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学生口算能力的调查与分析(共11页)

上传人:文库****9 文档编号:209476895 上传时间:2021-11-1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学生口算能力的调查与分析(共11页)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一年级学生口算能力的调查与分析(共11页)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一年级学生口算能力的调查与分析(共11页)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一年级学生口算能力的调查与分析(共11页)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一年级学生口算能力的调查与分析(共11页)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年级学生口算能力的调查与分析(共11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学生口算能力的调查与分析(共11页)(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一年级学生口算能力的现状 育才小学 徐海燕一、 问题的提出口算能力是学习数学的基础,对学生今后计算能力的高低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从1950年教育部制定的(小学算术课程暂行标准草案)一直到现行的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多个纲领性的文件都指出要“重视口算”“加强口算教学”,足见口算教学的重要意义。 在口算教学中,一年级口算是最基本,最基础的。将直接影响到今后中高阶段的计算教学。一年级教材中,口算教学的比重较大,那么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刚进入小学阶段的一年级小朋友对于10以内加减法,20以内退位减法的口算教学掌握的怎么样?本文针对这个问题做了调查分析二、 调查过程与方法 实

2、验假设:(1)所选用的测试题包括一年级所学的10以内加减法,20以内退位减法的口算40题。(2)访谈调查主要是了解一年级各数学任课老师在口算能力培养方面遇到的困惑以及学生口算能力的现状。1、 调查对象与方法主要以测试和访谈的形式对小学一个班的学生进行试题测试,共40人,其中女生19人,男生21人;最后对班里随机抽取10人以及一年级各班数学老师进行访谈。2、 测试题的评析工40题,每题一分,满分40分,错一题扣一分。进行计时口算。3、 测试卷成绩统计(如表1、表2) 表1测试题得分情况分析表性别人数(人)平均速度错误人数(人)错误率男2114题/分7333%女1912题/分5263%总数4013

3、题/分1230%表2测试时间分布统计图 151614 1212 710686421-22-3大于2小于10 三、 结果分析1、 学生口算能力总体水平不高。测试结果反映,大部分学生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口算能力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提高。从表2可以看出来大部分同学只能够在每分钟完成13题左右。计算速度比较慢。从表1可以看出错误率达到30%,远远高于学科所规定的标准。据调查,20以内退位减法学生错误率比较高,如119错了2人,156错了3人,137错了1人很多学生会算成与答案接近的数。还有一部分学生是因为急于求速度,做题粗心把减法看成加法或者漏写数字。从表1中还可以看出:女生错误率较男生低。说明一年级女生

4、做题比男生仔细。总的来说,学生对本阶段的口算还不是很熟悉,口算能力总体水平较以前有所下降。2、 幼儿基础差异大,口算能力发展不一致一年级的学生,学习时间相差几个月,掌握知识的程度和能力的发展都有较大的差异。本次测试中,最快的学生完成40道题目只用了47秒钟,而且全部正确;最慢的一个却花了5分02秒,错了2题。据了解,在速度快的同学中90%是在幼儿园就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口算如5+3= 3+3= 2+3=,而慢的同学中有70%是在幼儿园里根本没有学过任何口算,一切要从0学起。这种情况在每个班都有出现,这就造成了班级口算能力的两极分化,差距越来越大。同时也给任课老师在平常的训练中带来一定的麻烦。3

5、、 只知然而不知所以然经过一个学期的观察发现,一年级中一部分学生的口算主要通过摆学具,数手指算出得数,计算速度慢,正确率也不高。很大一部分学生对算理的理解不过关,比如很简单的11-2= ,连续问了三个学生,都不能很准确的回答出来自己是怎么进行计算的。有些学生知道可以用“破十法” “看减法想加法”但很多人不能很好的说出为什么 用这种算法。只是被迫的接受知识,照着模式硬搬上去。据调查,现在口算教学的一个最大误区就是学生不注重对算理的理解,只是记忆性地接受算式的得数。这也跟很多任课老师的教法有关,有50%的一线教师认为口算简单易教,因此对教法不重视。教学时浮于表面,只重视口算的结果,而忽视算理的教学

