的社会服务工作;二是具备与执教课程相应的工程技术推广能力、组织生产经营的实践能力,或具备指导学生就业与创业的较高素养。毋庸置疑,“双师型”教师对提高应用技术型高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二)应用技术型高校教师应有的正确认识1.把握学校改革发展的大方向我国的一些地方本科高校,事实上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在标榜“应用型本科”了,有的地方本

10、科高校近十年来一直表现出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姿态。但是体现在行动中却是盲目追求“高、大、上”,只是把应用技术型停留在宣传口号上。这主要是因为我国高校之间层级很分明,假如某个高校处于下一个层级,校领导主观上很想向上晋级,于是高校升本、升硕、升博的“升级”热潮连年持续不退,以至于高校的发展趋于同质化,多数地方本科高校渐渐走向综合性发展的道路,其结果是很多高校特色不够鲜明。为了解决现实中的“技工荒”和“就业难”等一系列矛盾,党中央、国务院从2014年以来,着力推进应用技术型高校贯彻落实其应用技术型的目标定位,在强化监管保障的同时,通过政策支持加以引导。可见,某些高校应该是“应用技术型”就必须是“应用

11、技术型”,这就是当前相关高校普遍面临的“转型发展”。而应用技术型高校改革发展的大方向,就是在制订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时,要按照系统设计、分步实施、项目推动的原则,综合考虑学生需要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仅以课程设置为例,应用技术型高校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如下:基础课要适用,课时适当下调;专业基础课要管用,优化和整合课程内容,降低重复性;专业课要理论联系实际。2.明确学校改革发展对教师的新要求结合眼下转型发展的形势,应用技术型高校必然要求教师转变教学理念,从以知识输入为导向转变为以知识输出为导向的教学理念,换言之,以往考虑较多的是“哪些内容我要讲授”,而今后要更多地想到“学生通过学习应该获得哪

12、些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将自身的职业发展定位于“双师型”,在力争获取相应的职业资格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有学者认为,多数应用技术型高校尚不明确“双师型”教师的认定标准,造成教师向“双师型”转化的内驱力不足。然而“双师型”教师整体比例偏低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作为教师而言,很难改变“双师型”的认定标准,也无法促成联动机制以更好地接受相关的特殊培养。一线教师必须面对而且又是迫在眉睫的,是教学方法改革在应用技术型高校的教育实践中相对落后,这又是当前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迫切要求,最需要教师的积极参与和推动。三、应用技术型高校教师如何向“双师型”发展(一)贯彻实

13、施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方案教师应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模拟实验室等条件设施,努力做好与执教课程相应的集中实践、分散实习及体验式教学活动,使学生熟知相关的业务知识、工作程序、操作流程与方法,各工作部门的具体职能以及必须遵循的各项法规与政策,从而掌握应知应会的处理有关业务的规律与技巧。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灵活应变的能力,与业界同行、相关合作单位的沟通能力,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以及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其身临其境地应对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突发情况。培养学生的行业分析能力、市场预测能力以及参与企业决策的综合能力,使其敢于承担风险与责任,领会团队合作和科学决策的重要性,从而真正成为应用型技术人才。(

14、二)与学校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保持一致教师应努力配合学校通过建设专业群向应用技术型专业转型发展,在所属专业集群内部,力争形成良好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机制,使所属专业尽快发展为成熟的应用技术型专业,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还应积极申报新专业以服务区域和地方经济的发展。努力配合学校构建以技能提升为主的课程体系,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使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优化毕业论文设计环节,使其面向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以此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教师应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与执教课程相关的行业、企业人员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帮助所在学校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

15、自觉加强与行业、企业的联动,定期或不定期地带学生到校外基地参与企业组织的各项业务活动,主动邀请行业、企业有关人员到学校给学生授课。(三)致力于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1.适合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意义在于对接产业行业、对接地方经济,从而通过对接高度差异化的产业行业和地方经济,使高校实现特色发展,摒弃同质化。换言之,就是要培养更加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学生,使之具备服务产业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因此,应用技术型高校必须大力推动“三对接”: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的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从而切实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行的“双证书”制度。

16、在具体做法上,这类高校需要对外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积极开展中外合作。对内则是必然要求教师向“双师型”发展,一般而言,在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过程中,普遍要求各专业教师结合人才培养方案自行开发适用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国内外研究者总结出的适合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有CDIO工程教育模式、毕业论文真题真做等,其核心意义在于体现应用型研究的思想和实践。具体的教学方法如下:一是基于项目的实习,包括项目驱动式学习和项目伴随式学习;二是学练结合;三是案例教学;四是讨论式教学;五是团队学习。2.国际高教改革背景下的模块化教学当前国际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以课程体系的改革为基点,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以此突破学科定势,优化和重组课程体系。按等级划分模块化的教学结构,可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模块,推进模块化的路径和举措是典型示范。我国的一些应用技术型高校,现已把握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正在以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