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要说话世界在倾听——关于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的思考

上传人:ss****gk 文档编号:208879460 上传时间:2021-11-08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53.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要说话世界在倾听——关于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的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中国要说话世界在倾听——关于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的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中国要说话世界在倾听——关于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的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中国要说话世界在倾听——关于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的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中国要说话世界在倾听——关于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的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要说话世界在倾听——关于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的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要说话世界在倾听——关于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的思考(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提升中中国要说话,世界在倾听一- 际话语权的思考XX年11月20日,国际媒体披露英国东英吉利大学气 候研宄中心(该中心为研究气候变化的领先机构,为联合 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提供重要参考依据)遭到黑 客入侵,数以千计的电子邮件和数据文件被盗载,随后在 一个气象科学家网站上公布。这些邮件和文件内容显示, 在过去几年间,有关科学家涉嫌操纵数据、夸大人类对全 球气候变暖所产生的影响。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于哥本 哈根召开的关键时刻(1 2月7日),“气候门”爆出,一方 面给气候变化鼓吹者一记闷棍,一贯连篇累牍报道气候问 题的国际主流媒体对该事件显得非常冷淡,英国BBC甚至 一度取消有关该事件的

2、网络评论;另一方面,极大地鼓舞 了作为非主流气候变化怀疑论者的斗志,他们坚称“总有 一天全球变暖论将被揭露为一场骗局”。在气候变化议题上,英国科学家涉嫌数据操纵、发达 国家对哥本哈根气候谈判的操弄以及在国际社会形成的所 谓“主流”与“非主流”,其实都可归结到话语权问题。话语权:用天鹅绒包裹的铁拳中国有一个著名成语故事叫“指鹿为马”,其实反映的 就是话语权问题。佞臣当道,重权在握,谁敢说出是鹿而 非马,便祸从口出,定要吃不了兜着走。话语权是指说话 的权力,该权力能以非暴力、非强制的方式改变他人、他 国的思想和行为。话语权的本质不是“权利”(right ),而 是“权力”(P ower),是通过语

3、言来运用和体现权力。一个 国家的国际话语权大小,直接取决于该国在国际社会实力 的强弱,以及实力的有效使用。话语权是“软实力”的重 要体现。20世纪初期,在国际政治领域,美国与苏联近乎平分 秋色。但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凭借其强大的经济、 技术实力,建立了许多超大功率的发射台,利用多种语言 对社会主义国家以及一些发展中国家进行不间断的广播, 宣传西方的价值观念、政治主张与生活方式,对社会主义 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持续进行思想渗透。以美国为首的西方 国家利用强势话语权在与东方阵营竞争中拔得头筹,而且 不断强化这种领先优势,最终为赢得冷战的胜利奠定了基 础。在世界经济领域,美国则通过操纵世界银行、国际

4、货 币基金组织以及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主导世界投资、金融与贸易,将世界大小国家,按照近似“同心圆”的布局、 最有效传递“美国声音”的方式进行序列排座,通过美元 媒介、美联储政策中心与华尔街金融中心,将世界编织成 为一个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话语体系。美国的超强经济话 语权,不仅是美国强大的国家实力的体现,反过来也能进 一步维护与增进美国的利益与实力。话语权可以表现为话题选择权、事务主导权、市场定 价权与利益分配权。当今世界经济起起伏伏、国际金融潮 涨潮落,都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世界经济的主导以 及对国际金融的操纵密切相关。美元是最重要的国际储备 货币,国际金融资本主要是美元资本,国际主要大宗商品

5、 的计价、交易与结算用的是美元,决定大宗商品价格的期 货市场当数美国最集中、最发达,美国的投资银行、对冲 基金与各类中介服务机构等形成了分工协作的网络体系而 覆盖全球,美联储拥有世界独一无二的操纵货币政策的天 时、地利与能力等等。这一切赋予了美国强大的金融话语 权。华尔街与华盛顿的谋略家依照美国相关利益集团的利 益最大化、国家利益最优化来设计与使用金融话语权,在 全球兴风作浪,将世界的资源与财富吸引或驱赶到美国。话语强权除了直接用于鼓动宣传外,以美国为首的发 达国家还不断向发展中国家兜售“好政策”和“好制度”。 但是,这些所谓的“好政策”和“好制度”在发达国家的 历史发展早期或没有很好地用过,

