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三毕业班语文常考点归纳变式08 信息类文本阅读之(新高考原卷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209398675 上传时间:2021-11-09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1,010.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高三毕业班语文常考点归纳变式08 信息类文本阅读之(新高考原卷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2022年高三毕业班语文常考点归纳变式08 信息类文本阅读之(新高考原卷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2022年高三毕业班语文常考点归纳变式08 信息类文本阅读之(新高考原卷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2022年高三毕业班语文常考点归纳变式08 信息类文本阅读之(新高考原卷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2022年高三毕业班语文常考点归纳变式08 信息类文本阅读之(新高考原卷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高三毕业班语文常考点归纳变式08 信息类文本阅读之(新高考原卷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三毕业班语文常考点归纳变式08 信息类文本阅读之(新高考原卷版)(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08 信息类文本阅读之选择题专题导航目录常考点01 信息筛选1常考点02 材料概括分析7常考点03 分析图表11常考点04 理解概念外延15常考点05 分析给出的论据20拓展常考点 信息类文本阅读24常考点归纳常考点01 信息筛选【典例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若是让我们来讨论一下什么是乡愁,回答可能是这样:乡愁是对于“故土”地理空间的“情感”,是对已经逝去的文化岁月、生活方式的追忆、留恋和缅怀,是对家园“未来”的期望。乡愁一定与我们每个人的故乡相关。故乡是我们出生的地方,也是通常所谓的父母之邦,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我们每个人的文化和精神家园。在这个文化和精神的家园里,我们感

2、觉到了真实的自我,得到了一种身份。以这种身份存在,我们心安理得、自在逍遥。说文解字云:“愁”者,“忧”也,从心。“愁”的本意是心里牵挂着什么。从本质上看,乡愁是一种源自主体体验的情感。当人们的心灵之家遭遇变故、文化受到破坏时,人们内心就会产生一种惆怅、失落的情绪。离别的黯然神伤,团聚的归根之乐,侨居的怀念之思这些具体的怀念,根植于内心。它们在人们内心真情呈现,于是便有了乡愁。林海音的城南旧事之所以能触动大家,让大家感受深刻,是因为旧时北京的城南,在她的笔下栩栩如生般地展现出它独有的风采,并且其中蕴含着林海音浓浓的乡愁。通常而言,对于乡、国,人们皆有一种眷恋。尤其游离于乡、国之外的游子,更是容易

3、产生深切的怀乡之情。一个人若无内在怀乡的情愫,则眼前之物虽视之,却若无所视。只有在内心生起了怀乡的情愫,则于外在客观方面,如一草、一木、一花、一叶,方能于其中兴起怀乡之情!正因为乡愁根植于心,故能随感而发,引发回归精神家园的冲动。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乡愁越来越成为现代人心中挥之不去的痛。时代发展,社会进步,城市化是必然趋势,但随着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人们物欲的过度膨胀、扩张,导致古朴的乡村及其文化遭到破坏,民德归厚不复存在,民风浇薄,文化记忆、家族观念、风俗礼仪等维系人们情感寄托的乡土观念,日渐式微。人们心中的美好记忆随之破坏,引发人们浓浓的乡愁。城市化与乡愁,就像两根相互缠绕的绳索

4、,在现代人的心灵中起伏。虽然城市化带来了物质文明的高度发达,但这并不能安顿好人们的精神家园。所以乡愁中隐含了一种人们带着乡愁追寻自我生存与生命意义、追寻诗意栖居的精神家园的美学意义。那我们怎样才能既拥有现代化的生活,又保存乡土的脉脉温情呢?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伴随着物质文明的进步,我们要有意识地加进人文的关怀,使人们的“乡愁”得到疏导。不能只服从社会市场的法则,只关注物质层面的富足,这样对人们的心灵和精神生命,会造成一种戕害。倘若城市化能与人的生命呈现、成长相关联,那在很大程度上就会缓解人们的“乡愁”之苦。所以在城市化发展中,要赋予其新的人文内涵,重建城市与人类情感桥梁,将世世代代的延续、风土人

5、情的继承,承载于城市环境之中,实现鲜活的历史延续、人类精神家园的回归。这样,在不久的未来,既会有我国城市化的康庄大道的畅通,也会有人们内心深处乡情小路的延续。(摘编自章伟文城市化、乡愁与精神文化之原乡材料二:乡愁记忆既能对游子产生一种无声无形的磁力,也能够让栖居者与返乡人找到精神的原点与起点。相比大城市,小城镇拥有尺度紧凑、生活节奏慢及地方特色鲜明的优势。然而,随着城镇化、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及小城镇产业、空间、社会结构的变迁,歌曲小城故事中的乡愁记忆及其载体也面临着巨大挑战。笔者进行的一项关于“乡愁记忆”的问卷调研结果显示:家乡变迁后人们感觉最失落的是“曾经熟悉的街道”;当问及“是否愿意再回到家

