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镇社区治理中的公众参与问题研究

上传人:ss****gk 文档编号:208785528 上传时间:2021-11-0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5.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城镇社区治理中的公众参与问题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小城镇社区治理中的公众参与问题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小城镇社区治理中的公众参与问题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小城镇社区治理中的公众参与问题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小城镇社区治理中的公众参与问题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城镇社区治理中的公众参与问题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城镇社区治理中的公众参与问题研究(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城镇社区治理中的公众参与问题研宄摘要:社区是城市基层的社会共同体,也是各 种社会矛盾的集聚点,小城镇社区治理是城镇化的基 础,居民是社区治理的重要力量。文章以内蒙古自治 区阿拉善盟南环街道X社区为研宄对象,对小城镇社 区中公众参与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从调 研结果和实际经验出发,总结提出了社区公众参与的 有效路径,以期实现社区善治。关键词:社区治理;公众参与;城镇化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即“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现 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同时提出了社会 治理应具备创新性。城镇作为城市和农村的连接点, 不可避免的在各个方面存在复杂性,

2、社区作为城镇的 基本单元,它的地位和作用不容忽视。社区建设是增 强治理能力和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公众参 与成为社区治理的动力源。因此,应积极探索小城镇 社区治理的新路径,增强社区中公众参与的兴趣、动 力和能力,以推进社区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提升。一、X社区治理现状X社区成立于2001年7月,辖区总面积2.1平方 公里,社区办公场所建筑面积440平方米,设有行政 服务大厅、党员之家、居民议事室和多功能活动室等, 现有工作人员8名,其中3人为蒙古族,其余5人均 为汉族。X社区总住户2341户,总人口 6220人,驻 区行政企事业单位11个,个体工商户357个,医疗网 点3个,学校两所。建有

3、各类志愿者服务队5支共65 人,群众文艺演出队两支共60人。(一)就业结构和生活方式的多元化在现代社区中,原来以血缘、业缘、地缘为纽带 的社会关系已经逐渐转变成多元化的社会关系,初级 群体在社区中的作用日趋衰弱,X社区管辖范围内有 大部分本地居民和部分外来务工人员,社区居民的异 质性较强,他们分散于社会各行各业,在经济收入、 社会地位、职业结构等方面均存在很大差异。社区内 居民的民族结构也较复杂,各民族在保持自己传统习 惯的同时,也会彼此学习交流,但也并非每家每户都 是如此,社区邻里之间的热络和冷漠并存,对于社区 的认同感也有高有低,参与社区活动的意愿更有天壤 之别。(二)社区治理内容复杂、工

4、作人员缺乏社区治理的内容涉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需要 化解很多矛盾和纠纷。X社区工作人员的学历构成有 高中2人、大专3人、本科2人、硕士 1人,共四个 层次,大部分年轻工作人员处理电子信息的能力较强, 写社区通讯、申请社区微信公众号等工作都由这些人 来负责,而中年工作人员的电脑实操水平相比而言较 差,往往进行更加具体的书面工作和组织活动等。社 区的工作人员数量缺乏,工作能力参差不齐,社区干 部队伍结构也不甚合理,存在职能越位或缺位现象, 由于社区工资待遇低、工作条件简陋,很难留住年轻 人才,这也使社区治理工作缺乏新鲜血液,难以取得 突破性进展。(三)不同群体的社区参与动力存在明显差异通过对社区

5、管理人员和住户的调研走访,发现不同群体的社区参与动力存在明显差异,比如,中老年 人比年轻人更乐于参加社区活动。究其原因,随着社 会急剧转型和国家治理模式的变迁,不同年代的人所 接受的政治、社会文化不尽相同,对于中老年居民而 言,他们接受的教育是集体主义至上,使得他们对政 府拥有高度的认同感,从而能积极响应号召、配合工 作,此外,中老年人由于退休在家,也更有时间和精 力从事社区建设。而对于年轻一代的社区居民而言, 他们成长的时代越来越关注个人的权利和利益,沟通 交流也大多通过网络、通讯工具实现,缺乏现实生活 中与邻居、陌生人面对面的交流,而且,年轻人一般 都是单位的主力军,工作忙碌,闲暇时间也很

6、有可能 想在家休息,因此投身社区活动的动力不足。二、小城镇社区治理中公众参与的困境(一)社区管理制度不完善、治理体系不健全 社区行政区划不合理。每个工作人员相配套的片 区人口过多,人口结构差异较大,导致工作人员无法 及时了解各户情况,增加了管理难度,无法有效实现 精准化管理和精准服务。另外,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不 健全,大部分室外活动器材已经老化且缺乏维修,公 共服务设施不足,不能满足社区发展和居民要求。社区治理中公众参与的激励机制不完善。第一, 社区志愿者不求回报,而大部分社区把志愿者所做的 事情当作是他们应该做的,没有任何形式的反馈和奖 励,这样久而久之就造成志愿者的服务动力下降。第 二,社区

