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教法讲义

上传人:gg****m 文档编号:209181711 上传时间:2021-11-0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37.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教法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教法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教法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教法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教法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教法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教法讲义(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育心理学)第二章学生的心理健康与教育【学习目标:1. 识记:(1)心理健康的含义;(2)心理辅导的含义。2. 理解:(2)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3)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方法;(3)心理评估。3. 掌握:(3)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2)心理辅导及其H标;(3)中小学生易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体系构造:(心理健康的含义和标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概述)中小学生易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中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I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心理刚古f心理刚古及其两种参考翔勾心理评估的基本方法J心理辅导(心理辅导及其目标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方法第一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概述一、心

2、理健康的含义和标准*(一)心理健康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健康应包括生理、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徳健康等等。所谓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艮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 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冇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二)心理健康的标准根据研究者不同观点,归纳心理健康的六条标准:对现实的有效知觉;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自 我调控能力;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生活热情与工作高效率。我国教 育者提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对白己有信心;对学校生活有兴趣;営欢与人交往,有良好的 人际关系;具冇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二、

3、中小学生易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一)小学生易产生的心理障碍1. 儿童多动综合征儿童多动综合征(简称多动症),是小学生中故为常见的一种以注意力缺陷利活动过度为主要特征的行为 障碍综合征。高峰发病年龄为810,多在7岁前就冇异常表现,男性儿童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多动 症儿童行为主耍特征冇:活动过多。这种儿童的多动与一般儿童的好动不同的是,他们的活动是杂乱的、 缺乏组织性和目的性的。注意力不集中。不能专注于一种活动,做事经常有头无尾,丢三落四。冲动 行为。经常未经考虑就行动,在做集体游戏时,难以耐心等待。有时突然喊叫,袭击别人。多动症可能有先天体质上的原因,也可能是不安环境引起粹神高度紧张的结果。多

4、动症可在医生指导下采用药物治疗。此外,采用各种行为疗法,如强化奖励法、代币奖励法等也可以 大大减少儿童的多动与冲动行为。在强化程序上应多用连续强化,少用间歇强化。另外,研究者釆用口我 教导训练方法,即发展儿童的自我对话,加强内部言语对自身行为的引导与控制作用,用以处理儿童冲动 行为,获得了明显的成效。2. 学习困难综合征学习困难综合征的主要表现包括:缺少某种学习技能,诵读困难,计算因难,绘画困难,交往困难。学习闲难是儿童多动症的一种表现,但儿童多动症的学习闲难主要是由于好动、冲动、注意力缺陷和行 为障碍所造成的。而患有学习困难综合征的学生,则没有上述多动症的表现,他们在个性发展上是健康的, 不

5、存在多动症儿童的悄绪和行为问题。3. 儿童过度焦虑反应儿童过度焦虑反应是儿童情绪障碍的一种表现。在小学生中,以女生的过度焦虑反应较为多见。过度焦虑的儿童常常对学习成绩、陌生环境反应敏感,担心害怕,甚至惶恐哭闹,显得很不安宁。这类 患儿对教师的批评、同学的议论和日常生活中一些看起來很小的爭情,也非常敏感和不安。当过度焦虑反 应急性发作时,除焦虑、紧张等心理反应外,还伴有睡眠不安稳、做恶梦、说梦话、食欲不振以及心慌、 气促、汗多、尿频、头痛等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症状。儿童过度焦虑反应同患儿的焦虑性人格特质以及家庭、环境的影响冇密切关系。4. 儿童厌学症厌学是由于人为因素所造成的儿童情绪上的失调状态。儿

6、章厌学症的主要表现是对学习不感兴趣,讨厌 学习。厌学的儿童对学习有一种说不出来的苦闷感,一提到学习就心烦意乱、焦躁不安。他们对教师或家 氏冇抵触悄绪,学习成绩不好,冇的还兼冇品徳问题。儿童丿犬学悄绪严逼或受到一定诱因影响时,往往会 发生旷课、逃课或辍学现象。儿童厌学症既然是一种社会病理心理状态的产物,就必须采用教育治疗、家庭治疗和社会治疗的方法予 以矫正。5. 儿童强迫行为儿童强迫行为是儿童悄绪障碍的又一表现。强迫现象在正常儿童的发育过程中也可以看到。研究发现7 8岁是继2岁之后正常儿童出现强迫现象的又一高峰年龄。正常儿童的强迫现象包括反复玩弄手指、摇头, 走路时喜欢反复数栏杆、触摸路旁的灯柱

