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流感,只敲发展中国家的门

上传人:gg****m 文档编号:209328186 上传时间:2021-11-0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9.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禽流感,只敲发展中国家的门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禽流感,只敲发展中国家的门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禽流感,只敲发展中国家的门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禽流感,只敲发展中国家的门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禽流感,只敲发展中国家的门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禽流感,只敲发展中国家的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禽流感,只敲发展中国家的门(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禽流感,只敲发展中国家的门新年伊始,禽流感的警钟不断在人们耳畔回响。 印度尼西亚4名患者两周内不治身亡,越南的动物疫 情蔓延至8个省份,泰国卫生部在出现人、禽病例后 设立了 “作战室”,24小时监测病毒动向,韩国甚至 出动了军队完成疫区的扑杀和隔离任务。与此同时, 我国安徽确诊一例人感染病例,香港发现一只死鹰呈 H5N1阳性后劝停放生野鸟的佛教仪式,日本则确认时 隔13个月禽流感再次爆发。面对星星之火、燎原之势的禽流感疫情,刚刚上 任的世界卫生组织(WHO)总干事陈冯富珍提醒: “H5N1病毒给家禽业带来了史无前例的巨大损失,感 染者多一半失去生命。我们一定要加强防范,保持警 惕。”根据WHO

2、网站上每周更新的禽流感病例数据, 只要略加分析就不难发现,H5N1病毒偏爱发展中国家 特别是东南亚地区。目前,5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生了动物疫情和人感染病例至1月15日,267例患者中,中国、印尼、泰国和越南占了总数的82%;在死 亡病例中,印尼和越南的合计数字是总量的2/3。WHO 这份国别统计表上不见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名字,禽流 感似乎与国家的发展水平关系密切。如果将禽流感命题为发展问题,可以从防控工作 中找到大量论据。走私疫苗的背后1月7日,泰国的英文日报曼谷邮报刊登了 泰国警察查获3名曼谷居民走私中国禽流感疫苗的消 息。警方称3名走私者隶属于一个禽流感疫苗走私集 团,该集团多次向国内走私疫

3、苗。泰国政府禁止使用 禽流感疫苗,但是家禽饲养者通过走私渠道为家禽免 疫已经不是新闻了,这种情况在北部省份尤为突出。笔者看到这篇报道时正在泰国北部城市清迈采访 禽流感问题,于是就此事询问了当地地方卫生部门的 一名高级官员。该名官员拒绝透露姓名,但是同意笔 者引用其意见。疫苗使用是个有争议的问题,一些养殖户和专家 认为免疫家禽可以保证家禽不发病、不死亡。而一些 病毒学家认为,使用疫苗会导致病毒加快变异,继而 引发大面积疫情爆发。实践中的确出现过这样的情况: 免疫的家禽虽然不发病,但是携带、排出病毒。清迈的卫生官员说,目前的疫苗并不成熟,免疫后不发病 的家禽如果传播病毒,卫生部门连传播途径和感染源

4、 头都找不到,这会给防控工作增加难度。他还指出, 越南大量免疫家禽,可是最近疫情在湄公河三角洲快 速蔓延。回国后,笔者查阅了最近新华社发布的越南疫情 报道,发现越南政府部门称禽流感爆发的养殖户大多 没有免疫家禽,因此,该国准备进口 5亿支疫苗,在 20072008年加强免疫。笔者采访了北京市畜牧兽医 总站的高级兽医师曹平,曹平认为坚持正确和长期的免疫可以控制甚至消灭禽流感病毒。他说肉鸡50多天 出栏上市、蛋鸡500多天淘汰,即使免疫后的鸡带毒、 排毒,那么带多少毒?排多少毒?毒在鸡体内存活多 长时间?这些毒能否造成危害?这些问题技术性很强 而且没有定论,争论的现实意义不大而且极容易造成 公众恐

5、慌。公共卫生专家公认的说法是,禽流感不会通过熟 食传播,WHO中文网站如下表述:“到目前为止,没 有证据表明,任何人曾因食用适当烹煮的家禽和家禽 制品感染疾病,即使这些食品曾受H5N1病毒的污染。”进一步探讨疫苗问题,我们会发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禽流感防控策略是不同的。一些发达国家坚决扑杀,不用疫苗。发展中国家受经济发展水平和 养殖模式限制,实行单一扑杀措施困难重重,免疫和 扑杀相结合是因地制宜的策略。据曹平介绍,美国和欧盟家禽养殖企业是集约化 经营,不免疫,一旦发生疫情全部扑杀,甚至另建厂 房,这样可以保证一个时期内不再发生疫情。此外, 政府的补偿政策往往决定扑杀的成败,财力充足的国 家

