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权管理:相信下属不要凡事自己来

上传人:菲*** 文档编号:209328894 上传时间:2021-11-0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6.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授权管理:相信下属不要凡事自己来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授权管理:相信下属不要凡事自己来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授权管理:相信下属不要凡事自己来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授权管理:相信下属不要凡事自己来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授权管理:相信下属不要凡事自己来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授权管理:相信下属不要凡事自己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授权管理:相信下属不要凡事自己来(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授权管理:相信下属,不要凡事自己来 经济学讲究分工,就是说让每个人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至于不擅长的事情就让别人去做,这样互补,自然会让大家都获得更高的收益。 管理工作中也是如此。一个好的管理者并不一定什么事情都过问,不一定什么事情都亲自完成,每个人的能力和时间都是有限的,凡事自己来、完全不靠别人帮助的人是走不了多远的。凡事坚持独立完成虽然会让你有成就感,但你可能要为此付出双倍甚至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而且有时还存在一定的风险。所以,要想让自己成为一个成功者,就要避免凡事自己来。应当学会适当的分权,让员工学会自我管理,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让他们自动自发为企业做出贡献。 凡事都自己来的管理者一定不是

2、好的管理者。虽然事必躬亲是负责人敬业的表现,但是假如事不分大小都自己过问,就会分散自己的精力,到头来什么都管不好。管理大师曾说:“有人告知我他一周工作90小时,我对他说,你完全错了,写下20项每周至少让你劳碌90小时的工作,认真端详后,你将会发觉其中至少有10项工作是没有意义的,或是可以请人代劳的。”对于领导者来说,“凡事都自己来”明显不是一个好的习惯,这说明他们不能充分信任下属,他们只看得见下属的短处,却看不到他的特长。 “每一件事情我不经手就一定会出差错。”这是许多老板经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也是他们引以为傲的一件事。事实上,这往往是老板自己造成的后果。假如老板事不问大小皆要亲自参与,他的下

3、属怎能独立呢?无法独立的下属自然出错的机会就大,特殊是当事必躬亲的老板不在场的时候。不期望永久处在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的人,大多不会选择一位不懂得授权的老板。除此之外,真正的人才也不情愿追随一个“凡事都要自己来”的老板。有创意、有胆识的人才也绝不期望老板常随左右。所以,要想成为一个好的领导者就要懂得如何授权,千万不要有凡事自己来的想法。授权,是一门领导者必修的功课,让合适的人去做合适的事情,而领导者只要做好监督管理就可以了。 在一家化妆品生产公司的生产线上,过来参观的主管观察调色师正在调口红的颜色,走过去任凭说了一句:“这口红好看吗?” 调色师“嚯”地站起来:“第一,亲爱的经理,这个口红的颜

4、色还没有完全定案,定案以后我会拿给你看,你现在不必担忧。第二,经理,我是一个专业的调色师,我有我的专业,假如你觉得你调得比较好,下个礼拜开头你可以调。第三,亲爱的余副总,我这个口红是给女人擦的,而你是个男人。假如全部的女人都喜欢擦,而你不喜欢没有关系,假如你喜欢,别的女人却不喜欢,那就完了!” “对不起,对不起”主管知道自己的问话有些不妥,连声赔礼。 作为团队的领导,假如管得太宽,凡是横加插手,就会影响下属的心情,让他觉得你不信任他,工作起来也缺乏主动性,不情愿多思索,成就感也不多。术业有专攻,就将那些自己无法完成的任务交给最擅长的人去做吧!只要结果是让你满足的,过程如何,就不要事必躬亲的过问

5、了,小事上糊涂一些,会让大家都更自在。 授权他人后就完全忘掉这回事,绝不去干涉。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一个成功的领导者总是最大限度地利用其下属的能力,并全力支持而不是干涉下属。权力的适当下移,会使权力重心更接近基层,更简单激发下属人员的工作热忱。大量的实践证明,领导者抑制自己干涉的冲动反而更简单使下属完成任务,同时这也是区分将才和帅才的重要标志之一。领导者权力运营的最佳手段是抑制而不是放纵自己的权力,且职位越高越应如此。管理者是带领下属实现目标的人,不是通过个人能力实现目标的人;是最大限度挖掘和调动下属积极性的人。既然已经授权给了下属,就要相信自己的眼光,相信他能把工作做得

