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全面发展理论下的高校思政教育策略探讨 摘要: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是夯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根基鉴于此,在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背景下,重点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进行了归纳总结,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指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对策,主要是促进人的需要的全面发展、促进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促进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促进人的社会关系全面发展,这对大学生的价值认知、选择、判断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理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认知,全面发展中国共产党以马列主义为指导,在领导我国教育事业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立足我国的实际情况,根据我国当前教育事业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我国教育事业在不同历史时期和发展阶段的特点,探索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社会主义社会的实质就是要实现人的各方面能力的发展,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和一切工作,都要着眼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大学生是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创新的主体,思想政治教育状况如何,事关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成败以及创新型国家建设目标的实现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我们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是夯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根基。
因此,在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视域下,深入研讨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对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好更快开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三观具有重要的作用一、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概述(一)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内涵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作用的必然过程,这个过程经历不同的社会形态逐渐发展,最终才达到理想境界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主要包括:第一,“人的需要”的全面发展[1]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形态》中提出需要是人的本性论断,每个人都是从自己的需要出发,但是在社会生活中又处于相互联系中在社会生活中,人要生存发展,必然要与各种各样的人相联系,相互联系的原因就是追求自身需要的满足其次,“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马克思认为人的劳动能力全面发展的关键,在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使个体的“某种使用价值”得以实现只有摒弃旧社会分工,让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适应不同的劳动要求,人们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再次,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马克思认为:“人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人之所以为人的关键不在人的自然性,而在于人的社会性人与人在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必然形成一定的社会关系最后,“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
人的个性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二者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促进所以,在社会生活中,马克思主张要通过各种途径促进人的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同时应该鼓励人们追求自己的个性发展全面发展不是千篇一律,而是在此基础上各有所长二)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发展阶段1.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初步萌芽阶段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成熟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发展进程马克思认为我们不应该盲目夸大宗教的作用,否定我们人类自身的作用1845年,恩格斯在《在爱斐特的演说》一文中,最早提出“人的全面发展”这一观点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类社会在积累起巨额的社会财富时候,工人完全沦落为资本家赚钱的工具辛苦劳作的工人为资本家建立起富丽堂皇的“宫殿”时,自己却住在贫民区并且生活质量不断下降,工人变得日益贫困因此,要想消除劳动异化,获得个体的全面发展,就必须是一个自由完整的人并完全占有自己全部的本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马克思的人学观依然受到德国古典哲学的影响,但是我们可以看到马克思已经开始关注现实社会中的个人全面发展问题人学理论初步形成为理论的成熟奠定了重要的基础2.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基本形成阶段马克思在此前的一切工作都为其理论的产生奠定了重要基础,他确立了唯物史观并突出强调了实践的历史地位,同以往的非马克思哲学划清了界限,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基本形成。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标志马克思已经彻底地摆脱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影响,一个崭新的世界观已经接近形成马克思首次把实践观点引进唯物史观和认识论,并把它作为认识论的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更加注重如何改造世界,而不是仅仅从理论上去说明世界《德意志意识形态》作为马克思主义发展过程中一部伟大的著作,大致上完成了对德国古典哲学的批判,指出了以往的非主流哲学的缺陷,得出社会发展所具有的一般规律在此阶段,马克思对个人和社会进行了系统的考察,对人的全面发展问题进行了科学的阐述,揭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规律,为促进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成熟做了重要的贡献3.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深化发展阶段《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虽然没有明确提出“人的全面发展”概念,但通过阐述无产阶级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的伟大历史使命,从而得出资本主义社会必然被取代的论断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对古典政治经济理论进行了仔细的分析和批判,他首次完整阐述了劳动的二重性及其商品的二因素的关系问题,正确论述了剩余价值的产生、过程以及资本家如何用价格掩盖剩余价值[2]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使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走向成熟和完善。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萌芽、形成发展以及成熟时期一脉相承、与时俱进在学习前人经验的基础上,马克思对热门的全面发展思想进行了不断的探索,把握了其思想理论的精髓,对建设社会主义具有指导作用二、高校思政教育视域下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应用探析(一)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开拓实践改革开放后,邓小平结合中国具体国情,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进行了进一步的开拓和实践首先,邓小平提出了“四有新人”的思想,他坚持了毛泽东的德智体全面发展是衡量教育质量的标准和劳动应和教育相结合的思想;同时,依据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问题,即西方的各种思想不断冲击的问题,强调大学生要避免不健康的价值观念对我国社会的核心价值观的冲击,要培养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社会主义新人其次,根据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的联系加强面对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邓小平提出了“三个面向”的教育思想[3]他认为教育的发展应该与经济的发展状况相适应,在传承我国优秀文化的同时,要多借鉴其他的优秀文化,使各种思想相互交融、共同发展三个面向”具有强烈的时代特色邓小平在继承前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基础上,对其理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使之能够更好地培育出合格的人才,促进经济社会更好地发展。
