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基层服务群众”调研报告 (2)

上传人:pm****9 文档编号:209582842 上传时间:2021-11-1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服务基层服务群众”调研报告 (2)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服务基层服务群众”调研报告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服务基层服务群众”调研报告 (2)(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服务基层服务群众”调研报告 (城西小组)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在农村,重点和难点也在农村。为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对基层干部要“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推进“固本强基”工程,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按照市委的部署,城西调研小组坚持面向基层,面向实际,面向群众开展调研;严肃工作纪律,准确宣传和科学把握政策;坚持深入、全面、准确、实事求是地分析问题,反映问题,解决问题;着力围绕“三大内容”、“五个重点”,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索做好新时期基层党建工作和促进发展、维护稳定的新路子、新方法,真正让调研成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民

2、服务的过程。月日月日,调研小组深入城西,召开动员会,乡、村干部座谈会,恳谈会次,走访群众人次;收集意见条,解答条,解决实际问题件,办实事件,助耕次;组织对口帮扶医院中医院为特困户免费治病人次;上报并被资阳日报采用了调研工作信息条。 汗水润沃土,真情暖民心。市委组织开展的“服务基层、服务群众”调研工作得到了基层广大干部群众的真心拥护和热烈欢迎,成为了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平台。市县工作组的同志不辞辛劳,克服了连续阴雨、交通不便等困难,特别是市委工作组的龚志林同志带病坚持走村串户问寒问暖,解答问题,开展调研,深深感动了每一位乡村干部和农民群众;调研小组与乡党委、政府为村社发展出谋划策得到了群

3、众的真心拥护;调研小组热心办实事,解决实际问题的踏实作风,特别是协调有关部门纠正农民群众反应强烈的城西县城客运班车乱涨价等问题深受广大老百姓的称赞:“共产党的好作风又回来了”。 按照市委、县委的要求,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在充分调研,认真分析的基础上,现将调研情况报告于后: 一,城西的基本情况 城西乡位于县城西部,是典型的农业乡。全乡幅员面积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亩,总人口人(农业人口人),辖个村,个村民小组。年恢复建制乡,现有党委、人大、政府领导成员人,行政事业干部人,村实职干部人;全乡共有共产党员人,其中农村党员人,党支部个,党小组个。现有村级公路公里,水库座,山坪塘口,石河堰处,闭路电视网络贯

4、穿全乡,程控电话已通达个村。全乡有初级中学所,村级小学所,幼儿园所,在校学生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计划生育率为。 自年恢复建制乡以来,该乡党政一班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倾力学习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抓住入世和西部大开发的有利契机,全乡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题,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加快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巩固各项改革成果,加强党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全乡“三个文明”建设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各方面的工作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具体表现在: 一上下齐心,班子凝(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聚力强。乡党委、人大、政府一班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团结带领全体

5、党员干部群众躬身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引领全乡人民向小康社会迈进。 二思路清晰,目标任务明确。自年建乡以来,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走产业兴乡的路子,努力实现城西经济的追赶型、跨越式发展。 三中心突出,经济发展快速。作为典型的农业乡、贫困乡,坚持把农业发展放在首位,立足在土地上做文章,以退耕还林为突破口,大力发展蚕桑、小家禽等种养业,全面推进全乡经济迈台阶。农民增收步伐逐年加快(如下图)。 城西建乡以来农民人均纯收入情况(单位:元) 年度 农民人均纯收入 四,管理规范,工作措施有

6、力。各项工作坚持做到了年初有计划,平时加强检查、督促,年终有总结。积极建设“阳光型”政府,真正做到了“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五,作风踏实,工作作风到位。切实加强作风建设,改变工作作风,提高了机关工作效率。乡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坚持深入群众,切实为老百姓办实事、好事,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六,社会稳定,干部群众安居乐业。加强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努力开展争创“五好家庭”、“双文明户”、“精神文明户”等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大力打击了反动组织门徒会,确保了农村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二存在的问题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城西乡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仍然面临一些

7、新的矛盾和问题。 一农民问题 思想僵化。特别是年龄较大的农民仍然未摆脱封建思想、小农意识的束缚。 观念陈旧。小富即安、多子多福等思想在个别农民心中根深蒂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极不协调,给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带来了阻力。 技能偏低。绝大部分农民对农业新技术、新品种认识不足,掌握不够,影响了其快速致富。 部分贫困。该乡还有贫困户多户,占总户数的左右。 二,村级组织建设问题。 ,村社干部年龄老化,全乡经过换届和选举后,名村干部平均年龄岁,村支部书记最小年龄岁,最高年龄达岁,村干部年龄梯次不太合理。 ,村社干部文化程度低。村干部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仅占左右,仍然有是小学文化水平。 ,村干部后继乏人,发展党员困

8、难。农村经济基础的变化给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带来了新的挑战。用群众的话说:稍微有点出路的,都出去了。油榨村现有名党员,其中只有名党员在岁以下。原村支部书记颜福林因年龄偏大、组织能力较差等原因被免职后,党员中没有胜任村支书的合适人选,乡党委只好派乡社会事务办主任康钦勇去兼任该村村支书。 ,村级组织阵地建设差,办公经费无来源。全乡个行政村中,只有个村有村办公室,其余村连开会都是临时定在农户家;随着税费改革的深入,村级办公经费基本没有了来源。 三,基层干部方面问题 ,乡村干部工作压力大。各项目标任务重,工作上有压力;评价上的要求高,思想上有压力。 ,乡、村干部待遇低。乡干部除工资以外,政策性规定的津补贴