6、乡生活和工作”时,只有约30的人选择了“愿意”。乡愁不能仅成为封存在记忆里的“一幅画”,更不能沦为春节返乡的一种“乡痛”。那么,“如何让乡愁记忆成为小城镇特色发展的引擎”?普通的小城镇有着巨大的城镇化潜力与转型创新发展机会,应立足不同的主体与客体,深度挖掘乡愁记忆要素,将乡愁记忆资源融入小城镇未来的总体布局中。坚持守住底线,充分挖掘小城镇的物质文化基因,保护好独有的地理禀赋、自然风景与文化资源,守住乡愁的底线。保留好特色老街,构建好小城镇的记忆坐标系,让游子回家有熟悉的方向感与曾经拥有的年代感。保护好有代表性的住宅,有故事的活动场所(集市、庙会等),保存好一系列主题鲜明的记忆坐标点,让生活在其

7、中的人们有归属感与自豪感。打造创新引擎,在宏观层面的总体布局中,应正确协调好新区与老区、工业区与居住区的关系,对乡愁特色资源有干扰影响的建筑、产业或项目,应明确处理措施。充分利用各种情景模拟分析来详细制定距离、形态、流线、景观等相关规则,以期在开发利用文化资源的同时将干扰乡愁的载体要素最小化。以“乡愁”为着眼点引导小城镇特色发展,需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基于乡愁记忆的城镇保护与发展是一个渐进过程,不要盲目求快、求大、求高,而要远近结合,量力而行。(摘编自陆邵明乡愁记忆:小城镇特色发展的引擎)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故乡”让每个人能够感觉到真实的自我,得到身

8、份,因此它是每个人的文化和精神家园。B乡愁在本质上是一种源自主体体验的情感,它与外在的客观环境没有直接关系且不受影响。C城市化带来了物质文明的高度发达,但这并不意味着人的精神心灵问题可以相应得到解决。D调研结果显示大部分人不愿回乡,说明随着城镇化不断推进,他们对家乡已经没有感情了。【技巧点拨】“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常见设错方式 1.说法太过绝对。与文本内容相比,题目选项的说法太过绝对,如使用“只要就”的句式、使用“就能够”“没有必要”“无须”等词语,造成选项表述的意思与文本内容有偏差。2.强加各种关系。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从复句关系来看有并列、因果、条件、递进等;但一个语段(句群)中的每个语句

9、之间未必都有这种复句关系,也可能只是解说、诠释等。而选项故意把原文中的两个无关联的句子加上复句关系,造成强加关系的错误。3.偷换概念。命题者在阐述某个概念或相关文意时,故意弄错对象,或将两个概念的内涵进行改变、调换或混淆,以此来迷惑考生。因此考生在阅读选项时,要注意比对原文,看选项的陈述对象与原文句子的陈述对象是否一致。4.以偏概全。选项往往会把局部的内容当成全部的内容、把次要方面当成主要方面、把事物或概念的一个角度当成所有角度、用个别代替一般等,使考生判断错误。 5.遗漏限制性成分。一个语句的定语、状语等是对主语、宾语或者谓语起修饰限制作用的,一个短语中的修饰限制语是对中心词进行限制的,转述

10、一句话时如果忽视了表示范围、频率、程度等修饰限制语就会造成语句意思的变化。【变式演练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近来,舆论场中出现一种论调,认为“粮荒”有可能来袭。这种对中国粮食安全的担忧,有几个现实的背景。今年新冠疫情爆发后,包括东南亚、欧亚联盟国家在内的部分国家对粮食出口采取了限制措施,中国粮食进口依存度较高的一些国家疫情形势严峻,再加之前一段时期国际市场大米价格出现一定幅度的上涨,共同推高了一些人对中国海外粮食供应链的忧虑。再者,今年以来疫情和洪涝灾害的发生,确实对局部地区的粮食生产造成了一定影响。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发展粮食生产,特别是今年的早籼稻最低收购价提高,向

