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欣赏教学中的真实与“逼真度”(李道勇)

上传人:gg****m 文档编号:209335420 上传时间:2021-11-0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61.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术欣赏教学中的真实与“逼真度”(李道勇)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美术欣赏教学中的真实与“逼真度”(李道勇)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美术欣赏教学中的真实与“逼真度”(李道勇)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美术欣赏教学中的真实与“逼真度”(李道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术欣赏教学中的真实与“逼真度”(李道勇)(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美术欣赏教学中的真实与“逼真度”一、问题的提出浪漫主义画家德拉克罗瓦曾在日记里记述自己观看一幅作品后的感受:当 席里柯在画他的梅杜莎之筏时,允许我去看他的工作,它给我这样强烈的印 象:当我走出画室后,我像疯一样跑回家,一步不停,直到我回家为止。为什 么德拉克罗瓦面对那幅画时会有如此的疯狂?我们不妨这样设想:一方面是因为 席里柯画得确实很好,另一方面是因为德拉克罗瓦看见的是原作,或许在旁边还 有席里柯进行讲解。如果当时德拉克罗瓦只是看见美术教材里的一个小图片,又 会怎样呢?我们再看另一个例子。陈丹青在东南大学做过一次演讲,他说二十年前为什 么去到纽约?他回答不是为了移民、发财,而是为了到西方开眼

2、界,看看油 画经典的原作。当我走进纽约大都会美术馆,上下古今的西方油画看也看不过来, 可是没想到就在那里,我从此开始了中国艺术中国文化的启蒙。同时,他还说: 绘画是视觉艺术,看不到真东西,一切都是空谈,就像一群聋子在那里谈论音 乐,可是我们全国上下的千万名画家和更多的艺术爱好者,居然也就空口谈艺术, 谈了半个多世纪,而像我这样的无知,今天还要给无知的学生去上课。显然, 陈丹青是在参观美术馆、博物馆,观察到艺术品原作后才有这样感慨的。陈丹青 的话不能不引起我们美术教师的思考:当我们习惯使用教材和书本,日复一日地 讲解美术知识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也在空口谈艺术?然而,现实中有多少美术欣赏课能在美术馆

3、、博物馆上?又有多少美术欣赏 课能由艺术家来执教?如果做不到这样,美术欣赏课堂应该怎样去上?我们需要 怎样做才能达到或接近作品的真实?以往的美术欣赏,比较侧重在视觉上探讨艺术作品,这本来没有什么错,可 是艺术作品还有其它重要的特征,如材料、大小、位置、环境等因素,甚至有些 作品中的色彩还会因天气、时间、温度的不同而出现微妙的变化。如果忽视这些 特征就难以对艺术作品作全面的了解。例如北京的故宫、洛阳龙门的石窟以及众 多的艺术作品,如果我们没有到现场,而只是在邮票上欣赏,虽然也能获得一些 知识,但显然我们难以获得这些艺术作品在环境中那种巍峨的气势和崇高的精神 体验。因此,我们需要对艺术品进行直接观

4、察,才会有真正的艺术体验。说到这里,我们不会否认原作在美术欣赏中的作用。虽然我们可以从图示或 复制图片获得这些视觉观念,但与真实视觉体验还是有一个距离和程度。如果教 师对学生说美术就是这个样子,那无疑是一种误导和欺骗,其严重的后果可 能就是:在许多人眼里,美术作品和它们的印刷品是划等号的,尤其是对于中小 学生而言。如果他们的欣赏能力仅仅依靠那些复制技术上的作品,那么他们就会 造成一种错觉:人类文明的缩影,最杰出的精神产品,最优秀的传统文化,只不 过是课堂上的那个样子,没有什么值得敬畏的。二、美术欣赏教学的逼真度尽管中小学的美术欣赏作品在很大部分上来源于复制,但在使用上却有程度 上的区分。例如,

5、使用幻灯片投影显然要比单纯利用教材讲授的效果好一些,因 为图片经过放大处理给观者的感觉已经发生变化;一幅印刷精美,色彩、尺寸等 与原作接近的作品,显然会比一般的图片要来得真实;有些作品装上镜框放置展 厅后,其观赏效果远比放置画架上要精彩。这说明,作品经过处理、包装以及融 入某种背景环境后,其效果是不一样的。按这样的说法,我们是否可以利用这些 影响因素改善我们欣赏课堂?在这里,我们不妨提出一个逼真度概念。逼真度是西方哲学中的一个概念。我们知道,假如有两种都是正确的理 论在解释同一个事物,但是,经过比较我们发现第二种解释要比第一种解释更好, 这说明第二种理论更加接近真实(或真理X同样,在美术欣赏中

6、,不同的教学 方法和教学内容都是可以比较的。我们说一种方法比另一种方法更加优秀,这个 评判的标准就是教学方法或者途径是否能更加接近真实的美术。随着美术教师对课程资源的不断开发,随着经济上的不断改善,美术欣赏也 有条件逐渐走向真实。例如,有的教师利用网络幵始美术欣赏课堂与美术馆互动 教学的探索,有些美术教师创造条件带领学生参观美术作品展览,有些学校开展 了艺术家驻校、大师进课堂计划,甚至有的学生还有机会走出国门,到著 名的美术馆一睹原作的真容。行文至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美术欣赏教学时逼真度实际上就 是有效教学的具体表现,要实现美术欣赏课的最佳效益,并不仅仅取决于经济上 的条件,还取决于教