6、或根本就没有用过。例 如,当今的发达国家在尚处于经济追赶阶段时,都努力保 护自己的幼稚工业,从先进国家走私机器,频繁从事工业 间谍活动,甚至直接猎取先进国家的技术工人,侵犯他国 的知识产权。而当这些国家科技与经济发达之后,便摇身 一变,由偷猎者变为狩猎者,转而大肆宣扬维护自由贸易、 保护知识产权等政策和制度的必要性与好处。近代以关税保护本土产业的始作俑者就是发达国家。 14-15世纪,英国对当时的主要工业一一毛织业一直给予 保护,而毛织业对英国工业革命与国家富强曾经具有决定 性意义。到1846年,旨在保护本国谷物生产的谷物法 被废止以前,英国根本称不上是一个完全奉行自由贸易政 策的国家。美国和

7、德国就是直接受惠于关税保护而成为经 济强国的。美国建国后长期采取高关税保护政策,直到19 世纪后期关税保护的平均水平仍在40%以上,而当时美国的 人均购买力己经是英国的3/4。自由贸易政策一贯都是强者 给弱者、先行者给后进者指示的“好政策”,如今,在金融 危机的打击下,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纷纷抬高贸易保护 的门槛,自由贸易被纷纷抛弃。又如,世界上第一个专利体系是147 4年在威尼斯出现 的,美国通过专利法则是在1793年。尽管如此,美国在 1836年专利法修订之前,本国公民无须任何原创性证明,即可取得专利。在美国快速工业化的整个1 9世纪,美国一 般都是将他国技术看成通用技术,采取“拿来主义”

8、,只 有本国技术才被当作专门技术加以保护。只有到19世纪最 后1 0年,当美国有更多的知识产权在海外遭受侵害的时候, 美国国会才通过了知识产权延展法案,使国外知识产权享 受美国居民同等待遇。如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将知 识产权之剑悬挂于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头顶,显示其“己所 不欲、硬施于人”的不良用心。再如,发达国家不仅向地球泼撒了第一桶脏水,而且 几百年来一直没有停止过泼撒。自工业革命以来,占全世 界人口不到1 /4的发达国家消耗了全球3/4的资源,排放 了 80%的温室气体,至今人均排放量还是发展中国家的8倍 是“人类行为导致地球变暖”(假设该命题成立)的祸首。 如今,发达国家在实现富裕之后

9、,在经济与产业实现低碳 化之后,登高一呼,承担起“拯救地球”的责任,要从发 展中国家的发展进程中釜底抽薪。京都议定书曾经是 发达国家所积极推动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是他们倡 导并接受的,但是在哥本哈根会议上,他们近乎抛弃了自己的选择与承诺,反而将矛盾指向一些新兴大国,用意何 其虚伪!国际舆论格局:西强中弱苏东巨变,冷战结束,中国在政治上成为西方关注的 焦点。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 续快速增长,国力日盛,被西方认为是主要竞争对手。尽 管今日中国经济实力于国际排序已经是坐三望二,但是中 国在国际经济事务中远未能取得与自身经济实力相称的话 语权,在主要国际经济组织中的地位甚

10、至不及一些欧洲小 国。例如,中国经济实力数倍于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三 国,然而比、荷、卢在B1F中的投票权曾长期超过中国。国际新闻市场的资讯来源及资讯解释权几乎被西方通讯社 垄断,全球大部分地区约80 90%的资讯由西方通讯社提 供,而以华语为载体的信息量仅占全球信息总量的5%左右。 客观制约与主观忽视导致中国的国际话语权严重不足,成 为中国综合国力的一只跛脚,国家安全的一大软肋。话语权大小与经济实力强弱密切相关,但是并非总是 如影随形。有经验表明,一个国家可以在经济实力一定的 前提下,通过将有限力量进行合理整合与有效使用,而提升话语权。新中国成立后很长一段时期内,经济实力并不 出众,而且处于

11、被孤立状态,被排除在绝大多数国际组织 之外,但是中国通过对有限实力的有效运用,引起了国际 社会持续高度重视,赢得了举世瞩目的话语权。20世纪50 年代,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而后成为国际 关系的基本准则;60年代,中国提出“三个世界”划分理 论,至今仍被写在西方国际政治教科书中,“毛泽东思想” 对于西方左翼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西方学生运动的思想 和理论的重要来源;70年代,中国纵横捭阖,确立了在中 美苏大三角中的发言权;也正是中国的话语力量,197 2年, 尽管美国百般阻侥,第三世界国家硬是把新中国“抬进” 了联合国,而且还是常任理事国,此前中国长期徘徊在联 合国大门之外,没有任何

