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国高校基层科研组织建设的多样性与不均衡性

上传人:I*** 文档编号:209738639 上传时间:2021-11-1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我国高校基层科研组织建设的多样性与不均衡性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试论我国高校基层科研组织建设的多样性与不均衡性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试论我国高校基层科研组织建设的多样性与不均衡性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试论我国高校基层科研组织建设的多样性与不均衡性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试论我国高校基层科研组织建设的多样性与不均衡性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试论我国高校基层科研组织建设的多样性与不均衡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我国高校基层科研组织建设的多样性与不均衡性(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试论我国高校基层科研组织建设的多样性与不均衡性 摘要:我国高校的基层科研组织建设在科研经费的来源渠道、科研组织的构成形式和科研组织的职能等方面存在着多样性与不均衡性。这种不均衡性影响着高校科研组织的进一步发展。要变革基层科研组织建设不均衡的现状,必须从下移学校的管理权力,建立多元化的基层科研组织和弹性的人事管理制度等方面入手。关键词:高校,基层科研组织,多样性,不均衡性国家教育部软科学研究课题“高校基层科研组织模式与运行机制研究”课题组,在教育部科技司、各省(市)教育厅的大力支持下,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了20个省市的271所高等院校科研基层组织的信息,内容包括基层科研组织的性质、类型、构成形式

2、,正式或非正式科研组织的科研经费来源,基层科研组织所取得的成果中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各占的比例,以及目前基层科研组织面临的主要困难和存在问题。目的在于通过对科研型、教学科研型、教学型大学的基层科研组织的调研,力求找到一些具有普遍性和规律性的东西,以推进高校基层科研组织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与创新。调查结果表明:我国高校基层科研组织建设、管理和发展具有多样性和不均衡性这两大特征。正式科研组织与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的非正式基层科研组织之间资源使用、人才结构等的不均衡最为典型。一、科研资金来源的多样性与不均衡性基层科研组织的资金来源和集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高校基层科研组织的管理体制。此次调查我们

3、将资金来源分为政府拨款、企事业委托、学校自筹、国际合作和其它,具体情况见表。从表中可以看出:一是科研经费投入的不均衡。高校基层计划经济体制中形成的由上级部门批准的系所合一型的科研正式组织的科研经费占总科研经费的84.9%,而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的非正式科研组织的科研经费仅占总科研经费的15.1%。此组数字说明,我国高校应该及时调整科研方面“集权分权”的模式,建立高校科研合理的权力分配结构,扩大非正式科研组织的权利和权力,从经费上扶持非正式科研组织。二是科研经费集资方式的不均衡。政府拨款仍是高校基层科研组织经费来源的主渠道,平均占科研经费的44.94%,学校自筹的科研经费仅占26.88%。调查表明

4、,仅有部分省(市)的部分高校自筹的科研经费超过政府拨款。这说明我国高校内部科研经费筹措体制的改革还远远没有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高等学校面向社会自主科研的权力和能力还很有限。在经济条件的制约下,高校的科研机构成为政府主管部门的附属机构,服务面向单一,束缚了高等学校科研功能和社会服务职能的充分发挥。二、科研组织模式的多样性与不均衡性现代大学的历史使命是生产知识、传授知识、创新知识、服务社会。具体体现在努力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创新型的人才,不断开拓科学研究新领域,取得原创性重大科研突破,为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程做出贡献。当今世界,科学前沿的重大突破,重大原创性科研成果的产生,大多是多

5、学科交叉融合的结果。在近百年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334项成果中,近半数的项目是多学科交叉融合取得的。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高校科研组织的构成虽然多样,但跨学科交叉型的科研组织仅占高校基层科研组织总数(7530个)的16.7%,而系所合一型与单一学科型却占73.8%。这就说明目前我国高校基层科研组织的构成不均衡,专业化分工与重大课题研究存在着冲突与矛盾。从科研发展的规律来看,专业化分工是促进学科细分和研究深入的重要推动力。作为研究者个体而言,由于知识、精力、资源的限制,必须扎根在某一细分的学科领域或在具体的研究问题上进行深入探索才能取得创新性的成果。但从社会需求来看,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课题

