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生就业与失业探讨(下) 三、高校毕业生失业的主要原因 考察英国(见表1)和我国高校毕业生失业的原因,可以发现下列几方面值得重视 第一,导致失业或就业率低的最主要原因是国民经济增长停滞或增长速度过慢用SPSS8.0软件计算英国毕业生就业率、失业率分别与GDP环比增长率之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结果显示,毕业生就业率与GDP年增长率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57,其为0的假设检验成立的概率为4.4%;失业率与GDP增长率之间的系数为-0.52,其为0的假设检验成立的概率为6.4%这表明,国民经济增长率与毕业生就业率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与毕业生失业率之间有一定的负相关关系这意味着只有经济以更快速度增长,才可能创造出更多空缺工作岗位,吸纳更多新增劳动力,才可能减少毕业生失业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发展阶段,对实物资本的投资量远远大于对劳动力的投资,对第三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投资不足,已经具有高等教育学历的劳动力出现技术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现有的高学历失业人员队伍对毕业生就业市场造成巨大冲击 第二,工资结构的刚性,导致劳动力市场对毕业生的需求小于其供给在自由市场经济中,如果工资根据毕业生的供给与需求来调整,供给过多将减少毕业生的工资结构水平,进而减少对高等教育的需求,降低毕业生的供给量,但是现实并非如此。
由于我国大多数毕业生就职于公共部门或国有产业部门,这些部门的工资结构和水平只能升不能降,基本上不根据劳动力市场供求规律进行上下调整毕业生工资结构刚性和对高教投资回报率的过高期待导致两方面结果:一是高等教育的过度需求必将导致高校毕业生的过度供给因为经过一段时间的等待和寻找以后,几乎所有毕业生都能找到工作,大学毕业生要比非大学毕业生有更高的就业概率从长期看,更长时间的等待几乎没有降低高校毕业生的教育投资私人收益率二是在经济进入下滑、衰退或萧条时期,产业部门的实际工资相对于产出价值来说实际有较大增长,使产业部门的利润率减少,创利能力下降,进而投资缩减或停滞,原有的工作岗位缩减,新增工作岗位几乎为零 第三,毕业生的劳动参与率迅猛增加超过经济增长的承受能力,将使毕业生失业率增加英国毕业生失业率低的原因之一是实际参与本国劳动力市场的毕业生只有70%,毕业生的去向多元化依靠降低高等教育入学率来降低毕业生的劳动参与率不是合理的做法,不符合最广大人民要求增加高等教育机会的意愿劳动参与率的减少根本上取决于适龄人口的减少2000年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16至64岁劳动力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70%,足见中国未来若干年就业压力之大。
如果我国经济不能快速增长,而高等教育入学率保持增长的话,那么,就只能等到相当长一段时间青年人口自然下降以后,高校毕业生人数大幅度下降,就业压力才可能减轻 第四,高校与雇主或用人单位之间缺乏互动也是导致毕业生失业的一个原因高校缺乏动态的劳动力市场信息,缺乏与广大用人单位的联系,将会导致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与实际需要相脱节,其发展的步伐将远远滞后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社会经济发展,无形中增加毕业生结构性失业或就业不足的风险 第五,过高的工作收入预期、过高的工作转换成本和过大的城乡收入差别,使高校毕业生宁肯在城市里进行更长时间的工作搜寻和等待,也不愿意到基层、乡村或不发达地区去立即就业这导致毕业生摩擦性失业增加 第六,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之后,高教扩张在学科专业上的失衡将导致部分专业毕业生失业率增加据我国教育部发展规划司2003年2月公布的《教育统计报告(第一期)》给出的数据显示,我国2002年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达到了15%,开始进入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 由于教育成本的原因,近年来高教扩张主要集中于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据笔者根据近年《中国统计年鉴》提供的高校分科毕业生数据计算,1995年至2000年期间人文社会科学类(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毕业生的年平均增长率为4.91%,自然科学类(理学、工学、农学、医学)毕业生的年平均增长率仅为2.27%,前者是后者的2倍多。