6、很好。 史蒂夫鲍尔默曾给微软经理这样一条忠告:“不要什么事都做。你的任务是计划、组织、掌握、指挥。”关于史蒂夫鲍尔默的授权艺术,微软公司前全球副总裁李开复博士曾这样评价道:“史蒂夫鲍尔默,微软的首席执行官,是近年来对我影响最深的人。几年前的鲍尔默就像个坚决的老板,凡事喜欢一手抓,而且,总是在最前台鼓舞士气。做了首席执行官后,他放权给公司七大部门的负责人,不再做每件大事的最终打算人,加快七个部门负责人的成长。他不再做一个最有煽动力的拉拉队员,而是一个幕后的教练。他把自己对竞争对手的研究转换成对人才的研究。鲍尔默的行为对我很有启发。在我对任何要求回答我做不到之前,我总会想到鲍尔默可以做到,我为什么

7、不试试?他这个榜样帮助了我的成长。” 除了授权和激励之外,领导者还有一个好方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那就是让员工参与到工作中来,比如设计团队目标、规划蓝图等等,每个人都会支持他参与创造的事物,因为只有参与进来,切身感受到事物的发展、了解发展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才能够把自己当作是其中的一分子。美国阿肯萨斯大学教授莫丽瑞珀特曾做过一个试验: 将一个公司的员工分成两组,分别被称作参与组和限制组:参与组的特点是战略远景清楚,在制定战略决策时员工参与度高,该员工高度认同战略决策等;而限制组的特点是战略远景不明确,战略决策制定的参与度低,战略决策缺乏认同等。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看,结果显示:工作满足度和组织参与

8、度与企业的参与性文化亲密相关。参与程度高的那一组表明,对战略决策的认同性是工作满足度的最重要因素,而对战略决策的参与性是组织参与度的最重要因素。 在这项研究的基础上,瑞珀特教授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企业只有为员工供应明晰的战略远景,加强员工对战略的认同,增加员工参与设计不同阶段的战略流程的意识,企业才能从中受益。这就是著名世界的参与定律。 参与定律告知我们,只有当员工参与了公司的决策和管理后,才能对企业产生认同感和很高的满足度,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自己的工作热忱。同样,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关心他创造的事物,与其苦口婆心劝告别人接受某种既定的事物,不如吸引他参与共同创造的过程,这样他自然而然的就可以接

9、受了。 参与,本身就是一个机会公平的表现。让员工与领导者以及员工与员工之间都成为伙伴,会大大增加交流的机会,克服交流的障碍,员工可以时时参与企业的决策,最起码时时知道企业的动向,通过参与,充分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从而增加了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 授权也好,参与也好,管理者一定要做最终的掌控全局的人,这样才能把握好方向,不至于出现大的偏差。假如管理者一味放任,员工就没有了约束,这样的管理者虽然没有独揽大权,但是也做不好大事。一个寓言故事很好地解释了这一点: 狐狸整日窥探着佃农的鸡群,可是由于鸡舍设计得很严密,根本无从下手,所以尽管狐狸很狡猾,眼下还无法伤害到那些家禽。鸡群、看门狗包括主人都认为鸡舍

10、再安全不过了,可以高枕无忧地睡大觉。 可是不幸的事最终发生了,在一个皓月当空的夜晚,佃农忘了关鸡窝的门。趁佃农一家包括鸡狗在都昏昏大睡时,狐狸潜入了这窥伺多时的地方。一夜之间,杀死了不少鸡,还偷走了一些。天亮了,人们走到鸡窝前发觉,死禽遍地、鲜血淋淋,惨不忍睹。 佃农沮丧而又无可奈何,一个劲地骂看家狗,说它没用,该死,不合格。 “亲爱的主人啊,您是一家之主,鸡的存亡与您亲密相关,连您都不留心照看鸡窝是否关好,只顾自己睡觉,您又怎么能要求我耽搁睡眠时间来替您操劳呢?要知道鸡的存亡根本与我毫无利害关系啊!” 狗的回答一针见血,佃农立刻哑口无言。 管理者对企业的感情确定高于员工。你可以把许多事委托给

11、他人去做,但关键问题一定要自己亲自解决或亲自过问。这样做不是怀疑下属、不信任他人,而是为了做到万无一失。这么说或许与用人不疑矛盾,然而事实上并不是如此。无论怎样授权,最终的一道屏障始终是领导者和全部者。对于任何人,都不能一百个放心,不管多么得力的下属,记得在授权时永久给自己留一颗心,小事一定要糊涂,但大事千万糊涂不得! 授权、合作、参与、激励这些都是管理者的关键词,一个好的管理者需要把握一些经济学的分工技巧,让合适的人去做合适的事,放权之后就不要任凭干涉,但要准时过问关键问题,把握大方向,这样才能做好领导工作。即使有三头六臂,你也未必能够在现代商场激烈的竞争中胜出。凡事自己来,那就只能有苦自己吃。走出自己的小圈子,才能融汇到社会的大海洋里!做一个会管理、会放权、会掌握的好领导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