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失位与矫正:供给侧视角下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结构性改革

ji****8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8.99KB
约6页
文档ID:209639581
失位与矫正:供给侧视角下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结构性改革_第1页
1/6

失位与矫正供给侧视角下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结构性改革 摘要:供给侧改革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结构性改革提供契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结构性改革是遵循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逻辑和遵循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人文逻辑的“双重诉求、指导思想观念落后、供给人才类型单一、人才培养同质化、层次类型不合理、制度机制滞后,这是当前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供给侧方面存在的失位及表现可以采用更新思想观念、构建多样的人才类型供给机制、人才培养差异化、层次类型合理化、健全更新制度机制等针对性的策略,糾正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供给方面存在的失位,进而达到优化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结构,最终达到促进人才供需趋于平衡的目的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一、引言“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1]这是2015年12月习近平主席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明确提出的改革策略在明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策略后,习近平总书记又对如何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了进一步阐述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5月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2]。

从习近平发表对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先后发表的一系列讲话中可以明确看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主题自2008年爆发的全球经济危机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主要依靠的是刺激需求带动,不可否认的是,政府部门积极地采用财政、货币等政策等刺激需求的策略,对于我国经济一段时期内高速平稳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伴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步消失、要素价格的逐步上涨、资源利用率低等供给领域矛盾逐步暴露出来,亟待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缓解我国经济供给侧结构性矛盾,打破制约经济缓慢增长的瓶颈,促进我国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经济基础决定着上层建筑,有什么的经济基础就要求有什么样的上层建筑与之相适应,经济领域需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决定着与之相对应上层建筑的教育领域也需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人才培养是一切教育的根本宗旨,一切教育的改革其实就是人才培养的改革,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根本上说就是教育人才培养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当前,供给侧改革视域下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应该进行什么样的结构性改革?本研究从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这三种维度来着重地探究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结构性改革二、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人才培养的“双重诉求”为什么要进行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就是说当前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什么价值?这是当前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义价值之所在,下面就从供给侧改革视角下从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逻辑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人文逻辑两个方面来阐述必须进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结构性改革。

一)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结构性改革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逻辑必然要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发展决定着上层建筑必须进行相应的发展变化,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属于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必然受到经济的影响与制约,“经济的发展决定着教育的发展”[3]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应该遵循经济发展逻辑,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时期在经济新常态时期,经济发展进入缓慢增长的阶段,要突破经济发展缓慢增长必须通过培养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来实现,当前,经济新常态时期经济发展需求的人才是既懂理论又懂实践高质量的应用类型人才,而长期以来我国教育特别是面向社会的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类型方面侧重学术理论型人才的培养例如,当前我国的一本、二本、三本、专升本都是侧重学术理论型的人才培养,在人才培养方面都将传递高深理论知识作为人才目标不仅我国的本科教育是如此,甚至有的应该侧重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的专科,也在实际操作中将培养理论型人才作为实际操作人才培养目标无论是运用的教材还是对于自己学校学科的定位都是向本科看齐,而且时刻期望通过一切途径努力上升为本科院校,有的人形象地将这种专科教育称为本科的浓缩,这是不无道理的当前中国高等教育千校一面、万人一格”[4],都追求学术理论型的人才培养,必然使得学术理论型人才的供给远远满足当前社会对学术理论型人才的需求。

当前,对于社会特别是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高质量人才,高校并不能大量提供,而当前高校培养的大量学术理论类型的人才,大多不能找到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有的专业甚至出现了大学生一毕业就失业的现象,这就是高等教育人才供给出现了相对过剩的问题所谓人才的相对过剩是指培养的某种类型的人才超出社会的需求能力而出现相对应的过剩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并不是培养的大学生太多了,其实当前社会各行各业对高质量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需求的缺口还是很大,只是当前高校只能供给学术理论型人才而不能供给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而已,为了能够适应经济新常态时期的经济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应该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过去注重培养学术理论型的人才转变成侧重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关系来说,当前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必须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才能适应经济新常态时期的经济发展其实人是生活在特定经济政治文化背景下的人,作为培养人的高等教育应该适应特定的经济政治文化背景,经济政治文化背景的发展变化决定了培养人的特定教育应该进行相应的发展变化,当前经济新常态时期的经济发展的变化决定了人才需求的变化。