6、一般扑杀得干净彻底。曹平引用2001年英国控制口 蹄疫的做法加以说明,政府以高出市场销售价格的金 额补偿农户,农户积极配合,疫情在爆发初期得到迅 速遏制。然而在发展中国家,比如东南亚地区,家禽 散养比较多、政府补偿金的数量和兑现能力不尽如人 意,因此扑杀措施难以完全落实。传统养殖方式的考验印尼最近的情况可以佐证曹平的观点。该国首都 和附近地区发生4起死亡病例后,雅加达市长17日下 令,2月1日起市区内禁止自养家禽,如果政府发现 居民院子中还有家禽,或没收或扑杀。印尼卫生部长 表示,禁令将逐步在全国推广。然而禁令能否有效执 行,人们持怀疑态度。政府给被杀的每只病、死禽补 偿12500卢比(1.4

7、美元),这只是市场销售价格的1/3。 对于健康家禽,政府没有补偿,禁令生效前居民要么 卖掉,要么自己吃了。印尼是世界上报告人感染禽流感死亡人数最多的 国家,绝大多数感染是患者接触病、死禽鸟所致。政 府禁令的主要目的是改变人、禽接触频繁的传统生活 习惯,倡导独立隔离的家禽饲养空间,但是这恐怕不 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广大发展中国家,家禽养殖是一种投入低,见 效快的经济模式。特别是对于散养家禽的农户来说, 自家庭院里的鸡鸭是便宜、稳定的蛋白质和现金来源。 然而,禽流感对散养和小户饲养模式提出了挑战。以我国为例,家禽饲养量150多亿只,禽蛋产量 世界第一。谈到饲养模式和禽流感防控的关系,农业 部兽医司

8、副司长李金祥对笔者说,我国60%家禽是小 规模和农户饲养,这种饲养方式对防控禽流感的严峻 形势来说,不很合适,各种预防和控制措施很难落实。 因此农业部鼓励各地搞饲养小区和规模养殖,这有利 于禽流感的防控和提高家禽产品质量。为了体会规模养殖如何有利于防控禽流感,笔者 先后走访了曼谷和北京附近的两家家禽养殖企业。两 次参观竟然都未见一鸡一鸭,封闭的养殖模式和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给笔者留下了深刻印象。所有外来车 辆不得进入养殖场,消毒间是进入大门后的第一关。 泰国企业的消毒间长5米,里面的消毒液横向喷洒。 笔者虽飞奔而过,依然没能避免成为落汤鸡的命运。 京郊这家企业是紫外线消毒,那盏发出抑郁色彩的紫

9、灯着实照耀了笔者好一会儿。消毒后,谦恭的泰国养鸭场老板对湿漉漉的我双 掌合十,一脸热情好客的微笑却丝毫没有请进鸭舍的 意思,而是把我带到离鸭舍30米开外的一条白线后说 “可以拍照”。北京养鸡场的老板更绝,豪爽地招呼手 下,“带记者去监控室”。通过摄相头,笔者在电脑屏 幕上领略了鸡舍内部的情况。两家企业的管理者都承 认,禽流感的威胁使家禽养殖场更加严格地执行生物 安全措施、更加认真地健全生物安全体系。员工进入 禽舍都要经过严格的消毒程序,以免带入病毒,而且 能少进就少进,谢绝参观者更是顺理成章中的必然。据带我参观的兽医杜守山介绍,集约化饲养对疾 病控制的力度大,消毒和免疫等各项措施比较容易落 实

10、。封闭环境是天然屏障,消毒措施能把病原体堵在 外面,连进去的饲料都是经过安全措施的。从营养和 管理角度来说,集中饲养的光照、饮水、饲料、通风 等措施有利于提高禽类产品质量。而散养环境暴露, 野鸟,饲料,人群都有可能带有病原微生物,导致家 禽发病。另外,农户不一定能够把各项防疫措施落实 到位。如此说来,禽流感的威胁倒有助于现代化家禽饲 养企业加强自律了。但是,小规模饲养和农户饲养肯 定还要持续一段时间,这恰恰是防控禽流感的薄弱环 节。我国农业部采取春季和秋季集中免疫的办法,目 的就是保证小户和散养户的家禽不发生疫情。机关算尽的防控措施就禽流感防控的难易程度,笔者走访了多位人士。 泰国清迈卫生部门

11、的官员认为,防控禽流感其实很容 易,关键是教育饲养者,让他们了解传染途径和预防 知识。比如人禽分离、接触家禽时带手套、之后洗手、 病、死禽要深埋。然而难就难在如何教育那些散落在 农村各地的农户。比如处理病、死鸡,有些农户就不 按要求处理,而是吃了,在接触、切割死禽的过程中 很可能感染。因此,泰国准备从小学生教育入手,从 小教他们如何对付禽流感。高级兽医师曹平从理论上同意这个 泰国同行的观点,他认为由于农户的教育水平有限,预防措施往往执行不到位。拿消毒来说,这是杀灭各 种病毒最简单、有效的办法。但是农户往往掌握不好 配药的计量,说明书上“从百分之几到千分之十几” 的稀释比例对于一些农户来说实在是

