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认识及治疗

上传人:ss****gk 文档编号:208877320 上传时间:2021-11-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认识及治疗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医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认识及治疗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医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认识及治疗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医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认识及治疗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医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认识及治疗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认识及治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认识及治疗(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认识及治疗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浙江杭州310000摘要: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以进行性记忆力减退和认知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中 枢祌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中医通过辨证论治,从多种途径 对机体进行整体调节,对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有着独特的优势。关键词:中医;阿尔茨海默病;病因病机;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慢性中枢神经 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上该病以记忆和认知功能减退、显著的行为与精祌障碍为 特征,并最终导致日常生活能力的丧失。随着世界人口的老龄化,AD的发病率 呈不断上升趋势,预计到2040年将成为导致社会

2、负担最为严重的疾病1,成为 当前老年医学所面临的最为严峻的问题之一。2005年我国流行病学调查估计,65岁以上老年人的痴呆患病率为7.8%,其中AD的患病率为4.8%2oAD属于中医学“痴呆”、“呆病”的范畴,是由肾精不足,脑髓空虚, 或风火痰瘀痹阻脑络,而引起的以善忘、呆傻、愚钝为典型表现的祌志病,其病 位在脑,与心肝脾肾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根据患者的具体 情况灵活辨证施治,系统深入地开展中医药治疗AD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是目前 工作的重点。1中医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认识中医学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五脏和脑髓之气渐衰,鼓动无力而致气滞 血癖,聚液为痰,再加之七情、饮食、劳逸等因素,

3、终至痰、瘀、火、毒、虚相 互为患,上窜瘀阻脑络,致脑乏清阳之助,津液之濡,精髓之奉,痰瘀浊气杂于 脑髓故清窍不灵,元神失聪,灵性记忆皆失,而出现遇事善忘,神思迟钝等AD 的典型临床表现。王玉璧等3认为AD的主要特点为木虚标实,以肾虚精亏、气血不足、心肾两虚为基础,以痰蒙清窍、瘀血阻络、浊毒痹阻为标,是虚实夹杂 的一类难治性疾病。茁迎春等4】完成了一项中医证候与认知损害相关性的临床 研究,分析结果显示AD患者脾肾亏虚证最常见(67%), II年龄越人则频率越高; 痰浊蒙窍证频率居次(41%),但没奋年龄依赖性;瘀阻脑络证频率第三(35%), 具有年龄依赖性。这项体现中医特色的结果提供了一个从证候

4、认识AD的新视角, 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总之,AD病位在脑,与心肾肝脾关系密切,其 共同的致病因素为虚、痰、瘀,其病机分为虚实两端,虚证以肝肾阴亏、心脾气 虚及阳虚为主,实证以痰瘀阻滞、蒙蔽清窍为主,伴火、郁之证为辅5】。2中医对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2.1辨证论治AD为本虚标实之疾,临床以虚实夹杂者多见,治疗应 宗虚者补之、实者泻之的原则,注意攻补兼施,祛邪不伤正,补虚不留邪。对于 虚证,如髓海不足、脾肾两虚者,治宜补肾填精、健脾益气,培补先后天,以冀 脑髓得充,化源得滋;对于实证,如痰浊蒙窍、气滞血瘀、心肝火盛者,应清心 涤痰、泻火逐瘀,以期开窍醒神。在辨证施治的过程中,当根据临床表现

5、灵活选 择方药。如髓海不足者当滋补肝肾、填髓养脑,以七福饮为主加减,药用熟地滋 阴补肾,当归养血补肝,人参、白术、炙甘草益气健脾,远志、杏仁宣窍化痰, 酌加鹿角胶、龟板胶、阿胶等血肉有情之品补肾填精;脾肾两虚者当补肾健脾、 培元生髓,以还少丹为主加减,药用熟地、枸杞、山茱萸滋阴补肾,肉苁蓉、巴 戟天、小茴香助命门补肾气,杜仲、怀牛膝等补益肝肾,更用人参、茯苓、山药、 大枣益气健脾培补后天,菖蒲、远志、五味子交通心肾而安神;痰浊蒙窍者当化 痰开窍、益气健脾,以洗心汤为主加减,药用半夏、陈皮健脾化痰,菖蒲开窍祛 痰,人参、甘草培补中气,附子扶助阳气,茯神、枣仁宁心安神,神曲和胃;血 瘀气滞者当活血

