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平行线-公开课-优质课(人教版教学设计精品)

碎****木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11.40KB
约5页
文档ID:209604414
平行线-公开课-优质课(人教版教学设计精品)_第1页
1/5

5.2.1 平行线(第 1 课时)一、内容和内容解析1. 内容平行线的概念,平行公理及其推论.2. 内容解析平行线是“图形与几何”领域的基本内容,平行线的概念是在争辩了两条直线相交的基 础上进行的,是进一步争辩空间中的平行关系、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进一步生疏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特征的基础.平面内两条直线存在两种位置关系——相交和平行,平行是用“不相交”这种否定方式来定义的.平行公理是几何中的重要公理,体现了平行线的存在性和唯一性,而承认平行线唯一的几何是欧氏几何,否则是非欧几何.平行公理的推论就是平行线的传递性,平行公理和它的推论是完全等价的.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平行公理及其推论. 二、教材解析教科书首先给出了一个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的模型,说明在转动 a 的过程中,存在两条直线不相交的状况,由此给出平行线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平行线是同学已有的概念, 一般地,平行线是用“不相交”这种否定方式来定义的,这种否定的方式包含了对空间的想 象.利用这个模型引入概念,直线 a 从在直线 c 的左侧与直线 b 相交逐步变为在右侧与直线b 相交,中间存在一个不相交的位置.这样可以挂念同学直观理解平行线的概念.同时,还利用这个模型引入平行公理,让同学争辩转动木条过程中,有几个位置使得 a 与 b 平行,以及通过动手过直线外一点画平行线的活动,让同学体验平行公理,并进一步给给出了平行公 理的推论.三、教学目标和目标解析1.教学目标(1) 理解平行线的概念,理解平行公理,了解其推论,会用三角尺和直尺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2) 经受动手操作、观看、归纳平行线的概念及平行公理的过程,提高观看、归纳、动手操作、空间想象及规律思维力量.52.目标解析(2)通过动手操作实物模型,增加直观感受.经受观看、小组争辩等活动养成勤思考、多沟通的学习习惯,通过观看木条转动,提高空间想象力量.通过用精确的语言归纳出平行公理及其推论,提高语言表达力量及严谨的规律思维.四、教学问题诊断分析通过学校的学习,同学对平行线已有了直观的生疏,了解平面内两条直线存在相交和平行两种位置关系.另外,同学还把握了两直线相交,一条直线和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的状况.但是同学的动手操作,观看归纳的力量还不够,用精确的语言表述探究结论及把握平行公理对同学也有难度.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探究和理解平行公理.(1)理解平行线的概念,知道平面内不重合的两条直线只有两种位置关系——相交和平行,能用三角尺和直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了解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把握平行公理: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五、教学过程设计1. 平行线的概念问题 1 分别将木条 a,b 与木条 c 钉在一起,并把它们想象成在同一平面内两端可以无限延长的三条直线,顺时针转动 a.(1)直线 a 与直线 b 的交点位置将发生什么变化? (2)在这个过程中,有没有直线 a 与 b 不相交的位置?师生活动:对于问题(1),引导同学把木条 a,b,c 想象成在同一平面内两端可以无限延长的三条直线,认真观看木条 a 的转动,得出直线 a 从在 c 的左侧与直线 b 相交逐步变为在直线 c 的右侧与 b 相交.结合问题(1)的争辩,让同学进一步思考问题 (2),得到在木条 a 的转动过程中,存在一个位置,此时直线 a 与 b 不相交,此时两条直线处于平行的位置关系,从而引出平行的概念.基于同学学校对平行的学习,让同学描述平行的概念,老师给以订正.平行:同一平面内,存在一条直线a 与直线 b 不相交的位置,这时直线 a 与 b 相互平行.换言之,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直线a 与 b 是平行线,记作 a∥b.【设计意图】通过对模型的操作和观看,提高空间想象力量和观看归纳的力量,引出平行线的概念.问题 2 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存在哪些位置关系?【设计意图】明确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加深对平行线的理解. 问题 3 平行线在生活中很常见,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设计意图】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加深对平行关系的理解,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2. 平行线的画法问题 4 如何画平行线呢?给一条直线 a,你能画出直线 a 的平行线吗?师生活动:同学独立画图,请一名同学在黑板上完成.老师最终归纳画平行线的要点, 演示画图过程.(1)把直尺固定,使其与直线 a 相交;(2)将三角板的一个角的一边靠紧直尺,该角的另一边与直线 a 重合;(3)紧靠直尺平行推动三角板到一个位置,沿着另一条边画一条直线,该直线即与直线 a 平行.(1)(2)(3)(4)【设计意图】平行线的画法是几何作图的基本技能之一,在以后的学习中,经常会遇到画平行线的问题.通过演示平行线的画法,加强直观教学.3. 平行公理及推论问题 5 在转动木条 a 的过程中有几个位置使得直线 a 与 b 平 C行?过点 B 画直线 a 的平行线,能画出几条?再过点 C 画直线 a 的平 B行线,它和前面过点 B 画出的直线平行吗? a师生活动:通过观看画图、归纳平行公理及推论.(1)由同学对比垂线的第一性质说出画图所得的结论. (2)在同学充分沟通后,老师板书.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3)比较平行公理和垂线的第一条性质.共同点:都是“有且只有一条直线”,这表明与已知直线平行或垂直的直线存在并且是唯一的.不同点:平行公理中所过的“一点”要在已知直线外,两垂线性质中对“一点”没有限制,可在直线上,也可在直线外.师生活动:归纳平行公理的推论.(1) 同学直观判定过 B 点、C 点的 a 的平行线 b、c 是相互平行. a b(2) 同学用三角尺与直尺用平推方法从直观上理解与直线 b 与 c c平行.(3) 师生用数学语言表达这个结论,老师板书.假如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相互平行. 结合图形,老师引导同学用符号语言表达平行公理的推论:假如 b∥a,c∥a,那么 b∥c.【设计意图】让同学通过动手画图,发觉平行公理和推论的过程,让同学亲身感受公理的发觉过程,培育观看归纳的力量.练习:读下列语句,并画出图形.(1) 如图(1),过点 A 画 EF∥BC;(2) 如图(2),在∠AOB 内取一点 P,过点 P 画 PC∥OA 交 OB 于 C,PD∥OB 交OA 于 D.(1) (2)师生活动:同学完成画图,老师给以点评.【设计意图】巩固同学对平行线的画法的把握,训练作图的规范性.4. 归纳总结老师与同学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并请同学回答以下问题:(1) 平面内两条直线有哪些位置关系? (2)平行公理及其推论的内容是什么?师生活动:同学在老师的引导下对本节课进行归纳小结.【设计意图】通过归纳小结,提升对所学学问的生疏和理解.5. 布置作业教科书第 12 页练习. 六、目标检测设计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序号是_____.①经过一点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②可以作很多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③经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④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知直线平行.【设计意图】考查对平行公理的理解.2. 如图,过点 C 画 CE∥DA 交 AB 于点 E,过点 C 画 CF∥DB 交 AB 的延长线于 F.(第 2 题)【设计意图】考查同学对平行线画法的把握.3. 作图并填空.(1)作∠BAC=90.(2) 在∠BAC 的一边 AC 上,依次截取 AE=1cm,EF=2cm.(3) 过 E 作 EP∥AB,过 F 作 FG∥AB. 由作图填空:由于 EP∥ ,FG∥ , 所以 ∥ .【设计意图】考查同学平行线的画图及对平行公理推论的理解.。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