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修二-化学键、化学反应及能量知识点总结

上传人:yh****1 文档编号:209601676 上传时间:2021-11-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必修二-化学键、化学反应及能量知识点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化学必修二-化学键、化学反应及能量知识点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化学必修二-化学键、化学反应及能量知识点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中化学必修二-化学键、化学反应及能量知识点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中化学必修二-化学键、化学反应及能量知识点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必修二-化学键、化学反应及能量知识点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必修二-化学键、化学反应及能量知识点总结(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必修二一、 化学键与化学反应1.化学键1)定义:相邻的两个或多个原子(或离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叫做化学键。2)类型:离子键:由阴、阳离子之间通过静电作用所形成的化学键。共价键: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化学键。极性键:在化合物分子中,不同种原子形成的共价键,由于两个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不同,共用电子对必然偏 向吸引电子能力较强的原子一方,因而吸引电子能力较弱的原子一方相对的显正电性。这样的共价键叫做极性共价键,简称极性键。 举例:HCl分子中的H-Cl键属于极性键。非极性键:由同种元素的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叫做非极性共价键。同种原子吸引共用电子对的能力相等,成键电子对匀称地分布在两核

2、之间,不偏向任何一个原子,成键的原子都不显电性。非极性键可存在于单质分子中(如H2中HH键、O2中O=O键、N2中NN键),也可以存在于化合物分子中(如C2H2中的CC键)。以非极性键结合形成的分子都是非极性分子。存在于非极性分子中的键并非都是非极性键,如果一个多原子分子在空间结构上的正电荷几何中心和负电荷几何中心重合,那么即使它由极性键组成,那么它也是非极性分子。由非极性键结合形成的晶体可以是原子晶体,也可以是混合型晶体或分子晶体。例如,碳单质有三类同素异形体:依靠CC非极性键可以形成正四面体骨架型金刚石(原子晶体)、层型石墨(混合型晶体),也可以形成球型碳分子富勒烯C60(分子晶体)。 举

3、例:Cl2分子中的Cl-Cl键属于非极性键 金属键:化学键的一种,主要在金属中存在。由自由电子及排列成晶格状的金属离子之间的静电吸引力组合而成。由于电子的自由运动,金属键没有固定的方向,因而是非极性键。金属键有金属的很多特性。例如一般金属的熔点、沸点随金属键的强度而升高。其强弱通常与金属离子半径成逆相关,与金属内部自由电子密度成正相关。3)化学反应本质就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521)离子化合物:由阳离子和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大部分盐(包括所有铵盐),强碱,大部分金属氧化物,金属氢化物。 活泼的金属元素与活泼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不一定都是以离子键结合的,如AICI3不是通过离

4、子键结合的。非金属元素之间也可形成离子化合物,如铵盐都是离子化合物。 2)共价化合物:主要以共价键结合形成的化合物,叫做共价化合物。 非金属氧化物,酸,弱碱,少部分盐,非金属氢化物。 3)在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可能含有共价键。在共价化合物中一定不存在离子键。3.几组概念的对比1)离子键与共价键的比较键型离子键共价键概念带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成键方式通过得失电子达到稳定结构通过形成共用电子对达到稳定结构成键粒子阴、阳离子原子成键性质静电作用静电作用形成条件大多数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化合时形成离子键同种或不同种非金属元素化合时形成共价键(稀有气体

5、元素除外)表示方法电子式如Na离子键的形成过程:电子式,如H结构式,如HCl共价键的形成过程:存在离子化合物绝大多数非金属单质、共价化合物、某些离子化合物2)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的比较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概念以离子键形成的化合物以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合物粒子间的作用阴离子与阳离子间存在离子键原子之间存在共价键导电性熔融态或水溶液导电熔融态不导电,溶于水有的导电(如硫酸),有的不导电(如蔗糖)熔化时破坏的作用力来源:Zxxk.一定破坏离子键,可能破坏共价键(如NaHCO3)一般不破坏共价键实例强碱、大多数盐、活泼金属的氧化物中酸、非金属的氢化物、非金属的氧化物中3)化学键、分子间作用力、氢键的比

6、较化学键分子间作用力氢键概念相邻的两个或多个原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物质分子间存在微弱的相互作用某些具有强极性键的氢化物分子间的相互作用(静电作用)作用力范围分子内或晶体内分子间分子间(HF、H2O、NH3)作用力强弱较强很弱较化学键弱得多,较分子间作用力稍强性质影响主要影响物质的化学性质主要影响物质的物理性质,如熔、沸点主要影响物质的熔点、沸点、密度对物质性质的影响离子键:离子键越强,离子化合物的熔、沸点越高;共价键:共价键越强,单质或化合物的稳定性越大影响物质的熔点、沸点、溶解度等物理性质;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物质的熔、沸点逐渐升高,如F2Cl2Br2H2S,HFHC

7、l,NH3PH34物质中化学键的存在规律(1)离子化合物中一定有离子键,可能还有共价键,简单离子组成的离子化合物中只有离子键,如:NaCl、Na2O等。复杂离子(原子团)组成的离子化合物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如NH4Cl、NaOH等。(2)既有离子键又有非极性键的物质,如Na2O2、CaC2等。(3)共价化合物中只有共价键,一定没有离子键,如HCl、SiO2、C2H2等。(4)同种非金属元素构成的单质中一般只含有非极性共价键,如I2、N2、P4等。(5)由不同种非金属元素构成的化合物中含有极性键(如H2S、PCl3),或既有极性键又有非极性键(如H2O2、C2H2、C2H5OH),也可能既有