6、行气、宣窍健脑,以通窍活血汤为主加减,药用桃仁、红花、赤 芍、川芎活血化瘀,葱白、生姜合菖蒲、郁金通阳宣窍,酌加当归、生地、党参、 黄芪补益气血;心肝火旺者当清心平肝、醒神开窍,以天麻钩藤饮为主加减,药 用天麻、钩藤、石决明、龟版、夜交藤、珍珠粉、川牛膝平肝潜阳,黄尊、黄违、 栀子、茯神清心解毒,芦荟、玄参通腑泄热;毒损脑络者当解毒化浊、通络达邪, 以黄连解毒汤为主加减,药用黄连、黄芩、黄柏、山栀、连翘清热解毒,菖蒲、 远志、芦荟化痰降浊,当归、全蝎、地龙活血通络6】。张沁园等7】以健脾补肾、化痰消瘀为法,用升黄益智颗粒治疗AD患者 30例,并设西药脑复康对照组15例,结果显示升黄益智颗粒对改

7、善记忆力、计 算力、语言等有一定的作用,神经心理学量表积分在治疗前后的比较具有显著性 差异(P0.01),疗效优于西药组。董克礼等8】采用益智健脑颗粒治疗AD患者 20例,药用淫羊藿、锁阳、川断、水姪、田七、刺五加、柏子仁等,并设对照 组22例采用脑复康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在记忆力的提高和认知功能的改善方 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李亚明9认为,中药防治AD应以开窍醒神、强记益智为 总则,从心、肾、痰、瘀施治,从心论治者当以益心养心、开窍通神法使血脉和 利,心神明畅,处方可选用孔圣枕中丹合四君子汤加减;从肾论治者可选六味地 黄汤、左归丸、地黄饮子、补肾益智方、补肾方等加减以补肾填精、益髓养神, 延缓

8、AD病情发展;从痰论治者可选二陈汤、涤痰汤、黄连温胆汤、白金丸、猴 枣散、苏合香丸等加减以化痰开窍醒神;从瘀论治者可以水姪配通天草、菖蒲配 蒲黄、黄芪配川芎等药对随证加减,用于AD的各个阶段均可收到满意的疗效。2.2研究进展AD的发病机制及其复杂,0前现代医学的治疗主要是 针对AD的某一病理过程,奋不冋程度的不良反应。而中医药通过辨证施治对人 体进行整体调节,使用天然药物,毒副作用相对较小,具有多系统、多途径、多 靶点作用的特点,其具体机制包括减少Aβ的沉积及毒性作用、抑制神经元 调亡、降低氧自由基损伤、改善神经递质作用、减轻炎症免疫反应、改善脑代谢 等多个方面。通过分离提纯中药单体

9、或有效成分应用于AD治疗,或将几种单体 和有效成分进行配伍用于AD治疗的研究己成为趋势。在中药复方研宄方面,国内研宄者发现金思维可升高Aβ海马注射 拟AD模型人鼠海马神经细胞ChAT、NGF的表达,改善学记忆功能10。刘剑 刚等11采用还脑益聪方灌服自然衰老大鼠模型,结果显示其能改善认知障碍大 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同吋显著降低其IL-6、TNF-α水平,抑制脑组织 NF-κB的表达,还脑益聪方通过降低自然衰老人鼠脑组织中的炎症因子水平,减轻海马区神经元损伤,以达到改善学习记忆能力的0的。中药单体及其有效成分亦通过-系列研究证明在抗Aβ沉积、抗tau 蛋

10、白磷酸化、抗氧化砬激、抗调亡、加强突触间联系及抗炎等方面能发挥一定的 作用。研究发现大黄的提取物大黄苷和大黄素能通过下调bax的表达,上调bcl-2 的表达来拮抗Aβ的毒性,减少细胞调亡12。银杏叶提取物含有多种活性 成分,研宄13证明银杏叶提取物可通过增强核转录因子c-Rel及抗凋亡蛋白 Bcl-xL表达抑制海马神经元凋亡并改善AD大鼠学记忆能力。人参皂苷Rgl是 传统中药人参根茎的提取物,研究14, 15表明人参皂苷Rgl能显著改善转基因 AD大鼠空间学习记忆力,通过调节APP代谢过程和降低AD大鼠脑内Aβ 沉积改善神经元细胞病变。但中药研宄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方面若单