9、难以兑现,事业干部活工资无法保证,政策开口的奖金根本没有着落,导致干部怨言多。村干部根据职务和村的大小每月能拿到元的补助,社干部每年能拿到元的补助,在全县范围内算是比较高的,但就是与打工的相比,确实有些偏低。 ,干部的后顾之忧无法解决。乡上各种债务的利息未纳入财政预算,导致乡镇收支不平衡。乡干部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等单位筹集部分无法落实;村干部没有落实相应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问题解决难。 ,工作条件差。乡政府多个平方的办公场所还是年代石木结构老房子,破烂、陈旧;村级组织阵地建设缺乏必要的投入;村级组织没有必要的办公经费。 ,乡、村负债严重。乡上经审计局核定负债多

10、万元,每年多万元的利息产生了新的债务;全乡村级负债多万元。沉重的债务导致乡村日常工作运转困难。 四政策落实方面的问题 ,税的减少,退耕还林给乡镇的农税分成少,退耕还林面积越大的乡镇,形成的收支差口就越大。 ,农税历年尾欠和举家外出务工人员的农税无法收取和部分赖帐户的影响加大了农税的征收难度和各项政策的执行难度。截止目前,全乡仍有余万元的历年农税未能收取。乡村干部垫支农税情况较严重。 ,计划生育执法难,流动人口管理难。计划生育工作中管理以流入地为主,考核以流出地为主的矛盾突出。 ,乡镇工商各税的任务与税源差距太大。县上下达给不是征收主体的城西乡政府工商各税的任务是万元,而实际上城西乡每年只能收取

11、万元,剩下的万元的任务只有去买税完成。 五经济发展方面的问题 ,农业基础条件差。水源缺乏;乡村公路有但基本无法通车。全乡有村级公路公里,但能通车的仅公里,全乡水利设施能发挥作用差,有小一型、小二型水库各一座,因未完成配套,基本不能发挥作用。船坝村社,全社发展优质水果泸柑余亩,市场上能卖到元斤而且是抢货。因该村村级公路不能通车,每年多万斤泸柑全靠果农双肩挑公里的山路,到乡上乘公共汽车再到县城出售,严重影响了其产业化发展。 ,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推广体系不健全,农民农业新技术掌握不够,导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困难。该乡利用退耕还林发展经济作物麻竹亩,但是由于技术上的原因,高效益的作物却收益甚微。 ,随着

12、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加,农村青壮劳动力缺乏,土地普遍存在粗放型耕种。盐井村组户村民就有户举家外出,还有人部分外出务工,全社只有个劳动力耕种多亩土地,粗放型耕种现象严重。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对增加农民收入来说是一条重要的途径,但是,农民对土地依赖程度的降低,加之外出务工收入没有再投入到农业再生产,导致农业基础薄弱,农业增收乏力,给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带来一定的不良影响。 五稳定方面的问题 反动组织门徒会活动频繁,现在辖区内仍然存在。 三,建议 一对市、县的建议 ,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应与农村水利、公路相结合,并侧重于农村公路建设。加大对基础条件差的乡镇的扶持力度,在

13、项目和资金上予以一定的倾斜,为其快速发展“输血”,使其“有钱办事”。 ,县城至城西的通乡公路,城西段已动工修建水泥路,但县城至千佛寨段公路属县级旅游公路,现在路况很差,建议县上纳入县城建设总体规划,尽早建设。 ,城西乡团山沟水库渠系不配套,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建议县上尽快将其列入病害水库整治工程。 ,建议建立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日趋完善,应将建立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作为当前强化村级组织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认真解决村干部的后顾之忧。资金来源可采取各级财政出一点,个人出一点的办法,从而充分激发村干部的工作热情,使其“有心办事”。 ,大力实施村干部素质提升工程。着眼长远,加强对

14、村干部的教育和管理,积极开展村干部学历教育,做好村级后备干部队伍的建设工作,建立一支素质高、年龄梯次合理的村级干部队伍,着力增强村干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影响力。 ,建议将乡镇干部的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住房公集金、大病统筹纳入县财政统一预算。 ,努力化解乡村债务。 ,逐年改善城西乡的办公条件。 ,各级党政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县目标办对乡镇的综合目标考核办法要进一步完善,使其更科学,更切合实际。 ,建立和完善农业新技术推广体系,特别是要加强对村干部的技术培训力度并建立轮训制度,增强村干部带领农民致富的本领,引领农民走上富裕之路。 二,对城西乡的建议 ,进一步加强对农民群众的思想教育、法制教育和农业新技术的培训,着力提高农民的素质。 ,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积极发展党员,着力提高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乡域经济的发展。 ,进一步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继续加大对反动组织门徒会的打击力度,确保社会稳定。 “两服务”城西调研工作小组:范丹龚志林罗显君陈昌明吴明军杨德志 年月日 第10页 共10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