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碎片化学习中的认知障碍问题研究

上传人:I*** 文档编号:209724806 上传时间:2021-11-1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络碎片化学习中的认知障碍问题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网络碎片化学习中的认知障碍问题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网络碎片化学习中的认知障碍问题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网络碎片化学习中的认知障碍问题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网络碎片化学习中的认知障碍问题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网络碎片化学习中的认知障碍问题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碎片化学习中的认知障碍问题研究(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网络碎片化学习中的认知障碍问题研究 (3)记忆障碍问题人们已经习惯了翻阅传统纸质书籍这种连续、线性的知识获取方式,前后信息的相互关联性使得大脑能够比较方便地构建知识体系,存储记忆。然而当前碎片化的信息使“关联性”这一大脑最熟悉的知识结构消失,导致记忆障碍问题的产生。记忆障碍指个人处于不能记住或回忆信息的状态,涉及记和忆两个过程4。碎片化学习中学习者以短时记忆为主,碎片化信息更新速度快、生命周期短,因短时记忆存储时间与空间的有限性,其中存储的刺激信息往往无法经由复述进入长时记忆而逐渐消退,导致“过目就忘”的后果。根据碎片化信息的存储与提取时所遇困难的形式不同,将碎片化学习的记忆障碍分为错构和虚

2、构、记忆减弱、遗忘四种类型。错构是指学习者在回忆以往的知识时,常混淆知识间的逻辑关系,将某一知识错误地与另一毫无关联的知识紧密联系;虚构是学习者在回忆知识时,总以虚构的内容来填补记忆中的空白,虚构的内容也来自己习得的知识。产生错构和虚构这种认知障碍的原因在于碎片知识间结构松散,根据图式理论,学习者的学习过程是基于原有认知图式同化和顺应新知识的过程,碎片化知识这些特点增加了与原有知识结构建立联系的难度,容易张冠李戴,在知识提取过程中导致错构与虚构现象的产生。记忆减弱指学习者记忆能力的减退,碎片化信息传播迅速,学习者在注意力越来越分散的同时,知识在大脑中形成痕迹的时间也越来越短,留下的刺激越来越微

3、弱,记忆能力逐渐减退。遗忘指学习者对某一知识或信息无法回忆,碎片化知识在学习者脑中处于弱连接或无连接的存储状态,缺乏有效复述的情形下知识链很容易断裂,导致遗忘现象的产生。(4)思维障碍问题在网络碎片化学习中,跳跃性思维渐渐成为主流的思维模式,丰富的信息资源及多样化的表现形态使学习者的想象空间得到了拓展。然而跳跃性思维打破了正常的思考模式,使逻辑思维出现断点,逻辑推理与演绎能力得不到有效锻炼,导致逻辑思维能力的缺失,形成思维障碍问题。根据思维过程的特性,将思维障碍的类型分为思维奔逸、思维迟缓、思维贫乏、思维中断四种类型。思维奔逸是一种兴奋性的思维联想障碍,主要体现在思维活动的数量增加及联想速度的

4、加快。知识碎片具有多元化特征,学习者正在思考的内容很容易被环境中时刻变化的新信息吸引,思维活动内容包含的元素增多,联想的内容漫无边际,思维时刻处于频繁转换的奔逸状态,导致无法围绕一个主题进行深入思考。思维迟缓是一种抑制性的思维联想障碍。碎片化信息体现了每位提供者的思想,当所呈现的信息无明显线索来标志相互间的联系时,学习者无法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发现知识间的内在关联,将其纳入认知图式后各碎片处于孤立、无连接的状态,思维活动使用这部分内容时将产生联想困难、反应迟缓等障碍,思维活动显著放缓。思维贫乏指思想内容空虚,概念和词汇贫乏。碎片化传播语境中信息娱乐化倾向严重,多数碎片化信息的内容意义不大甚至毫无

5、价值,学习者长期接受此类信息会导致思维活动的内容空洞,真正有利于问题解决的知识比重降低,在娱乐消遣时往往能夸夸其谈,而需要解决特定问题时则显得语词匮乏。思维中断指学习者在思考问题过程中思维突然中止。知识学习应从碎片过渡到整体,当碎片化的知识脱离了整体性而单独存在,学习者在学习时思维过程会出现突然短时间中断,同时新知识碎片又推送而来,此时学习者希望能够根据提供的新知识继续思考上一问题,而相关知识内容却不再供应,直接影响学习者思维的连续性,导致思维中断。人的感知、注意、记忆、思维过程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总是从感觉器官的感知活动开始到高层次的思维活动,前一阶段认知的顺畅程度对后一阶段活动的开展具有重要

6、作用,后一阶段认知活动的进行状况也会反馈给前一阶段,促进其适时调整。因此在网络碎片化学习中,学习者在任一阶段受到阻碍时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形成认知障碍。四 网络碎片化学习中认知障碍问题的解决策略在碎片化学习中,学习者对认知障碍问题的应对水平有限,若要使他们有效规避认知障碍问题的困扰,须从学习者自身与碎片化学习资源设计两个层面着手探索解决策略。1 学习者提高自律意识,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在碎片化将学习资源变“轻”的同时,也让真正有效的学习变得更加艰难,如果不想成为信息的奴隶,就必须具有更高的理性思维和判断力。首先,学习者需要对网络碎片化的信息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可无视碎片化学习的缺点,甚至认为传统阅读

