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区域大学生就业吸引力的实证分析-基于2008-2014年面板数据的研究

上传人:I*** 文档编号:209716290 上传时间:2021-11-1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8.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珠三角区域大学生就业吸引力的实证分析-基于2008-2014年面板数据的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珠三角区域大学生就业吸引力的实证分析-基于2008-2014年面板数据的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珠三角区域大学生就业吸引力的实证分析-基于2008-2014年面板数据的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珠三角区域大学生就业吸引力的实证分析-基于2008-2014年面板数据的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珠三角区域大学生就业吸引力的实证分析-基于2008-2014年面板数据的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珠三角区域大学生就业吸引力的实证分析-基于2008-2014年面板数据的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珠三角区域大学生就业吸引力的实证分析-基于2008-2014年面板数据的研究(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珠三角区域大学生就业吸引力的实证分析基于20082014年面板数据的研究 摘要:基于珠三角区域大学生就业吸引力评价指标体系,在综合专家意见和抽样调查的基础上,运用AHP法测算区域大学生就业吸引力综合指数,对珠三角区域的大学生就业吸引力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研究表明,一方面,珠三角区域的经济快速发展对大学生就业有着明显的正向促进作用;另一个方面,高素质、高技能的大学生人群在珠三角区域大量就业,提升了珠三角区域就业人口的整体人力资源水平,进而为区域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持续的动力。关键词:珠三角,大学生,就业吸引力,指数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珠三角大学生就业流向研究”(项目

2、编号:GD12XJY01)的研究成果。作为中国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2014年珠三角经济总量占广东省的85%,占全国的9.05%,不言而喻,珠三角区域对大学生的就业流动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为了能够客观评价珠三角区域对大学生就业的吸引程度,本文截取2008到2014年间珠三角经济社会发展统计的面板数据,对珠三角区域就业吸引力进行计量研究。这不仅为实现珠三角地区中长期发展规划目标提供坚实的实证证据,促进整个地区的人才流动与就业状况的良性互动,而且为高校调整就业指导策略提供了具体的参照标准。一、概念及研究评述针对区域的就业吸引力问题,国外学者大多从社会对人力资本的需求视角来分析1-3,并相继建立

3、分析模型,采用了代表性筛选法和层次分析法两条路径来选取评价指标,最后测算区域就业吸引力综合指数(AEACI)。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学者从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视角研究就业吸引力问题。如,曾湘泉等4探讨高校毕业生市场供给意愿和供给行为,廖泉文5研究大学生劳动力市场的特点,马莉萍、岳昌君6研究了我国劳动力市场分割与高校毕业生就业流向,孙祥7探讨了大学生区域就业流向的分类问题,王克强8等对户籍堤坝效应与东部城市就业吸引力问题进行了研究。这些成果不仅提出了提升区域就业吸引力的政策策略,而且提出了以经济、文化、社会、环境等影响因素为核心的区域就业吸引力测评指标体系。在中国经济处于新常态的状况下,中国最

4、具经济活力的珠三角地区对大学生的就业吸引力如何?本文优化了原有区域就业吸引力模型指标体系,在一定范围抽样调查的基础上,特别提出高素质就业人群关注的社会和谐这个就业吸引力一级指标,并在城市化率、城镇单位职工平均工资和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三个维度上为社会和谐赋予具体测量内容,提出了影响就业吸引力的负向指标。通过20082014年珠三角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面板数据,实证考察珠三角区域大学生就业吸引力的变化情况。二、珠三角区域大学生就业吸引力评价指标的筛选(一)就业吸引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已有研究结果,综合专家意见和抽样调查数据,选取对大学生就业意向发挥重要影响的区域基础、就业环境、生活条件和社会和谐

5、四方面共14个指标,构建就业吸引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具体见表1。表1 珠三角区域大学生就业吸引力评价指标体系总指标一级指标序号二级指标指标属性就业吸引力综合指数区域基础1GDP总量(亿元)正2人均GDP(元)正3经济增长率(%)正4工业集聚化水平(%)正就业环境5年平均工资(元)正6失业率(%)负7人口净迁移率(%)正8第三产业就业比重(%)正生活条件9居民年人均消费支出(元)正10平均每千人户籍人口卫生技术人员(位)正11人均住宅建筑面积(m2)正社会和谐12城市化率(%)正13城镇单位职工平均工资(元)正14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比(%)正(二)就业吸引力评价模型构建1.确定评价指标体系权重

6、。20世纪70年代,美国运筹学家Saaty教授提出了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这是对定性问题进行定量分析的一种简便、灵活而又实用的多准则决策方法。具体思路是根据对一定客观现实的主观判断结构(主要是两两比较),把专家意见和分析者的客观判断结果直接而有效地结合起来,将一层次元素两两比较,对其重要性进行定量描述。本文的研究核心是珠三角区域大学生就业吸引力水平,而一个地区对大学生就业的吸引力与时间的发展和地区经济水平之间呈现出延续性和复杂性的关系,因此,根据各个层面专家的意见的AHP法综合了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优点,可以平衡就业吸引力不同指标的权重系

