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小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汇报材料

上传人:ss****gk 文档编号:209188378 上传时间:2021-11-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小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汇报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XX小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汇报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XX小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汇报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XX小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汇报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XX小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汇报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小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汇报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小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汇报材料(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于王庄小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验收汇报材料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大家好!首先,我代表于王庄小学全体师生,对各位领导、专家 莅临我校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本校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情况汇报如下:一、学校基本情况我校创办于1963年,在校学生873人。有两栋教学楼,一栋是 博学楼,18个教学班全在这里;另一栋是综合楼,这里主要是各种 功能室。我校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科学的发展观和习近平 讲话精神为指导进行学校管理,确定了“校园美、校风正、教学好、 质量高”的办学目标,“以人为本,以德治校,培养习惯,和谐发展” 的办学理念,“以德为首,教学为主,全面发展,特色立校”的

2、办学 思路。逐步形成了 “诚信、尚礼、厚德、博学”的校训,“乐学、勤 奋、体健、向上”的校风,“爱岗、敬业、善教、爱生”的教风和“勤 学、善思、好问、求精”的学风。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达标情况:(一)师资水平:目前我校现有48名教职工,其中专任教师48人,本科以上学历 26人,占54%,专科学历22人,占46%,教师学历合格率100%。专 任教师中,音乐教师2人,体育教师2人,科学2人,英语1人,基 本保证了开启课程、开足课时和学生各类活动的需耍。(二)办学条件:(1)学校占地面积4010 m2,建筑面积3990 m2,生均校舍建筑 面积4. 57 m2o (在教育均衡发展的推动下,按照基本办

3、学十项标准, 县政府为我校新增用地20990平方米,规划新建教学楼、综合楼各一 栋,运动场设有足球场、环形跑道、直跑道、篮球场等,现正在实施 阶段。)(2)学校图书室中共有图书23200册,生均26册。(3)学校拥有体育器材室、图书室、阅览室、心理咨询室、实 验室、仪器室、留守儿童之家、音乐室、美术室、微机室等功能室。 校园环境优美整洁,布局合理有序,教学设施齐全。三、开展的主要工作(一)积极稳妥地推进依法治教工作1、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保障适龄学生接受义务教育,是 各级政府的神圣职责,更是学校责无旁贷的义务。我们把依法办学、 科学管理同推进素质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 面提

4、高教育质量。2、在工作中,我们严格按照义务教育法的要求,依法保障 适龄学生按时接受义务教育,我们在上级党和政府的领导下,适龄学 生都能按吋入学,无学生辍学。(二)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办家长放心学校1、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安全管理组织机构。成立了安全工作领 导小组,形成了安全工作校长亲自抓部署,分管领导具体抓落实的良 好局面。2、层层落实安全责任。每学年都要修订完善学校安全事故应 急处理预案,进一步明确安全工作的责任和工作的具体要求。学校 坚持安全工作责任到人,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学校把安 全工作同教师奖惩进行了有机结合。学校同教师签订了安全目标责 任书。学校安全工作真正做到了学校、班级

5、、学生、家长职责明确, 齐抓共管。3、强化安全教育。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安全 教育做到了时时讲,天天讲,常抓不懈。利用教师例会、学生集会等 时间及时将安全工作会议精神、安全工作文件精神传达到全体师生心 中,学校按规定开设了健康安全教育课。充分利用专题讲座、校园广 播、黑板报、宣传专栏、图片等媒体资源,对学生进行防溺水、防震、 防火、防病、防食物中毒、防交通事故等安全常识教育。4、重视安全防范,把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一是每月对学 校的围墙、校舍、电路等部位进行一次拉网式安全排查,及时整改安 全隐患。二是及时消除学生中的安全隐患。三是组织地震逃生演练、 防止楼梯间踩踏事故演练和消

6、防安全演练活动。5、坚持家长联系制度,向家长宣传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取得家 长的支持和配合。每学期都要向家长发放一封信,提醒家长注意学生 的安全。由于我校安全责任明确,制度比较健全,安全教育频繁开展,预 防措施比较妥当,全体师生安全意识明显增强,所以近年来没出现过 任何重大安全事故。(三)把教学质量视为第一责任,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教育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校与教 师在社会上的声誉和形象。近年来我校坚持深化新课程改革,狠抓教 学管理,开展了一系列颇有实效的工作。1、抓好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整体素质(1)加强政治和业务学习,以师德师风建设为中心,继续抓好 全体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努