7、与学习方式已经过时,极力倡导碎片化学习;其次,学习者在进行碎片化学习时须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提高甄别有用信息的能力,主动过滤无关信息,提高获取知识的效率;最后,在学习习惯方面,学习者应培养深入阅读、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实现深阅读与碎片化学习的有机结合,将深入阅读作为学习的主要方式,以知识碎片为学习添枝加叶,保持所学知识的整体性。2 纠正娱乐化倾向,提供有实用性的内容当前网络中的信息内容呈现泛娱乐化的趋势,伴随而来的是缺乏思想性与逻辑性、空洞庸俗的只言片语,在这种娱乐化的背后是思想的狂欢,包含众多非理性的表达,在经历一阵喧哗过后,遗留下来的只是思维的荒漠化。每一位网络信息的提供者都应发挥责任意识,

8、努力扭转过度娱乐化的倾向,力求为公众提供具有价值与实用性的内容,纠正通过发布娱乐化甚至扭曲事实的信息“博眼球”、“求关注”的错误导向。3 从技术及设计层面增强知识的整体性(1)巧妙使用超链接整合碎片信息超链接能将看似割裂的信息元素凝聚起来,使学习者更好地认识信息的架构及逻辑关系。使用超链接将围绕同一主题且联系紧密的碎片信息系统地、有层次地聚合在一起,能够弥补单页面无法完全呈现的不足,令看似狭小的信息界面蕴含丰富的知识内容,同时将围绕同一主题的零散信息以一种特殊的组织形式维持知识的系统性,使描述的主题内容详细深刻、多层次且具有可扩展性,更好地满足学习者对知识广度与深度的需求。(2)Web页面整合

9、的多媒体呈现,增强用户体验Web页面整合是将多种信息形式整合呈现,提供不同的感觉通道体验,使学习者能够从多角度感知知识。不同表现形式的碎片化信息也因相互间优势互补而发挥了超越几种形式简单叠加的效果。超文本文字与图片的结合构造了图文并茂的画面,有效利用图片的优势效应解决了认知过载问题,带来良好的视觉体验;视频、音频及动画等形式呈现的知识具有承载信息量大、生动逼真等特征,为用户提供良好的视听体验;此外,终端设备的设计融入体感技术与力反馈技术,使学习者在与媒介交互过程中获得相应的触觉体验。Web页面多种信息形式的整合,不仅可提高知识的聚合性,也增强了用户体验。(3)设计层次化的知识结构,按“主题话题

10、知识单元”组织内容将碎片化知识内容以“主题话题知识单元”的层级结构设计,有助于对碎片化信息的清晰梳理5。主题是知识碎片所属的总体范畴,具有较大程度的涵盖性;话题是主题下的分支,多个话题共同支撑同一主题;知识单元是零散的、较小的知识点。将零散的碎片化知识作为知识单元围绕一定的话题进行组合形成“知识团”,再将不同的知识团聚合在一起烘托同一主题思想,这样碎片化的知识经过有效分割与组织,学习者能够由浅入深地了解碎片信息的联系性。例如微博中传播的知识非常零散,包含众多围绕同一主题的微小知识点,若散乱无章地传播很容易将知识点间的联系割裂,按照主题话题知识单元的形式进行整理,可清晰呈现知识的整体结构,便于理

11、解与记忆。五 网络碎片化学习中认知障碍问题的辨证思考学习者在网络碎片化学习中不可避免地遇到认知障碍,认知障碍与其他学习阻碍一样,都具有普遍存在性、利弊两面性和无法根除性,因此需要辩证地思考。1 普遍存在性在古代,论语中记载的是孔子及其弟子谈话的只言片语,三字经由三个字的短语组合而成,学习这些碎片知识时难以同原有认知图式建立联系,造成记忆障碍在所难免;报纸盛行的时代,或许也因其“短平快”而造成认知障碍;广播、电视也具有泛娱乐化倾向,传播浅薄化的知识,导致思维障碍;互联网及新媒体的出现彻底将信息撕裂,碎片化程度严重,认知障碍问题也最严重。由此可见,认知障碍问题是普遍存在的,发生于各个时期的碎片化学

12、习中,并伴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而日趋平常化、大众化。2 利弊两面性如何有效地利用认知障碍,通过平衡利弊促进学习者学习效果的提升,是研究者需要思考和努力的方向。对于自我提高内驱力较强的学习者,虽然一定程度的认知障碍会对其学习形成阻碍,但会进一步激起挑战欲望,提高知识的辨析与整合能力;但随着认知障碍问题严重性的增长,弊端也随之凸显,知识碎片的认知难度超过学习者所能承受的最大限度,学习者将产生过度受挫心理而放弃学习。因此对认知障碍问题应实施有效管控,使其最大限度地服务于学习。3 无法根除性由于学习者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不同,不同学习者在学习相同碎片化内容时所面临的困难也不尽相同。同样的碎片化内容,具有

13、相关知识基础或认知能力强的学习者可以克服认知障碍的存在,轻松习得知识;而知识水平较低或认知能力较弱的学习者却要饱受认知障碍问题的阻碍,导致学习困难。因此无法彻底根除认知障碍问题而满足所有学习者的认知需求,只能设计知识体系相对完备、碎片化程度较低的学习资源。参考文献:1祝智庭.教育信息化的新发展:国际观察与国内动态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2,(3):3-13. 2张克永,杨雪,黄海林.基于移动微博的中美俚语文化交流传播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12,(7):78-82. 3李宇佳,杨雪.非理性用户模型在虚拟实验中的构建与应用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2):107-112. 4记忆障碍互动百科OL.5李舒愫.微型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共建及其系统原型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