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楷模”徐克成在天津作先进事迹报告

上传人:pm****9 文档编号:209582863 上传时间:2021-11-1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7.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时代楷模”徐克成在天津作先进事迹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时代楷模”徐克成在天津作先进事迹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时代楷模”徐克成在天津作先进事迹报告(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时代楷模”徐克成在天津作先进事迹报告 2015年7月7日,由国家卫生计生委主办,XX省卫生计生委承办的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典型事迹巡回报告会在XX省举行,讲述了“时代楷模”徐克成、“全国十佳计生工作”刘桂芹以及全国第五届道德模范候选人张敬民三位同志的先进事迹,来自全市卫生计生系统的300余人参加了报告会。报告团由国家卫生计生委机关党委书记张旭光带队,XX省卫生计生委党委书记、主任王建存,副主任韩晓芬,XX省卫生计生委党组成员、副巡视员王国红出席,报告会由XX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王栩东主持。 徐克成同志为我国著名消化病专家和肿瘤治疗专家,广州复大肿瘤医院总院长。他坚持“科技兴院、诫信立院、博爱办

2、院”的理念,带领医疗队伍先后救治病人遍及70个国家和地区。在罹患肝癌后,他仍坚持奋战在工作岗位,带领团队开创了肿瘤治疗“3c+p”模式,有效治疗了万余名癌症患者,获得2012年“白求恩奖章”,2014年5月27日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的称号。 报告会上,报告团成员吉琳、金利、彭细妹、孙嘉怿同志以亲身的经历、深切的感受、朴实的语言、生动的故事讲述了徐克成厚德行医、医德共济的先进典型事迹。75岁的徐克成同志也是报告团成员,他说:“现在最稀缺的就是时间,我还想为这个社会做更多的贡献”,观众致以热烈的掌声。 参加报告会的还有荣获“全国十佳计生工作者”荣誉称号的XX省XX县区渔阳镇计生办主任刘桂芹和“

3、全国第五届道德模范推荐候选人”XX省眼科医院张敬民。刘桂芹同志从事计生工作30多年,为全镇有困难的育龄群众捐资8.2万元,募集善款30余万元,救助困难计生家庭175户。张敬民同志为XX省眼科医院社区服务直通车负责人,她退而不休,带领直通车团队,常年致力于开展义诊检查、扶弱助残等爱心公益活动,用“无偿、高效、方便、快捷”的志愿服务为眼疾患者解除病痛,送去光明。 报告会结束后,国家卫生计生委机关党委书记张旭光和XX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韩晓芬向天津广播电视台主持人海瑛和孙阳同志颁发了“和谐医患宣传大使”聘书。 张旭光指出,三位同志的事迹,真实感人、平凡而伟大,生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和本

4、质要求。希望各级卫生计生部门要以先进典型巡回报告活动为契机,激励和引导广大卫生计生工作者为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贡献力量。XX省卫生计生委党委书记、主任王建存要求,XX省广大卫生计生工作者要以徐克成等同志为榜样,以此次报告会为契机,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通过各种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组织开展学习宣传活动,把学习先进典型的崇高精神转化为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为XX省人民的健康事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报告会现场 徐克成报告团做汇报 张旭光书记、韩晓芬副主任颁发“和谐医患大使”聘书 第二篇:在全市庆祝第27个教师节暨“教师楷模”徐其军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

5、上的讲话(2011年9月9日)优先发展教育第一基础打造人民满意的幸福教育 在全市庆祝第27个教师节暨“教师楷模” 徐其军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上的讲话 杨卫泽 (2011年9月9日) 在第27个教师节即将来临之际,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表彰全市“师德先进群体”,举行“教师楷模”徐其军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全社会广泛掀起尊师重教的新热潮,动员全市上下为优先发展教育第一基础、高水平建设现代教育名城、打造人民满意的幸福教育而努力奋斗。借此机会,我代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和全市人民,向全市广大教育工作者,特别是辛勤耕耘在一线的各位老师致以节日的问候。向受到表彰的“师德先进群体”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向“