12、强人所难。药量 少了杀不死病毒,多了人、禽健康受害。另外,具体 操作上也经常出现问题,有些农户认为喷壶一喷,万 事大吉,实际上剂量达不到不起作用。另外,曹平从动物传染病理论上解释了现实中的 困难。传染病传播有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 易感动物,卡住任一个环节都可以阻止传染。但是, 传染源有时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传染途径就更麻烦, 病毒通过空气传播,如何控制?再有就是人员问题, 对于养殖场来说,外部人员可以谢绝参观,但是内部 员工也可能出问题。因此有些养殖场定了规矩,要求 员工自家不能养殖动物,以免将病毒带进养殖场;还 有如何控制易感动物,总不能为了防止禽流感都去养 马吧?农业部兽医司副司长

13、李金祥认为候鸟传播病毒很 难控制。农业部和中科院专家做了一些流行病学调查, 从疫点分布和候鸟迁徙的季节情况分析,候鸟引发的 疫情还是占主要的。李司长说,尽管我们可以采取措 施让家禽尽量不接触候鸟,但是不可能不让候鸟带病毒,只要候鸟带病毒,它就有机会感染留鸟和家禽。 一旦家禽感染发病,鸡只会通过各种方式向外界大量 排毒,这对人的健康是非常大的威胁。关于候鸟带毒、传毒的说法,最近日本的疫情可 以提供佐证。1月13日,日本证实南部某农场出现疫 情。该农场的经营者说附近池塘有大量的野鸭,农场 人员一直给鸡舍挂着帘子,防止家、野禽接触。环境 省认为,带毒野鸟的粪便可能从帘子周围的缝隙落入 鸡舍,使鸡感染

14、。可见,防控禽流感,有人算不如天 算的一面。面对一场预见中的流感爆发自从2003年底H5N1型禽流感病毒登陆东南亚以 来,种种关于病毒变异后可能引发人流感大流行的警 钟始终长鸣不断。这种可能性到底有多大?人类难道 真的会由于措手不及而惨遭重创?流感是一种常见传染病,常见得让我们往往忽视 其可怕的一面。全世界每年因流感致死的患者有25 万人。流感病毒大约每20年变异成一种可以造成更大 流行和危害的杀手,难怪联合国禽与人流感项目高级 协调员David Nabarro经常对记者说,“总有一天,世界性的动物与人流感大流行会爆发,但是我们不知道 确切时间。”一些公共卫生专家经常引用19181919 年的

15、全球流感来说明危害之巨大。那次瘟疫持续了 2 年,经历了 3次高潮,最终吞噬几千万生命。更可怕 的是,那次大流行就是动物疫情中的病毒变异后在人 类中传播的结果。有了前车之鉴,专家们生怕H5N1 同人流感病毒混合“杂交”,形成一种可以在人间持续 传播的新型病毒,继而引发流感大流行。几个月前,12个亚洲_太平洋国家的公共卫生 专家在北京就如何防止本地区流感全面爆发展开讨论 笔者曾向会议主办方亚洲流感顾问委员会主席、新西 兰专家Lance Jennings讨教禽流感动物疫情和人流感 的关系。他告诉笔者,目前流行于全球的H5N1型禽流感 病毒已经造成了历史上最严重的动物传染病,只要该 病毒在家禽中生存

16、、人禽接触继续,感染人的病例就 不会停止。东南亚地区人与禽类频繁接触,无疑为病 毒变异创造了条件,因此亚太地区的居民应该特别意 识到流感的严重性。世界性流感爆发的时间,他认为 那是早晚的事情,但是确切时间和严重程度无法预测。他同时指出,活跃在水禽中的流感病毒不只H5N1 种,这些病毒是否会变异成导致大流行的病毒、以及哪个会变异成引发大流行的病毒,人们无法预知。预防流感的最好办法是疫苗,但是直到今天,也没有人用H5N1疫苗投产上市的消息。WHO在人用疫 苗上也没有一个官方的说法,疫苗专家称之为“棘手 的问题”。首先,有效疫苗必须针对流行毒株,由于流 行还没有出现,研制中疫苗的有效性是个问题。其次, 最保险的办法是人人接种疫苗,这不现实。即使有这 个财力,免疫后没有流行怎么办? 1976年美国一个军 事基地的猪瘟引发公众对疾病流行的恐慌,几百万美 国人接种了疫苗。然而流行没有出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