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5篇

上传人:职**** 文档编号:209168321 上传时间:2021-11-0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9.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5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5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5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5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5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5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5篇(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五班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5篇五班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通过画、剪、观看、想象、分类、找对称轴等系列活动,使同学正确生疏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及特征。2.把握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轴对称状况,能正确地找出其对称轴。3.培育和进展同学的试验操作力量,发觉美和制造美的力量。教学重难点把握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轴对称状况,能正确地找出其对称轴。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观赏下面的图形,并找出各个图形的对称轴。(2)同学相互沟通你们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3)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假如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4)通过例题探究轴对称图形的性质:例题1

2、:同学们用尺子,量一量,数一数题中每个轴对称图形左右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你能发觉什么规律。同学沟通老师:“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两侧的距离相等”我们可以用这共性质来推断一个图形是否是对称图形。或者作对称图形。二、课内练习。1.推断下面各图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假如是,请指出它们的对称轴。三、教学画对称图形。例题2:(1)引导同学思考:A、怎样画?先画什么?再画什么?B、每条线段都应当画多长?(2)在争辩的基础上,让同学用铅笔试画。(3)通过课件演示画的全过程,挂念同学订正不足。四、练习:课内练习一-第1、2题。课后习题完成课后练习题相关作业。五班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2教学

3、目标1.进一步生疏图形的旋转,明确定义,感悟特性及性质,会运用数学语言简洁描述旋转运动的过程,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洁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2.经受观看实例、操作想象、语言描述、绘制图形等活动,培育同学的推理力量,积累几何活动阅历,进展空间想象。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看生活、思考生活,感受数学的美,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多种学习活动沟通联系,理解旋转含义,感悟特性及性质。教学难点: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的旋转过程及会在在方格纸上画出简洁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教学工具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以旧引新。1.师:在二班级和四班级我们都学习过图形的运动,你还

4、记得这些是什么现象吗?(出示课件动态图片)预设:生:旋转现象2.你是怎么推断出来的?生:它们都是围着一个点或一个轴转动。3.这些现象是不是旋转呢?(出示秋千等动态图)这些也是旋转现象,也是物体绕一个点转动,只不过进行的是局部的圆周运动。4.生活中还有哪些旋转现象?(生:螺旋桨,风扇,钟表等)5.生活中像这样的旋转现象还很多,我们就从与我们最亲密的钟表开头,来探究图形的旋转吧。(板书课题)二、开放探究,学习新知(一)生疏旋转方向1.请同学们认真观看,钟表的指针是怎样转动的?一起来比划一下。引出:与钟表指针转动的方向一样的叫做顺时针旋转。与钟表指针转动相反的方向叫什么?(逆时针)一起来比划一下逆时

5、针旋转。2.旋转有几种状况?(两种:顺时针旋转和逆时针旋转)3.这里的顺时针和逆时针指的是旋转的方向(板书)(二)借助钟面,明确旋转三要素1.动态出示指针从“12”旋转到“1”、从“2”旋转到“6”。师提问:(1)认真观看甲、乙两个钟面上的指针的旋转过程有什么不同点?板书:角度、起止位置(2)甲乙两个钟面上的指针的旋转过程有什么相同点?板书:方向、中心2.同桌之间相互沟通:怎样从起止位置、旋转中心、方向、角度等方面描述一下指针从“12”旋转到“1”的过程呢?生:指针从“12”绕点o顺时针旋转30到“1”。3.你能用同样的方法描述一下指针从“2”到“6”的过程吗?生答。4.你能想象一下指针从6到

6、9的旋转过程吗?除了顺时针旋转还有其他转法吗?5.描述道闸的旋转(出示习题图片)师:打开课本83页,做一做,认真读题,想象或仿照一下车杆的起落,并将空格补充完整。生独立解决,师巡察。6.反馈。(三)简洁图形的旋转师:同学们已经学会描述钟表指针、车杆等的旋转过程,下面我们来学习如何描述图形的旋转。1.这是一个什么图形?它有几条边,几个顶点?2.认真观看,三角形在旋转的过程中,什么变了?什么没变?预设:位置变了,外形、大小没变,三角形的边的长度没变,夹角没变等。3.你能描述一下三角形是如何转动的?生:三角形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师:他描述的对不对?三角形绕点o旋转我们看得很清楚,由于点o没变,顺时

7、针也很简洁看出,你怎么知道它是旋转了90呢?生:看三角形的边4.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是不是这样。(课件演示)5.结论:我们可以依据图形上的边或点等部分旋转的角度来推断图形旋转的角度。(四)动手操作,感悟旋转性质师:我们已经了解了图形的旋转,同学们想不想自己试着画一画呢?1.线段的旋转(课件出示)(1)假如我们让这条线段旋转,你觉得应当怎么转?(2)画出线段OA绕点O逆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2.谁来介绍一下自己是怎么画的?观看旋转前后的线段,什么变了?什么没变?3.三角形的旋转(课件出示)(1) 动手操作,感受三角形旋转的过程将三角形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90先想象旋转过程,再动手操作。提问:如何确定