12、议题设立和规则制定的权力。改革开放以来,西方式样的话语纷纷涌入中国,并被 自觉与不自觉地加以采用。在政治领域,民主、自由、人 权、法治、公民社会等等理念被引进,而且一部分人认定, 这是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是所谓“普世价值”;在国际关 系领域,国家利益、硬实力及软实力、地缘政治、人道主 义、历史终结、文明冲突、失败国家等等说法纷纷进入外 交话语体系;在人文和社会科学领域,诸如实用主义、存 在主义、非理性主义、后现代、后结构主义等等概念也不 断出现。在文化领域,西方歌舞、音乐、电影等逐渐成为 中国大众生活的一部分,有的甚至成为主流,承载美国世 界观与价值观的电影在中国被广泛追捧,泰坦尼克与 阿凡达

13、在一些地方近乎形成万人空巷的场景。在经济 领域,自由经济、理性经济人、市场机制、股份制、股票 交易、私有产权等等概念与理论所构成的话语体系,近乎 覆盖了我国原有的体系。可以说,西方话语己经渗透到中 国各学科、各领域、各行业。灌小米汤、抡狼牙棒_西方对华滥用话语权对经济快速发展的中国,西方国家既爱又恨,爱恨交 织。他们爱中国,爱中国人任劳任怨,为他们提供优质而 廉价的劳力、环境与资源,为他们提供压低通货膨胀的 “中国制造”,为他们提供用血汗换来的外汇资金而廉价地 供他们使用,为他们的企业提供“超国民待遇”,为他们分 担了一个又一个经济风险;他们恨中国,是因为中国的崛 起正在影响他们长期以来养尊处

14、优的生活,担心中国日后 总有一天会超过他们并取而代之。西方对华矛盾心态带来 对华矛盾政策,既捧又打,在“灌小米汤”忽悠中国的同 时,又不时“抡狼牙棒”敲打中国。西方对华或捧或打, 边捧边打,捧打结合,实质是在尽可能遏制中国崛起与发 展。改革开放后到苏东巨变前,中国与西方关系有过一段 密切时期,但是苏东巨变与冷战结束后,对中国进行打压 很快成为主流,各种攻击和贬损扑面而来。这当中,借“ 银河号事件”来羞辱中国,借“李文和案”来污蔑中国, 借“误炸驻南使馆”来戏弄中国,借“血汗工厂”、“中国 制造都是假冒伪劣”来诋毁中国,借“人民币币值低估”来敲诈中国,“中国威胁论”间或“中国崩溃论”,你方唱罢我

15、登场,从独唱到小合唱,而后更有了大合唱, 从“京奥盛会”到“汶川强震”,从拉萨“三 一四”到 新疆“七五”,西方媒体与政界带着明显的“有色眼镜” 来评判中国,更有甚者公然违背新闻操守,颠倒黑白,移 花接木,混淆视听,捏造事实来抹黑中国。而且毫不掩饰 地使用双重乃至多重标准,如中国的西藏和加拿大的魁北 克一样,明明是主权问题,但是在西方那里,西藏就成了 人权问题。XXXX年爆发了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一时间令诸多 西方金融机构甚至一些国家风雨飘摇。中国虽然不是风雨 如磐,倒也能称得上是金融海啸的中流砥柱,由此中国一 下子被推到国际舞台的中心地带,国际社会主要是西方社 会殷切地表现出对“中国责任”的

16、高度期待。习惯直挺腰板的美国政要,在危急关头身段柔软了许多,不约而同在 多个场合,笑容可掬地引用中国古典语句吹捧中国,一直 被西方所拒绝与诟病的“中国模式”也热了起来。在西方, 一种“重新定义”中国、调整对华政策的非主流声音也渐 渐响亮起来,在继“利益攸关方”、“中美利加” (Chimeri ca)之后,有学者甚至提出“G2”(两国集团)主张,而且 一度引发西方舆论热议,如此种种一下子令世界诸多反华 人士无比错愕,也让不少幻想与美国“同舟共济”的中方 人士激动万分,精神恍惚,真的不知“今夕是何年”。金融危机加速世界经济力量由西方向东方转移,西方 主流开始艰难地接受这一事实,还有不少人士不时表示, 乐意看到中国成为国际经济体制中负责任的“利益攸关者” 但是他们的用意明显,只是想把中国纳入由其主导的国际 秩序当中,而不允许中国改变、挑战既有国际经济准则与 话语。因此,西方在增加对华接触与合作的同时,也在加 快对华遏制与竞争的步伐。如今,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