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副标题样式* *1 1第5章 审计证据和审计工作底稿第一节 审计证据一、审计证据的含义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01号-审计证据中规定:n审计证据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得出审计结论、形成审计意见而使用的所有信息,包括财务报表依据的会计记录中含有的信息和其他信息 可用作审计证据的其他信息包括:n注册会计师从被审计单位内部或外部获取的会计记录以外的信息n通过询问、观察和检查等审计程序获取的信息n自身编制或获取的可以通过合理推断得出结论的信息二、审计证据的作用n审计证据是审计意见的支柱n审计证据是审计人员形成审计结论的基础n审计证据是解除或追究被审计人经济责任的依据n审计证据是控制审计工作质量的关键三、审计证据的种类n国际审计准则将其分为会计报表所依据的原始凭证与会计记录、其他来源的佐证信息两大类n美国审计准则将审计证据分为两类:一是所依据的会计资料;二是佐证信息n我国将审计证据按其形式不同分为实物证据、书面证据、口头证据、视听证据和环境证据五大类一)实物证据n实物证据:是指通过实际观察或清查盘点所取得的、用以确定某些实物资产是否确实存在的证据n例如库存现金、各种存货和固定资产等可通过监盘或实地观察来证明其是否确实存在。
n局限性:实物资产的存在并不能完全证实其价值及被审计单位对其拥有所有权n实物证据最可靠,有较强的证明力(二)书面证据n书面证据:是指通过各种渠道所获取的以书面文件为形式的审计证据n收集书面证据,需考虑其可靠性主要应注意以下两点:是否容易被涂改或伪造;考虑书面证据的出处n书面证据按其来源又可以分为外部证据和内部证据1、外部证据:是由被审计单位以外的组织机构或人士所编制的书面证据,一般具有较强的证明力n外部证据包括两种:n由被审计单位外部编制、并由其直接递交审计人员的书面证据,其证明力最强;n由被审计单位外部编制、但为被审计单位持有并提交审计人员的书面证据n外部证据也包括审计人员为证明某个事项而自己动手编制的各种计算表、分析表等n在一般情况下,外部证据是一种较被审计单位的内部证据更具证明力的书面证据2、内部证据:是由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机构或职员编制和提供的书面证据n一般而言,内部证据不如外部证据可靠但内部证据数量较多,审计人员通常需要大量的内部证据来支持审计结论,因而必须注意其可靠程度n内部证据一般包括如下内容:(1)会计记录(2)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声明书n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所做的书面声明,主要是确认被审计单位在审计过程中所做的各种重要的陈述或保证。
属于可靠性较低的内部证据3)其他书面文件(三)口头证据n口头证据:是指审计人员通过提问从被审计单位有关人员那里得到的口头答复而形成的审计证据n一般情况下,口头证据本身并不足以证明事物的真相,但可发掘出一些线索,有利于做进一步的调查,以搜集到更为可靠的证据n要记录,并签名n(四)视听证据n视听证据:是指用以证明被审计单位事项的录音带、录像带、磁盘等视听资料n随着科学技术和审计方法的发展,视听证据将成为大量的、主要的证据,而且由于此类证据被编造和篡改的可能性较小,其证明力较强五)环境证据n环境证据:也称状况证据,是指对被审计单位产生影响的各种环境事实n环境证据一般不属于基本证据,但可帮助审计人员了解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所处的环境,是审计人员进行判断所必须掌握的资料按证据间的相互关系,审计证据还可以分为:基本证据、辅助证据n基本证据,是指可以证实被审计事项的直接证据n辅助证据,也称佐证,是指能够支持基本证据证明力的证据按审计证据的形成过程,可以分为:自然证据、加工证据按审计证据的相关程度,可以分为:直接证据、间接证据n注册会计师应当保持职业怀疑态度,运用职业判断,评价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四、审计证据的特征(一)审计证据的充分性n充分性:是指审计证据的数量足以使得审计人员形成审计意见,故又称为足够性。