7、、踩路沿走等。儿童强迫行为在小学高年级男生中较为多见。主耍表现包括:强迫性洗手。一天可达十儿次,一次持 续十儿分钟。强迫性计数。例如,一遍又一遍地数课本或英他图书上人和物的数H,反复数白己走了多 少级台阶等。强迫性自我检查。如反复检查个人的衣服鞋袜是否放整齐等。刻板的仪式性动作或共他 强迫性行为。儿童的强迫行为不存在明显的心理冲突,只是机械地再三重复某些行为,在受到他人干扰时,患儿会感 到焦虑不安,甚至发脾气。具有强迫行为的儿童一般智力水平较高,富于想象,性格内向,遇爭犹豫、拘 谨,比较固执,白我克制过于严重。(二)中学生易产生的心理障碍1. 焦虑症焦虑正式与客观威胁不想适合的焦虑反应为特征的

8、神经症。症状表现为紧张不安,忧心忡忡,集中注意 闲难,极端敏感,对轻微刺激作过度反应,难以决定。在做体症状方而,有心跳加快,过度出汗、肌肉持 续紧张、丿求频床急、睡眠障碍等不适反应。学生中最常见的焦虑反应是考试焦虑。共表现是随着考试临近,心悄极度紧张。考试时不能集中注总, 知觉范围变窄,思维刻板,出现心慌意乱,无法发挥正常水平。考试后又持久地不能松弛下來。焦虑症采用肌肉放松、系统脱敏方法,运用自助性认知矫正程序,指导学生在考试中使用正向的自我对 话。2. 抑郁症抑郁症是以持久性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症状表现为:悄绪消极、悲伤、颓废、淡漠,失去满 足感和生活的乐趣;消极的认识倾向,低口尊、无

9、能感,从消极方血看事物,好责难口己,对未來不抱 多人希望;动机缺失、被动,缺少热情躯体上疲劳、失眠、食欲不振等。矫正抑郁症首先耍注意给当事人以情感支持和鼓励,以坚定而温和的态度激励学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情,积极行动起來,从活动中体验到成功与人际交往的乐趣,也可采用认知行为疗法,改变学生以习惯的 自贬性的思维方式和不适当的成败归因模式,发展对自己、对未来的更为积极的看法,服用抗抑郁药物可 以化解症状。3. 强迫症强迫症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强迫观念指当事人身不由己地思考他不想考虑的事怡,强迫行为指当 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如果不这样想、不这样做,他就会感到极端焦虑。冇人认为,强迫观

10、 念与强迫行为是我们无意识地防止具冇威胁性的冲动进入意识的一种替代方式。强迫症与一个人的人格特 点有关,有些强迫症患者人格上有这样一些特征:主观任性,过分爱干净,过分谨慎、注意琐事,拘泥于 细节,生活习惯刻板,往往有强烈的道徳观念。成人禁止子女表达负而的情感也是强迫症产生的一个原因。矫正方法有:日本的森田疗法,强调当事人力图控制强迫症状的努力,以及这种努力所导致的对症状 出现的专注和预期,对强迫症状起维持和增强作用;另一种冇效的方法是“暴露于阻止反应”。4. 恐惧症恐惧症是对特定的无实在危害的事物与场景的非理性惧怕。恐惧症可分为单纯恐惧症(对一件具体的东 西、动作或情境的恐惧)、广场恐惧症(害