6、研究往往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的交叉和融合,因此从组织形态上需要有利于凝聚不同学科领域的团队形成的组织结构,但目前的状况说明我国高校的科研仍过分强调单个科研组织的局部利益,人为划分学科、科研课题界限,导致大学学科布局不够合理,特别是条块侵害的现象仍很严重,制约了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特别是跨学科重大课题的研究,此类问题在教学型高校中尤为突出。三、科研组织职能的多样性与不均衡性课题组调查的271所高校的7530个基层科研组织中,由学校分管科研工作的领导直接负责和管理的直线型科研组织有1191个,由学校科研处负责管理的职能型科研组织有4154个,由学校专门从事某项科研攻关的科研工作小组构成的矩阵型科研组织

7、有1262个,由以上三方结合共同进行某项科研课题研究的科研组织有923个,其中职能型的科研组织占55.2%。这组数字说明,职能型的基层科研组织目前是我国高校主要的科研组织,这类组织不单纯是一级科研组织,也是一级行政组织,职能的多样化冲淡了我国大学基层科研组织的学术职能,使得科研组织的发展与科研能力及水平的发展不均衡。四、不均衡性对我国高校基层科研组织建设的影响一是对科研队伍的影响。在调查的271所高校中,占88.6%的240所高校认为基层科研组织构成的不均衡,使传统的系所合一型科研组织成为高校科研组织的主要形式。系所负责人常由一个人担任,由于行政事务的牵扯,他们科研精力往往不足。同时,这种组织

8、形式也使得以科研为中心的学术带头人难以形成,严重影响了科研人才结构合理化和可持续化。另外,这种组织受制于计划式的定编定岗人事制度,使科研组织人员调整长期处于难进难出的被动局面,严重制约科研组织中队伍的结构更新和人力资源配置,人事安排与科学研究的矛盾日益突出,因而这一组织形式将会使科研组织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受限。二是对科研经费资源合理分配的影响。任何组织的竞争,任何事业的发展,归根到底,是资源的竞争,而科研经费是关键的资源。占48.7%的132所高校认为正式科研组织与非正式科研组织经费投入不均衡,特别是以政府拨款为主渠道的集资方式必然形成这两类科研组织之间单打独斗,各自为战的局面,限制了各科研组织

9、之间进行互动交流,不利于形成联合攻关的意识和聚焦研究的合力,势必会造成因高校对政府的依赖而影响科研自主性。三是对组织结构的影响。在此次调查中占39.1%的106所高校认为基层科研组织职能的不均衡化,使得行政权力成为科研组织中的主角,科研组织的管理者大多是拥有行政头衔的“双肩挑”干部,这就使得从事科学研究的学术性机构从一开始就带上了强烈的行政色彩和明显的科研机构行政化的倾向,而真正的科研人员并不能平等享有充分参与的权利,丧失了作为科研工作应有的活力与生机。从深层看则说明了我国高校内部行政权力过分强化,而学术权力相对弱化,行政权力的特权较多,甚至干预和部分取代了学术权力。因此,基层科研组织职能的不

10、均衡性说明科研组织内部的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间的关系也还没有理顺,而科研组织内部的行政权力的泛化会损害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将会影响整个高校的生存与发展。五、我国高校基层科研组织建设不均衡性成因分析一是行政体制的束缚。从高校科研的外部大环境看,我国社会泛行政化的现象非常普遍。所有的社会组织,不论性质如何不同,都泛化为行政组织,从上至下,贯穿于强大的行政体系之中,所有的社会组织都按行政的逻辑管理和运行,行政权力在制度设计中一再被强化,大学也不例外。从高校科研的内部小环境来看,目前高校的基层科研组织仍是以职能型为主,科研组织的经费主要还来自政府拨款,科研组织实际上是与学校大的行政组织相衔接的