11、纯局限于中药单体及奋效成 分的研宄则又落入了传统药理学研究的套路,失去了中医复方辨证用药的特色; 另一方面中药复方研究在实验的控制、机理的阐述等方面更是困难重重。故如何 能既不失复方用药整体调节的特色,探寻合理奋效的方药组成,又能加强各实验 要素的控制,在方药有效成分的分析,药动学、药效学及相关毒性研究等方面深 入阐明其具体的机制,将是中医药防治AD研究的重火课题。3结语AD的发生发展是多种致病因素、多个病理环节相互作用和积累的结果, 是复杂的动态演变过程,故针对AD的防治也应从多层次、多靶点、多途径的角 度入手。中医学历来强调“不治己病治未病”的思想,治疗上注重以预防为主, 标本兼顾,具有个

12、体化治疗与辨证用药的独特优势,再加上灵活多样的治疗手法 诸如汤药膏方等内服法和针灸、推拿、埋线、压穴、药浴、药敷等外治法,使中 医药对AD的防治有极大的回旋余地和良好的疗效。此外,中医学讲求“天人合 一”、“恬淡虚无”,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规律,调畅情志,起居有节,劳逸结合,对改善AD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亦冇重要意义。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等养生运动方法可使气机调达,血脉冲和,气血阴阳平衡,也是中 医防治AD的有效手段。当然目前中医防治AD的临床和基础研究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如治疗AD 药物的多中心、双盲、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较少;中药复方作用机制的研究尚停 留在探索阶段,有确切疗效的

13、药物还不多;针灸治疗AD的具体机制尚奋待于阐 明;缺乏符合中医证型特点的动物模型等。因此,今后的研究应加人深度和广度,开展规范的临床研究以客观评价远期疗效及预后;结合现代医学的成果深入研究 中药、针灸治疗AD的确切机制,寻求其作用的有效途径和有效部位。充分发掘 和拓展中医药防治AD的巨人优势,从而使其更好地服务于人类健康事业。参考文献:1 Reitz C,Brayne C,Mayeux R.Epidemiology of Alzheimer diseaseJ.Nat Rev Neurol,2011, 7 (3): 137-152.2 Zhang Zhenxin,Zahner GE, Rom&a

14、acute;n GC, et al.Dementia subtypes in China: prevalence in Beijing,Xian, Shanghai,and ChengduJ.Arch Neurol, 2005, 62 (3):447-453.3】王玉璧,郭蕾,窦志芳,等.关于老年痴呆病的中医病因病机探讨j.中华中医 药学刊,2011,29 (4): 743-745.4 Miao YC, Tian JZ, Shi J, et al.Correlation between cognitive functions and syndromes of traditional Chine

15、se medicine in amnestic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J Chin Integr Med, 2009, 7 (3): 205-211.5】朱未名,胡海燕.阿尔茨海默病的中医药临床研究概况.中医杂志,2005, 46 (5): 389-391.6】田金洲,时晶,王永炎,等.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与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 出版社,2009: 213-215.7】张沁园,魏久贞.升黄益智颗粒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临床观察j.山东中医药大学 学报,2008,32 (4): 303-305.8】董克礼,曾望远.益智健脑颗粒治疗阿尔茨海默氏病20例总结j.湖南中医杂志,

16、2006,22 (2): 3-4.9】李亚明.中医药防治阿尔茨海默病的思路与方法.中国临床康复,2005,9(24):144-146.10 Tian J,Xu 丫,Sheng SL,et a I. Effect of GETO extract on expression of ChAT and NGF in the brain with AD modelJ.AIzheimer’s and Dementia,2006,2:s601-s605.11 刘剑刚,姚明江,黄志斌,等.还脑益聪方对老年大鼠脑组织炎症因子及海马核因子-κB表达的影响.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 26 (1): 156-160.12 Misiti F, Sampaolese B, Mezzogori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