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扩张术治疗儿童烧伤后瘢痕64例研究关键词皮肤扩张术儿童烧伤瘢痕儿童烧伤为儿童创伤中的常见病与多发病,由于儿童 皮肤薄,热力容易深入,故多为深度烧伤,易造成瘢痕增生 而由于儿童处于骨骼快速生长发育期,故各处瘢痕多成为挛 缩性瘢痕需要及时手术纠正因此儿童整形患者成为整形 外科中重要的病源群,由于儿童皮肤紧凑,各部位少有可供 转移的皮肤,因此近年来各地多采用皮肤扩张术治疗儿童皮 肤瘢痕挛缩自1998年以来我们应用皮肤扩张术治疗儿童 整形,取得满意效果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本组患者中男40例,女24例,年龄5〜12 岁,瘢痕生长时间4个月〜2年,瘢痕面积(2cmX4cm)〜 (15cmX20cm)o共埋置扩张器83个,其中1例埋置3个, 17例埋置2个,46例埋置1个扩张器容积50〜300m,埋 置部位:头顶部18个,颈部17个,躯干16个,四肢32个 注水时间4〜8周治疗方法:根据瘢痕大小选择相应规格的扩张器,将其 埋置在瘢痕周围的正常组织中,切口选择在瘢痕的边缘处, 要注意既不影响皮瓣血运,又不能浪费正常皮肤潜行剥离 浅筋膜层,形成范围较扩张器稍大的腔隙,将扩张器埋入并放置平整,在切口的另一侧埋置注射壶,勿使注射壶与注射 囊之间的连接导管折叠阻塞。
为防止皮下间隙血肿,应在间 隙内留置负压引流管,并在缝合切口后向扩张器内少量注 水术后8〜10天拆线,随后分次注水,1〜2次/周待扩 张器扩张充分时取出扩张器,切除瘢痕组织,转移皮瓣,修 复缺损结果本组64例,使用83个扩张器,发生并发症11例,发 生率14.2%,其中腔隙内感染4例,切口裂开、扩张器外露 4例,腔隙内血肿2例,注射壶移位1例1例感染、1例扩 张器外露虽经及时处理未能补救,2周内提前取出,未能扩 张,后采取切疤植皮手术其他病例经及时处理后如期完成 扩张,修复效果满意随访2个月〜4年,皮瓣成活均良好, 有3例切口处有线性瘢痕挛缩,给予瘢痕切除、局部皮瓣转 移修复,效果满意讨论由于儿童旺盛的生长(增生)能力,其烧烫伤后形成的 瘢痕组织不易消退,而由于骨骼的快速生长,多形成挛缩性 瘢痕,限制骨骼生长,故应早期切除、松解以往临床上多 采用瘢痕切除后中厚或全厚植皮术,但即使是全厚皮片,其 生长速度亦落后于骨骼的生长速度,在儿童以后的生长过程 中仍需再次或多次手术不仅增加了病人痛苦,还增加了病人经济负担并且儿童往往可供应用的皮肤少而不能手术 而采用皮肤扩张术可最大程度地避免此类弊端。
因为扩张后 转移的皮瓣生长速度与全身的生长速度相同,且周围新形成 的瘢痕极少,难以再形成挛缩皮肤软组织扩张术自1984年引入我国整形界,已有20 余年,现已被广泛使用,成为较为成熟的临床技术至1999 年统计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69% [1],近年来各文献报道 的发生率鲜有超过20%的由于儿童特有的生理、心理特点, 应区别于成人,作出相应的处理①儿童心理发育不成熟, 恐惧心理重,平日或注水时难以与医护人员配合,易造成切 口裂开、出血等并发症,故术前要充分考察患儿的性格等情 况,难以配合的尽量不作,<4岁小儿尽量不做②儿童的 皮下组织较薄,如皮瓣过薄,扩张时易造成缺血坏死,故剥 离腔隙时均应深置,头皮扩张时扩张器埋置于帽状腱膜深 面,颈部埋置于颈阔肌的浅面或深面,躯干和四肢埋置于深 筋膜的浅面或深筋膜深层肌膜的表面③小儿对疼痛的耐受 力差,注水时宜少量多次④儿童对瘢痕瘙痒的耐受力差, 往往抓痒较剧,为防止抓痒时抓破切口造成扩张囊暴露,手 术时扩张器尽可能远离切口⑤在患儿可以配合且无并发症 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将皮瓣充分扩张,张涤生等测定了扩张 器取出前后皮瓣的面积,结果显示皮瓣的回缩率为32% [2], 故尽可能使扩张面积达缺损面积的3倍时再次手术。
参考文献1王炜,主编.整形外科学[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 版社,1999:320.2张涤生,主编.张涤生整复外科学[M].上海:上海科 学技术出版社,2002: 897-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