二)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传承发展江泽民根据新时期中国的现实国情进一步发展了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改革开放以来,人的全面发展问题日益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关键江泽民强调,我们应该培养出具有高素质的“四有新人”对于高校思政教育来说,大学生不能仅仅局限于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教师应该大力提升人的各种素质以促使其各项能力全面发展,尤其是要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同时他强调以创新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江泽民认为创新是民族的根基,要将着重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为重点,通过创新促进发展在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期,人们受到国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大力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又是对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三)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的继承推进胡锦涛依据当时所面临的新情况,提出以“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他认为我们应该协调各方面的力量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胡锦涛的观点是把理论与当时具体情况相结合的典范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利于每个人的发展在十七大报告中上,胡锦涛提出:“坚持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他认为要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发展,就要去了解人们的实际需要,满足人民的各种需求,使人们的利益得到有效的保障。
每个人都能在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受益人们只有不再把劳动当作谋生的需要,人才可能获得更好更全面的发展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联系社会发展能够更好地促进人的发展,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结果所以,应该大力加强和谐社会的建设四)以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的创新升华以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思想,对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进行了创新和升华[4]他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并强调我们要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每个大学生都要把它当成一个自觉的行动,而不是当成任务去完成,要将其融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要努力培养适合于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随着社会不断地发展,部分大学生在价值观方面产生诸多问题,严重影响到自身的发展为此,迫切需要正确价值观加强对大学生的价值引导,使广大学生树立正确三观,为实现奋斗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正确的价值观,对大学生的价值认知、选择、判断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三、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指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思考加强和改进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把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动员起来,使他们相互配合,充分发挥其作用,形成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
现在,应该把思想政治教育落实到具体的实践中,从而收到更好的效果社会各方面要明确自己的长处,要勇于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不相互推辞,营造健康的环境,促进大学生更好地成长一)促进人的需要的全面发展,充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根据时代的发展要求以及大学生自身的实际需要,积极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改革,将理论与学生思想的具体实际相结合首先,必须坚定不移的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教育,积极主动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学生的大脑,让学生以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树立正确的三观[5]其次,结合当前新媒体,创新教育方法,努力使教学方法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根据当代大学生所固有的特点,增强教育内容的感染力,使学生能够从心里认同,并落实到社会生活中为了有效避免纯粹的理论说教,应该把理论融入到实际社会生活中教师可用生动形象的事例、多种多样的形式来加强对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的研究,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启发大学生的思考通过创新丰富多彩的活动,丰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二)促进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加强大学生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实践表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的好坏与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发展状况有着紧密的联系。
教育队伍的状况直接影响到教育工作的实效根据当前的新形势,我们要建设一支以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的队伍,使专业结构和学历结构等进一步得到完善各层次的教育者要明确各自的责任,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要合理地分配各种有效的资源,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形成教育合力,以达到最优的教育成效要高度重视员在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健康发展中的作用班主任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沟通,善于观察及时解决学生出现的各种思想问题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教师专职队伍建设,教师要具备较高的素质,不能随意否认学生的能力,要看到学生潜在的发展方向,促进学生的各种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除此之外,教师应该具备较强的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在指导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科研以及带领其参加社会服务中,教师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各个方面,以便更好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促使其全面发展[6]全体教师要用自身各种美好的品质和高尚的人格来引导、教育他们,使之变得更加优秀三)促进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趋势日益增强,对大学生的健康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这一阶段,大学生的自我感知逐渐的加强,对身边的各种新鲜的事情很感兴趣,并且也很乐于接受这些新的事物。
但是,由于人生价值观还没有完全成熟,对事物的辨别能力较差,很容易受不良价值观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