与注册会计师确定的样本量有关n充分性涉及收集审计证据的数量方面,是审计人员为形成审计意见所需审计证据的最低数量要求,根据具体情况来定n审计人员只有通过不同的渠道和方法取得他认为足够的审计证据时,才能据以发表审计意见二)审计证据的适当性n适当性:是对审计证据质量的衡量,即审计证据在支持各类交易、帐户余额、列报的相关认定,或发现其中存在错报方面具有相关性和可靠性1相关性n是指审计人员只能利用与审计目标相关联的审计证据来证明和否定被审计单位所认定的事项n相关性的强弱表现为审计证据是直接还是间接与具体审计目标相关联n确定审计证据的相关性时,注册会计师应考虑:n特定的审计程序可能只为某些认定提供相关的审计证据,而与其他认定无关;n针对同一项认定可以从不同来源获取审计证据或获取不同性质的审计证据;n只与特定认定相关的审计证据并不能替代与其他认定相关的审计证据2可靠性n是证据的可信程度,指审计证据应能客观、真实地反映经济活动的实际情况n可靠程度通常可用下述标准来判断:(1)书面证据比口头证据可靠(2)外部证据比内部证据可靠(3)审计人员自行获得的证据,比由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证据可靠(4)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较好时所提供的内部证据,比内部控制较差时所提供的内部证据可靠。
5)不同来源或不同性质的审计证据能相互印证时,审计证据更为可靠6)客观性证据比主观性证据可靠;越及时的证据越可靠n在审计实务中,绝对可靠的审计证据是很难获得的,因为审计人员获取审计证据时,一般要考虑成本效益原则,因而,审计人员并不一定要选取最有力的审计证据n但是,对于重要的审计项目,审计人员不应将审计成本的高低或获取审计证据的难易程度作为减少必要审计程序的理由n审计人员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尚有疑虑的重要事项,应进一步获取审计证据,以证实或消除疑虑n如果在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后,仍无法取得充分且适当的审计证据,则应视情况发表保留意见或拒绝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三)判断审计证据是否充分、适当应当考虑的因素1审计风险n审计风险是决定审计证据数量的最重要的因素n审计风险越高,审计证据的需要量就越多;相反,审计风险越低,审计证据的需要量就越少n审计风险取决于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2具体审计项目的重要程度n指其对审计人员的审计结论或意见的影响程度n越是重要的审计项目,就越需获取充分的审计证据以支持审计结论或意见n不太重要的审计项目,即使审计人员出现判断上的偏差,也不至于引发对整体的判断失误,则可减少审计证据的数量。
3审计人员的审计经验4审计证据的类型与获取途径5审计过程中是否发现错误或舞弊n审计过程中,一旦发现被审事项存在错误或舞弊行为,就必须相应地增加审计证据的数量6成本效益原则7经济原则8总体规模与特征五、审计证据的鉴定与综合n审计证据鉴定与综合的方法:分类、比较、归纳鉴定审计证据应考虑的问题:n鉴定审计证据与审计事项的相关性n鉴定证据的真实可靠性n鉴定证据的重要性n综合审计证据的条理性n对审计证据进行整理分析过程中,将初始状态的审计证据与审计目标相联系,并就其性质和重要程度以及同其他证据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计算和比较n审计证据的整理过程一般采用分类、比较、计算、小结和综合等方法n应着重注意审计证据的取舍,其标准为:n金额的大小n问题性质的严重程度n成本效益因素第二节 审计工作底稿的概念、种类与作用一、审计工作底稿的含义n审计工作底稿:是指注册会计师对制定的审计计划、实施的审计程序、获取的相关审计证据,以及得出的审计结论做出的记录n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证据的载体和汇集,是审计人员形成审计结论、发表审计意见的直接依据n审计工作底稿形成于审计工作的全过程,审计证据的收集过程同时又是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和整理过程。
