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国际中文教师供需矛盾分析与对策

ji****8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29.51KB
约12页
文档ID:209641408
国际中文教师供需矛盾分析与对策_第1页
1/12

国际中文教师供需矛盾分析与对策 摘要:当前国际中文教师供需主要有三方面矛盾,一是国别(区域)需求冷热不均的矛盾,二是国际中文教师供需之间“量”的矛盾,三是国际中文教师发展的需要和制度供给的矛盾需要从国别(区域)维度、国际中文教师特征维度和动态派遣维度深入分析,并在操作层面给出有效的方案关键词:国际中文教师,供需矛盾国际中文师资问题一直是制约国际中文教育发展的最大瓶颈,受到了海内外国际中文教学和管理人士的极大关注国际中文师资培养与发展,应以需求为导向,避免出现供需失衡和供需失配为提高国际中文师资供给与市场需求的接轨程度,更好地服务国际中文教育事业,有必要重视国际中文师资供需问题研究一、国际中文教师研究概述国际中文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国际中文教师队伍建设一直是国家和学界关注的重要问题近些年,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国际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他们的研究涉及教师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主要包括教师的个性心理特征、教师素质、教学技能、教学意识、教师标准、教师培养与培训、职业发展、管理制度等[1]我们以“汉语师资”为中心词,通过百度学术对关联研究点进行分析,得到图1图1 “汉语师资”关联研究主题分析从图1中,我们发现关联研究点有以下特点。

首先,从内容来看,关联研究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与汉语教学有关的概念,包括“对外汉语”、“对外汉语教学”、“汉语教学”和“华文教学”等,二是与汉语教师本体有关的活动,包括“师资培训”、“汉语教师”、“师资培养”等,三是与汉语教师活动相关的要素,包括“课程设置”、“本土化”和“孔子学院”等,与传统的“三教”问题有异曲同工之处其次,从时间来看,除“对外汉语教学”研究起步较早,其它关联研究点的出现均晚于2004年关于国际中文教师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两类[2],一类强调的是国际中文教师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包括其知识、能力、素养等有学者针对海外中文教师与国内中文教师在教学环境、教学理念、目标方面的差异,对海外中文教师的生涯准备、派出准备,以及知与能等方面进行了介绍与分析[3]另一类是以“教师为本体”的研究,关注教师的教学理念、知识储备、教学行为、教师发展、认知建构和教学评价等例如,以促进本土中文教师由业余教师转型为职业教师为目标,倡导国际中文教师培养培训的战略转型[4]也有以美国档案袋评价制度产生和发展的经验为基础,结合国际中文教师评价体系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构建国际中文教师档案袋评价体系的路径。

[5]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国际中文师资培养与发展,应以需求为导向,以避免出现供需失衡和供需失配为提高国际中文师资培养与市场需求的接轨度,更好地服务汉语国际传播事业,有必要重视国际中文师资供需问题研究遗憾的是,从知网上搜索到的截至目前为止直接研究国际中文师资供需问题的文章仅有3篇王海兰的文章[6]指出,实现汉语国际推广事业的可持续发展首先要解决汉语师资的供求均衡问题这种均衡包括三层含义:一是总量均衡,汉语师资的需求数量和供给数量在总量上均衡;二是质量均衡,所提供的汉语师资在质量上能适应和满足市场的需求;三是流动均衡,即汉语师资的供给方和需求方能够顺利实现对接吴应辉提出[7],从总体上来看,国际中文师资问题既表现为“量”的短缺,也表现为“质”的不足,在整体上“量”的短缺掩盖了“质”的需求,总体供不应求的现状掩盖了少数国家供过于求的现实,中国“供过于求”的假象与国外“供不应求”的现实并存他同时提到了“超本土”中文教师的巨大市场需求徐丽华、包亮从孔子学院及其合作院校的角度研究指出,孔子学院当前师资供给存在流动性大、专业师资职业发展路径不畅、汉语师资培养与需求错位等问题,提出加强孔子学院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从而推进孔子学院更加健康地发展。

[8]上述3篇论文在数以千计的有关国际中文教师研究的论文中,显得屈指可数,也从另一方面显示出对国际中文教师供需问题的研究还很缺乏供需问题是国际中文教师发展的原动力,研究国际中文教师供需矛盾问题,找出解决或缓解矛盾的方法和路径,将有利于促进国际中文教师的发展,使其走上健康持续发展的轨道二、国际中文教师供需矛盾三个主要方面当前,国际中文教师供需矛盾比较突出,原因也是多样的,从外在表现来看,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1.国别(区域)需求冷热不均的矛盾一方面,随着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深入开展,以及中国国力和影响力的持续上升,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希望了解中国、学习中国,这也从正面促进了汉语学习热潮,带动了国际中文教师需求的提升另一方面,当前国际上保守主义、民族主义势力抬头,在一些国家对中文推广形成较大的阻力,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这些国家对国际中文教师的需求以孔子学院公派教师岗位需求为例(图2),可以看出三年总量上的变化欧洲、美洲在17-18年需求量下降较多,大洋洲、非洲三年间稳步上升,亚洲18年需求与上年基本持平图2 2016-2018年孔子学院公派教师岗位需求[9]另一方面,我们也调查了本土教师的情况。

