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电路研究》课程学习基础期初调查问卷设计研究

上传人:ss****gk 文档编号:208872872 上传时间:2021-11-0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8.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份《电路研究》课程学习基础期初调查问卷设计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一份《电路研究》课程学习基础期初调查问卷设计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一份《电路研究》课程学习基础期初调查问卷设计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一份《电路研究》课程学习基础期初调查问卷设计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一份《电路研究》课程学习基础期初调查问卷设计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份《电路研究》课程学习基础期初调查问卷设计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份《电路研究》课程学习基础期初调查问卷设计研究(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份电路研究课程学习基础期初调查问卷设计研究摘要:职高学生薄弱的学习基础是影响学习质量的重要因 素,教师对学生学习基础的具体情况后知后觉是影响教学质 量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分析一份电路分析期初调查问 卷的设计思路,试阐述尽早了解学生学习基础能给提升教学 质量带来的实质性帮助和积极意义。关键词:电路分析;学习基础;教学针对性;期初调查问卷电路分析课程是多个专业的职高学生最初接触到的 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性和理论性强,课程内容注重对概念的 理解和对方法的掌握,学生的学习基础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 学习效果,对学生的学习基础缺乏了解将给教学带来很多问 题,使教学陷入被动。常见现象如下:1. 新开课程的初期

2、教学中,由于对新教班级的学习基础 缺乏了解,导致部分教学内容的实际教学效果与预期教学效 果相差甚远,到后期教学时,往往积重难返。2. 由于对各班级学习基础的差异缺乏掌控,初期的课程 教学往往缺乏针对性,常会导致不同班级对同一教学内容的 接受程度有明显差距。要改善这一状况,教师应该尽早开展有意识地调查了解学生学习基础的活动,并尽量缩短活动周期,避免在对教学 对象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开始新课程的教学工作。基于这一思 路,笔者组织了一项调查研究活动,主要内容如下:在学期 初即通过问卷调查来初步了解评估学生的学习基础,并根据 调查结果来调整改善教学,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持续观察调 查对象的学习效果,与往届学

3、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比较,检验 教学调整改善带来的实际收益,为更深层次的教学改善提供 依据。本文主要围绕调查问卷的设计和意义进行分析,具体 如下一、问卷设计的准备工作在问卷设计的准备阶段,我们明确了以下几个事项:确定了问卷调查的主要目的我们将问卷调查的主要目的确定为根据问卷调查结果 来评估当前任教班级的学习基础,从而针对当前任教班级制 定出具体到单个或一类知识点的教学改善措施,为提高教学 质量提供具体实在的帮助。(二)确定了问卷的内容结构和体现形式 通过对长期积累的课堂问答记录、试卷和实训考察记录等学生学习资料的整理分析,我们认为课程学习效果受学生学习基础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五个方分别为数学运算能力、

4、文字理解能力、逻辑判断能力、思维拓展能力和总结归 纳能力。我们将问卷内容结构总体上确定为五类基础能力的 调查(卷面上不出现类别划分的标题),每个类别中再分别 选取一定数量的有代表性的相关知识点来设计问卷题目,这 样既可以考查学生学习某个具体知识点所需的基础知识状 况,又可以考查学生学习某一类知识点所需具备的基础能力 状况。在题量设置上,考虑到教学课时安排和学生答卷效率 等因素,每一类调查题的数量确定为5道题。由于问卷调查 时间放在了期初,此时学生尚未学习课程内容,所以问卷内 容不能体现为对课程内容的直接考查,但又要与课程内容紧 密相关,这就需要对问卷内容的体现形式进行处理,因此我 们将问卷内容

5、的外在形式确定为对日常认知、初中学科基础 知识等方面的考察,而将课程内容隐含在其中。(三)确定了问卷调查的对象我们的主要调查对象是刚接触电路分析课程的职高 学生,通常是职高一年级或刚升至二年级的学生。为使调查 对象能适应问卷难度,在问卷初稿完成后,我们会在初中三 年级学生中开展试验性调查活动,以根据调查结果来调整问 卷难度。在我们已开展的两轮调查活动中,共有10个班级 的职高一年级学生(458人)参与(另涉及4个班级的初三 学生不作为本文分析对象),本文中与问卷相关的分析皆以 此群体的反馈信息为基础。二、问卷的设计分析调查问卷在内容结构上分为五个类别的基础能力调查,各类型的调查题并不为某类别题