7、师对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以及教学方式上的改变。不过, 也有人会说,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大多数学校是不可能做势r艺术家驻校、大 师进课堂或者直接到美术馆看原作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怎样开展美术欣赏 教学呢?三、美术作品逼真度的教学策略虽然很多学校存在物质条件的限制,难以实施真实作品的美术欣赏教学,但 是通过努力依然可以达到美术作品的逼真度。这些教学形式主要有:背景诠 释;视觉比较;合理解读;强化体验并注重语言表达的丰富性;以素材多样化丰 富作品呈现方式。(一)背景诠释任何美术作品都不是孤立的,一件雕塑作品,它可能会与当地环境、周围景 物结合;一件油画作品,它也有产生的背景,这坚背景可能是画家的身世

8、经 历,可能是他人的影响。所以,我们读画不仅仅是看作品本身,还应该看到作品 背后,这样才可能接近作品的真实。同样,我们在介绍作品时也要注意结合 这些背景进行分析。这些背景知识是:作品的位置、尺寸大小、材料、作者 的评价等等例如,i我们讲述梵高的夜晚室内咖啡座时,教师不妨引用梵高给他兄 弟的信,他在信中描述了他想在这幅画中反映的体验y我画夜晚室内咖啡座 是想表现一种想法,即所谓的咖啡店就是让人沉沦、发狂和犯罪的场所。可见, 如果没有这些背景介绍,仅仅是观察画面本身,即使在原作面前难以察觉作品所 要表达的真实。(-)视,觉比较为了让学S理解作品尺寸对美术作品欣赏的影响,教师可以准备多幅不同尺 寸的

9、同一作品的复制品让学生进行比较。面对着实际大小的作品,学生就会有更 深刻的感受:看惯了小方块的作品,当有机会看见原来的尺寸时,才能切身 感受到作品的磅礴大气。而有时又会惊讶于作品的精细,学生会说,在这么小的 画上,画家怎么能画得这么细致?其实,这就是作品的背景知识在影响着学生的欣赏态度。(三)合理解读美术作品都附带着一些文字解释。虽然文字解释只是一种历史或心理学上的 贡献,但是有些解释能丰富我们的想象,增进我们对作品的理解。但是文字的解 释终究无法替代作品本身,而且众多的解释版本有些并不准确。当我们在选择教 学内容的时候,是倾向于故事性的内容,还是倾向于历史?如果只是凭着一些故 事、传说,而不

10、是根据历史的真实情况进行教学,就容易犯人云亦云,以讹传讹 的错误,而这种情况在教学中并不少见。因此,对作品的文字解释,我们不能仅 限于一些普通的版本,教师在面对作品时还需要进行深入的比较研究,寻找出一 个合理的解释。(四)强化体验并注重语言表达的丰富性美术欣赏是一个内心的审美体验过程。既然是体验,就必须花一定的时间。 美感不是一瞬间的感觉,而是通过联想和想象逐步内化和丰富的过程。同样一幅 作品,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即使是同一个人,体验时间的长短也有不一样 的感觉。某位教师用不同的方式上同一节课,出现了不同的效果:第一次讲课的时候, 教师以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欣赏米罗的一些图片,阅读了有关米

11、罗的文字材 料,但是很少给学生体验作品的机会。结果学生对米罗的画认识并不清楚,有的 还没有来得及看清楚图片就开始了创作的活动。第二次讲课时,教师增加了学生 的体验时间,不仅用实物投影仪播放作品给学生看,还让学生用一个词表达自己 对该画的感受。学生的积极性很高,纷纷说出了神秘、挚着、天真、幸 福、愉悦等词。接着,教师又让学生在小组里看图片,进行讨论活动,结果 学生发表感想和创作的质量都明显高于第一次。在这里我们看到,体验和表达是两种不同的方式,体验可以是直觉的、个人 的,但是表达却需要借助某些词汇和句子,这些方面也是美术欣赏的重要学习内 容,因为掌握丰富的语汇有助于表达自己的真实体验。(五)以素

12、材多样化丰富作品呈现方式前面几种美术欣赏教学形式,侧重点是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上的改变,其 实,素材的变化也能极大改变学生欣赏作品的态度和感受。一些教师在欣赏课上, 将地方特色的艺术品实物带到课堂,还有的教师面对匮乏的教学资源,自己制作 教具,用临摹的美术作品作为课堂欣赏的材料,这样也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四、结语美术教育的终极价值在于以美育人,在中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对作品逼真 度的还原,就是对所欣赏美术作品的真实追求,尽力帮助学生萩得审美的深刻 体验。为什么美术作品真实如此重要?因为欣赏教学是看的艺术,艺术的真 实性直接影响着欣赏力。当艺术作品臻于最大限度的真,美术教育方能 达到至美至善的境界。参枣文献吴志达:德拉克罗瓦,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7页。陈丹青:退步集,广丙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6页。侯令:美术教育和人文精神的涵养,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62-63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