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察系统网络反腐调查报告网络反腐的本质,是利用互联网这种新型公共传媒平 台来反腐败,其主体不再局限于政府专门反腐机构,社会 力量、民间社会参与成为新的反腐源泉近年来网络反腐 的热浪一浪高过一浪,使一些腐败案件得到了及时的查处 和披露,网络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威力己经崭露头角,势 不可挡,网络反腐已经走进了实践领域和研究领域一、网络反腐的主要模式(一) 网络信访模式纪检监察机关通过互联网设置廉政网站、廉政信箱、 信访举报、效能投诉、反腐谏言等专栏,网民自主选择本 人文帖所要投向的板块,工作人员定期收集网络信访举报 件,并明确时限向信访人员作出受理反馈这种模式拓宽 了社情民意反映渠道,使得腐败行为的揭露、检举、曝光 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并有效的保护了举报人二) 网络招投标管理模式为解决建设工程领域招投标管理中评委数量不足而导 致评标公正性受质疑的问题,尤其是政府招投标领域中, 政府工作人员与供货商违反采购规范以邀请招标取代公开 招标、虚假招标、投标人相互串联进行围标、假借资质参 与竞争、投标人与招标人和评委串通招标等“串谋”问题 采用远程监控、评委异地抽取和异地评标的网络招投标系 统来实现招投标管理。
这种方式不仅保证了招投标有充足 的评委数量,有效地降低了本地评委被抽中的概率,而且 也大大降低了投标人贿赂评委的可能性三) 电子监察行政审批模式纪检监察机关以推行网上电子监察建设为抓手,以开发 实用有效且具有地方特色的电子监察软件系统为手段,以促 进高效、优质和廉洁审批为目标,推进行政审批行为公开、 高效、廉洁这种做法破除了传统的行政审批中的人为因 素,阻断了行政审批中的寻租空间和权力腐败,改善了审 批人员的办事效率和办事态度,优化了电子政务流程,为 经济社会发展打造了无阻力无障碍的发展环境四) 网络信息公开模式政府部门将所有涉及公众的专项资金项目的基本情况 全部录入监管平台,在政府门户网上进行公布,公众可以利 用互联网随时登录该平台进行监督,纪检监察机关可以利 用平台随时监控专项资金的流向和使用情况,受理群众举报 从而确保专项资金规范运行,足额使用,发挥最大效益这 种做法既保障了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同时也提升了政 府的公信力,从源头上预防了专项资金腐败二、网络反腐的利弊(一)有利方面传统的批评、检举、揭发、控告、示威、聚众上访等反腐手段,有明确的法律保障且审理机制完善,因此依然 是现今反腐的中坚力量,但因传统手段涉及群众少,纪检 监察机关信息披露不够及时透明,致使民众知情权无法得 以保障,造成案件积压,甚至冤假错案,其效果并不理想 网络反腐的出现,恰好弥补了以上不足:一是受众率高。
目前中国上网人数快速增长,XX年年底达到亿,其中宽带 上网人数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超过全球平均水平 二是方便快捷网络能够全天候地播报即时信息,民众坐 在电脑前便可方便快捷地了解这些消息并自由地加以评论 网络系统的完善化、精细化给予网民多种渠道搜集证据和 信息,让全社会以最快的速度得知反腐的进度三是隐蔽 性强传统的反腐手段往往需要检举人与被检举人面对面 对质,面对面地提意见或质疑,有时会碍于情面、尴尬难 堪而有所保留网络以其匿名性解决了民众的心理负担, 坐在家中,打开电脑,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便可自由地发 表自己的观点,检举不法腐败行为四是传播迅速传统 的反腐手段涉及群众少,个别民众的只言片语可能会遭到 相关部门的冷落不予处理事件一旦放在网上,民众通过 粘贴、转载相关信息就扩大了事件的波及范围民众自由 地发表评论,及时、充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形成巨 大的舆论势头,促使相关部门提高处理案件的积极性与透 明度二)不利方面网络反腐是专门机关监督与群众监督的有机结合,是 纪检监察工作解放思想、创新思维、依靠群众,深入推进 反腐倡廉建设的有力武器然而,实践中也发现一些不利 的地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侵犯他人隐私。