6、教师楷模”徐其军同志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教育是南京的城市特质。历史上的南京因崇文重教而闻名天下,不论是“天下文枢”、“东南第一学”的美誉,还是中国近现代教育策源地的重要地位,都把南京的城市兴衰与教育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今天的南京必将因教育而蓬勃发展,不论是确立教育第一基础,还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都为南京在新阶段实现科学发展赢得了先机、提供了支撑。近年来,全市教育工作者坚持“办人民满意教育”宗旨,围绕“高水平推进基石工程,建设现代教育名城”目标,凝心聚力、扎实进取,不断深化教育改革,统筹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多项教育发展指标名列全国全省前列。从当选“中国(大陆)最具教育发展力城市”

7、,到蝉联“全国最具教育幸福感城市”,南京教育事业创造了历史上又一个黄金发展期。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近年来南京教育事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南京广大教育工作者做出的突出贡献。 教师是城市的精神脊梁。全市广大人民教师在建设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的大潮中,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倾情奉献辛勤汗水,奏响了一曲曲激情飞扬、感人至深的园丁之歌,书写了一幅幅无私奉献、砥砺奋进的动人篇章。从倡导“捧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大家陶行知,到被誉为和平与智慧女神的教育先贤吴贻芳,再到今天的“教师楷模”徐其军,以及受表彰的师德先进群体,都是我市教育工作者中的优秀代表。这些教师队伍的杰

8、出代表是人类文明的传承人,也是南京城市精神的塑造者。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人民教师胸怀祖国、热爱人民,学为人师、行为世范,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和高尚品质。他们不仅是全市广大教师学习的楷模,也是全市干部群众学习的榜样。市委号召,全市上下要学习徐其军同志的先进事迹,他身患重病,仍然长期坚守在教育教学一线,在最基层、最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用爱心与责任锻造师德,用热血和生命铸就师魂,使我们这座城市的精神脊梁更加挺立。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关系国家兴旺、民族振兴的头等大事,更是决定南京未来、造福全市人民的伟大工程。教育的发展,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中始终处于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的

9、重要地位。古今中外无数事实已经证明,在教育上抢得的机遇是最大的机遇,赢得的发展是最具价值的发展。市委十二届二十二次全会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对南京发展的最新要求,深刻分析南京特殊的城市性质、特殊的发展阶段和特殊的现实处境,准确把握面临的第三次重大机遇,强调人才第一资源、教育第一基础、科技第一生产力、创新第一驱动力“四个一”工作路径,坚持“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绿色发展”最适战略,努力实现在全省争当科学发展、改革创新、和谐稳定“三个第一”目标。这既是南京科学发展的工作思路,也是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工作导向。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教育工作要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

10、、市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更宽的视野、更高的标准、更大的力度,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确立在全省和全国城市中“两个领先”、“三个争第一”的奋斗目标。“两个领先”:即到2015年,在全省领先实现教育现代化;到2020年,在全省领先实现更高水平的教育现代化。“三个争第一”:即在构建现代教育体系上争第 一、在促进素质教育优质发展上争第 一、在推进教育综合改革上争第一,实现南京教育事业走在全省和全国城市前列,努力打造人民满意的“幸福教育”,为我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强大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立足新起点,步入新阶段,南京的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广大教育工作者迎来了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我们要

11、进一步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不断加快高水平建设现代教育名城的步伐,为南京实现大超越大跨越奠定坚实基础。 要牢固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兴则城市兴,教育强则南京强。面对国际竞争和国内发展的大变局、大调整,我们优先发展教育的紧迫感从未如此强烈。审视国际国内发展格局,今后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谁能在教育和人才上抢占先机,谁就能在未来的发展中占领战略性制高点。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教育对南京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和直接影响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建设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要求我们优先发展教育,培养一流人才,夯实发展基底;打造长三角区域中心城市,要求我们优先发展教育,增创发展优势,拓宽发展空间;在