11、怕大片的水域、空荡荡的街道)和社交恐惧症。症状表现有:害 怕在社交场合讲话(在会场上讲演、在公共场合进餐时交谈),担心白己会因双手发抖、脸红、声音发颤、 口吃而暴露自己的焦虑,觉得自己说话不自然,因为不敢抬头,不干正时对方眼睛等。系统脱敏法是治疗恐惧症的常用方法。想帮助学生客服学校恐惧症,一方血父母耍冇坚持性和耐心,耍 坚决而友善地要求孩子回到学校,习惯学校生活;另一方而,改善班级中的人际关系,营造宽松、自由的 学校氛围。适当减轻学习压力,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对于客服学校恐惧症同样具有重耍意义。5. 人格障碍与人格缺陷人格障碍是长期固定的适应不良的行为模式,这种行为模式冇一些不成熟的不适当的压

12、力应对或问题解 决方式所构成。人格障碍一语多用于成人,对于18岁以下的儿童与青少年的类似行为表现,通常称作人格 缺陷、品行障碍或社会偏差行为。人格障碍有许多类型,依赖型人格障碍者有被动的生活取向,不能决策 和接受贵任,有自我否定的倾向。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缺乏対他人的同情与关心; 二是缺乏羞耻心与罪恶感。根据班杜拉社会学习原理,为冇人格障碍的人捉供良好行为的范例,奖励他们对良好行为的模仿,促使 他们将社会规范与外部价值纳入到口我结构中,对于他们的反社会行为冇一定作用。6. 性偏差性偏差是指青少年性发育过程中不良适应,一般不屈心理障碍。对不适应行为,应给予有效的干预。对 于过度

13、手淫则要采取转移注意、转向与参加文体活动的方法予以纠正。7. 进食障碍进食障碍包括神经性厌食、贪食和异食癖等。神经性厌食是一种由于解释不当而引起的严重体重失常。 凡是由于患者厌恶进食而导致正常体重骤然下降25%者,即被视做厌食症的症状。神经性厌食症多发于女 性。对食物厌恶、甚至恐惧,四肢无力,女生则有的出现闭经。由于家庭不断施与压力,当爭人有可能变 得脾气暴躁。神经性庆食的形成,可能与青少年担心发胖而极度限制饮食的错误做法以及父母过分关注孩子体型或姿 态的态度冇关。神经性厌食可采用行为疗法、认知疗法予以纠正。8. 睡眠障碍睡眠障碍包括失眠、过度思睡、睡行症、夜惊、梦魇等。失眠可能由圧力事件、脑

14、力或体力劳动过度引 起,也可能是神经症的伴生物。夜惊可能与儿童发育阶段精神功能暂时失调冇关。梦境与学生H间悄绪压 力冇关。可釆用肌肉松弛法來治疗失眠。三、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心理健康是-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 的社会适应,能够冇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 育与辅导的意义有:(1)预防精神疾病、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有关调查表明,我国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近年来我国各地中小学教师白发地开展各种形式的 心理健康教育的直接动因是帮助学生克服各种心理障碍,预防精神疾病的发生。学校是学生心

15、理健康教 育的主要场所。(2)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及安全发展的需要学生在成为一名独立的社会成员之前,会经历一系列发展中的矛盾与人生课题,儿童所经历的心理冲 突、矛盾与闲扰,是比较特殊的,儿童迫切希望教师在尊重他们日益增长的独立性的前提下,给予他们 人生Z旅以真诚的指导和帮助。从更积极的意义上讲,心理健康教育是要提高学生心理索质,促进其人 格健全地发展。(3)对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配合和补充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改善学生心理素质,可以为有效实施日常教育提供良好的心理背景。四、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一)心理辅导主要传递预防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所需的知识与技能及技术。(二)心理咨询传递治疗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所必需的知识与技能及技术。(三)心理治疗用各种心理学方法及技术,以消除心理患者的各种心理疾病。第九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第二节中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一、品德发展的阶段理论(一)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对儿童的道徳判断进行了系统研究,认为儿童的道徳发 展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在10岁以前,儿童对道德行为的判断主要是依据他人设定的外在标准,成为他律道德。在该阶段,道德 判断受外部的价值标准所支配和制约,表现为对外在权威的绝对尊敬和顺从的愿望。他们任务规则是必须 遵守的,是不可更改的,只要服从权威就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