6、型所特有,在对形式进行适 当调整后也可以为其他类型所用。下列举例分析中,出题背 景、预计答卷情况等分析基于对以往教学过程中课堂问答、 试卷和实训考察等渠道积累的资料的分析,实际调查结果则 基于答卷的统计分析,分析结论主要服务于相应知识点的教 学改善。(一)数学运算能力方面电路分析中大部分知识点与计算有关,考查学生是 否掌握某知识点也往往仅凭考题的计算结果,因此,当学生 出现学习问题时,我们很难确定问题是出在知识点的理解运 用上还是基础运算能力上。本类型调查题的设计用意在于了 解学生总体的基础运算能力的状况,以避免课程教学脱离学 生运算能力的实际情况。下举一例:1. 出题背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

7、顺利完成的分配运 算,到了电路分析中对电压电流进行分配时却出现了问题, 部分学生甚至不能完成两串联电阻的分压运算。本题的用意 在于评估当前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完成最简单串联分压的 运算能力。2. 调查结果:本题的答题正确率预计在各班平均75%左 右。实际调查结果是,各班级中最低正确率为84%,最高正 确率为87%,平均正确率为85%,比预计情况要好。3. 分析结论:各班皆有近15%左右的学生将在进行两电阻分压运算时遇到困难,由于人数不多(最高为7人)且问 题出在最基本的运算能力上,可在进行相关内容的教学时重 视与这些学生的互动,将运算演示做到位。(二)文字理解能力方面课程中有大量的文字概念,理解

8、这些文字概念是掌握课 程内容的前提,但学生常会因为理解不了或是认为自己理解 不了,而选择去机械性地记忆概念,甚至索性放弃概念学习。 其实,很多概念仅仅是在学生日常认知的基础上附加了专业 术语等学科形式,对学生的文字理解能力并没有太高的要 求。本类型调查题的设计用意在于了解学生总体的文字理解 能力的状况,以从学生的文字理解能力的实际情况出发优化 概念教学的预案。下举一例:1. 出题背景:很多学生在运用欧姆定律时会忽略电阻定 律的限制,在根据额定功率计算实际功率时又会出现同样的 问题。本题将电阻定律和欧姆定律间关系的核心概括为一段 文字描述,这段文字的假设条件较多,意在评估学生现有的 文字理解能力

9、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到对两定律关系的理解。2. 调查结果:本题的答题正确率预计在各班平均70%左右。 实际调查结果是,各班级中最低正确率为50%,最高正确率 为76%,平均正确率为64%,与预计情况接近。3. 分析结论:这段文字基本就是教师在课堂讲解时的语 言描述的核心意思,而各班竟有从24%到50%不等比例的学 生理解不了这段文字,为此在进行此类综合性内容的教学 时,可尝试安排单独的课时,来专门分析具有关联性的多个 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同时,必须优化讲解方式,加大对概念 性文字中各条件的地位、作用和彼此关系等的分析力度,进 而培养学生对有关联性的多个知识点的综合分析能力。(三)逻辑分析能力方面电

10、路分析的学习很依赖于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但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会出现逻辑谬误和悖论,如学生计算的 有效值会超过最大值、竖直方向的导线上画上了水平方向的 电流、线圈两端的感应电动势的极性相同等等,而这些情况 往往又出乎教师的预料,成为了课程学习的隐患。本类型调 查题的设计用意在于尽早发现学生在逻辑能力上可能存在 的问题,并对其可能造成的后果在教学上有所准备。下举一 例:1. 出题背景:在单独的KCL和KVL学习任务完成后,支 路电流法的核心学习任务无非是理清逻辑关系,理解 A=B+C-1这个关系式,可以说从KCL和KVL到支路电流法仅 一步之遥,但很多学生止于这一步。本题基于支路电流法各 要素的

11、内在逻辑关系,树洞、松树和柏树分别对应支路、节 点和网孔,松鼠总数、红腹松鼠数和长吻松鼠数分别对应总 方程数、KCL方程数和KVL方程数。本题的设计用意在于调 查学生对题目内容中各个对应关系的逻辑分析能力,以评估学生学习支路电流法的困难程度。2. 调查结果:本题的答题正确率预计在各班平均55%左 右。实际调查结果是,各班级中最低正确率为34%,最高正 确率为57%,平均正确率为44%,预计情况实为调查结果中 的最好情况。由于担心调查结果受到文字理解方面的影响, 我们对本题进行了后续调查,结果表明当本题的三个条件中 的某一个单独出现时,学生基本不存在文字理解上的障碍。3. 分析结论:基本可确定问