12、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中脱颖而出,要求我们优先发展教育,增强科教实力,充实竞争资本。面对第三次重大机遇,我们优先发展教育的使命感从未如此强烈。科技教育人才创新是南京的绝对优势和巨大潜力,这一优势和潜力正是来自于南京教育发展的深厚积淀。第三次重大机遇的决定因素和主要特征是科技创新,南京要抓住和用好第三次重大机遇,关键要依靠科技的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升,实施主体是人才。而人才培养要依靠教育,科技发展、改革创新也要依靠教育。只有以教育的优先发展,奠基和支撑人才、科技、创新的发展,南京才能真正赢得第三次重大机遇的惠顾,才能切实抓住重大战略机遇期,开创黄金发展期。面对南京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我们优

13、先发展教育的责任感从未如此强烈。未来五年,南京要在全省“两个率先”中带好头、在转型升级上作示范,第一批率先进入全省基本现代化行列。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核心是实现人的基本现代化,而人的基本现代化的基础是教育现代化。教育不仅要率先实现更高水平现代化,还要服务和推动全局现代化建设,充分发挥好教育这块基石的根本性支撑作用。为当前计,为长远谋,我们都必须把优先发展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以教育事业的率先基本现代化,为全市“两个率先”奠定坚实基础。 要继续加快教育优先发展的转型步伐。城市要发展,根本在教育;教育要发展,关键在创新。南京具有丰厚的教育资源禀赋,学科门类齐全,高学历人群众多,市民受教育程度

14、高;但教育作为第一基础的潜在优势没有充分发挥,教育资源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水平不高的问题依然存在。找到症结所在,就抓住了转型之要。在新起点上实现教育发展的转型,不是一时之策,也不是权宜之计,而是贯穿于教育现代化建设全过程的战略之举。我们必须下最大的决心、以超常规的举措实施攻坚突破,把教育事业发展的转型方向定位到人才引领、科技创新、聚焦“四个第一”上来,把转型的路径引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绿色发展”上来,以重点领域的改革创新驱动转型,以当前教育短板倒逼转型,推动全市教育事业在结构、质量和效益上实现大的跃升。要在服务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上加快转型创新。南京仅3所市属高校,其余全部都是部省属高校,我们

15、要树立新型的资源观,充分发挥资源的地缘优势,做到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切实做好服务、搭好平台,深化高校与地方全面合作、共建共享,不断提升在宁高校对南京经济社会的知识服务能力,充分发挥在宁高校对本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创新和支撑作用,真正实现高校权属在部省,发挥效用在南京,积极推动教育优势转化为人才优势、发展优势,为建设中国人才与科技创新名城夯实基础。要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上加快转型创新。职业教育是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教育事业,是把现代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桥梁,也是把人口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源的强大杠杆。对于南京这样一座科教城市而言,发展职业教育有着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南京的人才结构来看,我们

16、既缺创新创业的领军型人才,又缺掌握实用技术的新型人才,而职业教育就是培养技术人才的摇篮,是畅通教育和就业岗位的对接通道。“十二五”期间,南京要建设中国软件名城、向世界软件名城迈进,要高标准建设全省现代服务中心、向国家现代服务业基地迈进,都需要大量的职教人才。我们要把职业教育的学生群体和“双师型”师资,培养成为南京未来高素质技能型和创业型人才队伍的主力军,成为推动教育优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中坚力量。要在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上加快转型创新。基础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根脉,受教育群体是城市发展的希望和未来。必须改进教育理念,改变教育内容,改革教育模式。要突出创新创业教育。从娃娃抓起,把创新创业文化融入到基础教育中,把创新创业理念根植于学生思维里,让会读书的人会创新,让会创新的人能创业,通过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锻造和素质培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