网络 的匿名性可保护检举人的权益不受损害,可这个特点也极 有可能被某些居心不良的不法分子加以利用而对他人进行 恶意造谣、诽谤如果证据与事实不符,不仅浪费相关部 门的精力和财力,也会打扰到被检举人的生活,损害他们 的名誉,但检举人却可逍遥于法律之外二是认识时有偏 差网络作为一种新兴的反腐力量,人们对它的正确认识 及应用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期间难免会出现偏差, 现在网络反腐被炒得沸沸扬扬,一旦出现成果便会得到各 种媒体的报道,有些地方官员便盲目追求这种轰动效应而 过度推崇网络忽略其他途径收集上来的信息三是非主流 性关于网络反腐的新闻虽炒得沸沸扬扬,但与传统反腐 相比,网络反腐案件占全部反腐案件的比例却并不高再 加上我国绝大多数贫困地区通讯手段落后,根本无法安装 网络,所以网络反腐虽然是一个新兴事物,有其发展势头 却并非主流手段,所以大多数人所认同及运用的仍是传统 的检举、批评、上访等手段网络反腐的启不(一)网络反腐是科技反腐手段的运用反腐机制中借助科技手段有助于降低反腐成本,提高 反腐效能,将腐败生存空间压缩至最小化当前一些地方 推行的集远程监控、评委异地抽取和异地评标的建设工程 远程评标系统,运用了科技手段,取代了以往纪检监察人 员靠听汇报、查资料,明查暗访等手段开展监督检查,创 新了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方式,强化了招投标的行政监管 营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从源头上有效预防了招投标领域 的腐败问题。
如“周久耕”事件被网络曝光后,两三天就 有7万多条跟帖,在网络舆论的强大压力下,南京市有关 部门9天内介入调查,18天内免去周久耕房产局局长职务(二)网络反腐是汲纳民间反腐力量的有效手段网络反腐的运用,使反腐主体逐渐转向官方、民间、 社会力量几个方面目前,中国的网民数量居世界首位, 网络成为公民利益诉求的新载体,网络舆情成为公民行使 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的有效途径如“周久 耕”事件、“周老虎”事件的曝光和处置,皆显示了以网络 监督为主的社会监督作为一支新的反腐力量正在崛起三)网络反腐需要制度化机制作保障要使网络反腐取得实效,需要完备的制度化机制首 先纪检监察机关要建立专属的网上投诉中心,配备专职人 员处理投诉和举报,整理归类信息,交由负责人审查,并 及时反馈处理意见给网上投诉举报的公民,进入调查阶段 的并给出后续结果除此之外,网络反腐制度化还需要职 能部门的协同整合如对网络腐败举报,保证网络反腐败 举报材料不仅仅是受理,而应该建立一条通畅的网络反腐 材料处理专门渠道,由纪检监察机关初步调查,然后根据 材料举报内容的真实与否决定是否进入司法调查程序四)网络反腐要培育理性的网络公民理性的网络反腐有助于民间社会稳定,增进社会公众 和政府专门反腐机构之间的相互认同。
培育理性的网络公 民首先要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和网德教育,引导公民理性 辨别网络曝光和侵犯他人隐私的界别其次,要培育公民 的网络反腐知识和技能,不要在公共网络随意暴露腐败线 索,以免被举报人销毁证据或串供第三,网络反腐应注 意网络舆情的引导,防止网络舆情演变成网络暴力,诱发 社会突发事件四、如何深化网络反腐工作(一)建立健全法律法规,确保网络反腐有法可依 我国关于网络安全和信息发布的法律很多,但民间网络反腐依然缺乏有效的法律支持任何反腐形式若无法律 依据和法规保障,便如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无法有效实施 各地只有建立健全了网络反腐的相关法律法规,完善检举 调查系统,保障民众依法行事,才能增进民众对政府反腐倡廉的信心,提高民众检举不法行为的积极性,为民间反 腐提供制度化的平台,使民间反腐不至于走向盲目二)积极加强引导,强化网络媒体的自律性实践证明,就近些年网络反腐整体形势而言,网络反 腐是利大于弊的一方面要充分发挥网络反腐的积极作用 另一方面也要对这条渠道加以规范只有在必要的调控及 管理下,网络反腐才能正常的进行而所谓网络反腐调控 是指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及行业组织利用相关政策法规、 伦理准则等手段,对网络反腐信息传播的环节、流向给予 监管、调节和约束。
如网络的匿名性容易使不法分子借以 生事,扰乱治安,因此必须加强对网络举报的规范和引导 又由于网站众多,网民分散极广,对他们进行约束十分 难且复杂,政府要把握好舆论导向,使其朝健康合法的方向发/PC 0同时加大教育以从根本上减少虚假消息传播此外,网络媒体应加强自身的品牌建设,发布的每条信息要 追求真实以博得民众的信任这样网民便可以比较安心地 揭露腐败行为,也不敢贸然散播虚假信息,进而从整体上 推进社会风气的净化三)加大网络普及率,兼用各种反腐手段政府应加大教育投入,广泛普及网络教育,兼顾各种 反腐手段,为“制度+科技”反腐打下坚实基础要通过举 办各种法律讲座,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让他们知道任何 事情都可以通过法律来解决,坚定他们对政府的信心;要 举办网络学习班,提高民众网络维权意识,让他们知道如 何利用网络发表自己的见解,了解外面所发生的事情,关 注自己所关心的事情的发展进度;要加大网络建设,给予 民众一个新的平台来如实地反映问题,发表评论此外, 在积极合理地运用网络进行反腐的同时,应兼用传统反腐 手段,相关部门也应多开通其他渠道收集反腐信息,建立 专门的反腐信息收集渠道,广泛倾听群众的心声,认真核 实每条信息的真实性,一旦核实便立即立案调查,在审理 过程中要及时反馈案件进度,给民众一个合理的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