7、力创建“师德高尚,爱岗敬业”的教师队 伍。利用教师培训时间,组织教师学习了新义务教育法、未成 年人保护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有关内容。除集体学 习之外,教师个人利用课余时间加强学习,并且人人做到学有笔记、 学有体会、学以致用。通过系列学习活动,教师们提高了思想认识, 明白了肩负的重担,在教学工作中投入了更大的热情。(2)紧密围绕新课程改革,大力提倡新课程理论学习。新课程 已大面积实施,为了使全体教师更深入的理解和贯彻新课程改革,在 教学的同时继续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了课程标准,不断更新教 师的教学观、质量观,丰富了教学知识,提高了教学能力,以全新的 素质继续深化课程改革。(3)严格考勤管

8、理,按规定执行教师请假制度,详实记载教师的考勤情况。教师出勤情况与绩效量化考核挂钩。2、加强教学管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1) 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牢固树立“教学是中心, 质量是核心”的理念。严格执行学校规章制度,层层落实教学质量目 标,建立健全奖罚制度,最大限度的调动教师的积极性。(2) 强化教学过程管理,在备、教、改、辅、考等各个教学环 节上,狠抓规范,落到实处。教导处进一步完善了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进一步抓实了教学流程管理,加强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督查指导。要求 教师认真按课表上课。(3) 、坚持以活动促教研,以活动提质量。教导处主抓,教研 组主办,全体教师参与,定期研讨交流并小结,

9、开展了一系列颇有实 效的教研活动。组织教师积极参加网上培训学习,从中学习好经验, 新教法,新技术;组织教师参加“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 充分利用安徽教育资源平台为教学服务。深入到课堂听课,课后认真 评课,指导教师教学工作。3、全面实施素质教育(1) 全面执行国家课程方案,开齐课程,开足课时,认真 开展实验教学。坚持认真组织了两操(课间操、眼保健操)活动,号 召全校师生每天锻炼不少于一小时,大力开展阳光体育全民健身活动。(2) 强化教书育人,紧抓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对学牛进行德 育教育。我们的做法是:一是上好“三课”,即思想品德、安全健康 教育、班会。二是学科渗透,要求教师结合教材特点和

10、学科特点适时 渗透德育思想。三是深入开展“学雷锋,树新风”的活动。(3) 广泛开展活动课,通过手工制作、绘画、音乐等兴趣小组 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在实践中发展个性、 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4) 重视环境建设,狠抓卫生工作。全体动员,广泛参与,以创 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为契机,认真开展爱国卫生活动。我校卫生 工作做到了责任区划分明确、宣传教育频繁开展、清洁区天天打扫、 卫生情况日日评比、卫生设施基本齐全、绿化美化有序进行。四、取得的主要成绩1、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各功能室齐全。图书、教学仪器、体育器材等全部达标。素质教 育、办学条件等各类资料逐渐完善。特别是创建义务教育

11、均衡发展工 作开展以来,学校积极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教学楼前后实现了全覆盖 性硬化,绿化带精心布置。学校的教学环境逐步改变,教学设施不断 完善,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得到有效增强,教风、学风日益浓厚,教学 管理更加规范,现代化教学模式逐步形成,学校质量呈现稳中有升的 良好趋势。2、教学教研成绩突出。近年来,我校学生参加了多次征文比赛等竞赛活动,多人获奖。 多名教师的教研论文、教学设计获市县级一、二等奖。多名教师被评 为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教育工作者。五、存在问题尽管我们做了大量工作,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师的学科专 业化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师资力量还有待加强;学生在学校的安全保 障、学习活动、性

12、格培养、习惯养成等诸多方面的问题有待解决。这 就对学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和提 高。六、以后努力方向1、进一步搞好义务教育的巩固提高。加大义务教育法的宣 传和贯彻力度,确保辖区内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严防适龄学生辍 学。关注残疾儿童、贫困儿童、留守儿童上学问题。2、学校要坚持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不动摇,狠抓教洋常 规管理,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建成一支热爱教育、 甘于奉献、对学生负责的教师队伍,做到教风严、学风浓、校风正。3、把学校办成学生求知的乐园、幸福的家园。我们一定在以后 的工作中,投入更加饱满的热情,开拓创新、奋发进取,办上级满意、 家长满意、社会满意的教育。最后,恳请各位领导、各位专家给予批 评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