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领域与能够直接创造就业机会的生产性经济部门没有直接联系,过快增加这些专业的毕业生数量将导致失业率增加 第七,某些企业和用人部门偏爱用低学历毕业生,并且有“用廉不用优”倾向,现有不合格的在职人员不能分流出去,新增的高水平的毕业生就吸纳不进去 四、解决毕业生失业问题的对策 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解决毕业生失业问题上的方法和途径有所不同我国的劳动力市场还没有发展到成熟地步或达到饱和状态,许多现代产业部门处于转型或扩张阶段,近年我国第三产业部门的产值占GDP的比重在33.0%左右,还存在巨大发展潜力,经济领域存在着吸纳更多具有先进技能的劳动力的空间能否实现更多高校毕业生就业,关键在于经济政策对路,劳动力市场完善,进出渠道畅通,高校和毕业生付出更大的努力 第一,产业发展政策中的技术选择应该考虑到扩大就业的可能性我国的劳动成本仍然比较低,如果一味遵循西方发达国家资本密集型发展模式可能不明智这种模式是在劳动成本比较高且工资保持粘性的情况下,通过发达的融资渠道、较低的利息率、分期偿还的信用制度、对萧条产业领域由政府追加投资、对高科技产业部门政府提供贷款担保或资助等措施,人为地使资本价格降低,提高资本有机构成,用物质资本代替劳动,导致劳动力的需求量逐渐减少。
因此,有必要使资本与劳动的价格比例保持均衡状态,增加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许多工业化国家的产业部门已经达到了就业饱和状态,但是,美国在1975年至1980年间每年近一百万个新增工作岗位中有90%来自于劳动密集型的服务部门 技术进步导致越来越少的人从事物质资料的生产,但是却需要更多的人去从事诸如发明、设计、策划、销售、派送、教育和个人生活服务等业务,服务部门有更大的增加就业的潜力,开发劳动密集型产业有助于减少失业问题此外,政府也可以有所作为例如,在法国,曾经以临时减免雇主为新增雇员交纳社会保险金的方式降低劳动成本,增加对新增劳动力的雇佣量在英国,以统一资助的方式给公司或企业提供就业奖励,以避免停工,鼓励招工在美国为鼓励雇主扩大招工提供税收减免我国也有相应政策,为下岗失业工人提供再就业帮助 第二,减少劳动力市场分割,建立各级各类劳动力市场之间信息交流与人员流动的渠道,鼓励未就业的毕业生进入次级劳动力市场就业在人力资源的使用与开发方面,建立人员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良性流动机制,拆除用人制度上的壁垒这有助于高校人力资本的产出针对市场人力资源的需求变化及时作出调整 第三,在失业现象严重的情况下,减少全民工作时间,可以增加闲暇与消费时间,增加劳动力的需求量。
临时工的需求量增加可以直接减少失业持续时间,同时意味着全日制工作的收益要分割一部分给非全日制工作据1980年德国联邦就业研究所的报告显示,在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由于工作时间的减少在1979年创造了824,000个就业机会,注册失业人数减少了549,000人 第四,高等教育机构可以采取下列措施,提高毕业生就业率①高教机构在教育教学发展的数量、质量、结构和速度方面作决策时,要考虑到是否有利于促进毕业生就业市场的供给与需求的平衡,对非均衡的市场信号作出反应,及时作出专业调整②增加教学计划的弹性,在专业实验与实习中、在社会兼职与打工过程中、在与产业部门的合作研发中,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③指导学生,尤其是那些执着学习艺术与人文学科的学生,如何把学术兴趣同未来就业能力的提升结合起来④引进“双轨制”或“双证书”制度如法国大学的“专业资格证书”培训制度和专业学位教育制度是比较成功的尝试⑤加强高校就业指导与咨询部门的作用,开发全国联网的毕业生就业信息系统,为毕业生提供免费的就业信息服务⑥需要盯准两个市场,不仅需要在生源市场上制定竞争策略,还需要在毕业生的劳动力市场上发挥作用主动与雇主或用人单位联系,互通人才需求信息,设立双赢互动研发或培训项目,让学生了解并参与这些实用项目,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第五,毕业生自身需要转变就业观念,正确判断高等教育实现大众化之后的毕业生就业形势,适时降低工资预期,到基层去,到欠发达地区去,先就业,再创业,再择业 综上所述,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与失业问题,已经成为高教发展速度比较快的国家十分关注的事情导致高校毕业生失业的原因有多方面,高教机构对毕业生失业不能负起全部责任,因为无法对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作出专业对应上的预测,也不可能按照统一的“模具”锻造出来统一规格的毕业生随着毕业生数量的增加,毕业生中总是存在少部分自愿或非自愿失业者,不可能在短期内实现全部就业,但是“天生我才必有用”,毕业生总是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政府、企业和社会需要努力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为毕业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而高校的责任在于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减少失业和就业不足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调查报告:What Do Graduates Do? 2001在英国官方毕业生职业服务网站公布,网址:http://www.prospects.ac.uk/cms/showpage/home-page [2]Geraint Johnes 1993,The Economics of Education,NewYork:St.Martin’sPress.PP.190—191. [3]Federal Employment Institute,Employment Policy in Germany:Challenges and Concepts for the 1980s,Federal Employment Institute 1980,p80.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