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620《法学基础(一)》

ss****gk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434.40KB
约42页
文档ID:208861428
620《法学基础(一)》_第1页
1/42

620《法学基础(一)》考试大纲(本大纲适用于法学一级学科招生初试)2018年7月修订I .考查目标 3n.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3皿.考查内容 4第一部分法理学 4第二部分宪法学 9第三部分行政法学 18IV. 参考试题 24V. 参考答案 26VI. 参考书目 29法学基础(一)试卷包括法理学、宪法学和行政法学三部分要求考生具有法理学、宪 法学和行政法学的基本法律专业素养,具备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具体包括:一、 准确把握法理学、宪法学和行政法学的基本知识二、 理解和掌握法理学、宪法学和行政法学的基本定义、特征、内容三、 准确把握法理学、宪法学和行政法学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基本原则,以及相关的 法律规定四、 灵活运用法理学、宪法学和行政法学的理论知识说明、分析实践中的相关问题n.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 试卷分数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二、 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三、 试卷内容结构法理学 50分宪法学 50分行政法学 50分四、 试卷题型结构本试卷主要题型有客观题、名词解释题、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等,以 主观试题为主。

m.考查内容第一部分法理学一、导论(一) 法学的概念(二) 法学体系的概念(三) 法理学的意义二、法的概念(一) 法的特征(二) 法的本质(三) 法的定义三、法的要素(一) 法律规则1. 法律规则的概念2. 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3. 法律规则与法律条文的关系4. 法律规则的类别(二) 法律原则1. 法律原则的概念2. 法律原则的种类3. 法律原则的功能(三) 法律概念1. 法律概念的概念2. 法律概念的分类 四、法的形式与效力(一) 法的渊源1. 法的渊源的概念2. 当代中国法的渊源(二) 法的分类1. 成文法与不成文法23456 7根本法与普通法 国内法与国际法 实体法与程序法 一般法与特别法 公法与私法 普通法与衡平法 三)法的效力范1. 法的对人效力2. 法的空间效力3. 法的时间效力(四)确定法的效力层次的规则五、 法律体系(一) 法律体系释义1. 法律体系的概念和特征2. 法律体系与相关概念的比较(二) 法律部门及其划分1. 法律部门的概念2. 法律部门的划分标准3. 法律部门的划分原则(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六、 法律关系(一) 法律关系概述1. 法律关系的概念2. 法律关系的特征(二) 法律关系的分类(三) 法律关系的主体1. 法律关系主体的概念2. 法律关系主体的种类3. 法律关系主体的资格:权利能力与行为能力(四) 法律关系的客体1. 法律关系客体的概念2. 法律关系客体的分类(五) 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亡1. 法律事实2. 法律事件七、 权利和义务(一) 权利和义务概述1. 权利和义务的概念2. 权利和义务的特征(二) 权利和义务的分类(三) 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八、 法律行为(一) 法律行为的概念和特征(二) 法律行为的结构(三) 法律行为的分类九、法律责任(一)法律责任的概念(二) 法律责任的分类(三) 法律责任的归责与免责1. 归责要素2. 归责原则3. 免责十、法的作用(一) 法的作用概述1. 法的作用的含义2. 法的作用的分类(二) 法的规范作用(三) 法的社会作用(四) 法的局限性十一、法的价值(一) 法的价值概述1. 法的价值释义2. 法的价值体系(二) 法与正义(三) 法与秩序(四) 法与自由(五) 法与效率(六) 法与人权十二、法的创制(一) 法的创制的概念和特征(二) 立法原则(三) 立法体制(四) 立法程序(五) 规范性法律文件的规范化和系统化十三、法的实施(一) 守法和违法1. 守法2. 违法(二) 执法1. 执法的概念和特征2. 执法的原则(三) 司法1. 司法的概念和特征2. 司法的原则3. 司法体制(四) 法律监督1. 法律监督的概念2. 国家法律监督3. 社会法律监督十四、法律解释与法律推理(一) 法律解释1. 法律解释的概念2. 法律解释的必要性3. 法律解释的体制4. 法律解释的方法(二) 法律推理1. 法律推理的概念和特征2. 法律推理的方法3. 法律推理的价值十五、法律程序(一) 法律程序的概念(二) 法律程序的价值(三) 法律程序的作用十六、法律职业(一) 法律职业的概念和特征(二) 法律职业的技能十七、法的起源(一) 原始社会的社会规范(二) 法产生的过程(三) 法与原始习惯的区别(四) 法产生的基本形式(五) 法产生的一般规律十八、法的历史类型(一) 法的历史类型的概念(二) 法的历史类型更替的原因与条件(三) 奴隶制法的概念与特点(四) 封建制法1. 封建制法的概念与特点2. 