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新媒体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综述

菲***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9.54KB
约5页
文档ID:208934481
新媒体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综述_第1页
1/5

新媒体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综述 张一鸣 摘 要 目前,我国高校生思想政治训练工作正处于一个转折期,尽管思想政治训练工作者已经运用新媒体开展训练,但由于“处方”老旧、“技艺”粗拙、“包装”不前卫,致使高校生思想政治训练亲和力不高、针对性不强所以,面对瓶颈期,仔细研究训练现状,分析思想政治训练存在的突出问题,挖掘深层次的缘由,探讨新媒体下高校思想政治训练研究,为思想政治训练工作者供应理论指导与方法借鉴,成为高校生思想政治训练研究者的全新使命 关键词 新媒体;高校生;思想政治训练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加时代感和吸引力一个不争的事实是,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的确给当前高校高校生思想政治训练带了不小的挑战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新媒体下高校生思想政治训练研究大致有以下几点: 一、国外研究现状 笔者查阅了不少国外相关文献,发觉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高校生思想政治训练的研究,尤其美国学者在此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理论成果颇为丰富美国虽没有将“思想政治训练”这一名词概念化,但已将其渗透于整个社会文化训练体系。

美国的思想政治训练理论,即它的公民训练理论,体现在各门学科里,内容极其丰富其中以有用主义哲学和政治社会化理论比较集中地对公民训练理论进行特地的研究,尤其以杜威为代表的有用主义对美国社会的影响最为深刻,它被尊为美国的“官方哲学”,推崇主观阅历,强调行动的功利与实效杜威特别重视学校的道德训练,他认为“道德是训练的最高和最终目的”,学校的根本目的在于培育美国公民和社会公民他从其“训练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大训练观动身,主见学校的道德训练内容应当反映社会生活,让学生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形成人格”因而反对老师将理论观念直接强加给学生的做法,认为学校的道德训练主要方法应当是让学生在生活中得到道德训练,提高道德力量还有从20 世纪50 年月兴起的以道森和普雷维特为代表的政治社会化理论,拉斯西蒙等人创立的价值澄清理论,以谢弗等人为代表的价值分析理论,柯尔伯格价值认知发展理论,以及柯文瑞安的道德训练理论,都成为当代美国公民训练理论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国与日本德育工作者的全都观点是,反对采纳灌输模式的做法他们认为只有训练者采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训练模式,将隐性训练贯穿于德育全过程,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使高校学生实现道德素养的实质性提高,在自主实践中将思想素养与道德品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在美国,利用新媒体技术进行高校生思想政治训练方面的文献也不少,经过分析相关文献,笔者发觉:美国高校老师很注意训练途径的多样化,并非常重视新媒体在课堂训练和课外活动中的乐观作用一方面,在课堂上充分借助新媒体、新技术,采纳多种方式进行正面的灌输,将思想政治训练分散到各个学科中即通过历史训练培育学生的爱国精神,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念;通过对哲学和经济学的学习,培育学生的思辨精神和资本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另一方面,为弥补课堂训练的不足,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训练效果,美国还通过各种社会服务和社会活动来进行思想政治训练 与美国、日本不同,新加坡德育内容相对集中统一,即对训练对象进行国家意识的理论灌输,使其形成“共同价值观”对于这个问题的论述,国外学者也往往从不同的角度着手例如,一批专家学者从社会学、哲学、心理学动身,以新媒体传播过程中出现的不良网络行为着眼点进行理论与实践研究,形成了诸多方面的思索以尼葛洛庞帝的《数字化生存》,埃瑟戴森编著的《2.0 版—数字化时代的生活设计》和唐泰普斯科特所作的《数字化成长:网络时代的崛起》为主要代表这些专著以网络虚拟背景下新媒体使用过程中的问题为基础,探究解决对策方法,为加强高校学生的线上训练供应了理论借鉴和实践参考。

二、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学者对新媒体背景下高校生思想政治训练方面的研究,内容丰富,但实证性研究很少还是有学者提出了新的概念:张建松提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概念,认为“所謂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通俗地说,就是利用校园网络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其次,不少学者研究了新媒体对高校生思想政治训练的影响 姜恩来提出新媒体对高校生思想政治理论训练带来的机遇,对机遇作了比较生动的总结,他认为,新媒体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可以用多、快、频、合、变五个字加以概括所谓多,就是运用新媒体的模式多;所谓快,就是说新媒体可以提高时效性,即对时代的反应;所谓频,就是信息内容的发展变化更加快速;所谓合,就是说,可以更好地把各种智能主体的作用结合起来,并且予以协调;所谓变,就是说对新媒体技术的运用还需要努力提高 王红霞在《网络舆论碎片化对高校生思想政治训练的影响及应对》一文中,论述了网络碎片化对高校生思想政治训练的影响即对高校生思想政治训练来说,网络舆论碎片化是一把“双刃剑”碎片化的舆论环境是高校生思想政治训练的外部空间,它的形成和发展,为高校生供应了更丰富的资讯信息,也让高校生更便利快捷地了解国内外的热点舆论与变化。

与此同时,这一形势也给高校生思想政治训练带来了挑战,越来越多的高校生更加注意舆论信息的真实性与指向性,而不是一味追求理论上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社会现实和抱负信念的差距越来越大,使得传统思想政治训练方式的效果已经特别有限面对舆论信息爆炸的碎片化新形势,高校生思想政治训练也需要作出新的调整和转变只有乐观探究思想政治训练的新方法,开展互动性强、参加度高的网络思想政治训练活动,形成线上线下思想政治训练的合力,才能进一步提高高校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因此,在保证高校生言论自由的前提下,如何利用网络舆论的碎片化为高校生思想政治训练服务,应当成为每一名高校训练工作者深思的问题再次,也有不少学者研究了新媒体背景下高校生思想政治训练的途径问题,并指出了应当理性看待新媒体在训练途径中的价值 藏楠、杨鹤在《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训练途径创新的思索与实践》一文中,提出了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训练的三大途径:1.建设好思想政治训练主题网站;2.加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3.加强校园网络技术监控 李海波、旷晓霞在《运用开展高校生思想政治训练的缘由、限度及对策》一文中,论述了运用开展高校生思想政治训练的五点建议:1.营造运用开展高校生思想政治训练的氛围;2.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旋律;3.运用开展思想政治训练不能离开“灌输”方式;4.运用开展高校生思想政治训练要有针对性;5.运用开展思想政治训练要注意与其他载体相结合。

禹规娥将大众传播学学问——设置议程理论引入《议程设置: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生思想政治训练有效性探析》一文,在对设置议程在高校老师对学生教学管理工作中的成效性分析上进行训练模式的有效构建王莲华将传播学的媒介素养理论引入课题研究,旨在提高训练过程参加者的媒介素养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觉:研究新媒体背景下高校生思想政治训练的途径的论文虽然有,但大多只停留在理论层面上,很少使用实证的方法来验证本文拟先通过问卷调查高校生思想政治训练的现状,然后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充分运用新技术与新媒体平台,提出有针对性的高校生思想政治训练的途径 5。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