11、小的行政组织,在行政组织的框架中进行科研所必须的结构改革与创新会遇到许多困难与矛盾,制约了基层组织科研的活力。二是科研投入对政府的过度依赖。到目前为止,我国高校的投资渠道还是以政府为主(民办高校除外),经济上的依赖性也就决定了高校对国家和各级政府行政权力的服从性。这种经济地位上完全受制于政府的高校对国家和各级政府行政权力的服从,就要求高等学校内部设置相应的组织机构与其衔接,以贯彻教育行政机构的指令、指导等,这就必然导致高校内行政权力的强化,学术权力的弱化。这种行政权力强化学术权力弱化的情况也就自然而然地出现在高校的基层科研组织里。三是科研管理的“两张皮”和功利化倾向。科研管理的主体应是具有较高

12、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团队意识的管理型人才,他们不仅熟知业务,更善于协调管理。但目前我国高校,特别是教学型高校的基层科研组织中由于系所合一等原因,教师往往以兼职的身份在科研组织中任职,专职编制科研人员较少,在管理上出现“两层皮”,缺少相应的约束机制,较难产生重大科研成果,因此也就难以出现大师级的人物,难以形成与行政权力抗衡的力量。六、我国高校基层科研组织建设不均衡性现状变革的对策一是学校的管理权力适度下移,扩大基层科研组织的管理权限。管理权力的适度下移,不仅仅是管理权力的单纯下移,而应是责、权、利的同步下移,即要在强调资源权与处事权对称设置、强调权力与责任的对等,注重责、权、利相结合的前提下,建

13、立起合理的校、院、系、所权力分配结构,实行分层管理,将原来过度集中的管理决策权下放到基层单位。学校对科研工作及管理只是作宏观调控,其职能定位在落实国家大政、引导发展趋势、制订制度框架、规范管理程序、为科研工作的资源进行宏观调控等方面。应充分发挥院、系、所进行科研创新、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的中心作用,使他们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方面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自主权。二是建立以项目为核心,以课题组为依托的各种科研组织。此次调查中许多高校建议要在完善院、系、所三级纵向科研组织的基础上,建立形式多样的动态的科研中心、课题组等横向科研组织。但无论纵向还是横向的科研组织都只是科研业务单位,不宜作为一级行政组织,科研组

14、织的负责人不与行政级别挂钩。目前,参加此次调查的一些学校“十一五”期间正在着手按教学和科研两类任务对教师加以组织,实行教学、科研二维矩阵模式管理的探索。在这种“二维矩阵模式”中,一名教师既可以根据所承担的教学课程的类型和学科方向参与(或隶属)相应的教学组织(如教研室),又可以根据自己的科研方向或课题,参与某个科研组织(如研究所或中心),教师属于哪个组织,可以根据承担任务的变化而灵活组合。这种模式可以促进教学与科研的结合;有利于促进各科相互交叉、各学科教学之间相互取长补短;有利于优化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三是建立弹性的人事管理制度。要改变过去由学校人事部门直接负责每一个教师个体的管理模式,

15、适应科研组织动态、开放、灵活的特点,建立起固定与流动相结合、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科研人员管理模式。此次调查中我们发现,这种弹性的人事管理制度为高校基层科研组织带来了活力。例如,云南大学就是依靠这种弹性的人事管理制度,形成了“永久型”、“候鸟型”、“遥控型”的高层次学术带头队伍。四是整合学科优势,促进集成创新,建立资源共享平台。许多专家学者认为,要想改变目前高校基层科研组织建设发展的不均衡,还需要进行各类资源的整合、共享、使用、评价机制的创新。建立大型的科学仪器设备的共建、共享和开放的新型管理制度,探索仪器设备的开发和使用效率评价的新机制。建设各种开放性的基础性科研数据库,实现图书文献资料、科研信息资源的数字化、网络化,探索教学、科研、实验、办公用房的有偿使用和效率评估办法。 (课题项目:教育部软科学研究课题,项目编号:905001)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