7、数。第一,建立递阶层次模型。根据“大学生就业吸引力”的内涵,构造出有层次的就业吸引力模型。总指标为珠三角区域大学生就业吸引力综合指数(AEACI),一级指标四个,包含区域基础、就业环境、生活条件和社会和谐四个方面,二级为14个具体指标。第二,构造出就业吸引力综合指数、四个子指数、14个具体指标三个层次中的所有判断矩阵。本文综合不同层次专家意见,定义判断矩阵标度如表2。表2 判断矩阵标度定义标度含义1表示两个因素相比,具有同等重要性3表示两个因素相比,前者比后者稍微重要5表示两个因素相比,前者比后者明显重要7表示两个因素相比,前者比后者强烈重要9表示两个因素相比,前者比后者极端重要2,4,6,8

8、表示上述判断的中间值,若因素i与因素j的重要性之比为ij,那么因素j与因素i的重要性之比为ji=1/ij第三,判断矩阵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以综合指数、子指数、具体指标三个层次中的矩阵判断最大特征值,最终计算出一致性比例CR,而通过计算一致性指标CI,和查找一致性指标RI(见表3),得到珠三角区域大学生就业吸引力指标体系中各级指标的权重。表3 一致性指标RIn123456789101112RI000.520.891.121.261.361.411.461.491.521.54其中,max为矩阵判断的最大特征值。当一致性比率CR0.10时,可以认为该判断矩阵达到了可接受水平的一致性,否则应适当

9、修正判断矩阵,重新进行一致性检验直到通过。当得到上述的判断矩阵A=(ij)nn时,根据几何平均法来求权重矩阵W。i=1,2,n2.大学生就业吸引力指数的测算。使用AHP法测算出珠三角区域大学生就业吸引力评价指标体系中各级指标权重之后,采用加权函数测算综合指数。其中,AEACI珠三角区域大学生就业吸引力为综合指数,Xij为第i类一级指标下所属第j个指标值;Wij为Xij相对应的权重;Ri为第i类一级指标对应的子权重。三、基于AHP法的珠三角区域大学生就业吸引力综合指数(一)数据来源与处理珠三角区域大学生就业吸引力各指标数据及原始数据来源于课题组的样本调查和2008年至2015年的广东省统计年鉴,

10、部分数据来源于珠三角9个地级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由于所收集的数据过于离散不容易处理和比较,因此需要将上述处理得到的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先对各指标数据进行无量纲化与正向化处理。其中,对正向指标,根据式(5)进行处理。i=1,2,n;j=1,2,式(5)中,Xij表示第i个一级指标第j个指标的取值,Z的取值范围为(0.050.95),目的是使Y在(0,1)范围内,使结果尽可能有较大区分度。对于负向指标,根据式(6)进行处理。i=1,2,n;j=1,2,m这样,经过计算得到的吸引力数值越大,说明该区域的就业吸引力越高。(二)评价结果与简要分析1.评价指标权重结果。根据上文分析,综合不同专家

11、意见,利用AHP法建立珠三角区域大学生就业吸引力逻辑判断矩阵模型,求得矩阵最大特征根max=4.0606,CI(max-4)/(4-1)=0.0202,查表得RI=0.89,CR=CI/RI=0.023,CR0.1,因此逻辑判断矩阵满足一致性检验要求,最后计算得到珠三角区域就业吸引力两级指标体系权重,具体结果如表4所示。表4 珠三角区域就业吸引力两级指标权重总指标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权重就业吸引力综合指数区域基础GDP总量0.04670.1866人均GDP0.0933经济增长率0.0233工业集聚化水平0.0233就业环境年平均工资0.14620.4383失业率0.1462人口净迁移率0.0731

12、第三产业就业比重0.0731生活条件居民年人均消费支出0.15160.2652平均每千人户籍人口卫生技术人员0.0379人均住宅建筑面积0.0758社会和谐城市化率0.04390.1096城镇单位职工平均工资0.0439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比0.0219表5 珠三角区域就业吸引力二级指标归一化数据表年度就业吸引力综合指数区域基础指数就业环境指数生活条件指数社会和谐指数20081.1241.0511.1711.0371.02620091.1181.0451.1371.0441.04820101.1491.0811.1761.0491.06520111.1721.1041.2061.0551.06

13、920121.1771.1031.2681.0311.08520131.1981.1301.2681.0471.08020141.2281.1441.3031.0591.0892.珠三角区域大学生就业吸引力指数。由于珠三角区域就业吸引力评价指标体系计算收集到的原始数据的离散度很大,需要先将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后,再进行归一化处理,最后得到珠三角区域就业吸引力二级指标归一化数据如表5所示。根据表4和表5,运用公式(4)计算得到20082014年珠三角区域就业吸引力综合指数以及子指数,如表6所示。表6 20082014年珠三角区域就业吸引力指数年度就业吸引力综合指数区域基础指数就业环境指数生活条

14、件指数社会和谐指数20081.1241.0511.1711.0371.02620091.1181.0451.1371.0441.04820101.1491.0811.1761.0491.06520111.1721.1041.2061.0551.06920121.1771.1031.2681.0311.08520131.1981.1301.2681.0471.08020141.2281.1441.3031.0591.0893.分析结果。根据表6数据,绘制20082014珠三角区域就业吸引力变化情况图,并添加就业吸引力线性变化趋势和回归方程,如图1所示。图1 20082014珠三角区域大学生就业吸引力变化情况从图1可以发现,20082014年珠三角区域大学生就业吸引力综合指数呈现如下特点,一方面,7年来珠三角区域大学生就业吸引力综合指数显著的线性回归趋势,指数水平的提升较为平稳,但是在2009年珠三角区域大学生就业吸引力却出现了明显的负4.8%的下降情况,同年的区域基础指数、就业环境指数和社会和谐指数都降到了历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