8、离子键又有共价键(如铵盐)。(6)稀有气体由单原子组成,无化学键,因此不是所有物质中都存在化学键。5化学键的破坏(1)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被破坏。(2)对于离子化合物,溶于水后电离成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离子键被破坏。其熔化后也成为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熔化过程中离子键被破坏。(3)对于共价化合物,有些共价化合物溶于水后,在水分子的作用下电离,共价键被破坏,如HCl、HNO3等。有些共价化合物溶于水后,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共价键被破坏,如SO3、SO2等。(4)对于某些很活泼的非金属单质,溶于水后,能与水作用,其分子内化学键被破坏,如:F2、Cl2、Br2等。特别提醒根据化合物在熔融

9、状态是否导电,可判断它是离子化合物还是共价化合物。若导电,则是离子化合物;若不导电,则是共价化合物。6.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分子电子式是表示物质结构的一种式子。其写法是在元素符号的周围用“”或“”等表示原子或离子的最外层电子,并用n或n(n为正整数)表示离子所带电荷。1)原子的电子式在元素符号的周围用“”或“”等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2)离子的电子式主族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中,阳离子的电子式就是离子符号。如Mg2既是镁离子符号,也是镁离子的电子式;复杂阳离子:铵根离子阴离子的最外层大多为8电子结构,在表示离子的符号外加方括号,方括号的右上角标明所带电荷数及符号。如Cl的电子式:。3)离子

10、化合物的电子式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由构成离子化合物的阴、阳离子的电子式构成。如NaCl的电子式:。离子化合物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不是11时,要注意同性离子不直接相邻的事实。如MgBr2的电子式:。4)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分子(共价型单质和化合物)表示出原子之间形成共用电子对的情况,没有形成共用电子对的最外层电子也要标出。如:Cl2NH3。5)用电子式表示含有共价键的原子团离子要表示出离子内的原子之间的共用电子对,因是离子,所以还要括上方括号,标上电荷。如下表所示:原子团离子OHNHONH电子式6)用电子式表示物质的形成过程离子化合物:共价分子:。二、化学反应1.定义: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成原子,离子重

11、组,原子重组,原子重新排列组合构成新物质的过程.2.实质: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 3.各种化学反应(11X)在反应中常伴有发光、发热、变色、生成沉淀物等。判断一个反应是否为化学反应的依据是反应是否生成新的物质。根据化学键理论,又可根据一个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生成来判断其是否为化学反应。 1)主要化学反应形式异构化:(A B) :化合物形成结构重组而不改变化学组成物。 化合反应:简记为:A + B = C:二种以上元素或化合物合成一个复杂产物。(即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 分解反应: 简记为:A = B + C :化合物分解为构成元素或小分子。

12、(即化合反应的逆反应。它是指一种化合物在特定条件下分解成两种或两种以上较简单的单质或化合物的反应。) 置换反应(单取代反应) 简记为:A+BC=B+AC :表示额外的反应元素取代化合物中的一个元素。(即指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置换关系是指组成化合物的某种元素被组成单质的元素所替代。置换反应必为氧化还原反应,但氧化还原反应不一定为置换反应。) 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单质的类别,置换反应有以下4种情况: a较活泼的金属置换出较不活泼的金属或氢气b较活泼的非金属置换出较不活泼的非金属 c非金属置换出金属 d金属置换出非金属 复分解反应(双取代反应):简记为:AB

13、+CD=AD+CB :在水溶液中(又称离子化的)两个化合物交换元素或离子形成不同的化合物。(即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复分解反应的本质是溶液中的离子结合成难电离的物质(如水)、难溶的物质或挥发性气体,而使复分解反应趋于完成。酸、碱、盐溶液间发生的反应一般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而形成的,即参加反应的化合物在水溶液中发生电离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离子间重新组合成新的化合物,因此酸、碱、盐溶液间的反应一般是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是离子或者离子团的重新组合,因为此类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变化,所以复分解反应都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当然还有更多复杂的情形,但仍可逐步

14、简单化而视为上述反应类别的连续反应。 化学反应的变化多端难以建立简单的分类标准。 但是一些类似的化学反应仍然可以归类,如: a歧化反应 : 指的是同一物质的分子中同一价态的同一元素间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同一价态的元素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中发生了“化合价变化上的分歧”,有些升高,有些降低。发生歧化反应的元素必须具有相应的高价态和低价态化合物,歧化反应只发生在中间价态的元素上。氟(F2)无歧化作用,因为氟元素电负性最大,无正化合价,只有负化合价。 自身氧化还原反应与歧化反应均属同种物质间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歧化反应是自身氧化还原反应的一种,但自身氧化还原反应却不一定都是歧化反应。 b归中反应(反歧化反应): 指的是物质中不同价态的同种元素之间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即同一元素的价态由反应前的高价和低价都转反应以后的中间价态,在化学反应中元素的价态变化有个规律:只靠拢,不交叉。因此元素的高价和低价都只能向中间靠拢。归中反应和歧化反应是两个相反的过程,这两种反应都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c有机反应:指以碳原子化合物为主的各种反应。 d氧化还原反应:指两化合物间的电子转移(如:单取代反应和燃烧反应) e燃烧反应(初中化学书上也叫氧化反应):指受质和氧气的反应。 三、 化学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