其作用为:n是连结整个审计工作的纽带n是形成审计结论、发表审计意见的直接依据n是评价和考核审计人员专业能力与工作业绩,解脱或减轻审计人员审计责任的重要依据n是审计质量控制和监督的基础n对未来审计业务具有参考或备查作用二、审计工作底稿的种类依据审计工作底稿形成的不同阶段及记录内容不同,将工作底稿的分为三类:1、综合类工作底稿n审计人员在审计计划和审计报告阶段,为规划、控制和总结整个审计工作,并发表审计意见所形成的审计工作底稿n主要包括:审计业务约定书、审计计划、审计报告书未定稿、审计工作总结及审计调整分录汇总表等审计工作记录2、业务类工作底稿n审计人员在审计实施阶段执行具体审计程序所编制和取得的工作底稿n主要包括:执行审计测试过程中,从被审计单位内部和外部搜集的各种审计证据资料而形成的工作底稿3、备查类工作底稿n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形成的、对审计工作仅具有备查作用的审计工作底稿n主要包括:与审计约定事项有关的重要法律性文件、被审计单位的营业执照及章程、重要会议记录与纪要、重要经济合同与协议等原始资料的副本或复印件等业务类工作底稿的分类n按编制顺序可分为:项目审计工作底稿、汇总工作底稿n按其内容不同可分为:审计日记、调查类工作底稿、查帐类工作底稿、盘点类工作底稿、专项审计工作底稿。
其他分类n按审计工作底稿的格式分类:专用审计工作底稿、通专用审计工作底稿n按审计工作底稿的工作阶段分类:审计计划阶段的工作底稿、审计实施阶段的工作底稿、审计报告阶段的工作底稿三、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与复核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 审计人员所编制的业务类工作底稿而言,一般包括下列基本内容:n被审计单位名称n审计项目名称n审计项目时点或期间n审计过程记录n审计结论n审计标识及其说明n索引号及编号n编制者姓名及编制日期n复核者姓名及复核日期n其他应说明事项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的基本要求:n内容完整n格式规范n标识一致n记录清晰n结论明确取得审计工作底稿的基本要求:(1)注明资料来源(2)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3)形成相应的审计记录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n复核审计工作底稿不仅是审计准则的要求,也是质量控制准则的要求作用:1可以减少或消除人为的审计误差,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2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保证审计计划顺利执行,并不断地协调审计进度、节约审计时间、提高审计效率3便于上级管理部门对审计人员进行审计质量监控和工作业绩考评复核审计工作底稿的要点:n所引用的有关资料是否翔实、可靠n所获取的审计证据是否充分、适当n审计判断是否有理有据n审计结论是否恰当复核的基本要求:n做好复核记录n签名和签署日期n书面表示复核意见n督促编制人及时修改、完善审计工作底稿。
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制度n实行三级复核制n项目经理(或项目负责人)复核:第一级复核,称为详细复核n部门经理(或签字注册会计师)复核:第二级复核,称为一般复核n主任会计师(或合伙人)复核:最后一级复核,又称重点复核n本章的重点:1.审计证据的分类2.审计工作底稿的三级复核 n难点:1.审计的特征2.如何确定审计证据的可靠性3.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练习题 n1、L注册会计师在对M公司2006年度会计报表进行审计时,收集到以下六组审计证据:1.收料单与购货发票2.销售发票副本与产品出库单3.领料单与材料成本计算表4.工资计算单与工资发放单5.存货盘点表与存货监盘记录6.银行询证函与银行对账单7.要求:请分别说明每组证据中哪项审计证据较为可靠,并简要说明理由1)收料单与购货发票答案:购货发票的证明力更强理由:因为购货发票来自于公司以外的机构或人员,属于外部证据而收料单是公司自行编制的,属于内部证据所以购货发票的证明力比收料单的证明力更强 (2)销货发票副本与产品出库单答案:销售发票副本的证明力强理由:因为销货发票是在外部流转,并获得公司以外的机构或个人的承认;而产品出库单只在公司内部流转3)领料单与材料成本计算表答案:领料单的证明力强。
理由:因为领料单预先被连续编号,并且经过公司不同部门人员的审核,而材料成本计算表只在会计部门内部流转4)工资计算单与工资发放单答案:工资发放单的证明力强理由:因为工资发放单需经会计部门外的工资领取人签字确认,而工资计算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