12、题出在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 上,答题错误的原因基本在于没能找出题目中各事物之间的 对应关系。在支路电流法的新课教学中,我们可以将教学重 心进一步向A=B+C-1这个逻辑关系式倾斜,注意避免“单个 方程式怎么列” “方程组怎么解”成为新课内容的主角。(四)归纳总结能力方面我们在教学中总是期望学生能自己从现象中归纳总结 出规律性的东西,也总是在不停地尝试激励学生以这种方式 进行学习,因为我们知道学生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的学习效果 要明显好于被动地听讲。但实际上,在教学上采用这种方式 的收效会因班而异,如果脱离了班级的学习基础、学习态度 和氛围等实际情况,结果往往适得其反。本类调查题的设计 基于部分适合采

13、用这种教学方式的知识点,用意是根据调 查结果来评估这种教学方式的可行性。下举一例:1. 出题背景:本题基于楞次定律中的“阻碍”概念,“阻碍”概念在本质上是比较简单的,但是它的概念描述比 较抽象而且具体体现形式太多,会被很多学生误认为是个难 以理解的概念。我们希望通过本题来评估有多少学生能从繁 多的形式中自行总结出“阻碍”的本质。2. 调查结果:各班级中,最低正确率为63%,最高正确 率为71%,平均正确率为66%,占比近2/3。3. 分析结论:在后面的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一来一回、 双管齐下的方式:先面向调查结果中那近2/3的学生,引导 其从罗列的现象中自行归纳总结出结论,再面向另外1/3的

14、学生,用前面得出的结论分析来分析具体的现象,并且可以 重点关照后者。(五)思维拓展能力方面我们将理论知识的学习过程大致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 段是“教师教、学生学”的阶段,第二阶段是“学生用”的 阶段,我们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从第一阶段顺利过渡到第 二阶段。能否顺利完成过渡有两个必要因素,一是教师在第 一阶段中的教学投入,二是学生的思维拓展能力,这里的思 维拓展能力指的是诸如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逆向思维、多 角度思考等个人学习能力,学生的思维拓展能力直接影响着 教学投入的力度。不同的班级完成此过渡所需的教学投入是 不同的,无差别的教学将导致很多学生停留在第一阶段。本 类调查题的设计用意在于了解任

15、教班级的思维拓展能力的 相关状况,以便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投入的力度,使更多的 学生能完成过渡。下举一例:1. 出题背景:相位关系是个灵活性很高的知识点,需综 合考虑的因素很多,分析问题的角度也很多,在具体表达形 式上是无法穷举的,课堂教学只能覆盖到其中具有代表性的 一小部分,更多的形式要靠学生根据所学来拓展运用。本题 的目的在于调查任教班级的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以预划 对相位关系各要点的教学投入的力度。2. 调查结果:答案以两类形式为主,A类为仅包含“甲 的前方266米处是丙、丙的后方266米处是甲”两个答案形 式,B类为在A类的基础上又多了 “甲的后方134米处是丙、 丙的前方134米处是

16、甲两个答案形式”,各班答案中,A与 B比例最低的为69%比28%,最高的为89%比9%。另外,各班 的答案,也存在着极少比例的以下几种情况,即只写了一个 答案形式(甲的前方266米处是丙)的和计算错误的。3. 分析结论:根据A和B的比例总和,我们认为,当前 学生在学习超前和滞后的相对性上基本不会有太大问题,在 教学中应以引导启发为主;根据B的占比,我们认为在分析 相位关系时,很多学生可能不能自觉完成互周角概念的拓展 运用,所以我们应重视对运用互周角概念的分析投入;根据 其余答案的占比,我们认为,角度值的周角周期性很可能会 阻碍学生对相位关系的判断,所以我们应加大对角度值周期 性的教学投入。三、问卷调查的意义(一)使学生了解自己,建立学习信心,提升学习效果 我们一直认为,对于职高学生,提升学习效果不仅要重视学习兴趣的培养,也要重视学习信心的建立。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