7、工作人员在处理社区事务的同时,很少有人 关注他们是否能感受到自身价值的实现以及居民对他 们的工作是否满意等,工作人员的工作成果没有得到 及时的评估,长此以往,工作积极性会大打折扣。第 三,在进行大部分社区活动策划时忽视了请居民代表 进行充分讨论的环节,办完活动后能否让居民在活动 中受益没有做后续的跟踪访问,居民对活动相关程序 的意见和建议的反映缺少畅通的渠道,这些都影响了 居民下次参与活动的态度和行为。社区治理体系不健全。小城镇社区治理普遍缺乏 社会组织的大力参与,主要是以政府为主、社区居民 为辅的形式来管理社区公共事务、提供公共产品、实 现社区公共利益。目前小城镇社区治理主体单一,缺 乏组织

8、成长平台,组织培育机制不完善等都将影响社 区建设和各个主体的参与动力。(二)社区管理者的服务能力有限城镇社区的人员构成单一,大部分为女性且出现 老龄化现象,思想观念和工作方法难以避免的会因循 守旧,缺乏创新能力、主动改革的意识和魄力,且社 区缺少时间和精力对其工作人员进行工作技能培训, 由此导致工作效率降低,工作成果不尽如人意。此外, 在“三支一扶”的政策下,年轻的工作人员倾向于把 社区工作经历当做是考取更合适岗位的“跳板”,他们 会认真努力的工作,但是社区并不能成为他们的最佳 选择,几年之后这些年轻的骨干力量就会考进别的单 位,人才流失影响了社区的持续性发展。(三)社区归属感的淡化与缺失社区

9、归属感是社区居民对社区的一种心理认同,既包括对处于社区中的自我的认同,也包括对社区的 各项硬件设施和文化的认同。小城镇社区中,大多数 中老年本地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较强,而年 轻人和外来务工人员的社区归属感普遍淡化或缺失。 尤其对外来务工人员来说,他们所居住城镇的社区只 是自己的一个暂时栖息地,由于各种制度性障碍,他 们无法在医疗保险、子女教育、公共福利等方面享受 和本地居民同等的待遇,对公共服务、社区活动等也 是漠不关心,缺乏社区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 造成社区归属感的淡化与缺失。三、鼓励公众参与社区治理的有效路径(一)完善社区管理制度,构建多元治理体系下 的多方参与格局社区治理是

10、一个协同治理的过程,处处充斥着谈 判、质疑、辩论,各方主体积极建言献策,在差异中 形成共识,得出最优方案。首先,完善社区管理和激 励制度。社会应给予社区志愿者一定的荣誉和回报, 才能使公益事业得到持续性的发展,比如,通过多种 渠道和途径对优秀志愿者进行表彰和宣传,促进其实 现个人、社会价值。同时,社区工作人员也需要激励, 以此来激发他们工作的动力和活力,包括薪酬激励、 晋升激励、精神激励等。还应重视社会精英的作用,他们往往能带来新思想、做出新举措,目前急需高学 历、有才能的精英参与到小城镇的社区管理中来,以 创新优化社区治理。社区居民同样需要激励,多采用 大家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在进行重大决策

11、前组织听 取居民代表的意见,在活动中注重社区居民的参与感 受,活动结束后主动跟踪反馈信息,将建议及时上报, 以改进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实现社区治理的有效 性。其次,政府应积极支持各类社会组织的发展,把 企业、学校、专业组织机构、基金会等多方力量都纳 入到社会组织中来,尤其是公益类社会组织,将社会 组织与社区联系起来,可以解决部分就业难题,提升 社区服务水平,优化社区治理结构,同时也有助于社 会组织的发展壮大。(二)建立智慧社区,增强社区服务能力 在互联网和物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建立智慧社区符合信息化的要求,也是社区管理者的有益实践, 能有效增强社区的服务能力,使社区居民享受更便捷、 高质量的

12、服务,运用网格化管理,通过组织创新,提 供无缝隙服务和维稳新机制,注重人文关怀,时刻了 解居民需求,让每一位居民都能享受社区智慧服务, 与社区党组织、公共机构、社会组织密切联系,建立 现代新型城镇社区。优秀的社区管理者会调动每个居民的积极性,共同参与社区治理,社区管理者应从提 升自身能力入手,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学习运用先 进的管理方法,提高居民的社区归属感和认同感。(三)培育社区认同,提高公众参与社区建设的 可持续性促进社区功能认同和情感认同。社区主要有经济、 社会化、社会参与等功能,社区功能是否发挥得当直 接影响居民对于社区事务参与的态度,社区为居民提 供医疗、政治、福利等方面的参与机会,

13、同时提升社 区公共服务能力,例如建立流动家庭的管理模式和服 务网络,创新对外来务工人员的服务方式。同时注重 社区精神文明建设,适时适地的举办各类文艺表演、 节假日组织集体活动等,使居民在感情上对社区产生 依赖,从内心深处把社区当作个体的成长家园。社区参与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是参与一次就结 束,而是长期的、持续性的积极参与。明确社区居民 的权利与义务会促进参与可持续性。居民有分享社区 公共福利、向居委会提交批评建议等权利,应积极行 使自己的各项权利,保障居住权益。相应的,居民也 有参与社区管理和关心社区事务、爱护社区环境、实 施社区互助等义务,居民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应该履行 自己的义务,参与到社区治理中,实现自身价值,也为了社区更好的发展而共同努力。参考文献:1 周晓虹.认同理论:社会学与心理学的分析路径 J.社会科学,2008 (04).2 唐有财,胡兵.社区治理中的公众参与:国家认 同与社区认同的双重驱动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 社会科学版),2016 (02).(作者单位:甘肃农业大学人文学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