11、社会发出“生产”的信号,引发“粮食不够”的猜测。虽然今年我国夏粮大丰收,但据有关部门统计,截至目前,夏粮收购量同比减少,这一消息也让一些公众作出“粮荒”的判断。其实,产量的增长和收购量的下降不矛盾。收购量的减少,主要原因是农民预期收购价将继续上涨而产生惜售心理,导致交粮进度较慢。公众关心粮食安全并无不妥,但大可不必焦虑或恐慌。当前中国的粮食安全是有十足保障的。从根本性的保障来说,中国粮食年年增产,自2015年起,中国已连续5年粮食年总产量稳定在13000亿斤以上,其中稻谷、小麦当年的产量均大于当年的消费量,累计库存量不断增长中。至于玉米、大豆、高粱等饲料粮,今年上半年,中国进口量也是呈同比增长

12、态势,市场供应有保障。除了粮食以外,中国其他的食物供应,如禽肉蛋奶、蔬菜水果也非常丰富,食物来源多样化有保障。今年夏粮大丰收,目前来看,秋粮也有丰收的牢固基础,这进一步加大了粮食安全的系数。中国粮食安全当前是有保障的,但从长远来看,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短板,需引起高度重视。中国耕地保护面临的形势比较严峻,未来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仍将继续,势必将占用一部分农田,就需要我们加强耕地保护、落实好耕地占补平衡等政策,进一步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来提高土地生产率,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我们的粮食生产结构和需求结构尚不相适应。目前我国稻谷和小麦的产量和储量不成问题,但细分类目中的优质大米和专用小麦数量存在缺

13、口。在粮食安全上,“量”的问题解决了,下一步要往优质化的方向发展。对此,要进一步深化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改革,加大市场对粮食种植结构调整的引导作用,把优质优价落到实处。未来中国粮食供应对外依存度仍将上涨,我们要持续促进粮食尤其是饲料粮进口来源的多元化,“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或可向有粮食生产和贸易增长潜力的国家,持续、均衡、缓慢释放中国进口增长的信号,使得潜在对象国有空间和时间对中国的需求增长作出反应,从而提高全球供应链的稳定性可靠性,同时也可避免中国大量进口对国际粮食贸易造成干扰。日前,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强调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从道德层面讲,这种敬畏自然、尊重劳动的价值选择当然

14、值得我们提倡和坚守;从现实层面看,减少粮食浪费,实际上也相当于减轻了粮食供给的压力。对于粮食安全,我们要高度重视,但也要保持定力。对内,我们要保持市场化的定力。坚持市场化改革,是中国粮食生产取得长足进步的一条根本经验,这一方向和道路我们应继续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对外,我们要保持全球化的定力。“适度进口”是新粮食安全战略的组成部分,不仅现在是,而且未来也将继续是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积极因素。为此,一方面要继续推动进口来源多元化;另一方面要加快培育大型跨国粮商,提高对粮食供应链的掌控能力。(摘编自叶兴庆恐惧“粮荒”大可不必,长远保障宜先筹谋)材料二:米饭整碗倒掉、菜肴只动了几口就扔在一边在中国,大大小

15、小的食堂和餐厅中,这样的场景天天上演。一个规模不大的中型食堂,仅一天收集的残羹剩饭重量就能达到几十公斤,一年下来就有数吨食物被白白扔掉。而相比于食堂,餐馆内的浪费现象则更为普遍、严重。北京一家连锁餐饮企业内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一般桌餐的浪费最多,差不多每桌上剩下的食物总量在三分之一。”2018年,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和世界自然基金会曾联合发布中国城市餐饮食物浪费报告。课题组从2012年起,在北京、上海、成都、拉萨4个代表性城市的366家餐馆开展了大量实地调研。调研发现,中国餐饮业人均食物浪费量为每人每餐93克,浪费率为11.7%,此外,大型聚会浪费则达38%,而学生盒饭有1/3被扔

16、掉。从场所和群体来看,大型餐馆、游客群体、中小学生群体、公务聚餐等是餐饮食物浪费的“重灾区”。报告指出,经初步测算,2015年中国城市餐饮业仅餐桌食物浪费量就在1700万至1800万吨之间,相当于3000万至5000万人一年的食物量。(摘编自张明月关注世界粮食日:隐性饥饿挑战严峻、餐饮浪费仍严重)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部分国家受新冠疫情影响,粮食生产受到冲击,故而限制粮食出口,这就加重了一些人对中国海外粮食供应链的忧虑。B我国连续多年的粮食消费量小于当年的粮食产量和进口量,粮食的累计库存量不断增长,粮食的供应有良好保障。C向有粮食生产和贸易增长潜力的国家持续释放中国进口增长的信号,有利于粮食供应链的稳定从而保障我国粮食安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