无论是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方面来说,还是从高等教育必须与特定经济、政治文化相适应的外部规律来说,经济新常态时期进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结构性改革这是毋庸置疑的事情,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只有进行与经济相适应的结构性改革,才能与经济改革保持高度的一致,才能适应当前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根本上决定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必须进行结构性改革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结构性改革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人文逻辑的必然要求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不但要遵循经济发展的逻辑,培养出适合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而且应该遵循人文逻辑,培养创新型人才之所以要遵循人文逻辑,是因为教育是人的教育,教育的根本属性是人,教育研究其实就是围绕着人尤其是特定社会的人进行横向或者纵向的研究,教育学从根本上说是属于形而上的社会性人文学科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就是创造,但这种创造精神并不直接与经济利益挂钩人文逻辑关注入的全面培养,以自由和理性教育为理想,强调人的均衡发展、全面发展[5]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结构性改革应该围绕着创造、创新型人才培养进行一系列结构性改革,在人才培养价值取向、目标、评价制度等方面进行结构性的调整,彻底改变以往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方面偏重“机器”而非“育人”的弊端,真正地做到培养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

例如,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总产量已经稳居世界第二位,而且我国具有的高校数量也相应地稳居世界第二位,但是必须看到我国的资源利用效率并不高,我国在基础创新领域获得世界专利非常少这说明我国的科技创新还没有真正地达到领先世界的地步,而科技创新之所以不能够达到领先世界的水平,在于创新型人才的缺乏,而创新型人才的缺乏是由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创新型人才供给不足造成的只有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进行结构性改革,通过一系列配套制度确保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落到实处,确保向社会供给高质量的创新型人才,定然能够促进我国科技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确保高等教育工具性学科与非工具性学科的平衡,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人文逻辑决定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方面进行结构性改革三、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结构性“失位”及其表现是什么?这是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该探究的,探究是什么就是了解真实存在的问题状况,对于当前的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说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失位”,这是当前进行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源,了解这些“失位”及其表现是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要求下面就从当前高等教育真实现状的调查了解,解析我国高等教育供给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指导思想观念落后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领域依然受到计划思想的影响与制约不可否认,计划思想作为一种重要的思想,对我国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包括高等教育的发展都曾经起过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也必须看到计划思想也有自身的弊端,那就是计划思想过分追求的是步调一致、权力集中、整齐划一在计划思想影响下,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权力集中在政府手中,政府事无巨细地从事高等教育事务工作,而高校本身缺乏独立的办学自主权,开设什么样的专业、招生名额、甚至大一新生是否能够使用电脑等都必须请示政府部门决定不可否认,政府部门掌握一定的信息,但是政府部门也不可能对于高等教育的事情了如指掌,做出完全正确的决定当前,我国高校之间出现专业设置相似、人才培养趋于一致的同质化等问题无一不是计划思想的影响与制约的后果这里指出计划思想的弊端并不是想一棍子打死计划思想,而是想正视计划思想弊端的存在特别是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依然还采用那种落后单一计划思想来指导高等教育发展,其弊端就更为明显突出,成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结构性问题的重要体现二)人才供给类型单一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奉行学科本位的教育教学理念,在学科本位的教育教学理念的指导下,高等教育将传递系统的理论知识作为人才的培养目标。

在现实的教育教学中,教师注重的是系统理论知识的传授将学生能否掌握这些系统理论知识作为教育教学的目标[6],这样的教育显然只能培养出学术理论型人才,高等教育的学术理论型人才的培养导致只能向社会供给单一的学术理论型人才,也就是说,从长期的高等教育教学方面奉行的学科本位的价值理念最终导致高校只能供给单一的学术理论型的人才之所以只能供给单一的学术理论型人才,从根本上是由教育制度决定的长期以来,我国实行大一统的教育体制,在大一统的教育体制下高校的办学规模、专业开设、学科设置、校长任用、人才培养等都是由教育部统一规定不可否认,这种大一统的教育体制在国家经济极端贫弱时期,的确能够集中有限的教育资源办大事,在大一统的教育体制下,人才的培养是统一的,而统一的人才培养定然使得教育向外的供给也是单一的,当前高校供给的千校一面、万人一格就是这种体现,所以当前高校人才供给单一也是由我国大一统的教育体制所决定的此外,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思想观念也影响了供给人才类型的单一,应试教育思想观念使得教育只侧重可以具体考核的理论知识,使得教育教学只能传递给学生系统的理论知识,这种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观念在家庭、学校、社会等三个方面都有表现。

在家庭方面,父母将自己子女考试成绩好,能上重点中学、重点大学作为对自己子女的最大期望,想尽一切办法通过请家教等各种课后提高自己孩子成绩,而且从小就对子女灌输上大学是唯一出路的人生信条,家长这种单一的考大学期望及付出的努力,直接影响自己子女的培养,间接影响人才培养类型;在学校方面,将考试成绩升学率作为衡量师生的唯一标准,考试分数越高,越能够说明学生聪明优秀,教师是优秀教师,在这种情况下,师生都拼命地依据考试要求培养单一类型人才;在社会方面,大力宣传高考状元等由于家庭、学校、社会都助长了单一人才供给,使得学校只能培养出学术理论型人才,也最终只能供给单一类型的人才 -全文完-。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