6、和能力的培养。 4、 访谈结果的分析从访谈中发现,很多教师已经充分的认识到一年级口算的重要性,但却有很少的教师能真正把握口算实质,合理开展教学。其中一部分教师认为口算方法与笔算的方法是一致的,口算就是在头脑中再现笔算过程的表象以至于在教学中采用这样的方法。如159,先想59不够减,向前借4,得99=0,104=6。像这种笔算式的口算只有极少数优秀的学生能接受,大部分学生还是不能够理解。还有一部分老师在教学方法的时候太注重算法多样化,“还可以怎样算”成为老师问的最多的一句话。曾有一节教学20以内退位减法,出示167,在老师引导下学生出现了5种解决问题的算法。先算107=3,再算3+6=9先算16

7、6=10,再算101=9先把16分成7和9,再算77=0,0+9=9看减法想加法,想到9+7=16,所以167=9数手指,16开始一个一个往后退7个,16、15、149这么多的方法,肯定有好方法也有笨方法。而一年级的小朋友在方法优化选择上还是有一定困难的。由此可见,教师在充分尊重学生想法,提倡计算方法多样化的同时要引导学生在众多算法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是口算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所以如何合理开展一年级口算能力的培养成为很多教师研究的方向。 总之,一直被大家所忽略的一年级口算教学是至关重要的,实际上他有着很多值得我们去思考和研究的地方。特别是很多一线教师要充分重视,正确扎实的开展口算教学,真正为提

8、高学生的口算水平而努力。李祖功老师提出:1、20以内加减法是计算的基础。2、口算练习是提高计算能力非常有效的方法。3、练习的针对性;一天一组一组地根据问题练,问题越练越少。对这三点,我是深有感触的。在教学中经常碰到学生计算不熟练、计算容易出错、对计算产生枯燥感等问题,在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上,最初我也曾采用过题海战术、增加练习时间等方法,但都收效甚微。后来我向一些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将20以内的加减法算式制成卡片,一上课就进行五分钟的口算练习,如果有题目算错了,我就将这张卡片挑出来,最后再让学生练一遍,等到下一次进行口算练习的时候,首先练习出错的题目,然后在练习其它的题目。在学习乘法口诀后,我也如法

9、炮制。为了防止学生对计算产生枯燥感,每一次练习结束,我都根据正确率评选出优秀小组,奖励一颗小星星。在进行完一个阶段的训练之后,对学生进行一次口算能力测试,过关的同学就可以领到一张“计算小能手”的奖状。正如李祖功老师所言:贵在坚持。经过这样的坚持不懈的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确实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反思自己在培养学生运算技能方面的做法,有的与专家提倡的是基本一致的,有的是有较大差距的,如口算训练的材料基本上是平均用力,在口算训练的科学化、训练适时、适量、适度以及后续学习等方面还做得比较欠缺。专家的提醒是及时有效的,这也使我更加庆幸参加了这次的远程研修,加强了自己在教学方面的信心。2、如何重视口算教学

10、?口算也称心算,是一种不借助计算工具,仅依靠记忆与思维,直接算出结果的计算方式。口算基于个人对数的基本性质和算术运算的理解,口算不仅仅是笔算的基础,而是运算中独立的一部分,同时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很高的应用价值。因此,口算不仅有实践意义,而且是数感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口算可以发展高层次的数学思维,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具体落实“重视口算”的目标,应注重如下两点:(1)在数形结合中理解口算原理。数的运算,其实质是对现实生活中物体的个数进行运算,可以说小学阶段的每个算式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实例。在让学生理解口算的算理时,除了要与实际情境相结合,还要逐步过渡为数学的语言符号。案例3:“整百

