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让特教学校小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

ss****gk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64.12KB
约4页
文档ID:209066126
让特教学校小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_第1页
1/4

让特教学校小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李玉静河北省故城县特殊教育学校 253800在特教学校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特教生实际在在教学过程中把数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使原木枯燥的 数学教学变得有趣、生动、易于理解呢?笔者结合教学实际,对特教学校小学数 学教学生活化进行了一些探究,浅述如下一、 导入新课生活化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生获得知识,开阔视野的重要动力而导入新课的目 的就是为了消除学生课前紧张、恐惧的学习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 教学的顺利进行做好准备一年级特教生是刚从家里直接进入到小学学习,课堂教学中如何做到导 入生活化呢?例如:教学《10以内数的认识》时,可以先问学生家里有几个人? 今年几岁? 一年级有几个同学?教室里有几张桌子?宿舍里有几张床……等等 教学《元角分》之前,可以问:“同学们,我们到超市去买东丙需要用到什么呀?” 这时学生会一致回答:“钱”师:“我们日常使用的钱叫‘人民币&rsqU0;,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它此时山示课题:认识人民币在“年、月、日”这一节课导入中,请学生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个节日, 为什么会喜欢它?这就使学生很自然地把数字和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有的介绍 6月1日儿童节,节日里可以收到很多的礼物和祝福;有的介绍9月10日教师 节,这是敬爱的老师的节日;有的介绍10月1日国庆节,这是伟大的祖国的生 H。

这样的问题与学生的课外知识架起了桥梁,给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展示和交流 的平台,学生们纷纷发言,声情并茂地介绍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兴趣盎然, 而且理解了数学在生活中的真正意义二、 教学内容生活化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人们对数学早就产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难懂 的印象,成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我们当教师的往往不注意对生活中客观存在 的大量有价值的数学现象给予应有的关注和分析,而是视教材为“圣经”,不敢 越“雷池”半步,导致学生不敢学,不会学所以在教学吋,教师应该用学生熟 悉的生活题材,对教材的具体情节和数据做适当的调整、改编,让学生感到亲切,易理解如在教学几个和第几个吋,由于要让一年级特教生建立几和第几的基数、 序数概念,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就运用了学生做操和上体育课排队的事件展 开了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几个和第几个”的概念,这样,就把抽象、枯燥、难 懂的新知学习变为轻松、愉快、热烈的活动,让学生在数冋学所在位置的过程中, 不知不觉地、饶有兴趣地学习了新知学“加、减混合”时,我们可以把书上的例题改成游戏形式,教师先对 学生说:“小朋友你们喜欢做游戏吗? ”接着边放音乐边讲述:汽车(车上8个 小朋友)从射阳特校开车了,(学生做动作、嘴里发出开车的声音)苏果超市到 了,停车(下车2人,又上车3人),汽车又开了。

游戏结束后,让学生讨论并 说说,现在车上有几人?有的学生说,现在车上有9人;有的学生说,原来车上 有8人,到了灵山下车2人,又上车3人,现在车上有9人;有的学生说,从学 校出发吋车上有8人,到了后羿公园下车2人,车上有6人,又上车3人,现在 车上有9人教师对学生的各种说法先表示肯定,然后让学生讨论,你认为哪种 说法最好?再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知道现在车上有9人的学生在游戏活动中知道: 从8人里面去掉2人(要用减法算),又多3人(要用加法算)这样学习“加、减混合”的例题,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不仅完成了对学习对 象的建构,而且体会了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真谛,亲身体验到了知识 的生成过程,感受到学>』的快乐,对所学的知识印象也更加深刻三、教学过程生活化课标指出:数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生生交往互动、共冋发展 的过程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去“做数学、悟数学”,使他们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4过程中,感悟数学知识,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为了提高特教学校数学课的教学效率,必须优化教学过程,使教学过程联系生活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冋顾生活,用他们的生活作为铺垫 和台阶,促进教学内容的内化。

如在学习“接近整百整十数加减法的简便算法”中,有这样一题“175 一98 = 175 —100 + 2”,学生对减100时要加上2,难以理解对此,笔者组织学 生来到超市,买了 98元的学习和生活用品,给一个学生175元钱去付款她付 给收银员一张百元钞票(应把175元减去100元),收银员找回2元,(应加上2 元)所以,多减去的2应该加上这样的现场教学,抽象的运算获得了具体经 验的支持,经过一番梳理和提炼,便上升为理论上的简便运算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材中,有很多表示量的计量单位有学生比较熟悉 和比较具体的,如年、月、日和元、角、分等等也有学生十分陌生和抽象的, 如千米、吨、公顷、平方千米等等计量单位不但多,而且那么复杂,特教生们 小小的年纪不但要在脑海里记住这些计量单位的概念,而且还要记住他们之间的 进率,这实在不容易但是,如果教学吋把他们带到现实生活中量一量、称一称、 比一比、记一记、算一算,却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教学米和千米的换算,一般是在教室里上课教师通过让特教生 触摸米尺,告诉学生这是1米,有1000个1米就是1千米,这样的教学太抽象, 特教生没有具体的感受,印象不深,随着吋间的推移,常常会出现1米=1000千 米的错误。

对此,上课吋,笔者把学生带到学校中心路上,让学生走了一段,然 后告诉学生这是100米,学生了解到这样长的一段路仅100米,对100米的认识 有了一定的印象,接着,我又让学生到操场上让他们沿着操场走1圈,告诉学生 这是200米又问学生:“1000米(1千米)应该走几圈?”在这一活动中,通 过亲身感受和实地行走,学生对1000米(1千米)的认识是极其具体和深刻的, 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四、课后练习生活化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费赖登塔尔所说:“数学是人的一种活动,如同游泳一样,要在游泳中学会游泳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是学生 学4数学的最终0标,由于课堂吋间短暂,所以课后练4成了课堂教学的奋益延 伸因此,我们必须在练习中创设生活情境,努力激发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 欲望,引导学生自发地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问题鼓励学生在生活实践中 “做数学”,让学生在“做”中发现,“做”中感悟,“做”中理解,“做”中解决例如:学习了 “吋、分、秒”的认识之后,我让学生记录自己每天的作 息吋间,然后算出每天吃饭、睡觉、上课、做作业、活动等各用去的吋间,并且 要自我评价吋间的安排是否合理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吋、分、秒”的知识, 而II还把这一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学会了合理安排时间。

通过精心设计的生活化的课后练习,可以使学生真切地体验到“生活离 不开数学”,“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运用数学知识能解决生活中许多实际问题, 让学生体会到学数学“真管用”,提高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