数据表明[10],2017年至2019年三年间来华研修本土教师共计1960人,其中2017年161人,2018年962人,2019年837人以上本土教师来自72个不同的国家及地区,其中来自“一带一路”国家的教师共计1356人,占总数的69%图3)图3 2017-2019本土来华研修教师分布图可以发现,2017年至2019年,从来华本土教师的国别特征来看,表现出由亚洲、美洲扩散至欧洲、非洲的特点,其中大洋洲的数量表现并不稳定此外,将一带一路国家的教师数量单独进行考察,发现2017年至2019年间的一带一路国家教师数量都占到了总数量的60%以上,尤其是2017年,比例高达96%其中人数较多的国家有俄罗斯、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尼泊尔、泰国以上数据也反映出国际中文教师需求在不同国家地区上的冷热不均这一冷一热的矛盾,反映在国际中文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发展上,需要根据不同国别、不同市场需要,对教师的素质要求、规模、本土教师和派出教师的比例关系等做出合理的规划与分配2.国际中文教师供需之间“量”的矛盾在中国国内,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培养规模的持续扩大(包括中国学生和留学生),目前全国有147个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授权点,2017年毕业生总数4123人,留学生808人,2018年共有毕业学生4899人,留学生1151人。

另外,现在全国有25所孔子学院专职教师储备院校,共储备了400名的孔子学院专职教师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非国际中文教育专业人士通过各种培训,参加国际中文教师资格证的考试,加入到国际中文教育师资队伍中来(包括中国外派教师和国外本土教师)应该说,从培养的“量”上看,是可以满足需求的但是,从实际派出的数据来看,已经连续多年公派教师派出人数未能满足需求数了(表1)表1 2018年各大洲公派教师岗位需求和报名情况表[11]亚洲非洲美洲欧洲大洋洲需求人数36825862344860提出需求孔院20912934924440应聘人数19612437142034需求满足比53.3%48.1.0%59.6%93.8%56.7%以表1显示的2018年数据为例,所有大洲的公派教师岗位需求都未能满足,除欧洲外,其它都是在50%左右的满足率分析其原因,一是现有普通教师队伍中,对国际中文教学感兴趣,符合国家汉语教学需求的教师明显不足;另一方面,每年毕业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能顺利转变成国际中文教师的人数也不足师资输出量上的不足,其背后反映了师资供需中供给侧的结构问题3.国际中文教师发展的需要和制度供给的矛盾充分的国际中文教师培养量并未能有效转换成充分的国际中文教师输出量。

国内各高等院校的志愿者中文教师一直作为是国际中文教师的主要培养对象,笔者所在的课题组对全国范围内150名已离任志愿者和131名在任中志愿者的志愿者做了专题调查,问卷中设置了相应的问题,针对150名已离任的志愿者,询问了是否有留任的经历、留任经历的具体情况以及选择留任的动机等问题(问题1-4),针对131名在任中的志愿者,问卷询问了是否有留任的打算、选择不留任的原因等问题(问题5-6)表2是问题回答分类统计:通过表2可以看出,在已离任的150名受调查志愿者中,有留任经历的志愿者比例较低,仅占6%,其中有8人在同岗位连任了多个任期,有1人选择了在前序任期结束后申请了其他岗位而在任的131名受调查志愿者中,有留任打算的志愿者比例也较低,仅占到13.74%,有86.26%的志愿者选择了没有留任打算当问及出于什么考虑不打算留任的时候,受调查志愿者所选择的理由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毕业、求职等国内事务压力”、“家人、朋友催促回国”和“对海外生活感到厌倦”除此之外,在其他理由中,部分受调查志愿者也提及了“工作压力大”、“相应资源支持不到位”、“和本地同事合作出现问题”等原因表2 志愿者留任相关问题反馈结果汇总题号问题回答小计占女1您是否有留任的经历有96.00%没有14194.00%2您留任的具体情况是在同一岗位连任多个任期888.89%结束了前一任期后申请其他岗位111.11%3您选择在同一岗位连任的理由有(多选)想继续进行前序教学工作787.50%喜爱当地风土人情675%为转公派教师作准备225%该岗位刚好提供了连任机会450%逃避就业压力等国内事务337.50%4您选择在前一任期结束后重新申请的理由有(多选)体验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1100%新岗位的条件更有吸引力1100%5您是否有留任的打算有1813.74%没有11386.26%6您出于什么考虑不打算留任(多选)不想继续从事汉语教学工作54.42%对海外生活感到厌倦1412.39%毕业、求职等国内事务压力8978.76%家人、朋友催促回国2824.78%其他1916.81%国际中文推广需要一支有战斗力的,持续稳定的职业教师队伍,而目前的情况是,国际中文教师队伍在快速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很多体制机制问题,对教师的个人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和阻力,这直接影响到年轻人,特别是具有志愿者教师经验的年轻人下定决心,投身国际中文教育的事业。

我们有必要梳理研究现有的制度,比如国际中文教师派遣机制,外派教师的归国保障机制等,分析国际中文教师发展的需要和制度供给之间的矛盾,研究解决的策略三、国际中文教师供需矛盾的分析与对策对于上述三类矛盾,我们需要把它们放在三个维度上,分别是国别(区域)维度、国际中文教师特征维度和国际中文教师派遣动态维度,做进一步的深入分析,探讨操作上的对策1.在国别(区域)的维度上,要在整体数据分析把握的基础上,选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中具有代表性的国家(区域)进行历时和共时两个方向的深入分析,进而分析国别(区域)化汉语教师供需矛盾及其变化这些矛盾带来的操作上的问题是:现有的国际中文教师供给侧配置不合理,资源输出过于分散要解决这个问题,主要考虑针对孔子学院的派出定额分配,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师生比,以及由此转化的投入产出比事实上,现有的派遣机制。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