11、数加、减整百数”的教学(北师大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二下第50页)首先创设“买电器”的情境:洗衣机500元,电冰箱1200元,电视机800元,电风扇160元。提出问题:“爸爸买一台洗衣机和一台电视机共花多少钱?”列式:500800。接着通过具体的人民币(都是面值百元)的呈现,引发学生思考:5加8等于13,500800=1300。然后又通过计数器演示:5个百加8个百是13个百,也就是1300。最后让学生叙说自己的思考和计算过程。这样的编排和教学,由具体实物(人民币)的操作过渡到半形象半抽象的计数器(算珠)演示,再通过学生在头脑中的表象运演,使学生逐步理解口算的算理(5个百加8个百是13个百,就是13

12、00)。这样的教学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思维逻辑。(2)科学合理训练,强化基本口算。在小学阶段的口算内容中,两个一位数相加与其思维相对应的减法和表内乘法与其相对应的除法是四则运算中的基本口算,俗称“四张九九表”,这“四表”是一切计算的基础,务必使学生达到“脱口而出”的熟练程度。为此,在口算教学中,除了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还要注重口算训练的科学合理。笔者调查了当前小学生基本口算能力的现状和错误分布情况,发现目前在低年级阶段有些老师过分提高口算的速度要求(有的要求学生每分钟算30道甚至50道),而中高年级则忽视基本口算训练,过分依赖笔算。要强化基本口算,首先应重

13、视基本口算方法的教学。小学生口算的方法一般存在三个层次:逐一重新计数借数数加算或减算按数群运算。在教学基本口算时,要重视让学生逐步掌握按数群运算的方法。所谓数群,是指学生在记数时能将最后说出的数作为所数过的一群对象的总体来把握。所谓数群计算,就是记数时不以某个物体为单位,而是以数群为单位,如两个两个地数、五个五个的数,等等。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在教学初期,为了达到算法指导下的正确计算,可不作计算速度的要求。其次,应注重退位减法与表内除法的思路教学。小学正处于“具体运算阶段”,思维的可逆性刚刚出现,只能进行初步的逻辑推理。而20以内退位减法和表内除法口算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的逆向思维。因此,教

14、学口算方法时,要特别强化退位减法和表内除法的基本思路(算减想加、算除想乘)的教学,以帮助学生掌握基本方法,同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再次,应注意口算训练科学化。要提供训练材料,选择训练时机,注意训练方法,考虑训练周期,做到适时、适量、适度。具体说来,一要注意加强课堂练习,采用讲练结合的方式及时巩固所学口算内容;二要注意练习的针对性,抓住难点反复练习,不能平均用力,甚至出现易题多练、难题少练的现象;三要注意练习形式的多样化,提高学生口算的积极性,避免简单的机械重复。算理直观与算法抽象曾有一些教师认为,计算教学没有什么道理可讲,只要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后,反复“演练”,就可以达到正确、熟练

15、的要求了。结果,不少学生虽然能够依据计算法则进行计算,但因为算理不清,知识迁移的范围就极为有限,无法适应计算中千变万化的各种具体情况。计算的算理是说明计算过程中的依据和合理性。计算的算法是说明计算过程中的规则和逻辑顺序。学生在学习计算的过程中明确了算理和算法,就便于灵活、简便地进行计算,计算的多样性才有基础和可能。不能想像一个连基本计算的原理和方法都模糊不清的学生怎能灵活、简便地进行计算呢?怎能会具有计算多样性的能力呢?因此,在计算教学中重视算理和算法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现在,在计算教学中老师们都十分重视让学生理解算理,特别是让学生在直观形象中理解算理,让学生不仅知道计算方法,而且知道驾驭方法的原理,既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算法多样与算法优化数学课程改革实施的初期,大家对“算法多样化”感觉很新鲜,计算教学一改过去“教材选定算法 教师讲解算法 学生模仿算法 练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