8、三角形旋转后的位置?预设: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每条边都绕点O顺时针旋转了90。(2) 老师演示,总结画图步骤。(3) 做一做:你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三角形AOB绕点O逆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吗?三、回顾小结,感受旋转的应用这节课我们深化探究了图形的运动中的旋转运动,艺术家们运用几何学中的平移、对称和旋转设计出了很多秀丽的图案,我们来观赏一下。期望同学们也能像艺术家们,利用我们学过的学问设计出秀丽的图案,装扮我们的生活!五班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让同学能利用最大公因数学问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利用最大公因数学问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利用最大公因数学问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9、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什么是公因数?什么是最大公因数?2. 找出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5和15 21和28 30和18 8和9 11和33 12和42过渡:在现实生活中,有的问题需要用最大公因数的知道来解决,这就是我们今日要学习的内容。二、新课教学出示教材第62页例3。(1)引导同学审题,理解题意。在贮藏室的长方形地面上铺正方形地砖。要求既要铺满,又要都用整块的方砖。(2)同学以小组为单位,探究如何拼摆。每组4人,在课前印好画有长方形的方格纸,每人选择一种边长的方砖,试一试,只要画满一条长边,一条宽边就可以。老师巡察指导,辅导同学。(3)多媒体演示拼摆过程,进一步验证同学动手操作

10、的状况。(4)老师:应当怎样选择方砖来铺地呢?通过沟通,得出结论:要使所用的正方形地砖都是整块的,地砖的边长必需既是16的因数,又是12的因数。(5)12和16的公因数有1、2、4,其中最大公因数是4。所以可选边长是1 dm、2 dm、4 dm的地砖,边长最大的是4dm。三、巩固练习1.教材第63页练习十五第5题。此题是有关两数最大公因数的实际问题。老师要引导同学理解题意,要剪成“同样大小的正方形而没有剩余”。正方形的边长必需既是70的因数又是50的因数,要使正方形的边长最大,所以要找70和50的最大公因数。同学弄清题意后,由同学独立完成,然后全班反馈。2.教材第63页练习十五第6题。此题也是

11、有关两数最大公因数的实际问题,“要使每排的人数相等”则每排的人数必需既是48,又是36的因数,要使每排的人数最多,所以要找48和36的最大公因数,同学理解题意即可完成。3.教材第64页练习十五第9题。此题检查同学当两数是倍数关系、互质关系、一般关系状况下求最大公因数的力量。参考答案:5.长方形的边长是70和50的最大公因数是10 cm,所以小正方形的边长最长是10cm。6.每排人数是36和48的最大公因数,是12人。男生:4812=4(排) 女生:3612=3(排)9.(1)A (2)C (3)C四、课堂小结今日你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五、布置作业教材第64页练习十五第7、8、10题。五班级

12、下册数学教学设计4教学目标1、使同学经受探究3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知道3的倍数的特征,能正确推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2、使同学在探究3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中,进一步培育观看、比较、分析、归纳以及数学表达的力量,感受数学思维的严谨性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激发同学学习爱好。教学重难点探究3的倍数的特征,使同学把握3的倍数的特征,会推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课件出示:填一填:1、个位上的数是_的自然数肯定是2的倍数,也叫_。2、个位上的数是_的自然数肯定是5的倍数.3、一个数,假如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这个数的个位上肯定是_。这个数最小是 。4、最小的偶数是 ,最小的奇数是

13、,最大的偶数 ,最大的奇数 。2的倍数有: 。5的倍数有: 。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有:偶数有: 。奇数有: 。课件出示师:用5、6、7三个数字组成一个三位数,使这个数是2的倍数?说说什么样的数肯定是2的倍数?可以摆成5的倍数吗?说说怎样摆?什么样的数是5的倍数?(生:口答)师:可以摆成既是2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吗?为什么?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能正确推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只要观看这个数的个位。那么你能从个位上发觉3的倍数的特征吗?今日我们一起来争辩3的倍数的特征。(揭示课题:3的倍数的特征)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既可以巩固已学学问又可以引导同学乐观主动地投入到3的倍数的特征的教学过程中来,有利于同学轻松、开心的学习新知。二、探究新知1、课件出示:(同学填一填)师:同学独立填在课本19页上,然后观看。 生:汇报结果1、课件出示:(同学填一填)师:同学独立填在课本19页上,然后观看。 生:汇报结果1 2 3 4 5 6 72、观看争辩(一):师:同学们观看一下3的倍数的个位上的数是不是3的倍数呢?(课件出示) 生结论: 3,6,9是3的倍数,但12,15,18个位上的数就不是3的倍数。(出示课件)师:依据一个数个位上的数字,能确定一个数是3的倍数吗?(不能)那么3的倍数到底有什么特征呢?3、观看争辩(二):3的倍数12和21。(课件出示)谈话:比较观看这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