中国封建制法与西欧中世纪法的区别(五) 资本主义法的概念和特征(六) 社会主义法的特征十九、法系(一)法系的概念和种类(二) 两大法系的比较(三) 两大法系的趋同二十、法的发展(一) 法的发展的一般理论1. 法制现代化释义2. 法制现代化的要素(二) 法的继承1. 法的继承的概念2. 法的继承的依据3. 法的继承的内容(三) 法的移植1. 法律移植的概念2. 法律移植的必要性和必然性3. 法律移植的类型(四) 法制改革的必要性(五) 中国法制现代化的特点二十一、法治国家(一) 法治与法治国家的含义(二) 法治国家原理1. 法治国家的社会条件2. 法治国家的基本构造3. 法治国家的标志4. 法治国家的模式(三)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现实目标二十二、法与经济(一) 法与经济基础的关系(二) 法与生产力(三) 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二十三、法与政治(一) 法与政治的关系(二) 法与政策二十四、法与科技(一) 法与科技的关系(二) 科技法在中国的发展二十五、法与其他社会规范(一) 法与道德的关系(二) 法与宗教的关系 二十六、法与文化(一) 法与文化的一般关系(二) 法律文化(三) 法律意识1. 法律意识的概念2. 法律意识的分类3. 法律意识的作用第二部分宪法学-、宪法概述(一) 宪法释义1. 宪法词义的演变2. 近现代意义的宪法的概念与特征(二) 宪法的本质1. 神志论2. 契约论3. 阶级意志论(三) 宪法的分类1. 宪法的形式分类2. 宪法的实质分类(四) 宪法关系1. 宪法关系的概念2. 宪法关系的要素(五) 宪法与宪政1. 宪政的概念2. 宪法与宪政的关系二、宪法基本原则(一) 宪法基本原则概述1. 宪法基本原则释义2. 宪法基本原则的特征3. 宪法基本原则的功能4. 宪法基本原则的内容(二) 主权在民原则1. 主权在民原则释义2. 主权在民原则在宪法中的体现3. 主权在民原则评析(三) 分权制衡原则1. 分权制衡原则释义2. 分权制衡原则在宪法中的体现3. 分权制衡原则评析(四) 基本人权原则1. 基本人权原则释义2. 基本人权原则在宪法中的体现3. 基本人权原则评析(五) 法律至上原则1. 法律至上原则释义2. 法律至上原则在宪法中的体现3. 法律至上原则评析(六) 财产神圣原则1. 财产神圣原则释义2. 财产神圣原则在宪法中的体现3. 财产神圣原则评析(七) 代议制度原则1. 代议制度原则释义2. 代议制度原则在宪法中的体现3. 代议制度原则评析三、 宪法的历史与发展(一) 宪法产生的条件1. 宪法产生的经济条件2. 宪法产生的政治条件3. 宪法产生的思想条件4. 宪法产生的社会条件(二) 近代典型国家宪法的产生和发展1. 英国宪法的产生2. 美国宪法的产生3. 法国宪法的产生(三) 外国宪法的发展历程1. 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宪法的发展2. 后起资本主义国家的宪法3. 新兴社会主义国家的宪法4. 宪法的发展趋势(四) 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1. 思想启蒙与清末立宪运动2. 中华民国时期的立宪活动3.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四、 宪法渊源与宪法规范(一)宪法渊源1. 宪法渊源释义2. 宪法渊源的主要形式3. 主要国家的宪法渊源4. 我国宪法的渊源(二) 宪法规范1. 宪法规范释义2. 宪法规范的特性(三) 宪法典的结构1. 宪法典的形式结构2. 宪法典的内容结构3. 我国宪法的结构与内容五、 宪法的价值和作用(一) 宪法的价值1. 宪法的价值在于依据宪法所建立起来的宪政秩序2. 宪法的价值在于建立和维护一个和谐的社会关系3. 宪法价值体现在促进自由,保障人权4. 宪法的价值体现在宪法是民主制度的法律化5. 宪法的价值在于实现公平正义(二) 宪法的作用1. 宪法在政治方面的作用2. 宪法对社会经济的作用3. 宪法对法制建设的作用(三) 宪法发挥作用的条件1. 宪法本身的完善2. 宪法的充分实施3. 加强普通立法4. 强化宪法监督,加强宪法解释5. 深化经济、政治体制改革,提高公民的宪法意识六、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概述(一) 人权与公民权概述1. 人权的历史发展2. 人权的分类3. 基本权利与基本义务(二) 公民自由权利的界限和法律保障1. 自由和权利的界限2. 公民权利和自由的法律保障(三) 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特点1. 权利和自由的广泛性2. 权利和义务的平等性3. 权利和义务的现实性4. 权利和义务的统一性七、 平等权(一) 平等权的历史发展(二) 我国现行宪法关于平等权的规定2. 选举权的发展3. 我国历部宪法对选举权的规定(五)监督权1. 监督权的概念2. 批评、建议权3. 申诉权4. 控告、检举权5. 取得赔偿权十、社会经济文化权利(一) 财产权1. 财产权的概念2. 财产权宪法保障的历史演进3. 财产权的保障与限制(二) 劳动权1. 劳动权的概念2. 劳动权的宪法地位3. 劳动权的基本内容(三) 休息权1. 休息权的概念2. 休息权的内容3. 休息权的保障与制约(四) 获得物质帮助权1. 获得物质帮助权的概念2. 获得物质帮助权的基本功能3. 获得物质帮助权的内容4. 获得物质帮助权的界限(五) 受教育权1. 受教育权概念与基本特征2. 受教育权的基本内容3. 受教育权的保障(六) 文化权利1. 从事科学研究的自由2. 文艺创作的权利3. 从事其他文化活动的权利十一、公民的基本义务 (一)公民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的关系(二)公民基本义务的主。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